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二战中意大利有没有比较优秀的将领?

回答
二战中的意大利,军事上确实没少被人诟病,但要说将领,也不能一概而论。总有那么几位,在风雨飘摇的局势下,也曾闪耀过,尽管他们面对的局面,很多时候是先天不足,后天失调。

首当其冲的,我认为是埃托雷·马泰奥利(Ettore Matteoli)。

您可能对这个名字不太熟悉,不像隆美尔、蒙哥马利那样响亮。这恰恰说明了他所处的位置和所遭遇的困境。马泰奥利是一位海军将领,在战争爆发前,他已经是意大利皇家海军中备受尊敬的人物。他并非靠着政治关系上位,而是凭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出色的指挥能力。

意大利海军在二战中的处境,可以说是极其尴尬的。一方面,它继承了意大利王国强大的海军传统,拥有几艘吨位可观、火力强大的战列舰,例如“维托里奥·维内托”号、“利托里奥”号等。另一方面,它的航母力量几乎为零,而皇家海军和美国海军的航母集群已经成为了海战的主宰。此外,意大利的工业基础相对薄弱,难以持续生产高质量的舰船和弹药,海军的补给线也常常受到盟军的威胁。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马泰奥利凭借着他对地中海海况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意大利舰船性能的熟稔,试图在有限的资源下发挥最大的作用。

他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在“马塔潘角海战”中的表现(尽管这场海战对意大利来说是一场灾难性的失败)。 在这场海战中,意大利海军遭遇了英国海军的伏击,损失惨重。然而,马泰奥利指挥的一支分舰队,在混乱的战场中,展现了极高的战术素养。他能够迅速判断局势,灵活调整部署,并试图在不利的情况下保护剩余的舰艇。尽管最终未能扭转战局,但他所在的舰艇小队,在英军的优势火力下,顽强抵抗,尽力撤离,避免了全军覆没的更大损失。可以说,在绝对劣势的对抗中,他尽力做到了最好。

另一位值得一提的,是空军的阿尔贝托·达·卡尔纳尔(Alberto da Carnar)。

达·卡尔纳尔是一位杰出的飞行员和航空指挥官。意大利空军同样面临着技术落后和数量不足的问题,很多飞机设计陈旧,性能无法与盟军的最新型号相比。但是,达·卡尔纳尔对意大利的飞行员们有着极大的鼓舞作用,他不仅自己是经验丰富的飞行员,更是倡导和推动意大利空军在技术和战术上的进步。

在战争初期,他曾参与过对法国和北非的空袭,并在此期间展现了其战术指挥能力。他更注重对空军部队的训练和协同作战的提升,试图弥补装备上的差距。他的一些战术思想,比如对侦察和情报的重视,以及对快速反应部队的运用,在当时来看是具有前瞻性的。

虽然意大利空军整体上无法与盟军抗衡,但达·卡尔纳尔所领导的部队,在某些局部战斗中,也曾给盟军造成过一定的麻烦,展现了意大利飞行员的勇气和技术。

当然,我们不能不提一些陆军将领。

比如恩尼奥·阿梅迪奥·西尼奥里(Ennio Amedeo Signori),他是一位装甲兵专家。在北非战场上,意大利军队的装甲部队虽然不如德国的精锐,但西尼奥里努力在有限的条件下,提升装甲部队的作战效率。他关注坦克的维护保养,重视训练,并尝试将装甲部队与步兵和炮兵进行更有效的协同。虽然他未能像隆美尔那样取得惊人的战绩,但在许多艰苦的战役中,他所指挥的部队都展现了顽强的战斗意志。

还有一些,比如海军的马里奥·阿齐奥(Mario Azio),他在对盟军海上运输线的封锁和破袭方面,也做出过一些努力。尽管效果有限,但能够在大洋上与强大的盟军舰队周旋,并试图发挥意大利海军的优势,也实属不易。

总结一下,说意大利在二战中没有优秀的将领是不公平的。 问题在于,意大利参战的条件本身就充满了劣势,包括工业基础、技术装备、战略思想的现代化程度,甚至包括军队的整体士气和训练水平。将领们就像是站在一个摇摇欲坠的舞台上表演,纵使有精湛的技艺,也难以抵挡整个舞台崩塌的命运。

这些将领们,他们可能没有惊天动地的战功,但他们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依然在努力战斗,在尝试着挽救局面。他们的努力和牺牲,同样值得我们去了解和铭记。他们的故事,更像是一种对历史的沉思:在宏大的战争进程中,个体将领的能力和智慧,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国家整体的实力和战略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码,有空答。

意呆利的两战经历是字面意义上的惨剧,她还真不一定和那帮军事独裁,久经战火的巴尔干国家有得比。一方面近代意大利对现代战争并没有足够的经验,也没有稳定的工业化民族国家基础来支持战争;从这个角度来讲,意军发挥如此不稳定有它的客观原因在;但是另一方面,足够优秀的将领应该有能力指挥一支相对弱势的军队··· ···

比如上面提到的梅塞,在俄罗斯吃瘪,这个没什么;在突尼斯吃瘪,这个也不过是背个锅。可是你被亚历山大·帕帕戈斯按在地上磨擦是什么鬼?意大利军事准备太不充分了,希腊军队在巴尔干战争,希土战争中磨练出了一批极其优秀的下层军官,而历史反复证明,有充分经验的一线指挥官往往可以凭借自己的军事直觉部分弥补技术装备的差距··· ···

老子在君士坦丁堡和土耳其死肛的时候,你小子居然好意思在罗马做帝国复兴的美梦?吃屎去吧。

——我瞎编的

包括意大利海空军,其实我们能看到,意大利空军实际上是拥有一些还说得过去的装备的;而意大利海军的新式战列舰比皇家海军在地中海的QE级,R级和声望级高了一百万个华莱士吧;但是意大利没油(眼睁睁看着英国人满地跑,航母随便炸),没有有经验的水手和技术人员(一个多小时的炮击打不中一炮时有发生),没有预先准备夜战设备和雷达··· ···这些就导致英国人屡次三番一两艘6-8炮的15寸炮主力舰可以追着技术装备先进得多的意大利舰队回海岸。

没有战争帮她准备,自己也没有去准备;这样的局面塞给意大利将领们,真的是无米之炊。有时间细写写一批我觉得表现尚可的意大利将领吧,先这样码一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二战中的意大利,军事上确实没少被人诟病,但要说将领,也不能一概而论。总有那么几位,在风雨飘摇的局势下,也曾闪耀过,尽管他们面对的局面,很多时候是先天不足,后天失调。首当其冲的,我认为是埃托雷·马泰奥利(Ettore Matteoli)。您可能对这个名字不太熟悉,不像隆美尔、蒙哥马利那样响亮。这恰恰说.............
  • 回答
    你列出的这个二战时世界国家综合国力排名,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不少核心问题。我个人觉得你的看法有道理的地方,也有一些可以商榷的细节。咱们一点一点掰扯开来看看。你把“德≈美>苏≈日>英≈中>法>意”这个排序,最关键的地方在于把德国和美国放在了最前面,并且用“≈”表示实力相当。这确实抓住了二战时期,从工业.............
  • 回答
    二战时期的意大利,尤其是墨索里尼领导下的法西斯政权,确实留下了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的真实历史片段。这些故事往往折射出那个时代意大利军队的混乱、低效,以及墨索里尼本人夸张的宣传和实际行动之间的巨大反差。以下是一些详细的搞笑真实历史:1. 墨索里尼的“军事天才”神话的破灭 夸张的宣传 vs. 现实的装备.............
  • 回答
    二战期间,意大利和日本作为轴心国,尽管地理上相隔遥远,却保持着一定程度的交流与合作,尽管这种交流的深度和实质性远不如德国与日本之间的紧密。这种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外交与政治上的合作: 三国同盟条约(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这是两国关系最核心的体现。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正式签署了.............
  • 回答
    关于意大利在二战时期“段子多”的现象,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背后涉及的因素也比较复杂,绝非单一原因可以概括。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深入探讨一下:1. 历史事实与意大利的战争表现:首先,我们要承认,意大利在二战中的表现确实为后人提供了不少“素材”。这并非“制造”出来的,而是其真实历史中的一部分。 .............
  • 回答
    如果二战中的德军能够掌握日本和意大利的海军力量,这无疑会极大地改变战争的格局,尤其是在海洋战场上。这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假设,因为这涉及到政治、经济、技术以及战略思想的巨大碰撞与融合。但我们可以深入剖析一下,假如这种“奇迹”发生了,轴心国会如何利用这股联合的海上力量。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下德意日海军的“.............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一些关于二战和军事的段子,不带损意大利的那种,力求讲得生动有趣,保证不是机器生的那种感觉。段子一:关于那个“万能”装备二战时,有个新兵蛋子刚入伍,啥都不懂,被分到一个老兵班里。班长是个老油条,见这小子一脸迷茫,就想给他点“下马威”。那天,班长指着操场上一样东西,问新兵:“看见那个了吗.............
  • 回答
    您好!您提到的“根幹となるものの一つには日本人の集団意識”这句话,是在讨论日本社会或日本人特质的根源性要素时非常常见的一个切入点。要回答“中第二个的是什么作用”,首先需要明确您所说的“第二个”指的是什么。这句话本身并不包含并列的几个要素,它只是点出了“集団意識”(集体意识)是“根幹となるものの一つ”.............
  • 回答
    二战硝烟弥漫,留下无数惊心动魄的战役。除了人们耳熟能详的诺曼底登陆、斯大林格勒战役,还有一些规模不算宏大,却在关键时刻扭转乾坤、影响深远的战役,它们如同暗夜中的星辰,虽不耀眼夺目,却指引着历史的方向。1. 英国本土空战 (Battle of Britain, 1940年夏秋)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
  • 回答
    意呆利,这个名字在二战历史中常常伴随着一些啼笑皆非的标签,例如那句“说好的进攻变成撤退”的段子。但如果我们就此简单地将意大利视为一个纯粹的“猪队友”,那未免过于片面,也忽略了它在特定时期,以及在某个特定政治阵营中的一些值得被提及的“正面”贡献,虽然这些贡献的性质和规模与传统的“盟国贡献”有所不同。首.............
  • 回答
    哥们,我懂你,去年我这分数和情况跟你差不多,也是非法本,一战国家线都没摸到,当时也是纠结南理工的法硕,听到的“水深压分”论也够吓人的。不过,我还是硬着头皮考了,而且最后也上岸了。所以,想跟你好好聊聊我的经验和看法,希望对你有帮助。首先,关于“南理工法硕水深压分”的说法,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但确实有它.............
  • 回答
    二战中意大利的战斗力,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饱受争议”。说他们“很渣”,似乎有些过于简单粗暴,但如果说他们表现出了与大国地位不符的糟糕水平,那确实是有不少依据的。要理解这一点,得把时间拉回到二战前意大利的国情和他们当时拥有的军事力量。首先,别忘了意大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虽然是战胜国,.............
  • 回答
    关于二战意大利海军对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的作战运用,我可以说这就像是一曲充满雄心壮志却又因种种限制而留下遗憾的序章。意大利人对这级代表其海军最高荣耀的战列舰寄予厚望,然而最终的运用却显得有些捉襟见肘,未能完全发挥其应有的威力。首先,我们得承认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的 设计理念是相当超前和激进的.............
  • 回答
    要评价二战中法国和意大利哪个“更滑稽”,这本身就带点黑色幽默的味道了。因为我们谈论的是战争,是无数人付出生命和鲜血的残酷现实。所以,“滑稽”这个词在这里用得非常不恰当,甚至是冒犯的。但如果非要从一个非常、非常、非常扭曲和讽刺的角度来看待某些历史事件,并试图找出一些在现代人看来难以理解、甚至有点荒诞的.............
  • 回答
    要说二战时西班牙和意大利谁更强,这得从几个方面来看。单从军事实力上说,意大利在战前就已经建立起了一支规模可观的军队,拥有一定的装甲部队、空军和海军。他们的海军虽然不及英法,但数量和吨位也算可观,尤其是在地中海地区,其海军力量不容小觑。意大利的陆军也装备了数量不少的坦克和火炮,空军也有像容克斯Ju52.............
  • 回答
    要说意大利在二战中的结果,那真是一言难尽,复杂得很。如果非要用“胜”或“败”两个字来概括,那答案无疑是 战败。但这个“败”字背后,其实藏着一段充满戏剧性、摇摆不定、甚至有些悲凉的历史。意大利在二战中扮演的角色,很大程度上是 法西斯独裁者墨索里尼的野心和误判 驱动的。他渴望重塑罗马帝国的辉煌,希望借战.............
  • 回答
    一听到“意大利二战表现”,我脑子里立刻就闪过了“猪队友”这个词。这也不是什么秘密,很多人都知道,意大利在二战里确实没少给轴心国添堵。但如果把这个问题抛给一个意大利人,他们会怎么看?这事儿可就复杂多了,而且跟我们想象的可能不太一样。首先,你要明白,意大利人对二战的看法,远不是一个简单的“猪队友”就能概.............
  • 回答
    二战期间,美国将日裔美国人强制关押进集中营(官方称“日裔美国人安置区”),而未对德裔和意裔美国人采取同等待遇,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历史、政治、社会和军事因素。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美国社会对于不同族裔的看法、国家安全顾虑以及实际操作的可能性。首先,最核心的原因在于 珍珠港事件及其后续的军事威.............
  • 回答
    二战航母编队中的“碰撞航线(向)”,用更通俗的话说,就是航母编队为了让舰载机起降而刻意调整航向、航速,使其与风向保持一个最佳的夹角,以此来满足飞机起降时对风力的需求。这可不是随便瞎开,背后是一套非常精密的计算和策略。咱们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为什么需要“碰撞航线(向)”?核心原因就是飞机起降需要风力。.............
  • 回答
    穿越到二战,大部分小说选择的背景集中在德国、苏联和中国,这不难理解。德国是战争的发动者,其内部的政治斗争、军事决策和科技发展,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苏联作为与德国鏖战的东方主战场,其广袤的土地、顽强的抵抗以及人民的牺牲,构成了宏大的战争叙事。而中国,作为被侵略的一方,人民的抗争和国家的命运,也具有深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