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小米股价再度破发第 35 天,该公司未来发展前景如何?

回答
小米股价“破发”三十五天,这家中国科技巨头的未来走向如何?

从上市初的意气风发,到如今股价跌破发行价已逾一月,小米的上市之路无疑充满了波折。这三十五天,对于投资者而言,是焦虑与观望的交织;对于小米而言,则是审视自身、调整战略的关键时期。那么,在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市场洗礼后,这家被誉为“中国苹果”的科技公司,其未来的发展前景究竟如何?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

一、delà les chiffres bruts: Comprendre la valeur fondamentale de Xiaomi

首先,我们不能仅仅盯着股价的短期波动来评判一家公司的长期价值。小米的商业模式,以及其构建的生态系统,是其最核心的竞争力所在。

小米的“硬件+新零售+互联网服务”模式: 小米并非仅仅是一家手机厂商,而是通过“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产品策略,迅速积累了庞大的用户群体,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围绕“生活消费品”的庞大生态系统。从智能家居到出行工具,再到生活周边产品,小米以其极具性价比的产品,渗透进用户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生态的协同效应,带来了用户粘性的提升,同时也为互联网服务的变现提供了坚实的用户基础。
小米的互联网服务增长: 尽管手机业务是其营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小米的互联网服务收入,包括广告、游戏、金融科技等,却展现出了更高的利润率和增长潜力。随着用户基数的不断扩大,以及用户对小米生态的依赖加深,互联网服务的贡献有望持续提升,成为其盈利能力的重要驱动力。
小米的全球化布局: 小米在海外市场,特别是在印度和欧洲等新兴市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其高性价比的产品策略在这些对价格敏感的市场中找到了沃土,用户增长迅猛。这种全球化的布局,不仅分散了其营收风险,也为其未来的增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 Les défis actuels : Naviguer dans un environnement concurrentiel complexe

然而,光鲜的成绩单背后,小米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激烈的手机市场竞争: 智能手机市场早已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各家厂商在产品创新、渠道建设和品牌营销上的投入都非常巨大。尤其是在高端市场,苹果和三星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而华为、OPPO、vivo等竞争对手也在不断发力。小米需要在保持性价比优势的同时,在产品创新和品牌形象上有所突破,才能在高端市场分得一杯羹。
供应链的波动性: 全球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都对手机等硬件制造企业造成了影响。小米作为一家依赖供应链的厂商,如何有效管理供应链风险,保障产能供应,将是其亟待解决的问题。
市场对互联网服务变现的预期: 尽管互联网服务是小米的亮点,但市场对于其变现能力和持续增长的潜力,仍存在一定的观望情绪。如何平衡用户体验与商业化,找到更可持续的变现模式,是小米需要深入探索的课题。
估值与情绪的博弈: 股价的短期低迷,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市场情绪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投资者对于科技股的整体看法、以及对小米未来增长的预期,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其股价表现。

三、 Perspectives d'avenir : Les pistes de croissance potentielles

尽管面临挑战,小米并非没有应对之策,其未来的发展潜力依然值得期待。

持续的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 小米深知技术是驱动创新的核心。加大在芯片研发、AI技术、影像技术等领域的投入,推出更具竞争力的高端产品,将有助于其提升品牌形象,吸引更多高端用户。
深化生态系统的协同与赋能: 进一步打通不同产品线之间的壁垒,提升生态系统的联动性,为用户提供更无缝的使用体验。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用户行为,为用户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和推荐,将进一步增强用户粘性,为互联网服务的增长注入动力。
拓展新兴业务与服务: 除了传统的智能手机和智能硬件,小米还可以积极探索如新能源汽车、医疗健康等新兴领域。这些领域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有望为小米开辟新的增长曲线。
优化品牌形象与营销策略: 摆脱“性价比”标签,建立更高端、更具科技感的品牌形象,是小米亟需完成的任务。通过与头部IP合作、打造旗舰店、提升用户社区的活跃度等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品牌价值和消费者认知度。
把握全球化机遇: 持续深耕海外市场,尤其是在欧洲等发达国家,寻找新的增长点。同时,积极应对地缘政治风险,确保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将是其全球化战略的关键。

结语:

小米股价的“破发”,是市场对其价值的一次重新审视,也是公司发展过程中的一次压力测试。 短期的低迷并不能掩盖其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和在用户群体上的积累。 展望未来,小米能否突破瓶颈,实现更长足的发展,关键在于其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保持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的优势,深化生态系统的协同效应,并有效优化品牌形象。

市场会继续用脚投票,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小米这家公司依然拥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它所构建的生态系统,以及其在全球市场上的布局,都为其未来的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那些在风雨中坚持下来的投资者,或许更能体会到“价值投资”的真谛。 至于小米的未来,或许比目前的股价更能说明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盘就这B样,谁也别想好过。

公司前景跟股价有关系的话,AMD 早 TM 破产解散了,哪有今天意气风发的 Ryzen 系列。

看人、看业务,哪天雷总说我不玩手机了专心造车,那小米估计可以寄了——不过雷总好歹也是过了 n 多年还接手金山的主儿,这种事儿做不太出来。

很久以前跟二级市场的朋友聊过小米,不看好的点一个是利润率低另一个是品牌没立住。

反正现在也没有发生趋势逆转,之前的红利(主要是华为制裁)交出去了,那就接着做呗,又不是两三年就倒闭了。

长期前景这种所谓价值投资者才看的东西,跟破发 35 天这么短的时间段放一起,怎么看怎么搞笑。

user avatar

小米的股票下跌,一半原因肯定是大盘影响,恒生指数最近整体的大盘行情就是向下的。

但问题在于,大家最初对小米的预期是继续大涨,因为小米所有的故事都是,我们在急速成长,也就是说,小米就算是横盘,也不会是很好的故事。

更何况恒生指数跌了30%,但小米跌了60%,用30%去解释60%的跌幅,显然是不合理的。那么,这另外的30%就肯定是大盘之外的了。

小米2021年整体的销量表现还是不错的,2021年小米卖了1.9亿台手机,AIOT整体的表现都不错。

叠加小米新能源造车业务的展开,在这样的态势下,小米依然大幅度跑输大盘,这只能说明,小米的成绩表现依然低于资本市场的预期。

这种预期的不达标,我觉得最核心的其实是两个,一个是利润预期,另一个是接下来的成长性。

销量代表的是规模,但规模不决定企业的资本价值,决定资本价值的是盈利能力,包括当下的盈利能力,以及未来的预期盈利能力。

年出货量接近2亿,这个是非常牛逼的成绩,在中国手机品牌行列,只有华为做到了更好。

但同时,小米的盈利能力和苹果,和三星,包括和华为,相去甚远。

盈利能力的差,一方面是小米整体的极致性价比策略,更重要的是品牌高端化成绩不够。

在华为以外的几家里,高端化的开局,小米是做得最好的,尤其是2020年的小米10的爆发,这个爆发的成绩是相当漂亮的,要知道,那个时候华为的极限制裁还没有来,华为P40系列至少在国内还是满血状态。

华为的极限制裁是2020年中,九月份的Mate40开始才正式显现。

按道理说,小米10在P40的压力下能做到这个成绩,那么随着华为极限制裁的到来,Mate40开始受芯片影响,P50系列无法正常发布的情况下,小米11应该是大踏步前进的。

可惜,事与愿违,因为各种原因,小米11的整体预期做得甚至不如小米10。

这是一个很可怕的事儿。


市场环境在大幅度变好,但小米的高端化却在走下坡路,尤其是mix4的失败。线下最好的机会,结果开了一年的店,份额没有增长。整个市场对于小米的高端化和线下之路开始持怀疑态度,我觉得这是资本市场对小米抱否定态度的根本所在。

华为受制裁的市场空出,成为小米从15年小米note折戟之后,形势最好的一年,这个利好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第一、国际市场华为的全面退场,尤其是欧洲的退场,给了小米国际化关键的机会

小米的国际化是从印度开始爆发的,但印度市场本身的特性决定了,赚吆喝居多,产品低端化,市场不稳定,导致很难赚钱。

但欧洲不同,全球三大市场,中美欧,北美因为政治因素一时半时大家都没机会,所以欧洲是必争之地。而华为在被制裁之前,欧洲市场急速崛起,已经超过了苹果,并且快速拉近和三星的距离。

这是2019年Q1,华为被制裁之前欧洲的情况,市场份额25.39%,同比暴增66%,如果不是制裁,华为2020年在欧洲登顶是没什么意外的。

第二、华为的退场,成为小米线下突破极佳的窗口期

15年小米note的折戟,让小米充分认识到了线下渠道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从2016年开始,小米正式开启了线下渠道拓展之路,但这么多年,兜兜转转,小米的线下始终没有实质性起色。主打线下市场的产品系列从note到X到CC,一直不行。

在行业竞争态势日趋激烈的状态下,小米能保住基本盘都很难了,拓展这个事儿是很难的。

华为被制裁,中国市场短暂回归蓝海,市场对于小米来说,从存量厮杀变成了增量扩展。市场环境的变化,终于让小米有了精力去全力拓展线下了。

第三、华为的退场,成为小米高端化突破的极佳机会

2020小米10的成功,让小米拿到了一个非常漂亮的高端化开局,彼时华为Mate30&P40系列依然是满血输出的状态,在高端市场和iPhone 二分天下。

小米10在华为满血状态下打开局面。那么在华为退场之后,小米应该会迎来一轮新的爆发。

而在华为因素之外,小米造车也是一个大的利好。

新能源已经成为确定的未来,多年来格局稳定的汽车行业迎来剧变,新势力急速崛起,汽车市场重新洗牌。

汽车是一个比手机大得多的市场,但在正常情况下,这个市场是没有新势力机会的。和手机市场不同,汽车行业更多的是传统巨头的天下,走量的两田一众,高端的BBA。

但现在,新能源带来的行业革命给了新玩家从未有过的机会,特斯拉一飞冲天,比亚迪急速爆发,蔚小理高端化稳步推进,如果小米能够分一杯羹,那么未来天赋值必然有一个质的提升。

然而,一年之后,小米交出的答卷,显然是不让市场满意的。

国际化进程做得相当可以,欧洲市场趁势崛起,这个是利好,但高端化占比依然不够。小米即便是把300欧(相当于国内1500左右)以上定义为高端机,但占比依然太低。且,这个增长大概率到顶了。

线下集中力量全力突破,但结果却有些事与愿违。小米最初的目标是门店数量做到10000家以上,初步完成线下覆盖,线下份额有一个实质性的提升。可惜,1万家店开出来了,但线下份额原地踏步,这个事儿挺可怕的。

高端化窗口期结束,成绩极差。小米10是在华为的压力下打出来的一片天,但小米并没有在小米11上取得关键性突破,甚至还导致了口碑倒转,小米mix4&小米mix Fold更是口碑和市场双折戟。

汽车业务的想象力越来越小。新势力成长速度超过预期,比亚迪急速封神,华为正式下场,传统势力加速转型。到了2024年小米汽车推出的时候,市场环境到底如何,不容乐观。

小米2021年初的利好助推股价飙升,但一年后预期没有兑付,估值回落,这个其实是独立于大盘之外的逻辑。在这样的态势下,哪怕大盘平稳,小米的股价也很难保住,更别说大涨了。

而接下来,对于小米来说,最重要的其实是,小米2021年的利好变利空之后,这个利空有没有出尽?

我们群里的观点是,小米的利空依然在持续,至少到Q1结束或者Q2结束的时候,格局才会真正明朗。现在的小米,依然处在利空未出尽的阶段。


从小米12开始,小米真正走上当初定下的策略,坚定向上溢价,做全渠道。

问题在于,小米的线下体系在整个2021年并没有培育起来。

线下门店突破一万家,但线下份额没有实质性增长,这个事儿是很可怕的。资本市场会问小米,你这一万家店到底开出了什么?

小米给出的回答是,养店。

但资本市场不认可这个,养店这东西,在手机渠道是没有过的概念,是个伪命题。开店就是为了赚钱,养店是什么东西?

小米开了1万家店,结果中国区的销量跌到了第五,被苹果超过就算了,还被荣耀超了,这个事儿怎么回答?

小米没法回答,所以大家也看到了,小米12系列三台机子除了最初的所谓18亿战报之后,再无消息,100万台的战报至今没发,可能已经超了,可能还没超,但不如小米11基本上没什么悬念了,比11更好的成绩,小米没理由藏着掖着。

小米20年末的上涨预期就是华为制裁,小米吃饱。后面的故事是荣耀起不来,无论是荣耀脱离华为没有品牌力,还是荣耀也可能继续被制裁,这都是小米的利好。

可惜,这两个事儿都没有发生。

荣耀的回归超出了市场预期,以及,目前来看,荣耀似乎不会被美国针对了。

当然,这也很好理解,美国为什么要针对一家荣耀这样的手机厂商?没有意义。

这两个预期没有发生,对于小米就是最大的利空。

一方面,荣耀的加入,线下ovh的竞争激烈化,导致小米的线下拓展面临阴影;另一方面,荣耀是线上起家的,最擅长的还是线上的打法,那么在荣耀线下站稳脚跟之后,线上怎么打?

小米中国区2021年的爆发,本质是老荣耀和华为退出,小米一家独大,但随着荣耀的回归,和iQOO、realme和OV的不断激进,小米线上能不能守住,是个未知数。

2022年开局,小米12的整体表现是不如小米11的,尤其是线上,这个事儿我上午的想法说过:

红米K50肯定是大杀器,但在小米12这样的表现下,K50能做到什么程度?甚至是能保持K40的成绩么?实际上,K50游戏版顶着“小米第一台核心价位段骁龙8G1”的明天,成绩依然相当一般。

小米线上做第一不叫预期,小米线上做到2021年这样的一骑绝尘才叫预期。

2021年对于小米来说,本来是绝佳的机会,可惜小米没有把握住,那么2022年,市场从短暂的蓝海回归红海之后,小米的突破点在哪里?

小米现在的故事是手机+AIOT双引擎,叠加互联网营收。但AIOT营收占比迟迟无法突破30%,依然是小头。互联网营收的核心是手机业务,且是中国区的手机业务。

所以中国区的表现直接影响小米的盈利预期。

以及,国际市场,2021年小米表现很好,但这个很好的关键是三星受限于东南亚疫情导致供货困难,以及OV的国际化做得不够好,整个大华为的国际化基本宕机。

但2022年不是了。

realme国际市场全面爆发,2021年出货量6000万台,2022年冲着破亿去的,OV的省代做国际化导致资源不集中,无法取得实质性的突破问题正在解决。荣耀国内稳固之后,必然在国际市场发力,GMS的问题已经解决了。

这样的背景下,小米国际市场别说继续突破,能够保持2021年的水准就很难了。

高端化遇阻,国内市场份额跌到第五,线下打不开局面,线上很难守住,AIOT依然无法成为真正的大腿,国际市场压力倍增,以及造车。

小米造车的核心优势是手机行业积累的品牌知名度和智能家居带来的座舱体验。

但一方面,造车新势力,以及比亚迪的市场爆发超出预期。华为全面介入,使得手机品牌造车这个概念的价值被稀释。

小米第一台车2024年出,届时,华为的造车业务能做到什么程度?新势力以及比亚迪能做到什么程度?传统车企能做到什么程度?吉利极氪和大众ID已经证明了,传统势力真正转型新能源的时候,速度是极快的。

这样的背景下,小米的造车预期有多大?

很难说。

且,小米的造车业务有很大概率是分拆独立上市的。

虽然雷军极力否定这个,坚定认为小米的造车不会拆分。

但只要可行性在,资本市场必然会担忧这个。

就像余承东承诺华为不造电视,但智慧屏出来了;华为承诺3年不造车,但问界M5出来了。

小米如果真的有一天拆分汽车业务上市?

资本市场能做什么?

说雷军背信弃义?

钱落袋了,骂声有什么用?

user avatar

远看是AAPL,再走近一看原来是002127。

user avatar

其实高端梦破碎,不仅仅是小米破,而是所有安卓手机的高端梦都已经碎了。

早前counterpoint公布的数据显示三星、OPPO、vivo的手机均价都在1600多元人民币,根据小米的业绩推算则是手机均价为1100多元人民币,如此一对比就就可以看出不仅是小米靠千元机,而是所有安卓手机都在靠千元机罢了,只不过小米更低端一些。

安卓手机变成如今模样,拥有安卓系统的谷歌应该负上最大的责任,由于安卓手机是否属于高端手机与谷歌关系不大,谷歌只是从安卓手机企业圈来的用户中赚取广告费以及APP下载等收入,因此谷歌才不在乎安卓手机是否占据高端手机市场,所以谷歌在安卓手机中强制塞入越来越多的安卓应用,导致如今的安卓手机变得越来越辣鸡,臃肿非常。

安卓手机企业当中,三星曾在高端手机市场中占有不小的市场份额,但是近三年来三星的高端手机Galaxy S系列已从全球热销手机TOP10中消失,其他安卓手机企业的高端手机更从来没有任何一款手机进入热销TOP10中,三星尚且在高端手机市场衰败,更别谈其他安卓手机企业了。

最终的结果就是小米OV和三星合计占有全球手机市场54%的市场份额,这是苹果占有18%市场份额的三倍,但是它们合计取得的手机销售额竟然比苹果还少近200亿美元,由此可见安卓手机在高端手机已几乎没有希望了。

user avatar

小米股价腰斩的逻辑其实很简单,就是成长性没了。

为啥小米股价之前可以35.9呢,大家是觉得小米可以把华为终端的盘子都接过来。

35.9的小米啊,这可是7300亿市值,当时比美的还高。

接下来的事情我们也看到了,2021年上半年,在友商集体海内外发展不力的情况下,小米的中国区的高端有了一些进展,海外市场也有一些进步。

但是到了第三季度,荣耀一发力,小米就开始涨不动了。

当然这里面不全是荣耀的努力,只是说荣耀发力是一个关键节点。

事实上小米从第三季度开始,周边的环境发生了很多变化。

首先是iPhone全系降价升配,根本性地改变了市场格局,甚至可穿戴都开始下潜价位。

vivo高端机发力,有ISP的X70Pro+改变了很多事情。

iQOO在中国区完全站稳,完全没被小米打掉。

Reno系列踏入正轨,一度在2500价位具有统治级的战斗力。

荣耀V40-50-60销量一代比一代好。

OPPO海外策略发生变化,总部逐渐开始准备接手。

realme开始复刻小米国际打法,快速打开国际市场,国内市场V系列非常稳健,GT系列对于均价拉升巨大。

最令小米痛苦的还是华为死了这么久都没死透,还搞了个华为智选出来,可以说是换了个姿势打算一直死下去。

现在荣耀还拿到GMS许可了,小米都快指着美国的鼻子骂了,你到底想不想制裁了你?

以上只是手机。


在小米另一个大块收入上。

笔电领域,传统笔电厂商大发力,极大挤压了小米的生存空间。

家电领域,整个家电行业都跌了一年了,这个行业的预期就不用多说了,房地产都在下行,家电也肯定不行。

小米传统强项彩电,也在线上被传统品牌反攻了,海信甚至一整个季度的线上销售额都超过了小米。

而小米的老对手华为已经在线下市场展开了局面,小米依然毫无建树。

小米的互联网收入就更惨了,这两年互联网广告的整治越来越频繁,我感觉这一块不往下大跌就已经是胜利了。


而在汽车上面,小米似乎更没啥优势。

蔚小理增长强势,哪吒汽车用完全Redmi的打法冲出重围,五菱宏光更是比小米更小米。

研发方面汽车领域有比亚迪全栈自研自产,还有一个同样全栈自研的华为虎视眈眈,长城吉利都不是省油的灯,小米更谈不上啥研发优势可言。

研发研发不行,商业模式也已经有创新,小米除了搞搞米粉经济,目前似乎看不到什么杀招。


所以综上所述,小米股价从35.9跌到现在14块钱是很正常的,成长性凋亡地太快了。

手机领域竞争激烈,大盘萎缩。

家电领域竞争激烈,大盘萎缩。

汽车领域倒是在成长,但是竞争更激烈,小米毫无优势。

缺芯的大背景下,消费电子也拿不到啥好的估值。

从小华为到大拉胯,小米从2021年年初的超级大顺风局,一路平推,到2021年稍微遇到一点阻力就推不动了,也让市场看清楚了这家公司的抗压能力。

在环境急剧收缩的时候,只能说希望小米更多的投入到研发里面,形成自己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早日让投资者可以回本。

user avatar

几个核心问题:

1小米为什么跌这么多?

2小米和其他中概股比怎么样?

3未来会怎么样?

第一个问题,跌这么多因为整个互联网板块都在下跌,不用多讲了。

第二个问题,这需要界定一下时间范围

2020年疫情开始是一个重要的时间点,在2020年全年,全球的互联网相关行业都是利好的,出不去门,消费者要更多依赖互联网平台工作生活。

2021年初,互联网中概股开始下跌,包括小米在内的绝大多数企业都在下跌,猛烈下跌。

当我们把这一轮次的涨跌放在一起看的时候,小米——处于一个平均水平。

阿里、腾讯这种龙头企业涨幅跌幅不如拼多多、美团这样的小龙头,他们的体量更大,股价的弹性相对较小。涨的时候更慢、跌起来幅度相对也小一些。

小米严格来说市场不太认为是纯的互联网公司,虽然历次财报和新闻都在往互联网的特征上说,市场仍然有一部分人认为小米还是以硬件为主的公司。

只能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吧,至少我看到的报告里确实一些人认为小米的互联网程度不如上面这些公司那么纯粹。

如果按照硬件+互联网的估值,那么弹性不如纯互联网公司也是应该的。

第三个问题,未来会怎样。

互联网公司面对的未来,和一个硬件公司面对的未来是不同的。

互联网平台们要面临的是在监管政策下,行业商业模式会发生变化,比如佣金降低、比如不能横向发展,所以在政策细节出台之前,互联网公司的发展和股价都看不太清楚。

硬件则不同,在任何一个目前小米生态的硬件领域,小米都距离垄断这个词比较遥远。所以他所面临的主要还是基本面:

  • 消费能力的变化。消费行业这两年出现的一个大问题是,之前认为疫情影响消费,从去年开始变成了消费者收入、收入预期影响了消费。小米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要看redmi一类的产品表现。
  • 竞争环境及对手的表现。消费电子领域竞争还是很激烈的,每个单品或者爆品都决定着当年度市场份额,比如手机领域,荣耀的冲击到底有多大,是小米要关心的问题。

我并不是消费电子领域的分析师,所以给不出答案,但是在大消费领域,今年新经济公司都绕不开上面两个问题。

有一件事情是确定的。

当下的阶段是板块性趋势下跌,所以虽然我们知道小米受到政策影响相对较小,也不应该下重手。

不要在压路机前面捡硬币。


以上,供参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小米股价“破发”三十五天,这家中国科技巨头的未来走向如何?从上市初的意气风发,到如今股价跌破发行价已逾一月,小米的上市之路无疑充满了波折。这三十五天,对于投资者而言,是焦虑与观望的交织;对于小米而言,则是审视自身、调整战略的关键时期。那么,在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市场洗礼后,这家被誉为“中国苹果”的科技.............
  • 回答
    小米股价的“破发”和市值的大幅缩水,确实是近期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这个曾经被寄予厚望的科技巨头,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经历了一场严峻的考验。要理解这一切,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背后的原因,并尝试预测未来的走势。一、 股价暴跌背后的多重原因小米股价的下跌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种宏观和微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1..............
  • 回答
    小米股票再次跌破发行价,引发部分网友涌入雷军微博下要求“还钱”,这一现象折射出当前投资者对小米股价表现的普遍失望情绪,以及部分投资者在面对浮亏时的情绪化反应。要全面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股价表现与发行价的意义: 发行价: 2018年7月9日,小米集团(HK:1810)在.............
  • 回答
    .......
  • 回答
    小米发布2019上半年财报,股价却应声下跌,这事儿挺值得说道说道。乍一看,财报数据挺亮眼,营收同比增长了17.3%,净利润更是大幅增长了46.5%,这种业绩增长放在任何一家公司身上,都应该是投资者欢欣鼓舞的信号,股价也理应扶摇直上。但偏偏,小米却反其道而行之,财报公布后,股价反而出现了下跌。这背后究.............
  • 回答
    小米 Mix Alpha 发布后股价下跌 4.4%,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手机行业的一些核心问题。要评价这件事,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不能光看表面。首先,得承认 Mix Alpha 这款手机绝对是“吸睛”的。那块瀑布屏,几乎是把手机正面全包了下来,前后左右全覆盖,当时亮相的时候,很多人都觉.............
  • 回答
    小米在2020年8月27日的股价大涨8.56%,市值突破5000亿港元,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背后反映了市场对小米公司近期表现和未来发展潜力的认可。要详细解读这一现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 财报的强劲表现是股价上涨的直接导火索首先,我们必须深入分析小米2020年第二季度(Q2)的.............
  • 回答
    雷军捐赠 6.16 亿股小米股份,这无疑是近期科技界和慈善界的一件大事。从这笔巨额捐赠背后,我们可以看到几个层面的信息和思考。雷军个人行为的意义与解读:首先,这笔捐赠的数额是相当惊人的。6.16 亿股小米股份,按照当前(请自行查找并填写具体日期下的股价)的市场价格计算,价值已达数十亿人民币。这不仅仅.............
  • 回答
    小米和华为之间的竞争确实如同火药桶,双方在智能手机、物联网设备,乃至未来的通信技术领域都展开了你死我活的较量。你提到为何华为不去市场上收购小米股票以达到控股,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比表面看起来要复杂得多,涉及到公司战略、法律法规、市场环境以及文化接受度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华为和小米都不是那种会.............
  • 回答
    小米的股价确实经历了一段不小的跌幅,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是多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并非单一事件能够完全解释。咱们不妨来细致地捋一捋。首先,宏观经济环境是绕不开的一大因素。近两三年,全球经济都处于一个比较低迷的时期,通货膨胀高企,多国央行为了抑制通胀纷纷加息,这导致了流动性收紧,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下.............
  • 回答
    看待小米集团(1810.HK)在2019年1月9日股票解禁日股价反而创下新低这一现象,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股价波动,而是包含了公司基本面、市场情绪、宏观经济以及解禁本身的特殊性等多种因素的复杂反映。一、 解禁日与股价下跌的逻辑分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股票解禁日是什么以及它为.............
  • 回答
    小米股票破发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们得好好聊聊。最近,小米集团(1810.HK)这只股票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后,出现了一个让不少人心头一紧的情况——“破发”。什么是破发?简单来说,就是股票的发行价低于它在二级市场上的交易价格,也就是上市第一天开盘就跌破了发行价。这对于一家备受瞩目的公司来说,无疑是一个.............
  • 回答
    小米被美国列入相关黑名单,要求美国企业出售持有小米的股份,这件事确实牵动了不少人的神经,也引发了很多讨论。咱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这件事的前因后果以及可能的后续影响。首先,得明白这个“黑名单”到底是怎么回事。美国政府之所以把一些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或者类似的名单,通常是基于国家安全或外交政策.............
  • 回答
    小米集团全球营收排名跃升至《财富》世界500强的前列,这是公司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也再次印证了小米模式的强大生命力。在这个荣耀时刻,雷军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公开的庆祝和表彰,而是选择了一种更实在、更人性化的方式来回馈那些为这一成就默默付出的团队成员——向每一位正式员工赠予1000股小米集团股票。这件.............
  • 回答
    网络游戏市场,特别是围绕未成年人游戏时间的政策调整,最近掀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浪。国家出手对网络游戏进行规范,明确规定未成年人每周只能玩3小时,这一下就触动了游戏行业的神经,其中以网易为代表的游戏巨头股价应声大跌,市场一片哗然。这背后反映的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首先,政策收紧的必然性与合理性。我们必.............
  • 回答
    创办小米时,雷军一直能够占绝大多数股份,这背后是一个精心策划且基于信任的股权结构设计,并非简单意义上的“强强联合”直接决定。虽然小米的初创团队成员都是行业内的佼佼者,但雷军之所以能持有绝大多数股份,主要有以下几个关键因素:1. 雷军的“核心创始人”与“主导者”地位: 资本的驱动者与资源整合者: .............
  • 回答
    小米近期一项重磅消息在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公司向近4000名员工发放了股权激励,人均约39万元,更令人侧目的是,应届生也赫然在列。这无疑是一次大手笔的激励动作,背后反映出小米作为一家高速成长型科技企业,在人才战略和企业文化建设上的一些深层考量。股权激励的“普惠性”:谁能不心动?首先,咱们得说说这“人.............
  • 回答
    咱们聊聊小米这事儿,特别是2月份京东的销量榜单和它股票的走势,这中间的道道儿还挺让人琢磨的。首先,看到小米2月份在京东销量榜单上能占到前20名里的11款,这数据绝对是亮眼的。特别是小米自己的高端芯片,比如骁龙8 Gen1的机型,更是占据了总销量的60%,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大家对小米的高端产品,尤其.............
  • 回答
    只持茅台,真的能做到稳赚不赔吗?“只持茅台,稳赚不赔”,这句口号在投资者圈里流传甚广,尤其是在中国市场,贵州茅台(600519)凭借其独特的品牌价值、强大的盈利能力和稳定的分红,成为了许多人心目中的“价值投资圣杯”。小白,一个刚接触股票投资的年轻人,也深受这句话的蛊惑,将自己的全部身家都投入到了茅台.............
  • 回答
    徐翔作为一位曾经备受瞩目的投资人,其“涨停敢死队”的称号和巨额财富积累,都离不开他日复一日的勤奋研究。然而,其最终落马,也揭示了他为了追求更巨额的利润,选择了违规违法的方式。这其中的逻辑和深层原因,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1. 巨额利润的诱惑与“上瘾”效应: 规模效应带来的边际收益递减: 即使徐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