问题

美国声称可能会在24小时内派驱逐舰巡航南海岛礁,大家觉得中国将如何应对?

回答
最近美国方面的表态,说可能在24小时内派遣驱逐舰巡航南海岛礁,这事儿确实挺让人关注的。要说中国会怎么应对,这事儿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背后牵扯的层面太多了,得从几个角度来分析。

首先,从军事层面的直接反应来看,这是大概率的。

舰艇和飞机的抵近监视和伴随:中国海军在南海有强大的存在,包括海军航空兵。当美军驱逐舰进入中国认为的“管辖”海域时,中国的海军舰艇(比如052D、055型驱逐舰)和飞机(比如歼11B、轰6K等)几乎是必然会出现在附近,进行抵近监视,拍摄照片,记录其航行轨迹,并可能进行无线电喊话警告。这是一种常态化的应对方式,旨在表明中国的立场和存在。
“抵近”的定义和程度:关键在于美军驱逐舰“巡航”的具体路径和距离。如果只是在公海航行,按照国际法,中国可能更多的是保持监视和记录。但如果美军舰艇试图穿越中国设定的某些“领海基线”或者过于接近中国实际控制的岛礁,那么反应的强度和性质可能会有所不同。中国可能会派出更具针对性的力量,甚至不排除采取更强硬的手段来阻止其靠近。
军事演习的配合:在某些时候,中国也可能会利用这样的机会,在其区域内组织或加大军事演习的力度,以此来“挤压”美军舰艇的活动空间,或者通过演习向外界展示其军事实力和训练水平,形成一种“以实战姿态应对”的姿态。
电子战和信息战的运用:除了可见的军事力量,中国也可能在信息层面进行对抗。比如,通过干扰美军舰艇的通信和导航系统,或者发布关于中国军事存在和行动的信息,来影响美军的行动和外界的认知。

其次,从外交和舆论层面的反应,也会同步进行,而且会比较激烈。

严厉的外交抗议:中国外交部肯定会第一时间站出来,召见美国驻华使馆官员,提出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这种抗议会公开化,通过新闻发布会、官方声明等多种渠道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的立场,指责美国的行为是“挑衅”,是“破坏地区和平稳定”,是“加剧南海紧张局势”。
强调主权和法律依据:中国会反复强调其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权和海洋权益,并且会引用国际法,特别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虽然美国未批准,但中国也会提及),来论证其立场。同时,也会拿出中国在南海建设和管辖的证据,反驳美国所谓的“航行自由”的论调。
争取国际支持和舆论引导:中国会利用各种平台,包括联合国、区域组织(如东盟)等,来争取国际社会对中国南海立场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也会通过官方媒体、智库等渠道,在国内和国际上进行舆论引导,塑造有利于中国的叙事,争取国际民意。
呼吁地区国家保持冷静:中国也会呼吁南海地区国家保持战略定力,不要被域外大国的行动所裹挟,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第三,从战略层面的考量,这更是中国必须认真对待的事情。

常态化挑衅的应对:美国“航行自由”行动(FONOPs)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挑战。中国需要考虑如何在这种持续的压力下,既维护自身主权和安全,又避免冲突升级。因此,中国会制定相应的预案和应对策略,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有效应对。
国内政治和民族情绪的考量:南海问题在中国国内具有很高的敏感性,与民族主义情绪紧密相连。中国政府在处理此事时,也必须考虑到国内民众的反应和期待,采取一种既能维护国家利益,又能展现政府“有能力、有担当”的形象的策略。
对地区安全格局的影响:美国此举也是在向地区盟友展示其安全承诺,并试图影响地区的安全格局。中国需要评估美国行动的实际效果,以及它可能对周边国家产生的影响,并相应地调整其地区战略。

具体到“24小时内”这个时间点,这可能意味着美国方面是想快速制造一个“既成事实”或者进行一次“突袭式”的巡航。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可能会:

信息预警和情报的提前获取:中国的情报部门和海军会密切关注美军舰艇的动向,力争在美军行动前就掌握相关信息。这样可以提前部署力量,做好准备。
快速反应部署:一旦美军舰艇进入预警范围,中国会迅速调动附近的海军舰艇、飞机、甚至岸基导弹部队(如果目标靠近中国控制的岛礁),形成有效的拦截和监视态势。
“软硬兼施”的信号传递:可能不会一开始就采取非常强硬的对抗措施,而是会先通过喊话、伴随、警告等方式传递信号,同时通过官方渠道进行外交抗议。如果美军不收敛,再考虑升级应对的力度。

总而言之,如果美国真的在24小时内派遣驱逐舰巡航南海岛礁,中国的回应将会是一个多层面、多层次的组合拳。这既包括直接的军事监视和伴随,也包括强硬的外交抗议和舆论攻势,更包含着对地区安全格局和国家战略的深度考量。中国会努力展示其维护主权和安全的能力,同时也会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升级,但底线是非常明确的,即不容许主权和安全受到侵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把另一个回答贴过来

1、美国此举是否承认了中国对于相关岛礁临近海域的主权?

恰恰相反,美国此举是明确表示不承认中国对相关岛礁临近海域的主权。正是因为不承认,才敢大摇大摆地抵近12海里线。而且在任何外交场合的任何外交表态中,美国都没有承认过。

实际上,对于那些有争议、不能作为领海依据的岛礁,如果控制国进行“过分声索”,美国都会采取抵近12海里线的战略,以表明对该控制国诉求的不承认以及“航行自由”的捍卫。可以参见澎湃的这篇文章:

天下会|为什么说美军在南海宣示“航行自由”没什么大不了

2、美国此举的要害之处

此举的要害之处在于,抓住了中国的“模糊”态度,并将其陷入到“进则受损、退则丢脸”的地步

中国从未正面、明确回应过渚碧礁这类正在扩建的岛礁所具有的法律地位,因为从国际法上看,这种岛礁不具备成为领海依据的资格,而人工扩建亦不能使其获得这种资格。因此中国一直采取了一种“只说不做”、“不承认不否认”的模糊态度,避免谈“这些人工岛是不是领土以及领海依据”的问题。

这样的做法有一时的好处,但也有极大的隐患。这次隐患就暴露出来了,即美国利用这个机会,逼迫中国以行动回答这个问题。

现在中国如果只是喊“美国非法进入中国岛礁附近海域”,就必须回答“违反了哪一条国际法”;而中国如果不承认这些岛礁是领土以及领海依据,那么美国就没有违反任何国际法,中国就是在自己打自己的脸;只有承认,那么美国才算是违法。

然而如果承认的话,一则没有任何依据能够证明中国的观点,二则这意味着中国抛弃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上两点足以让中国的外交环境恶化、之前的外交努力折损大半。

所以说,此举使中国陷入到“进则受损、退则丢脸”的尴尬境地。

3、中国外交部门的失误

不得不说,这次中国的外交部门真是犯了严重的失误。

一则低估了美国的战略决心,高估了中国对美国的战略影响,对现状盲目乐观;

二则对事件后果估计不足,如果外交部门意识到“模糊”态度的隐患之处,就应该采取变通手段,提前做好准备。

二则反应迟钝,美国人早在两三周前就放出话来要来这么一手(这可是10月8日的新闻了,外交部门拿到这个消息应该更早:

美军舰将驶入南中国海中国人工岛12海里内水域

),中国外交部门居然没有使用外交手段劝阻美国人的行动,也没有有效的预案应对,以至于临到阵前只能进行一些无关痛痒的反击。

4、怎么办?

别问我,中国外交部的处长级赵老爷们,比起美国国务院的外交“人精”们,那可不知道差到哪里去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