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豆浆。
更新一波
emm,有的小伙伴说文章太长,阅读不完,他就想知道在网上如何找到性价比高的咖啡豆、速溶咖啡、挂耳咖啡等,那我就来更新一波吧
其实各类咖啡的推荐已经在回答的最后给出了,不过不算很系统,我再来整理下
我又来喽,十分感谢朋友们对我这个回答的喜欢,马上双十一了,有朋友想让我推荐下双十一有哪些咖啡值得囤起来
其实,我不建议囤咖啡豆或者挂耳哈这种哈,因为咖啡的口感很依赖于它被磨成粉的时间,如果是正好赶上双十一要买来喝可以买一些咖啡豆和挂耳,如果是想囤,建议囤速溶咖啡、冻干咖啡粉、冷萃液这些~
本次更新内容,
2021双十一值得入手的咖啡~(2021.10.08更新,直接点开这篇文章即可得到~)↓↓↓
咖啡是世界三大饮品之一,深受人们的喜爱
但是我们在喝咖啡的时候是否了解它呢?下面给大家比较详细地介绍咖啡的入门知识~
希望通过这篇回答,能给大家带来一点点知识的增加~~ღ( ´・ᴗ・` )比心
本回答有点点长,会先带大家了解下我们平时喝的咖啡是什么,再系统地了解咖啡的基础知识
具体的可以带你了解以下问题:
我们平时喝的咖啡是什么?卡布奇诺、拿铁、美式咖啡都有什么区别啊?
咖啡的种植及传播历史
从咖啡豆种植到做成一杯开发,需要经过哪些步骤 ?
咖啡豆的品类区分及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
影响咖啡味道的因素到底有哪些?
想自己在家做咖啡,可以选择哪些方式?
各类咖啡推荐(直接按照这个买,不会错哒)
如果不是很想了解咖啡的知识,只想买到合适的咖啡,可以直接滑到回答的最后~(懒人必备)
当你进入一间咖啡店需要点单的时候,是否有些迷茫?
那么,我们要来看下咖啡被调配的种类了~
根据咖啡中混入的牛奶、奶泡、重奶油、巧克力酱、热水、香草、冰淇淋、酒、冰块等成分的不同,可以调配出多种咖啡类型
常见的咖啡种类有以下几种:
美式咖啡
拿铁咖啡
卡布奇诺
摩卡咖啡
意大利咖啡
白咖啡
爱尔兰咖啡
维也纳咖啡(Viennese)
布列夫咖啡
看看,同样一杯浓缩咖啡的底,由于加入了不同比例的奶、糖、奶油等配料,会调配出不同口味的咖啡。
认识了咖啡调配的不同类型,是不是就可以清楚地知道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啦
此时你已经超过了80%的”咖啡爱好者“
如果是把咖啡作为日常口粮,那么在网络上我们选择咖啡,都有哪些类型呢?
在咖啡界流传着一个鄙视圈,很有意思~
从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到,在咖啡这个圈子里,充满了"鄙视"的目光~
更有意思的是传闻喝雀巢的看不起喝麦斯威尔的 O(∩_∩)O哈哈~
但我想说,只要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有的人没有时间去做一杯手冲咖啡,有的人无法接受纯咖啡的苦,有的人喝挂耳最方便,有的人经济能力只想喝速溶,有的人就喜欢三合一的口感~
每种咖啡存在,就有它存在的道理~
在文章最后,我会给大家分享每种类型的性价比之王推荐~(可以直接划到最后看推荐哈~)
如果想自己在家通过咖啡机来制作咖啡,也可以看我这篇文章来选购合适的咖啡机哈
下面我要开始正式介绍咖啡的入门基础知识啦,拿起小本本快来做好笔记~
“咖啡”一词源自阿拉伯语“ ”,意思是“植物饮料”。
咖啡树原产于非洲埃塞俄比亚西南部的高原地区。
据说一千多年以前一位牧羊人发现羊吃了一种植物后,变得非常兴奋活泼,进而发现了咖啡。
还有说法称是因野火偶然烧毁了一片咖啡林,烧烤咖啡的香味引起周围居民注意。
咖啡的第一站是非洲埃塞,第二站是也门,第三站印度 ,第四站是爪哇,第五站是法国,咖啡的第六站是北美大陆
北美大陆为咖啡带来了一个神奇的转折。
1892年,法国传教士把铁皮卡带到我们的云南,成为了我国的首株咖啡---云南铁皮卡
经过了一百多年,咖啡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咖啡是生长在海拔6000英尺左右上的一种茜草科植物的果实,分布在世界上狭长的亚热带轴线;
咖啡树3至5年才可结果,首先开出白色的小花,形状、大小酷似茉莉花,凋谢后结出深绿色的咖啡果实
然后变为黄色、红色,完全成熟时变为深红色,我们熟知的咖啡豆就是夹在深红色咖啡果实中的种子。
一颗种子变成一杯咖啡的过程,从功能性上可以划分为5大阶段:
种植——>生豆加工(精选)——>烘焙——>研磨——>萃取
而其中一些大阶段又可以分成无数个小阶段。
种植可以说是整个过程中最漫长也最关键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咖啡果农们要经历育苗、成树、开花、结果才能盼到收获的季节。
育苗
种植阶段第一步便是育苗
咖啡果农将种子播种于苗床之上,这是咖啡树最脆弱的时候。
果农在按时浇水、施肥、除草的基础上,同时还要注意防止病害虫害对咖啡树的威胁。
咖啡树如果受到强烈阳光直射,会影响最后咖啡豆的品质(特别是娇贵的阿拉比卡种)
所以在咖啡苗长到一定高度后,果农便会将其移栽到不会受到阳光直射的种植园内。
成树
接下来就是树苗长到可以产出咖啡豆的成树阶段
这是一个相对漫长的阶段。咖啡树苗需在种植园内被果农细心呵护3年左右
才能成长为能产出合格咖啡豆的成树。
咖啡树四季长绿,可长至20英尺高,为了方便采收,人们一般将其控制在8至10英尺高。
开花
咖啡树在度过旱季后的雨天便会开出花朵
咖啡树的第一次花期约为树林龄3年左右。
花朵呈白色,成串的长在咖啡树的第二枝,花瓣5-6瓣,洁白的花朵带着浓郁的茉莉香味。
结果
花朵凋谢几个月后咖啡树开始结果实
刚结出的咖啡果呈青色,随着慢慢成熟,颜色由青变黄,等到完全成熟后变成红色。
成熟的咖啡果果肉味道甜美,很多果农家的孩子会在采摘季节把一些挑选剩下的咖啡果当作水果来吃。
由于成熟的咖啡果颜色外形都酷似樱桃,所以又被称为——Coffee Cherry。
收获
果农们经过咖啡树漫长的生长期,迎来种植阶段的最后一步——收获。
为了保证咖啡豆的品质,果农们需要通过人工分辨哪些果实适合收获,并一颗颗从树上摘下。
以赤道来划分,赤道地区的种植园如果能善用不同海拔高度的特点,基本可以达到全年采收
赤道以北地区一般在9-11月收获;赤道以南地区则收货时间主要集中于4-5月。
在这个阶段里,人们要从收获的咖啡果实里选出种子,并对“咖啡生豆”进行进一步的加工。
由于处理方法的不同,会赋予咖啡生豆不同的风味。
而该阶段也会在同一批咖啡生豆中,筛选出不同优劣品质的豆子。
精制
在生豆加工阶段的第一步被称为精制过程。
要介绍精制过程,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咖啡豆到底是什么?
咖啡果外部为果皮与果肉,去掉果皮果肉后会看见种子上有一层薄膜,这层薄膜是咖啡果的内果皮
内果皮下的黏质物果胶内含有一对种子,也就是咖啡豆(Coffee Beans)。
想要得到咖啡豆,就得将果肉、果胶、内果皮去除掉,而这个过程就是——精制。
具体处理方法又分为水洗、半水洗、日晒、蜜处理以及苏门答腊湿刨法
使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最后咖啡豆呈现的风味也各有特色。
选别
在精制之后的步骤叫做选别
顾名思义选别的过程就是从精制处理后的咖啡生豆中,将豆子分门别类。
工人们会先把所有咖啡生豆根据大小归类,然后挑出品质差的豆子
咖啡烘焙度大体可以分为三种,标准划分会更多
依次为:
浅度烘焙大约需要8分钟,表面颜色呈现肉桂色;
中度烘焙大约需要10分钟,表面以褐色为主;
深度烘焙大约需要12分钟,表面颜色以深褐色为主。
浅度烘焙常用于咖啡豆的样品测试以及微批次咖啡豆烘焙
常见的咖啡豆以中度烘焙与深度烘焙为主。
烘焙度的不同,会影响咖啡的口感
在后面章节的咖啡口感影响因素里,我会重点介绍哦~
将烘焙后的咖啡豆粉碎的作业叫研磨。
研磨对于咖啡萃取来说至关重要
咖啡研磨的粗细不同,直接影响到一杯咖啡的风味
而针对不同的萃取方式,咖啡的研磨度也需要作出变化。
研磨咖啡最理想的时间,是在要烹煮之前才研磨。
因为磨成粉的咖啡容易氧化散失香味,尤其在没有妥善适当的贮存之下,咖啡粉还容易变味,自无法烹煮出香醇的咖啡。
研磨豆子的时候,粉末的粗细要视烹煮的方式而定。
烹煮的时间愈短,研磨的粉末就要愈细;
烹煮的时间愈长,研磨的粉末就要愈粗。
这是一颗种子到一杯咖啡的最后一步
将咖啡粉使用不同的萃取方式,使咖啡粉与热水产生一系列的物理或化学变化,最后得到一杯咖啡。
咖啡萃取的理想温度为85-95度,温度过低萃取不足,酸度会提高;
而温度太高萃取过度,苦味会加重。
具体的萃取方式及相关推荐也会在后面再介绍哦
至此,一杯咖啡的诞生过程就结束了
我们已经了解了咖啡的简单分类、传播历史、一杯咖啡的诞生步骤
那么咖啡豆的种类有哪些呢?如何在选购的时候找到适合自己的呢?
咖啡树的种类有500多种,品种有6000个,其中多数都是热带树木和灌木。
世界上主要的咖啡树有四种,真正具有商业价值而且被大量栽种的只有两种,所产的咖啡豆品质亦冠于其它咖啡树所产的咖啡豆。
第一种是阿拉比卡豆,世界着名的蓝山咖啡、摩卡咖啡等,几乎全是阿拉比卡种。
第二种是罗巴斯塔种,原产地在非洲的刚果,不同品种的咖啡豆有不同的味道,但即使是相同品种的咖啡树,由于不同土壤、不同气候等影响,生长出的咖啡豆也各具有独特的风味。
另外两种为:利比里亚种和埃塞尔萨种。
咖啡的品种以生物学来划分的话,可以分为阿拉比卡(Arabica)、罗布斯塔(Robusta)和利伯瑞卡(Liberica )。
世界上主要饮用的品种为阿拉比卡和罗布斯塔,利伯瑞卡由于产量不多或品质不佳,而常被忽略。
阿拉比卡为原产地埃塞俄比亚的代表性品种
在南非、非洲、亚洲国家等地也有生产,占全世界咖啡产量的70%~75%。
阿拉比卡对于病虫害的抵抗力较弱,因此高地地区较适于栽培,尤其以1500米以上高地生产的阿拉比卡咖啡豆品质最好。
知名的3大咖啡豆:夏威夷科纳、牙买加蓝山与也门摩卡,就属于阿拉比卡品种。
阿拉比卡生豆有着深色窄长的外观,被誉为最高品质的高地产阿拉比卡品种,特色是有甜味、酸味与香气等丰富的味道。
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看看这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咖啡豆的品类
罗布斯塔的原产地为非洲刚果
占有全世界咖啡产量的30%。罗布斯塔一字有“坚韧”的意思
实际上,此种咖啡树不止对病虫害抵抗力强,在任何土壤都能生存,甚至野生的状态也能生长。
因此在高温地区也能栽种,生长速度快且容易栽培,有著价格低廉的优势,主要用来配豆或是做成速溶咖啡的主原料。
印度、非洲、巴西等地生产的部分罗布斯塔有著强烈的酸味,咖啡因含量高,口感较浓郁。
罗布斯塔的价值并不是作为一个反面教材来衬托阿拉比卡的风味有多高级,在意式拼配豆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意大利的拼配会在拼配中加入少量的罗布斯塔来提高咖啡的醇厚度,制作出具有更丰富油脂的Espresso。
你以为咖啡豆就这几种?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除上面的介绍的阿拉比卡和罗布斯塔外,还有他们的变种和杂交种
先来看个大体框架,再来一一介绍
埃塞尔萨种
埃塞尔萨种是1904年才发现的一个品种原产于非洲的查理河流域
果小,单株产量高,尤其是一种抗旱品种。
产品味香浓烈,稍带苦味,栽培较少。
Typic:埃塞俄比亚最古老的原生品种,所有阿拉比卡皆衍生自铁比卡。
风味优雅,但体质较弱,抗病力差,产果量少。
牙买加蓝山、苏门答腊曼特宁、夏威夷可娜等优秀的庄园豆都属于铁比卡。
铁比卡顶叶为古铜色是特征之一。
铁卡皮又有多个变种
铁皮卡变种——苏门答腊曼特宁
印度尼西亚咖啡主要产地有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和苏拉威西岛,其中又以苏门答腊岛所产的“曼特宁”最为有名。
曼特宁口味浓重,带有浓郁的醇度和馥郁而活泼的动感
不涩不酸,醇度、苦度可以表露无遗。
曼特宁咖啡豆的外表可以说是最丑陋的,但是咖啡迷们说苏门答腊咖啡豆越不好看,味道就越好、越醇、越滑。
常见的4种曼特宁:
黄金曼特宁 Gold Mandheling
马面曼特宁(timtim曼特宁细长果)SumatraIsland, Mandehling Longberry, Timtim Belangele
林东曼特宁G1 Lintong Mandheling Grade -1
绿宝石曼特宁(苏门答腊亚齐省Aceh)
铁皮卡变种——蓝山(BlueMountain)
风靡全球,一颗豆都难求的蓝山就是来自铁皮卡大家族。
牙买加咖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英国人将咖啡树种引进了牙买加,在蓝山山脉上种植咖啡
其中更分为高海拔的
牙买加蓝山咖啡 牙买加高山咖啡 牙买加咖啡
不同的等级也决定了不同的价格。
其中的蓝山咖啡和高山咖啡下面又各分四个等级。
从质量来分由上到下依次为:NO.1、NO.2、NO.3和PB,PB就是圆豆。
按照CIB的标准,只有种植在海拔666米以上部分的咖啡才被称为牙买加蓝山咖啡;
在牙买加蓝山地区666米以下部分生产的咖啡称为高山咖啡
也是仅次于蓝山咖啡品质的咖啡,被业内人士称作蓝山咖啡的兄弟品种
牙买加蓝山咖啡因产量极少,价格也贵一些
因此如果想要品尝牙买加口味咖啡,那么牙买加高山咖啡就是您最好的选择了。
蓝山山脉以外地区种植咖啡称为牙买加咖啡。
原来中国的咖啡业者普遍有个错误的认识,认为只有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蓝山区域种植的咖啡才能叫蓝山咖啡
事实上,蓝山山脉1800以上的山冠上,只有一个庄园,就是Amber
该庄园只有30公顷土地,产量非常少。
蓝山咖啡主要分布于蓝山山脉的John Crow,St.John's Peak,Mossman's Peak,High Peak,Blue Mountian Peak 等5个山区。
铁皮卡变种——可纳(Kona)
虽栽植在几百米的海拔上,但来自于夏威夷大岛的可纳,吹着温和的海风,加上肥沃火山岩土质,拥有着无比干净的酸香和甜感。
比起海拔更高的蓝山简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铁皮卡变种——象豆
Maragogype,Typica的突变体,果实很大、很长,有点扭,植株有长节间和大叶子。
产量相对较低。
1870年最先在巴西东北部Bahia州的Maragogype产豆区发现
豆体比一般阿拉比卡至少大三倍,因而得名。
铁皮卡变种——帕卡玛拉(Pacamara)
帕卡斯(Pacas)与象豆(Maragogype)的杂交品种,豆体硕大仅次于象豆,是萨尔瓦多1950年代配出的优良品种,近年杯测成绩不错。
铁皮卡变种——肯特(Kent)
印度发现的铁比卡混血品种,产量高,抗病力强,但未曾在杯测取得好成绩。
波旁种,是铁皮卡(Typica)突变产生的次种,与铁皮卡同属现存最古老的咖啡品种,绿色果实成熟时会呈现鲜红色。
早期(咖啡史前)铁比卡移植到也门后的变种,豆形从瘦尖变成圆身。
1715年,法国移植也门摩卡的圆身豆到非洲东岸的波旁岛(法国大革命后改称留尼旺岛Reunion)后才起名波旁。
波旁圆身豆1727年辗转传到巴西和中南美洲、1732年英国移植也门摩卡到圣海伦娜岛(后来囚禁拿破仑的地方)也是波旁圆身豆。
波旁是美洲精品咖啡杯测的常胜军。
波旁家族很强大,我们来看下它的变种
咖啡豆家族实在太强大了,针对波旁的变种和阿拉比卡的杂交,我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进行介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呀~
我么已经了解了基础知识,现在到了实战阶段了,快拿出本本记好哦~
影响咖啡口感的因素,除了上面介绍的咖啡豆品种的不同外
还有烘焙程度、研磨度、萃取方式不同
前面我们介绍了烘焙程度大体上可分为3种,浅烘、中烘、深烘
其中浅烘一半不作为引用咖啡烘焙选择,它常常用作于咖啡豆的样品测试以及微批次咖啡豆烘焙
那么中度烘焙与深度烘焙的区别表现在哪些地方?
1.烘焙时间不同:这是烘焙度之间最根本的区别
2.咖啡豆重量不同:咖啡豆烘焙的过程中会一直处于吸热的状态。
中度烘焙的失水率大约在15%左右
深度烘焙的咖啡豆失水率大约在20%左右
对于单粒咖啡豆,中度烘焙的咖啡豆是要比深度烘焙咖啡豆稍重一些。
3.咖啡风味不同
咖啡豆在烘焙过程中会经过一系列物理与化学的变化而生成最终的咖啡风味
浅度烘焙:酸度高,醇厚度低,以花香、水果风味为主。
中度烘焙:酸度与醇厚度较为平衡,以焦糖、坚果风味为主。
深度烘焙:酸度低,醇厚度高,以烘烤、香料风味为主。
而权威的机构对咖啡烘焙分类更详细
SCAA常见的几种咖啡烘焙方式(按程度由浅到深):
SCAA全程Specialty Coffee Association of America 中文“美国精品咖啡协会”,是目前国际上最权威的咖啡评定认证组织和最大的咖啡贸易组织了。
Light roast 极浅烘焙,一般不能饮用。
Cinnamon roast 肉桂烘焙,即浅烘焙,和肉桂没什么关系只是因为烘焙过的咖啡豆外观呈肉桂色。
Medium roast 微中烘焙
High roast 中烘焙
City roast 城市烘焙,属于中深烘焙。可以说是最标准的烘焙,苦味和酸味达到平衡。
Full city roast 深城市烘焙,深烘焙
French roast 法式烘焙,欧式烘焙,极深烘焙,基本上已经尝不出酸味了。常与鲜奶油搭配制作饮品中和苦味凸显香醇口感,如咖啡欧蕾和维也纳咖啡。
Italian roast 意式烘焙,极深烘焙。程度在碳化之前,略带焦糊味。
烘焙可以说在整个流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是影响咖啡口感的重要因素
我们可以通过下图来看下不同烘焙程度对咖啡口味的影响↓
这里我们总结一下烘焙对咖啡豆风味的影响。
烘焙阶段对咖啡豆风味的影响主要来自于烘焙过程中的美拉德反应(食品加工烘烤时普遍发生的一种现象,烤面包烤牛肉等都会发生)和焦糖化反应。
咖啡豆开始烘焙后在150度时发生美拉德反应,豆子将产生出不同风味(香料香味、奶油香味、坚果香味等);
到180度时,豆子中的糖类发生焦糖化反应,颜色变深(就像炒糖会散发出焦糖香味、香草香味等);
由此可见,随着烘焙程度的加深,咖啡本身的风味会变弱,而苦味会加深。
(这句话是重点哦↑)
我们买到了烘焙好的咖啡豆后,要做的一件事是研磨啦~
一般而言,好的研磨方法应包含以下4个甚本原则:
1、应选择适合冲煮方法的研磨度;
2、研磨时所产生的温度要低;
3、研磨后的粉粒要均匀;
4、冲煮之前才研磨。
基于此原则,强烈建议买研磨机自己进行研磨
一来可以根据心情调整研磨细度搭配着不同的萃取工具,可以做出不同口味的咖啡
二来可以控制在冲煮之前才进行研磨,最大程度保留住咖啡粉的质量
研磨粗细适当的咖啡粉末,对想做一杯好咖啡是十分重要的
咖啡研磨的粗细度会直接影响萃取时间的长短以及萃取率的高低。
咖啡豆的研磨方法根据其大小可以分为粗研磨、中研磨与细研磨三种。依咖啡器具不同而使用合适之研磨方法。
常见的咖啡研磨标准
1:土耳其式用粉:如果研磨机可以达到的话,这就是最细的咖啡粉了
2:细浓缩咖啡用粉:非常细的咖啡粉,有结块的可能
3:浓缩咖啡用粉:细咖啡粉,有结块可能,常用于浓缩咖啡的制作中
4:细过滤式用粉:介于浓缩咖啡用粉和过滤式用粉之间
5:过滤式用粉:咖啡粉有调味用特级绵糖的质感,与第3级的细粉有很大差别,常用于手冲咖啡
6:粗过滤式用粉:精度与砂糖相仿
7:粗粉:适用于浸泡式冲煮法,例如法压壶。精度和海盐碎屑相似
8:极粗粉:和岩盐大小相似,只适用于长时间的浸泡式冲煮法
根据欧洲精品咖啡协会研究
在化学中,萃取指的是从原料(咖啡豆)里提取有价值的物质(风味),换到咖啡萃取中,就是使用水把风味从咖啡粉里提取出来。
提取出的物质对咖啡的风味和香气有直接的影响,咖啡中含有以下水溶性化合物,以及许多其他化合物:
萃取方式的不同,同样是影响咖啡口感的重要因素
常见的萃取方式有以下6种,每种方式搭配着上面介绍的不同研磨细度
(一)浸泡式萃取
浸泡式萃取原理是指在容器中倒入咖啡粉并与热水充分混合后
先静置一段时间再进行萃取的方法
可根据研磨度及水温的不同,影响咖啡粉与水的接触程度
也会因咖啡粉的搅拌情况、咖啡粉的分离速度而萃取出不同的咖啡口感。
器具:爱乐压、法压壶、聪明壶等
优点:味道更佳平衡、更方便萃取易溶部分,容错率高
缺点:总体的萃取效率低
研磨度:
法式压力壶是一个圆筒状容器和一个可将咖啡粉和水分离的有轴金属过滤网构成。 萃取用法:将磨好的咖啡倒入咖啡壶中,再加入热水,过一会后挤压过滤网,此时咖啡从容器底部过滤出来,操作方法也是非常简单的! 咖啡粗细:粗粉
而法压壶萃取使用粗磨粉,水温控制在85-90度直接浸泡(类似于泡茶)
萃取时间最长,由于使用不锈钢滤网会有咖啡粉末残留在咖啡中,口感粗犷浓郁。
推荐:
推荐Mario法压壶,采用高硼硅玻璃,比其他法压壶厚2倍,防爆耐用 还可以用来打奶泡啊~
一壶两用,真的太值了↓
(二)煎煮式萃取
煎煮的萃取原理是将容器内的咖啡粉及水混合后进行煮沸的方法。 会因高温而难以继续萃取,加上水会沸腾,会产生大量的气泡,容易导致溢出。
器具:土耳其咖啡壶
土耳其咖啡并不常见,而它的口味,主要分为苦(Skaito)、微甜(Metrio)以及甜(Gligi),这三种口味。 烹煮方法主要是以一种名为Briki的不锈钢锅,将咖啡粉磨得很细,直接放入锅中烹煮,一直到煮沸腾为止,然后再将火关掉,全部倒入杯中。
土耳其人喝咖啡,残渣是不滤掉的,由于咖啡磨得非常细,因此在品尝时,大部份的咖啡粉,都会沉淀在杯子的最下面 不过在喝时,还是能喝到一些细微的咖啡粉末,这也是土耳其咖啡最大的特色。
(三)渗透
渗透原理是直接对装有咖啡粉的容器进行加热 并利用蒸汽压力使热水循环以萃取出咖啡 水受热后沸腾上升,经过装有咖啡粉的粉槽,再透过管子流出。
常见器具:摩卡壶
萃取用法:将磨得很细的咖啡粉倒入容器中,随后在短时间内用高温高压的方式制成咖啡 咖啡粗细:极细粉
摩卡壶萃取出来的咖啡口感浓郁,带有油脂层,是最接近意式浓缩咖啡的咖啡器具。
(四)滴滤
滴滤萃取是将咖啡粉倒进滤杯再注入热水,再用分享壶承接滴滤出萃取液的简单方法
常见的滴滤当属手冲器具了,但手冲有多种萃取器具,会以不同的方法进行萃取
但萃取原理都是以滴滤方式进行,同时也会受研磨度、手法、水温、滤纸的不同而使咖啡风味产生变化
萃取用法:非常简单,只要将滤纸放在咖啡滤杯上,冲泡好后再将滤纸中的残渣倒掉就可以
咖啡粗细:中粉
滤纸滴漏式水温控制在85-90度,使用中度研磨的咖啡粉
由于油脂被滤出得到的咖啡口感清爽,同时可以控制冲泡手法与注水量的不同,使得风味富于变化;
(五)真空过滤
是使用上下两个玻璃壶融合浸泡的萃取方式 受到蒸汽压力的影响 加热后的热水会从玻璃下壶往上通过咖啡粉 接着利用上下壶的压力差进行过滤 再萃取出咖啡。
真空过滤最最有代表的就是虹吸壶了
虹吸式咖啡壶的外观很特别,当你在冲泡咖啡的同时,犹如在实验室里做实验的感觉,仪式感特别强。
萃取用法:先在球型玻璃容器中倒入水,随后加热至沸腾,同时将咖啡粉放在漏斗中并插入玻璃容器中;
当水沸腾后就会被吸上来,这时咖啡萃取就开始了,一定时间后,只要停止加热,就会瞬间进行过滤,咖啡液和粉末就会分离。
咖啡粗细:中粉
虹吸咖啡口感浓郁,厚实且圆润,但对萃取的拿捏有一点难度,萃取水温过高会导致咖啡出现焦苦味,长时间的浸泡也会产生涩味。
(六)加压浸润
加压浸润主要是意式浓缩咖啡,浓缩咖啡是利用高温、
由于咖啡机的操作更简单,所以比滴漏式的影响更广,也变得越来越普及
但由于用机器冲泡出来的咖啡味道稳定性差,也不像手冲咖啡那样容易把控
所以用咖啡机冲泡方式的咖啡原料就显得格外重要!
意式咖啡机使用95度水加压快速萃取极细粉,最后得到一小杯浓缩咖啡
味道浓郁,搭配牛奶砂糖也不会掩盖其风味;
以上是比较常见的几种萃取方式,总有一种方式适合自己~
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咖啡豆的种类和各自的口味特点、常见咖啡种类、影响咖啡口味的因素
那么在家里,我们能否做出适合及的咖啡呢?
(1)对酸度的接纳程度
很多人不喜欢口味偏酸的咖啡
咖啡在烘焙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叫奎宁酸的物质,这种物质就是咖啡酸味的主要来源。
咖啡酸的其他影响因素除了产区不同、种植海拔不同外,还跟烘焙度、冲煮方式、品尝时的水温变化有关
相同的咖啡豆,浅度烘焙的咖啡豆酸感会更明显,中度烘焙的豆均衡性较好,深度烘焙的咖啡在烘焙的时候抹平了咖啡原始的风味,大都是苦味较重。
烘焙时间愈短,焦糖化程度愈低,酸性物质破坏较少,冲煮出来的咖啡也会具有更多的酸质。
烘焙时间愈长,焦糖化程度愈高,酸性物质被破坏愈多,就愈不容易有酸味。 比如八斗麦日式炭烧咖啡,就是小慢焙,延长烘焙时间来让咖啡酸几乎消失殆尽,但却保留了更多可以回味的物质。
不同的咖啡冲煮方式会带来不一样的咖啡风味,当然了,咖啡的苦和酸也会表现在这里。
法压壶、虹吸壶一类的咖啡壶,出品的咖啡苦味更浓,酸味更弱;
手冲、美式咖啡壶一类的咖啡冲煮方式,酸苦均衡度更好些,可以自行控制;
冲泡咖啡的最佳水温是80℃-90℃,一般我们都是用较高的温度去冲泡咖啡的 品尝咖啡的时候温度还很高,那个时候的咖啡酸感比较弱 而当品尝咖啡的水温下降时,咖啡的酸感会更强烈。
(2)对咖啡因的承受能力
要明确自己的身体是否接受咖啡因,能接受多少
这都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每天3、4杯美式完全不影响睡眠
有的人早上喝一杯晚上都睡不着
所以在挑选咖啡的时候,也要注意咖啡因的含量如何。
但是在制作一杯咖啡时,深度烘焙的咖啡因整体含量会更高。
这是因为中度与深度烘焙咖啡豆的重量不同。 同样的一杯咖啡,深度烘焙所需要的咖啡豆要比中度烘焙的咖啡豆数量要多 这就导致一杯深度烘焙咖啡的咖啡因含量会更高。
咖啡的基础入门知识就讲到这里啦,下面是我辛辛苦苦整理出的各类咖啡网购推荐,希望能给大家带来选择上的便利
如何在家做一杯适合自己的咖啡,有几个要考虑的因素
(1)、是否有时间
(2)、喜欢咖啡的口味
(3)、是否喜爱做咖啡的过程
对制作咖啡最有热情的那段时间,我也买了手摇研磨器,虹吸装备、手冲装备
别说,这套家伙看起来真的高大上有逼格
手摇的研磨器带来的咖啡制作参与感的快乐~
手冲咖啡也打开了我对咖啡认识的新世界
不过问题来了,我是一个996的程序员,只有周日我才有时间沉浸在制作咖啡的快乐中
如果你的工作不是很忙,早上有时间来给自己制作一杯手工咖啡,那么我建议你来这么一套~
(不建议买那种看起来很复古的研磨器,真的好看,但是不实用,下面的Derlla研磨器是我实在磨不动那种复古研磨器后研究买的,好用~实惠~)
想自己来手冲咖啡的朋友,可以来这么一套工具~
(下面推荐的研磨器、手冲滴漏壶和虹吸壶,是我全网找的性价比最高也是自己曾经用的~强烈推荐)
研磨器:
手冲滴滤壶:
虹吸壶:
当我意识到自己没有那么多时间来享受做咖啡的过程后,我选择考虑入手一台咖啡机,此时我已经有一台年会上中奖了的胶囊咖啡机了,但是我后面选择又买了一台意式咖啡机。
我来说说为什么我又买了一台吧
首先我年会中奖的咖啡机是雀巢的这款,哪儿哪儿都很好,用的星巴克的胶囊,做出的咖啡跟星巴克店里做出来的没有什么差别
但是, 我控制不住自己去买玛奇朵和拿铁的胶囊
完全控制不住,因为太好喝了,而且基本3块多就喝到跟星巴克一样的咖啡,超级美味
而我是个易胖体质,真的,只有黑咖啡才是我应该选择的类型
在纠结了很久之后,我把它送给家里人了
如果喜欢胶囊咖啡的朋友真的可以入手这台,雀巢的,有质量保障
操作很方便,很省时省事儿
把胶囊咖啡机送人之后,我就开始喝起了挂耳
也不是挂耳不好,就是喝过了口感更为纯粹的咖啡后,就总觉得挂耳差那么一丢丢意思
接着就入手了一台意式咖啡机
在对比了德龙和Derlla后,我入手了Derlla(大概 是因为我穷吧)
德龙咖啡机没啥确定,唯一的确定是贵
Derlla的这款性价比超高,个人认为是性价比TOP1
Derlla配备了恒温萃取系统,通过92℃的恒定温度萃取出来的咖啡非常美味
能够把咖啡的精华充分激发出来,喝起来非常享受!机子中间设有可视压力表,可以精准控温,从而能确保打出的咖啡味道纯正不变味
口味:机子有两种口味可供选择,制作出来的美式咖啡清淡均衡,制作出来的意式咖啡醇厚香浓,都非常好喝
安全性上:咖啡机带有三重安全防护,是自动温控保护、过热保护装置以及自动泄压装置,每一重保护都切身考虑到了使用者的人身安全,用起来非常安心,很适合家里使用。
操作上:机子各项功能齐全,操作非常简单,按下按钮就能自己操作,往机器里倒水并预热,放入咖啡粉后再按下按键就行了
对三年前的我来说这台咖啡机就是最好的了
如果是不差钱想直接一步到位,我还是推荐德龙的咖啡机
颜值高,性能好,唯一缺点就是贵
随着时间推移,对咖啡的口感要求及自制咖啡的要求越来越高,去年又换啦
最最最推荐,目前本人在用的,性价比超高的柏翠PE3690半自动咖啡机。
显摆下它的美照(原相机无滤镜)~
外观上:超高颜值,复古的颜色加上这种欧式表盘,档次迅速升级
再从专业角度来看下这款咖啡机的各项参数
意大利进口压力泵——稳定萃取咖啡,口感香醇
优点:做出一杯醇正意式浓缩咖啡
快速萃出咖啡精华 冲煮出丰富油脂
9bar黄金压力——萃出金杯标准风味
黄金压力仿手冲金杯原则,咖啡液体在浓度,萃取率在金杯原则的取值内,能更好地还原咖啡原始风味。
关于压力:在很多咖啡机的页面上都能看到宣传,号称15bar甚是19bar的萃取压力,但是这些都是无意义的。真正萃取所需的只是9bar压力而已。
咖啡机的压力并非越大越好 而15或20bar的咖啡机往往因为锅炉存在水泵差,才需要用更大的压力来实现高压挤压出油脂的假象,很快就会挥发
(所以不要被天花乱坠的压力数值欺骗,不要被各种12、15、19bar的宣传字眼所迷惑,能够稳定提供9bar萃取压力才是意式咖啡机好坏的区分)
双区独立水温系统——精确萃取 高温打发
内置双区温控器,精确水温萃取咖啡
杯杯品控如一,高温蒸汽打发,更快出奶泡
全铜蒸汽阀X蒸汽嘴——奶泡高质量的保障
全铜阀门提升管道密封性 降低蒸汽不稳定的冲击力
稳定输出保证奶泡质量
不锈钢冲煮头——商用级一体手柄
52MM大直径冲煮头X双份碗 一次性可装16.5-17g咖啡粉
出水更均匀,整体萃取更充分浓郁,同时可萃取2杯
复古可视压力表——严谨把控每一度
这款咖啡机的可视压力表是我最喜欢的设计,轻松掌握压力表,轻轻松松咖啡制作入门
分享一波成品~~用来发pyq也是高级的很啦~~
我推荐这三款都是半自动的哈,需要自己磨粉(自己磨粉才快乐 )
为了加快时间,我还买了一台电动研磨器,解放了双手
也是Derlla的,方便操作,按压式的研磨
(就是按下去才会转,这样就能控制咖啡的研磨度了,我们再前面也说了各种咖啡萃取方式适合的研磨度,这样就能自己在家玩儿出花样啦~)
除了我上面自己使用过的咖啡制作器具,还可以使用摩卡壶、法压壶等进行咖啡制作
每一种都有自己独特的口感,推荐两款我们咖啡爱好群里他们推最多的摩卡壶和法压壶吧
Bialetti比乐蒂摩卡壶
提到摩卡壶,比乐蒂是绕不开的话题,因为就是1930年代,一个叫比乐蒂的意大利人制造了这款近百年来经久不衰的咖啡烹煮器具。
直到现在,比乐蒂品牌的摩卡壶依旧占据着摩卡壶市场的大壁江山。
由于摩卡壶是由水沸腾产生的不稳定的压力,所以是达不到理论上的“恒温、匀速、高压”的最佳状态,所以萃取的咖啡焦味苦味会略重(萃取过度不算)
crema也不如咖啡机那么浓厚(喷溅的话就没有了)。
不过,手动的设备我们除了扯扯情怀、心境以外,趣味和便携性也是不能不提的
我有段时间去山里度假,拿上手磨和摩卡壶就够了,没有电就用明火加热也能做出不错的咖啡。
Mario法压壶
我没有用过,但是好多人给我推荐了这个牌子的,想尝试法压壶萃取的朋友可以试试这个~
上面我介绍了在家做咖啡的一些推荐器具,那么如何选豆呢?
如果是有咖啡制作工具,我建议购买咖啡豆(不建议让店家磨粉,磨粉后的到萃取的时间越长越影响咖啡的口感)
强烈建议买豆回家自己磨哦(喝之前再磨)
如果家里有咖啡机,或者咖啡壶和研磨器,建议买咖啡豆在家自己做咖啡,口感更好
下面介绍几个性价比高的咖啡豆品牌,以及他们适合的萃取方式
价格:65/1000g,领券后55/1000g
咖啡豆:阿拉比卡 处理方式:半水洗 烘焙程度:重度烘焙 特点:特厚油脂、口感浓郁 风味参考:巧克力、坚果、可可、焦糖
建议使用摩卡壶和意式咖啡机(咖啡壶、咖啡机的推荐放到最后啦 )
戳链接可领10元25元券哦
价格:59元/500g(领券后49/500g,再加上现在85折活动,实际到手40元/500g)
咖啡豆:采用哥伦比亚+云南+精品罗布斯塔混合 处理方式:水洗 烘焙程度:中度烘焙、重度烘焙 特点:特厚油脂、口感浓郁 中度风味参考:牛奶巧克力、烤坚果、焦糖 重度风味参考:黑巧克力、烤坚果、烤榛果,
测评:
红色包装烘焙程度为深度,酸度较低,甜度苦度适中,醇厚度较高 咖色包装烘焙度为重度,酸度几乎为0,甜度适中,苦度较高,醇厚度达到最高
他们家采用的是拼配咖啡豆
其中印尼东爪哇18目精品日晒罗布斯塔咖啡豆
丰富的油脂及厚重的奶油般口感是阿拉比卡拼配较难达到的
建议使用意式咖啡机(咖啡壶、咖啡机的推荐放到最后啦 )
戳链接可领优惠券啊↓
价格:57元/1000g
辛鹿的这款采用专利的晾晒技术 保留更多咖啡鲜果中的糖分,带来更低酸度 带来更悠长的回甘,更丰富的油脂
深度烘焙
咖啡深度烘焙,平衡了次咖啡豆的特性,赋予了其多层次的均衡口感。 在深度烘焙下,咖啡的香气将得到更加充分的展现 同时咖啡中的酸性物质将急剧减少,带来浓厚低酸的香醇口感
中度烘焙
咖啡中度烘焙,浓郁的咖啡香气和果酸达到了一个平衡 均衡馥郁,回味无穷
价格:52元/227g
咖啡豆:G1等级的苏门答腊曼特宁 口感:醇厚浓郁、如焦糖般丝滑,低酸 参考风味:黑巧克力、坚果、焦糖
建议冲煮方式
中度研磨手冲、88度到92度水温最合适
不用多介绍了,如果懒得去比较,直接买星巴克的不会采坑
缺点是略贵
戳链接可领6元优惠券↓
如果没有制作咖啡器具,挂耳咖啡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口感更接近于手冲咖啡~
挂耳咖啡是一种咖啡豆磨粉后装滤袋密封的便携式咖啡
制作方法:撕袋后,撑开两侧纸质夹板挂在杯子上,缓慢用热水冲泡后即可饮用。
挂耳咖啡是一款即冲即享型的现磨咖啡。
用滴滤方式完成咖啡冲煮,咖啡之中的酸、甘、苦、醇、香完美体现。
他们家主打5种口味的挂耳
由于他们家的介绍并没有给出咖啡豆的品种,只能根据口味来猜测
意式炭烧
口感:浓醇、低酸、焦香、甘苦 咖啡豆:像曼特宁 烘焙度:重度烘焙 测评:醇厚度不错,有些坚果的味道,不苦,有一丝丝低酸,整体表现不错,适合比较喜欢苦的朋友
蓝山风味
口感:均衡、柔和、香醇、有坚果香气 咖啡豆:拼豆 烘焙度:中度 测评:风格和其他蓝山基本一致,但还是有区别,不酸不苦,有一丝蓝莓的感觉,但是可可和葡萄柚没尝出来,不适合低温时喝,会有一点涩
神奇樱桃蜜柚
口感:清新、酸甜、果香、红酒香气明显 咖啡豆:拼豆 烘焙度:轻度 测评:红酒香气明显,也有一点樱桃舔,但是焦糖感较低
耶加雪啡
口感:香甜桃子味儿比较浓 咖啡豆:拼豆 烘焙度:轻度 测评:经典的埃塞味道,茶干明显,入口就是绿茶茶感,低温后有点茉莉的风味
罕贝拉花魁
口感:浓郁果香 咖啡豆:拼豆 烘焙度:轻度 测评:emmm,凉了之后果酸突出,舔感也出来了,有一丝丝草莓的感觉
冲泡方式:
每包挂耳是10g,我采用1:15的比例来冲泡,总注水150ml 把粉浸湿然后焖一下,接着继续注水,每次注水量不要太多,等滤网中的水流下去的差不多后再注入
价格:1.7/包起
他们家主打3种口味:意式特浓(黑松鼠)、浓郁黑巧(蓝松鼠)、经典平衡(绿松鼠),
我都买回来啦,下面会依次测评这3种口味
意式特浓(黑松鼠)
参考风味:烤杏仁、焦糖、黑巧克力 烘焙度:超深烘焙 测评:打开就能闻到浓浓的咖啡味儿,香气满满,入口几乎没有什么酸味,苦感较重,到中段甜感会出来一些,口感很浓郁,如果是喜欢苦的朋友,强烈推荐这款
浓郁黑巧(蓝松鼠)
参考风味:黑巧克力、烤榛果 烘焙度:超深烘焙 测评:冲泡时候也是香气很浓,但入口有一点点果酸,苦感较低,甜度适中,到尾段能品尝出黑巧克力味儿,还带有一点点坚果味,是比较均衡柔和的口味
经典平衡(绿松鼠)
参考风味:坚果、焦糖 烘焙度:超深烘焙 测评:果酸味比较重,苦感最低,也没有前两款口感浓郁,比较清新
冲泡方式:
浓郁口感
冲泡前用10g热水浸泡10s——20s 用90度左右小水流冲泡,萃取更充分些 建议注水110ml到140ml之间,口感更浓郁
清爽口感
冲泡前用10g热水浸泡10s——20s 用85度左右中等水流冲泡 建议注水160ml到180ml之间,口感更清爽
价格:券后49/20包
戳链接可领10元券哦↓
还是G20峰会官方选用品牌
美式香浓
口感:浓醇、低酸、焦香、甘苦、黑巧香、雪松香 水温及水量:90度,160ml特浓、180ml口味适中、220口味淡雅 测评:咖啡粉的香气很浓,接近现磨咖啡粉,入口黑巧味和雪松味较多,中断时候甜度出来了,余韵香气提升,整体还是非常不错的
价格:2.47/包
他们家的挂耳是分浅烘焙和深烘焙两个系列,每个系列5个口味混合,推荐这个混合装, 先尝试下各种口味,选到适合自己的~
浅烘系列
香气更柔和、风味更有层次、但酸味也会更突出
深烘系列
果酸收敛,苦味明显,能量感表达充沛
价格:4.2/包(10包送两包后的价格)
如果没有时间自己做咖啡,也可以选择速溶黑咖啡,黑咖啡也有助于在健身时加快脂肪燃烧
咖啡豆:阿拉比卡豆 烘焙度:重度烘焙
G7是我在大学时候常喝的牌子,毕竟便宜,5毛钱一袋
当时还在追求甜蜜口感,入手的是G7的三合一,口感绵密顺滑,最大的缺点就是使人发胖
后来考研期间买了这家的黑咖,味道真的很香
喝了一周左右吧每天早上泡一杯早上真的没打过哈欠
但是黑咖的苦也是真的
UCC推荐117,属于重烘焙,苦味重,非常提神,我刚开始喝的时候一杯下去精神了一整天……
和114的对比可以看出酸味更少,苦感更多一些,这款口碑和知名度都不错.
买了带到单位喝的
无添加剂,无香精,最大限度保留了咖啡豆原有的味道
三合一速溶咖啡是最早接触的咖啡
优点:方便,由于加入奶精、糖使口感更细腻香滑
缺点:大部分提神效果差、大部分失去健康功效,使人发胖
大部分速溶咖啡已经脱离了咖啡豆中原有的浓度 额外加入其它增加风味的奶油、糖浆、咖啡伴侣等 真正的咖啡成分大约只有原磨咖啡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咖啡因的浓度被降低之后,速溶咖啡的提神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了。
速溶咖啡在工业化生产过程中,为了增加口感和降低成本往往会使用较为劣质的咖啡豆并添加大量的食品添加剂。 因此传统咖啡界普遍认为速溶咖啡不能算原本意义上咖啡充其量只能算做咖啡的代用品。 此外,速溶咖啡并没有传统咖啡的保健作用 在经过必需的高温烧烤程序时,速溶咖啡中的氨基酸和糖还会发生反应产生致癌物。
!!!所以如果是初级入门者或是就想要三合一速溶咖啡的朋友,也一定要选择好的咖啡品牌来进行饮用
推荐2个还算安全可靠的三合一速溶咖啡
低卡低热量,精准控糖
选用海拔1450以上的阿拉比卡红咖啡豆
深度烘焙不酸不涩
使用高品质植脂末奶,口感柔顺丝滑
戳链接可领25元券↓
戳链接可领30元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