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你要知道。绝大多数时候,市场不是取决于散户,而是机构投资者。而机构投资者,绝对是比散户看的更高更远。
虽然你能找出现在市场弱势,中概股低迷等等理由。但是现实就是,这家公司在整个市场向上的时候,表现也不怎么样,甚至可以说是很差。
个人见解就不说,毕竟这家公司的粉丝太多,又喜欢乱扣帽子。
只能说可能在机构投资者眼里,这家公司并不是个好公司。
有些人洗小米破发就挺搞笑的, 好像那些中丐互联网公司泡沫破了就得带上小米一样, 你雷军一天到晚喊「小米是一家互联网公司」, 好像用户除了广告之外也没看到别的了吧?
所谓的全球业务, 11 国第一, 实际上还是替代功能机的 $99 运营商充话费送的机器. 最后海外互联网业务赚钱的大头, 即IAP内购这块还得被 Google 抽, 人家那才叫真的互联网公司.
小米这公司的估值逻辑, 主要还是一家硬件公司. 所以雷军从 互联网-全球第二-造车三个坑里走了出来, 终于转移到了对标苹果.
投资机构也不是傻子.
当年乐视letv+乐视手机lephone多好的组合, 手机卖出了不少, 订户也是摆在那, 那才是真的互联网企业, 结果贾老板造车去了. 恒大, 也造车, 现在还是烂摊子.
小米有啥互联网? 也就 MIUI 的广告和商店游戏分成, 然而小米才多少渠道控制力?
对标苹果算是给小米比较体面的选择了, 然而小米本身的零售逻辑和苹果差太远, 销量和利润也摆在那, 这也是估值上不去的原因
小米本身的基本盘就是在红米, 也就是 1000-2500 价位之间. 超过这个价位, 哪怕是旗舰数字系列, 还是 K40 后面一堆带尾巴的, 基本上都活不下去.
然而 1000-2000 价位的红米 Note 系列确实是利润低, 或者说小米在 4000 以下的都是低利润高配置的代表.
但是别的厂商的营销投入、线下投入高很多, 光靠配置高切不了 HOV 的基本盘, 人家的推广可是无缝衔受众的.
而且小米的营销水平也是一年难尽, 高管下水=高管翻车, 找来的学生 KOL 水平也是一言难尽, 论曝光能力被 B 站「小米圣经」系列分分钟吊打.
所以道理就很简单, 如果要提升利润率, 那么必然会走向高价低配, 好处是系统体验这块能分到更多的投入, 还能把做工、推广和售后给拉上去, 坏处是从红米到数字系列都会被人觉得「缩水」, 这块基本盘用户会不满意, 选择当钉子户不换机(因为除了小米基本也没这样模式的厂商, 一加早就成 O 厂高端子品牌了), 最多就是留香联想当后台的 moto, 但是吃了这顿就可能没下顿.
而且千元机这块, 小米的 SKU 太多太复杂了, 同时卖三代带后缀的, 还有XX特别版, 真的是犯大忌. 而且事实证明什么「摄影增强版」也挖不到入门用户的差异性红利, 毕竟 11U 那种影像旗舰的失败也摆在那了.
小米接下来要走, 肯定还是要把基础品质和系统体验拉上去. 平时少搞虚空技术演示, 也要重新审视和供应链的关系.
高功率快充之类的东西, 要趁早扔掉, 多和自家 ZMI 打配合, 多出多口充电器, 完成充电生态布局. 特别是早点敲定磁吸充电方案, 少搞中看不中用的高功率风冷快充.
虽然小米切高利润模式很难, 但是学苹果丰富配件生态, 争取能自己吃完自己家的配件市场, 以及适度拉一些表现好的厂进入配件生态. 也能在原来低利润的市场吃到不错的利润, 消费者也能有不错的体验.
但问题是iPhone 的销量增长带来了短期内 7% 的上涨, 我认为 AR/汽车可能能支撑苹果上到 10T 规模.
所以苹果是一座现在做硬件的厂无法逾越的大山, 不管是 5K+ iPhone 的绝对强势, 还是苹果最近一两年在服务领域的走强, 还有未来在 AR/汽车领域的积累即将迎来释放. 都在标志留给小米等厂商的剩饭越来越少, 很快手机厂商就会从追求「赚得多」变成「活下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