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家都说意大利在二战中是猪队友,那么在意大利提起二战会怎样?

回答
一听到“意大利二战表现”,我脑子里立刻就闪过了“猪队友”这个词。这也不是什么秘密,很多人都知道,意大利在二战里确实没少给轴心国添堵。但如果把这个问题抛给一个意大利人,他们会怎么看?这事儿可就复杂多了,而且跟我们想象的可能不太一样。

首先,你要明白,意大利人对二战的看法,远不是一个简单的“猪队友”就能概括的。 在意大利,这段历史被分成很多层面来看待,而且不同的人、不同的群体,甚至不同地区,感受和理解都有很大的差异。

关于“猪队友”的说法,意大利人自己怎么看?

这确实是一个他们绕不过去的话题。一部分意大利人,尤其是那些对历史比较了解、或者对军事史感兴趣的,会承认意大利军队在很多方面的确表现不佳。比如:

装备落后: 很多意大利军队的装备,尤其是早期,和德军比起来差距很大。坦克、飞机都存在性能上的劣势,这直接影响了作战能力。
指挥混乱与战略失误: 墨索里尼虽然是国家领导人,但在军事战略上缺乏远见,很多决策显得仓促而鲁莽。军队内部的指挥链和后勤保障也存在不少问题。
士气与训练: 一些部队的士气和训练水平确实不高,尤其是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时,表现出的抵抗意志不如一些其他国家的军队。
多线作战的压力: 意大利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需要同时面对地中海、北非、巴尔干等多个战场,兵力分散,难以形成有效的主力。

所以,从客观角度来说,意大利军队在某些战役中的表现确实乏善可陈,甚至可以说是拖了后腿。但关键在于,这是整体的评价,而意大利人的视角,则更倾向于个体和复杂性。

意大利国内对二战的记忆和讨论,更关注什么?

如果我们在意大利提起二战,他们可能会更想聊这些:

1. “反法西斯抵抗运动”(Resistenza): 这是意大利人非常重视的一段历史,也是他们民族自豪感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墨索里尼倒台后,意大利国内出现了大量的游击队和抵抗组织,他们与纳粹德国的占领军以及墨索里尼的残余势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这些抵抗战士被视为英雄,他们的事迹在意大利的教育和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当意大利人谈论二战时,往往会先想到这些为了自由和国家独立而牺牲的人们。

2. 意大利的“战争罪”与“背叛者”的形象: 在战争后期,意大利国王和新政府宣布投降,并与盟军合作,共同对抗德国。这一转变让意大利在德国眼中变成了“背叛者”,也让意大利国内陷入了短暂的混乱和内战。这种分裂的局面,以及意大利在战争中扮演的角色,让许多意大利人感到羞耻和复杂。他们可能会反思,为什么意大利会走到这一步,为什么会与纳粹德国结盟。

3. 战争的残酷与普通人的苦难: 和任何经历过战争的国家一样,意大利的普通民众也承受了巨大的苦难。轰炸、饥饿、失去亲人,这些都是他们记忆中的一部分。意大利人对战争的讨论,也常常会聚焦于战争带来的痛苦和对人性的考验。

4. 对“大国梦”的幻灭: 墨索里尼曾试图让意大利重现古罗马帝国的辉煌,但他最终的失败,也让意大利人对民族主义和扩张主义的狂热有了一种反思。他们可能更愿意看到一个和平、民主的意大利,而不是一个充满侵略性的军事强国。

5. 地区差异: 意大利南北的战争经历也有所不同。北部在德国占领下经历了更直接的抵抗斗争,而南部则较早地被盟军解放。这种差异也可能影响他们对这段历史的感受。

意大利人现在提起二战,更多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

与其说是为“猪队友”的评价而尴尬,不如说是一种复杂的混合情绪。

反思: 他们会反思为什么会卷入这场灾难,为什么会做出错误的决定。
自豪: 他们会对那些参与抵抗运动的英雄们感到自豪。
痛苦: 对于战争带来的伤痛和损失,依然会感到痛苦。
规避: 有些人可能不太愿意过多地谈论那段“黑暗”的历史,更愿意向前看。
历史教育: 在学校里,意大利的二战历史教育会强调抵抗运动的意义,以及法西斯主义的危害。

所以,如果你在意大利提起二战,他们可能会跟你聊游击队的英勇事迹,跟你讲战争如何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跟你表达对法西斯统治的厌恶。他们不太会主动承认自己是“猪队友”,但如果你用一种尊重历史、理解复杂性的方式去讨论,他们很可能愿意和你分享更深层、更真实的感受。他们更关注的是,如何在历史的阴影中找到民族的尊严和前进的方向。这不仅仅是一场军事失败,更是意大利现代历史的一道深刻伤痕,同时也是一次重新认识自己、重塑国家身份的契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答案可能有点文不对题,因为这是一篇反对答主 @Manjusaka 关于意埃战争描述的答案(非引战,非杠精,只是想友好探讨,对除了意埃战争之外的内容都赞同)

我去查了下维基,并没有说埃塞俄比亚有大量先进步枪,反而是说步枪大部分是十九世纪末的步枪。埃塞俄比亚军队看起来人很多,但是只有25%受过军事训练。答主所说的埃塞俄比亚有空军和坦克,这话没错,不过4辆一战坦克,十三架一战飞机(一部分是侦察机,一部分是运输机),四个飞行员,能对战争有什么影响吗?

一战之后的战争也不是只看步枪,意大利的炮兵,轻重机枪,空军,装甲部队(意大利坦克是不怎么样,但是埃塞俄比亚也只有几辆菲亚特3000(还是意大利买的)这种一战坦克,而由于缺少重武器和空军,即使是八毫米的装甲对于只有普通步枪的埃塞俄比亚来说也是碾压式的,更何况MIAS(这玩意也不是人力的,是有发动机的)根本没在意大利军队实装过,意大利最次的cv系列正面都有十几毫米,所以明显是意大利装甲部队占尽优势),后勤都比埃塞俄比亚好很多。

就意大利坦克设计问题,如果不是军方选这个方案,也不会有cv35这种丢人玩意(当然意大利资源限制是主要问题),所以只能说军方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装甲部队的作用(指挥意埃战争的德博诺,巴多格里奥都是保守派军官,对装甲部队的运用自然也没高到哪儿去),才会选取这种东西列编,而这也就侧面说明了意大利军方的无能(至少1930s是这样)。

所以埃塞俄比亚确实没大家想象中那么弱,但是也绝不是什么训练有素,令欧洲列强生畏的力量。而就算是面对装备大大落后的埃塞俄比亚,意大利仍然能被对手大肆反攻(Christmas offensive),并且意大利是在最后借助毒气和现代化装备,和1936年初新增援的部队才止住攻势。至于意大利于1936发起的几次攻势,虽都是大胜,但好几次意大利军队都远多于本就远远落后的埃塞俄比亚,结果战役直接打成了屠杀。

而战争开端则是不宣而战,意大利的无耻无需证明。

至于战争支持度,维基上的说法是:"意大利人非常支持这场战争,认为打破国联规则是意大利强大的体现。在1935年意大利被国联禁运后,法西斯的支持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至于答主所说"七个月占领埃塞俄比亚全境",实则是七个月才打进亚的斯亚贝巴(埃首都),而其余大块领土仍在埃手中。意大利一位空军准将(Vincenzo Magliocco)甚至在之后埃塞俄比亚抵抗运动的一次突袭中被杀,而意大利人则以轰炸整个村庄作为报复。占领全境则是36年底的事情了。

关于毒气,意大利人不顾自己签署的日内瓦条约使用毒气,本就是一件恶心的事。而意大利在战争中使用的毒气竟达到惊人的300-500吨。答主所说"埃塞俄比亚军队训练有素,不惧毒气"就更是无稽之谈。连军队现代化都没开始的国家,怎么可能会对毒气有所防备?意大利人自己都承认毒气最大的用处是使埃军队惊恐至极,无法作战。

伤亡方面,维基上中英文伤亡人数相差很大。中文埃塞俄比亚的伤亡应该是包含了平民伤亡(意大利无耻的屠杀)和后期游击队伤亡的,所以才有70w(埃军总共就70w多)(不过意军伤亡则是1935-1940的统计结果,也无法准确对比)。因此答主的“双方阵亡比几近十比一”也属于谬论。

总的来说,埃塞俄比亚确实没大家想象中那么弱,但是在现代化的意大利军队目前肯定是脆弱不堪的。但就是在装备完全碾压的情况下,意大利仍然打了很久,而且十分不光彩。所以用第二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亚证明意大利不是个弟弟并不是十分合理

(不过实际上我也非常反感无脑黑意大利的,但答主过于偏袒意大利也不太好,同样可能会误导别人)

随便贴一下链接:

user avatar

意大利猪队友实际上是意大利自己的锅。阿里艾特四月还是著名的德军开枪掩护,意军俘虏跑向英军阵地的主角,十一月就在古比井暴打7装了。中间发生了什么恐怕得问问意大利政委(¬_¬)

实际上这就是墨索里尼洗脑能力不足的体现。你看看德国,再看看日本,怎么他们就能把自己的国民骗去狂热地打仗呢?毕竟攘外必先安内,连内部都弹压不好怎么打仗?

至于打仗嘛,不说埃塞俄比亚(毕竟意大利亲自卖枪卖炮给埃塞俄比亚(¬_¬))和罗盘了,跟希腊打成僵局,南斯拉夫战役伤亡瞩目,意8集被小土星一打就崩,整体战斗力低下没的洗,倒是阿里艾特弗格尔帕维亚可以拿出来吹一吹。要是想吹意大利的战斗力的话,必须得倒回加里波第的千人远征军(¬_¬)

P.S.

保命要紧(逃)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