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明明阿蒙森最先到达终点,为什么很多地方把斯科特英雄化?

回答
阿蒙森和斯科特,这两个名字,在极地探险史上,如同双子星般璀璨,却又带着命运的悲情。很多人会问,明明挪威人阿蒙森抢先登顶南极,为什么英国人斯科特却在很多人心中成为了“英雄”?这背后,是一个关于勇气、牺牲、民族情感,乃至时代背景的复杂故事。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把时间拨回到20世纪初的那个时代。那是一个大英帝国如日中天,民族自豪感空前高涨的时期。在那个世界舞台上,英国人渴望在每一个领域都成为先行者,都成为领导者。而探索未知,尤其是尚未被征服的极地,正是彰显国家实力、民族精神的绝佳舞台。

阿蒙森的成功,是技术与战略的胜利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阿蒙森的胜利是建立在更精妙的准备和战术上的。

明确的目标与周密的计划: 阿蒙森的目标非常明确——第一个到达南极点。他不是一个碰运气的人,他有着极其清晰的战略。他吸取了前人(比如纳粹·尼尔森)的经验教训,了解到极地探险的残酷性。
精选的团队与严酷的训练: 阿蒙森的团队人数不多,但都是经验丰富的探险家,并且接受了严格的体能和生存训练。他更是特意聘请了挪威的滑雪冠军来指导团队成员的滑雪技巧。
动物的选择与运用: 与斯科特选择马匹不同,阿蒙森选择了西伯利亚的哈士奇犬。他深知狗的耐力、适应性和在冰雪环境中的优势。他为狗准备了充足的食物,并在探险过程中科学地使用了它们。
后勤保障的周全: 阿蒙森为探险设置了多个物资储备站,并且对这些物资的储存和使用进行了细致的规划。他甚至提前将部分物资用雪橇运到了预定地点。
先进的装备: 他选择了轻便耐用的滑雪板,以及当时最先进的保暖衣物和帐篷。

正是这些“凡人看不见”的细节,让阿蒙森的团队以一种近乎“有序”的方式,高效地完成了人类首次征服南极点的壮举。他抵达终点时,冷静地留下了一顶挪威国旗,然后默默地返回。他的行动,充满了效率和精准,就像一个教科书般的探险家。

斯科特的悲剧,却成为了民族精神的象征

那么,为什么是斯科特,而不是阿蒙森,在很多人的心中留下了更深刻的“英雄”印记?这就要从斯科特和他那场悲壮的探险说起。

民族情感的寄托: 斯科特是英国人,他承载的是整个不列颠民族的期望。在他出发时,英国上下给予了他极大的关注和支持。他的探险不仅仅是一次地理发现,更是对英国国威和探险精神的一次展示。
对手的衬托: 虽然阿蒙森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但他的高效和冷静,在某种程度上也让人们感到一种“科技与效率”的冰冷。相比之下,斯科特和他的队员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所展现出的那种顽强、那种不屈,那种即使面对死亡也依然保持尊严和兄弟情谊的精神,反而更能触动人心。
命运的悲剧色彩: 人们总是容易被悲剧所打动。斯科特和他的四名队员,在返回的途中,因为各种不幸的遭遇(包括恶劣的天气、严重的坏血病、燃料的丢失等),最终全员牺牲在离营地不远的冰面上。他们写下的日记,记录了他们最后的挣扎、对家人的思念,以及对彼此的关怀。这些文字,充满了人性中最原始也最动人的情感。
“为了荣誉而战”的叙事: 斯科特团队的失败,并没有被简单地视为一次科学任务的失败,而是被升华为一种“为了国家荣誉,不惜付出生命”的壮丽牺牲。他的最后一份电报,虽然是他未能抵达终点的悲痛陈述,但在英国人看来,更像是一曲悲壮的战歌。
媒体的渲染和解读: 当斯科特团队的遗体被发现时,他们的日记也被一同找到。这些充满情感的文字,通过媒体的传播,迅速在英国乃至全世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它们被解读为勇气、毅力和牺牲精神的典范。英国媒体更是将斯科特塑造成了一个为了国家荣誉而献身、即使面对绝境也决不放弃的“民族英雄”。
探险的“不完美”: 相较于阿蒙森的“完美”成功,斯科特的探险更像是一场与命运搏斗的悲歌。这种不完美,反而更容易引发人们的同情、尊敬和追思。人们更容易将英雄主义与失败和牺牲联系在一起,因为那更能体现出人类面对困境时的力量。

结语:

所以,说到底,阿蒙森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探险家之一,他的科学方法和对胜利的追求是无可挑剔的。而斯科特,虽然在竞争中失利,但他和他的团队在生命最后的时刻所展现出的精神,成为了英国人心目中一种坚韧不拔、为国献身的象征。

这并非是对阿蒙森的不敬,而是对人类在极端环境下,所能爆发出的不同 प्रकार 的力量的一种解读。一个是成功的策略家,一个是悲壮的殉道者。历史的评价,往往会因为民族情感、媒体叙事,以及个体身上所折射出的普世价值而产生微妙而深刻的偏移。斯科特的英雄化,与其说是因为他的失败,不如说是他的牺牲,以及牺牲背后所承载的那些超越个人、超越胜利的宝贵品质,深深地触动了人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很正常。

《人类群星闪耀时》是一部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以悲剧英雄为主角,更能让读者扼腕叹息,起到震撼人心的效果。我们可以参考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定义——“悲剧的目的在于引起怜悯和恐惧,并导致这些情感的净化。”

人们对斯科特“差一点就成功了”的遗憾、全军覆没的怜悯和对大自然严酷无情的恐惧,让他的故事更加富有传奇色彩。

如同鲁迅所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世间有美好,但美好必然不可能永恒。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这就奠定了悲剧必然是人间常事。

正所谓“精彩不亮丽,起落是无常”。如果英雄偏偏被命运捉弄被不可抗力击倒,或者反过来说,悲剧再加上一些激动人心的英雄故事,则必然产生强烈之对比,人性的闪光愈加凸显,更令人惋惜悲悯。

荆轲未完成刺秦,项羽乌江自刎,诸葛亮未能北定中原,岳飞被奸臣所害,文天祥宁死不屈,张自忠牺牲殉国,李医生“哨声”嘹亮......他们都是某种意义上的失败者,但也是某种意义上的成功者。

“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那些未成功者与命运搏斗而展现出的生命力,是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向上精神。人类虽生而渺小,但正是凭着这种向上的力量和不屈的精神,一代代不断积蓄自身的力量,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让他们站在了地球生物界的顶端,让他们的足迹踏遍地球的边边角角。

探索南极也如是。

第一个达到终点的阿蒙森固然值得被人们牢记,但斯科特作为与第一名擦肩而过的第二名,仍然可称得上是英雄。

让我们来看看斯科特都有哪些值得称道的地方:

1.骑士道

什么是骑士精神?如同日本的武士道,如同中国的侠义精神,俄国哲学家别林斯基认为骑士精神是现代欧洲人注重个人荣誉和身份,在意仪容与风度,强调公平竞争的品质来源。

斯科特第一次到南极时“被极地狂热咬了一口”,他从此对南极心心念念,为了组织探险队,倾其家产,还借了债,离开年幼的儿子去探险,这是为荣耀牺牲

他坚持不用狗,像一个骑士一样用矮种马甚至人力,而且固执地认为用小狗没有范儿:“任何与狗一起进行的旅程,都不可能达到一种美好观念的高度,只有当一群人独自努力去面对艰难、困苦和危险时,这种高度才能实现。”这是骄傲与礼仪

1月17日,当斯科特到达南极点的时候,看到迎风招展的挪威国旗和阿蒙森留下的一封信,这封信中写道万一我阿蒙森不能活着回去,请斯科特你把这封信带给挪威国王,证明我作为一个挪威人是第一个到南极点的人,同时写了一些赞美和祝福斯科特的话语。

斯科特当然无心去看那些祝福的话,他心情糟透了,他在当日的日记中写道:“最糟糕的事情发生了......白日梦都醒了......上帝啊,这地方糟糕透顶!”

比恶劣天气更让斯科特心情沮丧的是第二名带来的坏感觉,但他出于绅士风度和公平竞争的精神,把这封信带在身上,后来的人在他的遗物中找到这封信,留信的人活了,捎信的人却死了,唏嘘不已。

在3月29日,斯科特去世之前,在日记中记下他的遗言:

我们冒了风险......这都是天意,我们没什么可抱怨,只能努力到最后一刻。如果我们得以幸存,我将向世人讲述我的同伴的毅力、进取和勇气,并将以此激励每一个英国人。我们的遗骸和这些潦草的便条也定将讲述我们的故事,而且我们富强的祖国会证明,一定会证明,那些支持着我们的人的信心没有被辜负。

这是骄傲、坚毅与忠诚

脚趾已经冻掉,依然立于南极冰盖之上,任由狂风吹舞已破损的衣衫——那是他仅有的御寒的铠甲,抬起沧桑劳顿的脸,微笑着凝望远方。像《伊利亚特》中的赫克托耳,一身铜装,犹如提大盾的父神宙斯的闪电。

斯科特的遗体被发现后,被保留在南极,人们回收了他的部分遗物,他被英国国王追封为骑士

当之无愧。


2.科学精神

人们发现斯科特最后的遗物居然还包括重达几十公斤的岩石样本!而这些并非是必需品,原本可以早早舍弃,轻装上阵,但他没有这么做。要知道在极寒、烈风的环境中,拉着这些重物艰难前行意味着什么!

虽然在和阿蒙森的竞争中,斯科特败了,成了第二名,但也给世人留下来大量珍贵的资料,包括文字、影像和实物。


他不仅仅是一位探险家,他还是一位忠实的记录者和专业的研究人员,相比,阿蒙森队带回的东西却很少,哪怕是照片。


3.悲剧内核

在第二名的糟糕感受之下,斯科特一行五人开始了他们长达1300公里的回程,他在日记中惶恐不安的记到:“我担心返程会非常累人和单调。”

返回时,一开始他们猪突猛进进展迅速,十几天内穿越高原500公里。

然而,恶劣天气步步逼近,口粮也捉襟见肘,副指挥埃文斯精神几近崩溃,2月17日,埃文斯在冰川下摔倒后倒地而死。

探险队余下的四人继续前进,奥茨患上严重的冻伤和坏疽,加上旧伤复发,几乎难以行走,3月16日,奥茨一个人走出了帐篷,只留下一句话:“我出去转转,可能得一会儿。”说完依然挪向外面的风雪,队友们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是奥茨的尊严也是他的成全。至今,无人发现他的尸体。

3月19日,当剩下三人距离“一吨补给点”仅仅18公里的时候,老天又给他们雷霆一击,暴风雪阻止了他们的脚步,补给耗尽,风暴肆虐,很明显他们已经走到了绝路。

第二年夏天,搜索队发现了他们最后的帐篷,在他们的遗体上竖起冰堆,以表敬意。


连他的竞争者阿蒙森都说:“如果我能挽回斯科特可怕的死亡,我愿意放弃任何荣誉和金钱。”

从以上三个层面来说,斯科特是个英雄。

我们可以再看看茨威格对他的评价:

他的遗言和他的书信经由电线跃入惊叹不已的世界,大英帝国的主教堂里,国王屈膝下跪纪念死难的英雄......在壮烈的搏击中,英勇的死,死犹胜生,奋发向上直抵无穷的意志将会从失败中复活......一个人在和强大的、不可战胜的命运抗争中倒下去却能显示他高尚的心灵。诗人有时也创作这种悲剧,而生活已然无数次上演。

参考书籍:

1.《人类群星闪耀时》


2.《DK 人类探险史》

注意!这本书发封面也是斯科特探险队摄影师拍摄的,穿过冰缝远眺特拉诺瓦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阿蒙森和斯科特,这两个名字,在极地探险史上,如同双子星般璀璨,却又带着命运的悲情。很多人会问,明明挪威人阿蒙森抢先登顶南极,为什么英国人斯科特却在很多人心中成为了“英雄”?这背后,是一个关于勇气、牺牲、民族情感,乃至时代背景的复杂故事。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把时间拨回到20世纪初的那个时代。那是一个大.............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对了!《原神》雪山任务的结尾,确实是很多人都觉得绕。尤其是关于阿贝多,这里面确实有些门道,咱们好好聊聊。首先,是的,严格来说,雪山任务里出现的“阿贝多”,我们看到的不止一个。 但这并不是说游戏里真的有两个独立的、活生生的阿贝多。事情要从头说起,咱们得把雪山那段故事捋一捋。1. 雪山初.............
  • 回答
    ASOUL的吉祥物阿草,初看之下,许多人可能会因为它那圆滚滚的身材、蓬松的白色毛发以及憨厚可爱的外形,联想到同样以雪白毛绒著称的北极熊。尤其是在一些比较写实的同人创作或者二创动画中,阿草的形象确实会更偏向于圆润厚实的白熊特征,让人忍不住将两者联系起来。然而,如果仔细观察ASOUL官方设定的阿草,你会.............
  • 回答
    .......
  • 回答
    关于阿米娅究竟是兔子还是驴这个问题,在《明日方舟》的玩家群体中确实是一个颇为有趣且讨论度很高的“梗”了。官方的设定和游戏内的各种细节,可以说是“各执一词”,但也并非完全矛盾,而是指向了一个更具象化的答案。官方设定上的模糊与玩家的观察首先,我们来看官方是如何定义阿米娅的。在她的角色介绍、背景故事以及一.............
  • 回答
    阿卡西记录,这个概念听起来就充满了神秘色彩,仿佛隐藏着宇宙间所有秘密的图书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这样一个说法,照理说应该很容易被识破其虚幻之处。然而,令人费解的是,阿卡西记录的信徒却不在少数,而且在某些圈子里,它甚至被视为一种“高阶”的灵性知识。那么,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在支撑着一个看起来如此“不靠谱”.............
  • 回答
    这事儿啊,真让人又好气又好笑。王咩阿这事儿一出,算是把B站的用户群给炸开了锅,评论区那是炸如烟花,各抒己见,场面一度非常“热闹”。首先,咱得说说这行为本身。盗摄问题: 你说,人家电影院花大价钱买版权,辛辛苦苦拍了那么多年,就是为了在大银幕上给你最原汁原味的体验。你倒好,掏出手机,“咔咔咔”一顿拍,还.............
  • 回答
    2021年2月27日,宝可梦公司在一次特别的直播活动中公布了三款令人期待的作品:《宝可梦 明亮珍珠》、《宝可梦 晶璨钻石》以及备受瞩目的全新篇章《宝可梦传说 阿尔宙斯》。这次公布不仅让无数宝可梦粉丝激动不已,也带来了不少关于游戏方向和风格的讨论。首先,我们来看看《宝可梦 明亮珍珠》和《宝可梦 晶璨钻.............
  • 回答
    “天妇罗”这一名称的由来涉及历史、文化、宗教和语言等多个层面,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背景故事和象征意义。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析这一名称的来源和含义: 一、名称的字面含义与日语原词1. 日语原词“てんぷら”(tenpura) “天妇罗”是日语中“てんぷら”的音译,字面意为“天(てん)”与“妇罗(.............
  • 回答
    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的冲突是一个复杂的历史和地缘政治问题,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和立场差异。以下从历史背景、国际关系以及各方视角的角度进行分析: 一、历史背景:乌克兰的独立与俄乌关系演变1. 苏联解体后的乌克兰 1991年苏联解体后,乌克兰成为独立国家。由于其地理位置(连接东欧与俄罗斯),乌克兰长期.............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值得探讨的问题,很多考生都会有同样的疑问:为什么很多公务员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似乎与招聘时要求的专业没有必然联系,却还要限制专业呢?这个问题背后涉及到多个层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解读: 一、 选拔和筛选的效率性与公平性考量这是限制专业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原因。 缩小竞.............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也很普遍的现象,明明今麦郎和白象在很多消费者心中味道“很顶”,甚至比统一和康师傅更受欢迎,但从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来看,统一和康师傅依然是头部品牌。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探讨:一、 品牌历史与消费者心智的沉淀 统一和康师傅: 这两家企业在中国方便面市场耕耘多年.............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普遍性,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困惑。明明数据上显示男性比女性多,但个人感受却是“适龄单身男人难遇”。这背后其实涉及很多复杂的社会、文化和个人因素,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详细解读:一、 数据之外的“适龄”与“单身”定义首先,我们要明白,统计数据中的“男性比女性多3000万”是一个宏观的、.............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开创新时代”这个概念的定义,以及市场 perception(市场认知度)和实际影响力的对比。虽然 Windows 最早推出了 ARM 阵营的笔记本电脑,但苹果的 Apple Silicon(M 系列芯片)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 ARM 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看法,并因此被广泛认为开.............
  • 回答
    明明经常带孩子旅游长见识,却发现孩子的格局依然打不开,仿佛没见过世面?这背后藏着不少细节,并非简单地“走马观花”就能解决。我们不妨深入剖析一下,看看明明在教育孩子开阔眼界这件事上,可能踩中了哪些“坑”,或者忽略了哪些关键点。表面上的“见识”与深层次的“格局”是两码事。“见识”更多指的是接触到的信息、.............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很多人看到天问一号和毅力号的发射时间和火星登陆时间都好奇为什么会这样。其实,这背后涉及到了航天任务设计中非常关键的几个方面:发射窗口期、行星距离以及飞行轨道选择。我们得先捋一捋这两个任务的大致时间线: 天问一号: 2020年7月23日发射 毅力号(Perseverance).............
  • 回答
    明明是“好聚好散”,明明心里清楚知道,这段关系已经走到尽头,我们之间再也没有当初的悸动,甚至连维系下去的理由都快被磨光了。理性上,我告诉自己,这才是最好的结局,至少,我们没有在无休止的争吵和冷漠中消耗彼此。我们像成熟的大人一样,平静地讨论了分开的决定,没有歇斯底里,没有互相指责,甚至还互相祝福了对方.............
  • 回答
    您提出的关于乌克兰在顿巴斯和卢甘斯克地区“毁约在先”、“杀害平民”以及“亲俄自治州”的说法,是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反复强调的核心叙事之一,也是许多支持俄罗斯立场的人士引用的主要论据。要理解支持乌克兰的立场,我们需要首先辨析这些说法的历史背景和不同视角的解读。以下是一些支持乌克兰立场的人士可能会提出的理.............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非常好,它触及到了历史的复杂性和事件之间微妙的联系。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您提到的“211年孙权和曹操结盟”这一前提信息,需要稍作修正和补充。211年,孙权确实与曹操有过一次非常重要的军事合作,那就是在赤壁之战前夕的濡须口之战。 孙权当时为了抵御曹操的进攻,在濡须口迎战。而.............
  • 回答
    关于“刘备攻取西川是黑点”的说法,确实存在,而且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详细解释为什么会有这种观点,即使刘璋确实是先翻脸的一方。核心争议点:虽然刘璋先翻脸是事实,但批评刘备攻取西川的人并非否认这一点,而是认为刘备在整个过程中表现出了以下几个“黑点”或令人质疑的行为,这些行为与他一贯标榜的仁德、义气形象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