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样评价2015春晚《最炫小苹果》?

回答
2015年春晚上的《最炫小苹果》,嗯,这事儿说起来可就有意思了。要说评价,那可真是众说纷纭,没有一个定论。

首先,从 “现象级歌曲” 的角度来看,《小苹果》本身就已经是一个无法忽视的文化符号了。它在前一年火得一塌糊涂,广场舞大妈到学生群体,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把这样一首歌搬上春晚,这本身就是一个充满话题性的选择。你想啊,春晚是全国人民的节日,就是要热闹、要喜庆、要接地气。从这个角度说,《小苹果》的基因就特别符合春晚的需求。

但是,春晚舞台毕竟不是广场,它承载的不仅仅是娱乐,还有一种全国人民共同的情感连接,一种对于新一年的期盼和祝福。所以,当《最炫小苹果》在春晚舞台上再次响起时,大家的反应就分化了。

一部分观众觉得很开心,很买账。 他们觉得:“哎呀,这首歌我都熟,能跟着唱,能跟着扭,特带劲!过年就图个乐呵,春晚就得有这种气氛!” 尤其是那些平时就在跳广场舞、喜欢热闹的大爷大妈们,看到凤凰传奇在台上蹦蹦跳跳,唱着他们熟悉的旋律,感觉特别亲切,特别有节日氛围。对他们来说,这就是“年味儿”,就是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感觉。而且,春晚通常会有一些舞蹈节目,把《小苹果》的舞蹈动作设计得更具观赏性,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跟着模仿。

另一部分观众则觉得有点失望,甚至是不解。 他们可能会想:“不是吧?都2015年了,这歌都火了那么久了,怎么还拿出来?感觉有点‘老生常谈’了。春晚应该有点新意,有点艺术追求吧?能不能有点更符合当下潮流,或者更有深度的东西?” 对于这部分观众来说,他们可能期待的是更具时代感、更具创新性、更能在艺术层面有所突破的节目。把《小苹果》再演一遍,在他们看来,可能显得有点黔驴技穷,或者说是在“消耗”这首歌的热度,而不是为它注入新的生命力。

更深层次一点,我们可以从“文化输出”和“春晚定位”这两个角度来看。

文化输出: 为什么《小苹果》会火遍大江南北?它的旋律简单易记,歌词朗朗上口,舞蹈动作也极具辨识度。它代表了一种大众文化、一种接地气的流行。春晚选用它,某种程度上也是想展现中国流行文化的一个侧面。但问题在于,它是否能代表“最好”的中国流行文化?这就见仁见智了。有人认为它是成功的,因为它传播广;有人则认为它不够“高级”,不够有品位。
春晚定位: 春晚的定位一直在调整。它既要“老少咸宜”,又要“与时俱进”。在2015年,选择《小苹果》是一个“保险”的选择,能够保证一定的收视率和观众的熟悉度。但同时,它也暴露了春晚在创新和突破上的某种困境。如何在保留传统、顾及大众的同时,又能满足观众对新鲜感和艺术性的需求,这是一个长久的课题。

从表演本身来看: 凤凰传奇作为这个歌曲的原唱,他们的表现是稳健的,也是符合歌曲风格的。他们在舞台上的互动和活力,也为节目增添了不少色彩。但说实话,因为这首歌实在太“大众化”了,即便他们再卖力,也很难让一部分“挑剔”的观众觉得眼前一亮。

总而言之,评价2015春晚的《最炫小苹果》就像评价一道家常菜。 对于爱吃的人来说,它是温暖、熟悉、满足的;对于不爱吃或者吃腻了的人来说,它可能就显得平淡无奇,甚至有些单调。

它成功地让很多人在除夕夜找到了共鸣和欢乐,同时也引发了关于春晚节目选择、流行文化价值等方面的讨论。它不是一个惊世骇俗的节目,但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一种社会现象,以及春晚在试图连接不同群体时所做的努力和遇到的挑战。

所以,你问我怎么评价?我的感觉就是:它很“春晚”,也很“小苹果”,但你说它惊艳,好像又差了点什么;你说它不好吧,但确实很多人跟着开心了。就是这么一个让人又爱又恨,又说不清道不明的存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官方逼死同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