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开玩笑说,“某某是生活,我们只是活着”。生活和活着的分水岭在哪,其实就是有无置业,或按揭有无偿付完。偿付完之后,人的心里状态和之前是完全不同的。偿付完之前,首先考虑创造经济价值,偿付完之后,才有可能创造自身价值。
对我来说,买房后有个根了,无论多难根在植物就在,有点水分就能再涨起来。
因为很多行业的从业者,过了30就开始竞争力下降,过了35除非水平资源很高不然很有稳定的高薪收入。而这时候要是成家了还没自己的房子,一旦没了收入或大幅下跌,孩子等家人未来住哪这个压力太大了,压力足以生活里的幸福感。
疫情爆发后,见过太多这样的悲剧了,很多原本年薪30万以上的“成功人士”,在行业冲击下有没有房子完全两样,有房子的可以接受个较低工资或者干脆自由职业挣点小钱先熬着,没房子尤其是孩子已经上学的真挺难。
我说直白点吧,租房让人变成鬼,买房让鬼变成人,差别大到你无法想象。
我是在广州新塘那一带买房的,买的时候是2016年,当时9000一平。现在价格在15000左右,最贵时达到了19000一平。我买房的时候是没什么感觉的,就钱没了,然后开始每个月还贷,收楼了也没住进去,因为我在那边没找到工作。我一直在市区上班。
然后,我在市区,先后在黄埔区文冲那一带住过二手楼小区,后来搬去车陂那一带住二手楼小区,都是90年代末,21世纪初的房子,但是已经很旧了。
这次之前,我是住城中村的,最开始的城中村是那种饭店后面的城中村,出门路口有七八个楼凤的那种,一楼是租给那些卖早餐或者做宵夜,或者清洁工的,有一些是楼凤的接客临时用房,二楼以上就是租给厂仔厂妹以及一些普通打工人的,我已经不记得我住几楼了,总之和厂仔厂妹住的条件一样。晚上不能开窗,因为会有老鼠进来,信号很差,在阳台打电话还可以,进屋后就没什么信号了。楼和楼之间的距离很近,一室一厅一个月400(2011年),居住的感觉就是,感觉自己就是蝼蚁,和下水道的老鼠很接近了。
不过这还没什么。听说深圳的出租屋更猛,有些是用屏障隔开,还是用帘子隔开的,一个房间住几个人,这种绝对是老鼠住法,总之你会感觉自己特别的卑微,活着真的就是活着了。
后来我搬去靠近池塘那边的出租屋,光线好点了,虽然贵了一点,但是住起来感觉没那么蝼蚁了。之后搬去小区,开始有点人的感觉了,不过还是不够,毕竟不是自己的房子,所有东西用起来都得小心翼翼,虽然都是些烂家具,不值几个钱,但是心里总会有感觉:这不是自己的。因此会感觉非常的不自然。
2016年,我买房子后,因为工作地点原因有很久都是空置的,直到今年2月我才入住。我搬进自己买的房子那一天,我有一种尘埃落定的感觉,非常地安心。我觉得我终于回家了。那种漂浮不定的感觉终于消失了。我在家里,睡沙发,放零食,看电视,煮饭做菜,虽然房子不大,只有92平,但我非常满意,客厅,厨房,卧室空间都很充足,我终于意识到,房子真的不能太小,不然人会觉得压抑。
真的是有一种苦尽甘来的感觉,来广州10年,那段风雨飘摇的经历,就在搬家之后变成了碎片,仿佛没有出现过。我终于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执着于房子了,因为自己的房子和出租屋真的感觉差别很大,心态完全不同。如果是住别墅的话,那估计会更过瘾,有仌的感觉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