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泡沫崩溃前的美国,怎么看都是名副其实的黄金时代。
无论你是不是海量专,会不会精计算,从事的工作与互联网技术有无任何联系,只要能在.com上夸夸其谈,就能拉来海量投资,一时互联网似乎就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只要有车库,就能重演谷歌的奇迹。这一切来源于《国家信息技术设施计划》,1992年,白宫计划在未来的20年内,在IT行业投资5000亿美元。
与.com泡沫一起飞驰的,还有star trek的黄金时代。那是谁都可以自称为geek,更是一个似乎只要不停下来,道路就会向前延伸的时代。
直到海量不能盈利的概念公司带着全家积蓄投在股市上的人一起灰飞烟灭,他们才明白过来trek的终点未必是一片璀璨,更可能是破产和homeless的惨淡。
然后,美国收拾.com泡沫一地的烂摊子的方法又是什么呢?
“你想过中产阶级的生活吗?买房吧!”
“积蓄不够?找贷款啊!”
“首付也付不起?我们提供零首付!”
“担心利息太高?头两年我们提供3%的优惠利率!”
“每个月还是付不起?没关系,头24个月你只需要支付利息,贷款的本金可以两年后再付!想想看,两年后你肯定已经找到工作或者被提升为经理了,到时候还怕付不起?””
“还怕不行?你也太小心啦,这两年房子都涨了那么多了,到时候时候不行转手卖了,不但白住两年,还能大赚一笔!我都敢贷,你还不敢借?”
接下来的故事,无需过多赘述。
而今现在坐在硅谷办公室里,吃着1美元的鸡腿,高谈“大炼钢铁”,“体酿恶”,“白费力气”,“瓦房店化”的一群人,是否想象过,他们赖以高谈阔论的基石,正是那个“黄金时代”、“大炼钢铁”的遗产?当然不会,美国是天选之国,金融市场怎么可能“犯错误”?
诚然,这些在4book5bible中,都是“试错成本”,“经济调整”,“必然的阵痛”,把家当投在泡沫上,被剥夺唯一住房的300万人也不过是“愿赌服输”。那些高调出现却莫名消失的骗子公司,为多少自以为比海量专更“精计算”的人招致了什么,自然都被“市场自发的纠错能力”遮挡的一片洁白。
公开消息的不是任先生,纠察问题的也不是任先生。
但任先生和小任先生们凭空诊脉,预知未来的时候,可曾想到这些历史并不陌生,甚至在大洋彼岸发生的更为残酷?恐怕连克林顿总统也没有料到20年的宏伟蓝图,在不到一半的时间内便灰飞烟灭,随后的次贷危机和华尔街99彻底断送了“中产阶级”的神话?
我们总是擅长解决“外国”不存在的问题,在P2P和长租公寓暴雷一地时,竟然还能有一大批人为金融资本喝彩,高唱应该由它们决定更多的人生。的确,P2P草草的上场和落幕的太快了,我们大多数人的邻居更没有因破产被收走唯一住房,即使遭灾的人也在坚信讨回“血汗钱”才是天经地义的,“刚性兑付”的神话不可以在“市场自觉调整”中冷酷的破灭。
洛杉矶的白夜永远繁华,但星光大道的homeless中,有多少曾经是自认比“海量专”更会“精计算”的“中产阶级”,注定是不可能揭开的谜。
这期节目比我想象中的还要触目惊心,我原本以为只有武汉济南少数地区在骗,没想到实际上遍地开花,而且各地都是大力支持各种绿灯政策和政府入股,骗补方法都是十几年不变的老花样,类似四川河北本地财政收入本就紧张,有可能还要依靠转移支付,而动辄十亿百亿的投入,这些钱不管是收税还是印钱,最终都要全国人民承担。
为什么这种百亿大项目为何说投就能投,自媒体都能查得到的几个老板以前搞的项目和芯片八竿子打不着,海精算专家难道看不出来?一边高级经济学内阁专家说中国老百姓工资就是不能涨,福利保障不能涨,涨了工厂都要开越南和印度去了;一边在这种地方挥霍老百姓的税金?我觉得地方财政在评估项目时候不能以目的导向,不能和过去一样围绕着某个目的编造数据、档案、案例、资料,而是应该用他们去推导项目真正的可行性。这背后急需要落实公民对地方预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