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经济不景气时,发放消费券还是发放现金让老百姓获得的实惠更多?

回答
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政府考虑通过发放福利来刺激消费,这通常会在发放消费券和直接发放现金之间摇摆。那么,究竟哪种方式能让普通老百姓获得更多实惠呢?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得从几个角度来看。

首先,我们得明白这些政策的根本目的。无论是消费券还是现金,都是为了在经济下行时,让大家的钱袋子稍微鼓起来一点,进而愿意花钱,带动市场活跃起来。但它们的作用方式和影响深度,却不太一样。

咱们先说发放现金。这听起来最直接,钱到了手里,那就是实实在在的购买力。老百姓拿到现金,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支配。比如,家里缺米少了油,可以去超市买;想给孩子添件衣服,可以去服装店;想改善一下生活,甚至可以用来支付房租或者水电费。这种灵活性是现金最大的优势。老百姓最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也最清楚什么能让自己过得更舒坦。所以,理论上讲,现金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人的多样化需求,也更能提升大家的幸福感。你想想,如果有人急需用钱解决生活上的燃眉之急,那一张张的现金,无疑是雪中送炭,远比一张只能在特定商家使用的消费券来得实在。

但是,现金也有它的“副作用”。虽然我们普遍认为老百姓会用这些钱来消费,但毕竟钱是自由的,一部分人可能会选择储蓄起来,特别是对于那些对未来经济前景感到不确定的人来说,他们可能会把这笔钱当作一个“安全垫”,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如果大量现金被储蓄起来,那它刺激消费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也就达不到政府想要的效果了。另外,如果社会上存在一些投机行为,或者有些人有不良的消费习惯,那这笔钱也可能被挥霍或者用于非生产性活动。

再来看看消费券。消费券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定向”刺激消费,或者说是“引导”大家去花钱。它通常会规定使用范围,比如只能在超市、百货商店、餐饮店等地方使用,有时候甚至会限定在特定的区域或者商家。这样做的目的很明显:确保这笔钱真的能花到商品和服务上,而不是被存起来。

消费券的好处在于,它能直接作用于流通环节。当大家拿到消费券,往往会优先去消费那些券能抵扣的商品和服务。这对于那些受疫情影响比较严重的行业,比如餐饮、旅游、零售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及时的“输血”。商家有了客流,有了订单,就能维持运营,甚至可能会雇佣更多的人,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而且,消费券的使用,通常也会伴随着商家的一些配套优惠,这样一来,实际上老百姓在用消费券消费的时候,可能还能享受到比原价更低的折扣,等于变相地获得了双重实惠。

然而,消费券的“不自由”也带来了不少问题。首先,它的使用范围限制,可能会让一部分老百姓觉得不方便。比如,我的需求可能在于支付房租或者买药,但消费券不能用。这样一来,就可能出现“手里有券,却不知道买什么”的尴尬局面。如果商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并不是老百姓真正急需的,那消费券的效果也会打折扣。

其次,消费券的兑换和使用过程,也可能增加一些额外成本。比如,有些消费券可能需要进行复杂的注册、绑定,或者有严格的使用期限,这些都会给一些不太熟悉操作的老年人或者生活不便的人带来困扰。更有甚者,如果消费券的设计不周全,还可能滋生一些黄牛党或者套现的灰色产业链,反而损害了政策的初衷。

所以,哪种方式更实惠,真的要看具体情况。

如果政府希望老百姓能够灵活支配这笔钱,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燃眉之急,并且相信他们会将这笔钱用于基本生活消费,那么发放现金会更有效。特别是对于那些低收入家庭,现金的价值会更加凸显,它能帮助他们度过难关,维持基本生活。

但如果政府更侧重于在特定时期,快速激活某个消费领域,带动特定行业的复苏,并且能够设计出使用方便、优惠力度大、范围又相对合理的消费券,那么消费券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它能有效地引导消费行为,让钱“流”到最需要的地方。

总的来说,发放现金更直接地给了老百姓选择的权力,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最“实惠”的选择。而消费券则是一种“引导”,它限制了选择,但可能更有效地实现了经济刺激的目的。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老百姓最看重的往往是“能花出去”和“花得值”。现金能让他们“能花出去”,而设计精良的消费券则能让他们“花得值”,甚至“更值”。最终哪种方式能带来更大的实惠,还需要看政策的具体设计、执行力度以及当时老百姓真实的消费需求和预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其实不需要限制「消费券是指消费到一定金额才能抵扣的那种」,任何消费券都可以看做是一种定向的货币,也就是只能在某些条件下充当货币使用。在这里就是用来购物或者吃饭。

从微观的角度上说,这个答案是毫无疑问的,那就是发现金。因为消费券是定向的,定向的就意味着消费者不能够把钱用在更需要的地方。显然发现金更加的灵活,消费者可以自主的决定把钱花在吃、穿、住、用还是交给自己在外地的孩子等等。所以如果对每个家庭而言,是给钱还是给消费券对单个家庭好,这个答案基本上是确定的,那就是给钱最坏的情况也就是和给消费券一样,大多数时候比给消费券要好。这个要画图的话,是一个经济学本科一年级的学生就可以画出来的:

在左边的图中,是相同的情况。比如说,我月收入4000块,会花800在吃饭上。现在给了1000的消费券,相当于我的总收入到了5000块。而总收入5000块,我可能会花1100在吃饭上。这个时候,因为消费券有1000,所以我的「真钱」就花100就好了。这个时候,消费券和真钱就是一样的,因为无论是给我钱,还是给我消费券,我都会花这1100。

而右边的图,就是给钱更好的情况。比如说,我月收入4000块,会花800在吃饭上。现在给了1000的消费券相当于总收入5000块,我会会花900在吃饭上。但是现在我有1000。不花白不花,那么相当于在吃饭这上面,我过度消费了,所以就没有达到自己的最优状态,不如给钱更加灵活。

但是,从宏观上说,这个「过度消费」倒也未必是坏事。因为刚刚经过了疫情,很多人的收入多少都有了损失,也都有点担惊受怕。这个时候人们可能会更加的「谨慎」。而谨慎的结果,就是在正常的储蓄之外,增加一些预防性的储蓄。[1][2][3]而预防性储蓄,会导致总的储蓄率如果过高,那么会导致消费水平的下降,消费水平的下降,意味着内需不足,而消费者过度的持有流动性,也会导致经济均衡于一个无效率的状态。[4]参看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时候,人们普遍的大幅度增加了自己的预防性储蓄。

这就是个体理性和群体最优化的权衡——如果其他人都玩命消费,我自己保守一点消费,我能够过的好一些,但是如果其他人都攒钱,那么整个经济会陷入投资过度、消费不足的境地。这个时候就需要消费券去「强迫」消费者去消费了。

从这个意义上讲,消费券可能对个体没有现金实惠,但是从宏观上,对经济复苏的刺激可能更有效,而经济刺激了之后,反过来又会回馈消费者获得更高的收入。所以消费券对消费者长期的、整体的实惠而言,未必比现金要差。


到底是给消费券还是给现金,是有一些「大家」和「小家」的辩证关系的。如果是看着眼前的小家,那自然是现金最灵活,最有「流动性」,但是积沙成塔,集腋成裘,从无数小家组合成大家的角度来说,要在短时间内振兴消费,重启经济的复苏之程,消费券是一个更加有效的选择。

参考

  1. ^ Hubbard, R. Glenn, Jonathan Skinner, and Stephen P. Zeldes. "Precautionary saving and social insuranc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03, no. 2 (1995): 360-399.
  2. ^ Guiso, Luigi, Tullio Jappelli, and Daniele Terlizzese. "Earnings uncertainty and precautionary saving."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30, no. 2 (1992): 307-337.
  3. ^ Carroll, Christopher D., and Andrew A. Samwick. "How important is precautionary saving?."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80, no. 3 (1998): 410-419.
  4. ^ Hart, Oliver, and Luigi Zingales. "Liquidity and inefficient investment."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 13, no. 5 (2015): 737-769.
user avatar

论实惠当然是现金多了,现金你一转身存起来还能赚些利息呢。但是对整体的后果是不同的。

对货币系统和整个国家的经济状况来说,如果所有人被发的钱都用于消费,发放消费券和现金的代价是类似的,其实都并不算太高。

如果很多人不用于消费,发放现金就会引起极大的问题,例如债务赤字无力维持,推高资产价格,贫富分化加剧等等,反而发放消费券的问题就会很小。

user avatar

在经济不景气时期,不管是发放消费券还是现金,目的不是让老百姓获得实惠,而是:“促进消费,促进消费,促进消费!”重要的事情说3遍!

为啥“特不靠谱”承诺给美国民众发现金?因为按照美国的经济模式,美国人是“木有存款”的,一旦没有了工作,也就没有了收入,更没有存款可以花,这一下子就让美国的“市场购买力”大大削弱,没有了“市场购买力”,商家就没有生意做,这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所以,“特不靠谱”同志想出了“发现金”的办法,要促进“市场购买力”的恢复,而并不是所谓的“让民众得到实惠”!

如果,这种“发现金”的方式,发生在中国,情况会怎么样呢?恐怕很多人并不会把这些现金拿去消费,而是会考虑,把现金做储蓄或者理财,吃利息!毕竟,我们有比较悠久的“储蓄”的传统,特别是在特殊时期,大家都知道“现金为王”的道理,所以,在我国“发现金”可能不会对恢复“市场购买力”有什么大的帮助!

因此,先抛开“实惠”的问题不谈,相对来说,至少在我过,发“消费券”的形式,恢复“市场购买力”更直接!

举个例子,如果发200元现金,即使拿到现金的人全部都用于消费,这200元现金发挥的作用也不过是200元而已。

但是如果发放200元消费券:满100可用50元的消费券一张,而且有有效时间和消费次数限制的话,消费完这200元的消费券,就需要花费400元,这比发200元现金作用要大很多,而且是可以控制的(有有效期和消费次数的限制!)

当然,和发现金一样,这种方式也有“漏洞”——很多人会急于把这200元消费券“变现”,低价转让,而有专门的人收购,再转卖,或者直接购买成相应的产品,赚取差价!


所以,其实,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不管是发放消费券还是发放现金其实跟老百姓是否得到“实惠”无关,只是,如果通过这样的形式“恢复了市场购买力”,让经济复苏,这才是给老百姓最大也最直接的“实惠”!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