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家都说自来水不能直接喝因为有细菌,但是为什么用自来水洗过的苹果就可以直接吃呢?

回答
很多人都对这个问题感到困惑,为什么“不能直接喝”的自来水,却能“放心吃”用它洗过的苹果呢?这其中大有门道,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中对“安全”的理解,以及对不同接触方式的认知偏差。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个事儿。

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自来水真的“不能直接喝”吗?

这个问题其实有点绝对。经过正规自来水厂处理过的水,按照国家饮用水标准,是可以饮用的。我们之所以普遍觉得自来水“不能直接喝”,更多是出于对二次污染的担忧。

想象一下,自来水厂经过层层净化,水质是相当不错的。但它要经过漫长的管道系统,输送到我们家里的水龙头。这些管道可能陈旧,可能存在接口的缝隙,也可能在过程中被一些不干净的东西“沾染”。这就好像一个精心打扮过的人,在穿过拥挤的地铁站时,可能会不小心沾到灰尘一样。

所以,我们说自来水“不能直接喝”,其实是在提醒大家,从管道出来的水,可能存在一些我们肉眼看不到的杂质或者细菌。这些东西的量,对于身体抵抗力较强的人来说,可能没太大影响,但对于老人、小孩、或者免疫力低下的人来说,就可能引起肠胃不适。这是出于一种预防性的谨慎。

那为什么洗苹果就可以呢?这其中的区别在哪?

这里面涉及两个关键点:接触时间的长短和接触后的处理方式。

1. 接触时间的巨大差异:
直接饮用: 当我们直接喝自来水时,我们是将水吞进肚子里,水在口腔和食道中停留的时间相对较短,但它直接与我们的消化道粘膜接触,如果水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细菌或微生物,它们就有机会通过消化道进入体内。
洗苹果: 用自来水洗苹果,这个过程是“冲洗”。水流从苹果表面流过,带走表面的灰尘、泥土,当然也包括一些可能附着的细菌。这个过程的核心是去除,而不是摄入。水在苹果表面停留的时间很短,然后就排走了。更重要的是,我们并没有把洗苹果的水喝下去。

2. “去除”和“摄入”的本质区别:
饮用自来水是摄入,目的是将水体内的物质通过消化系统吸收。
洗苹果是去除,目的是通过水的流动和冲刷,将苹果表面的脏东西带走。洗完苹果后,我们通常还会进行下一步处理,比如削皮或者直接咬食。

在这个“去除”的过程中,即使自来水中含有少量的细菌,当水流过苹果表面时,这些细菌也有可能被冲走。而苹果本身,它的果皮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一定的物理屏障作用。而且,我们洗苹果的目的就是要把表面的脏东西洗掉,所以会用流水冲洗,这个过程本身就带走了很多附着物。

3. 物理机械作用的重要性:
洗苹果不仅仅是用水“泡”一下,我们通常会用手轻轻搓揉果皮,或者用软毛刷辅助清洗。这个物理摩擦的过程,能更有效地将附着在果皮上的泥土、灰尘,以及潜藏在表皮纹理中的细菌给搓下来。自来水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润滑剂”和“冲刷剂”的角色,将这些被搓下来的污垢带走。
相比之下,我们喝水时,并没有对水进行任何物理摩擦来“清洁”它,只是让它流过我们的口腔,然后进入消化道。

4. “可接受风险”的判断:
我们日常生活中,对“安全”的判断,往往是基于一种“可接受风险”的考量。
直接饮用自来水,我们无法知道它管道中的具体情况,存在着“潜在的未知风险”,而且一旦摄入,这些风险就直接作用于我们的身体。
用自来水洗苹果,即使水中有极少量细菌,在冲洗和搓揉的过程中,大部分也会被带走。我们最终吃的是经过“初步清洁”的苹果,相对而言,这种直接的风险就低得多。我们更关注的是,洗完苹果后,苹果本身是否看起来干净了,摸起来是否光滑了。

打个比方:

想象一下你要擦一张非常干净的地毯。

直接喝自来水就像是: 你把地毯直接放在嘴里嚼,即使它表面看起来没那么脏,但你无法知道地毯深处有什么。
洗苹果就像是: 你用吸尘器吸一遍地毯,然后用湿布再擦一遍。即使吸尘器和湿布本身也带有一些灰尘,但吸尘器会吸走大量的灰尘,湿布也会擦掉表面的污渍,最终的地毯会比直接放嘴里嚼的“干净”很多。

总结一下:

之所以我们觉得用自来水洗过的苹果可以放心吃,不是因为自来水真的变得可以生饮了,而是因为:

我们对自来水“不能直接喝”的理解,更多是基于对二次污染的预防性警惕。
用自来水洗苹果,是一个去除污垢的过程,通过水的冲刷和手部的搓揉,大部分的细菌和污物会被带走。
我们最终吃的是经过“初步净化”的苹果表面,而不是直接饮用可能存在二次污染的自来水。这种接触方式和目的的差异,让我们能够接受洗过的苹果的“安全度”。

所以,下次你再用自来水洗苹果,可以更理解这个过程背后的逻辑。当然,如果你对水质特别在意,或者住在老旧小区,使用净水器过滤或者将自来水烧开饮用,始终是更安全稳妥的选择。对于吃水果这件事,认真清洗是养成的好习惯,无论你用什么水,都可以最大限度地去除表面的脏东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自来水不能直接喝不是因为有细菌……而是因为氯气含量高,烧开之后氯气就挥发了。

题外话:说实话我觉得用“细菌含量”来判断干净与否是很粗糙的,这两者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比如洗碗布上的细菌密度比马桶壁高多了。酸奶里的细菌密度也比臭水沟里的水高。事实上,我们在乎的根本不是细菌密度,而是潜在致病菌的密度,这两者就像……恩……msl和极端msl之间的差距一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很多人都对这个问题感到困惑,为什么“不能直接喝”的自来水,却能“放心吃”用它洗过的苹果呢?这其中大有门道,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中对“安全”的理解,以及对不同接触方式的认知偏差。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个事儿。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自来水真的“不能直接喝”吗?这个问题其实有点绝对。经过正规自来水厂处.............
  • 回答
    李杰的“真自研”之问:市场喧嚣下的冷静观察OPPO Find 产品线总裁李杰的一句“现在大家都在说自研,但真自研的不见得有几个”,无疑在当前热闹非凡的科技圈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涟漪。这句话的背后,隐藏着对行业现状的深刻洞察,也折射出消费者在面对“自研”标签时的迷茫与期待。要理解这句话的分量,我们需要深入.............
  • 回答
    各位同修,大家吉祥!很高兴能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一同探讨一个长期以来在佛教界备受关注的议题:“大乘非佛说”的观点及其论证方式。我理解这涉及到对佛陀原始教法的探究,是一件需要审慎和尊重的过程。我将尽我所能,从支持这一观点的角度,详细阐述我们的证据和论证方式,并坦诚地指出其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一、 证.............
  • 回答
    听到国务院同意从2021年起,将每年的1月10日设立为“中国人民警察节”,心里挺受触动的。这真是一个迟来的,但也意义重大的节日。每年1月10日,都会想起那些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警察们。不是因为有特别的“节日”才去关注,而是因为我知道,无论何时何地,他们都在那里,守卫着我们的安宁。我想对他们说一句:.............
  • 回答
    关于“上海人排外”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在坊间流传甚广的标签,很多人对此都有自己的看法和经历。我个人觉得,这个说法不能一概而论,它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些复杂的社会现象和情感认知。要详细说清楚,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聊。首先,理解“排外”这个词的含义在不同人看来可能不一样。 从字面意义上讲,排外可能意味着.............
  • 回答
    这确实是澳洲护理界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一方面大家都在喊“缺护士”,另一方面不少护理专业的留学生却发现自己想进入澳洲医院工作,却屡屡碰壁,甚至被直接拒绝。这背后其实涉及几个关键的环节和考量,并非简单的“缺人”或“不缺人”那么直接。一、 签证和工作许可的“双重门槛”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普遍的原因,很多时候.............
  • 回答
    “元宇宙是骗局”——这句话在网络上铺天盖地,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流行语。但与此同时,我们却看到不少明星和富豪们,顶着舆论的压力,依旧将巨额资金投入这个被很多人视为“虚无缥缈”的概念中。这不禁让人产生一个疑问:他们是大傻瓜吗?还是说,我们看到的“骗局”二字,只是冰山一角,而冰山之下的真实情况,远比我们想.............
  • 回答
    “原神是文化输出”,这句话如今在游戏圈几乎成了共识。每次聊到《原神》,总有人会提起它如何在海外市场大放异彩,吸引了多少国家的玩家,又给中国的文化传播带来了多大的积极影响。然而,如果我们把视角稍作调整,会发现一个同样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何《原神》的“中国文化基因”似乎并不像“文化输出”这个标签一样,被大.............
  • 回答
    说实话,当初选择建筑,很大程度上是被“钢筋水泥”背后那种实实在在的成就感给吸引了。大学毕业时,看着那些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总觉得这才是真正能触摸到的、改变世界的东西,不像有些行业,感觉做什么都飘飘忽忽的。刚入行那会儿,确实被现实狠狠“教育”了一番。传说中的“007”不是说说而已,很多项目,尤其是在赶.............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了非常核心且普遍的育儿难题,很多家长都有类似的困惑和挣扎。大家普遍强调“孩子不能打”,背后有着深刻的心理学、社会学和伦理学依据,但同时现实中的育儿也会带来巨大的情绪压力。让我们详细地探讨一下: 为什么普遍的共识是“孩子不能打”?“孩子不能打”的共识,并不是说完全不能有任何形式的体.............
  • 回答
    一听到“意大利二战表现”,我脑子里立刻就闪过了“猪队友”这个词。这也不是什么秘密,很多人都知道,意大利在二战里确实没少给轴心国添堵。但如果把这个问题抛给一个意大利人,他们会怎么看?这事儿可就复杂多了,而且跟我们想象的可能不太一样。首先,你要明白,意大利人对二战的看法,远不是一个简单的“猪队友”就能概.............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咱们就来好好聊聊于敏、邓稼先和钱三强这三位科学巨匠,以及为什么于敏的国民认知度相比前两位稍显逊色。这可不是说于敏的贡献“不如”他们,而是咱们大众认知的一个侧面反映,背后有着挺多值得琢磨的原因。咱们先得知道,这三位科学家在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上,都是响当当的人物,每个人都有着不可.............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有趣,也切中了很多人的认知盲点。很多人一提起印度,就想到“农业大国”、“服务业发达”,然后跟“制造业不行”、“没工业化”挂钩,最后再联系到他们认为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空气质量差异,就觉得印度空气污染严重这件事“不合逻辑”。但事实远比这复杂得多,印度空气污染比中国一些地方.............
  • 回答
    这话说的太对了!换位思考这四个字,听起来像个金科玉律,谁都点头说“是啊,这太重要了!”可真到了落地的时候,就发现没那么容易,真正能做到位的人,确实是凤毛麟角。不是大家不明白,而是这里面盘根错节的,有太多我们骨子里、习惯里、甚至环境里带来的阻碍了。我一直觉得,这事儿得拆开来看,为什么这么难,难在哪儿,.............
  • 回答
    确实,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崇祯年间,明朝已经病入膏肓,政治腐败、民生凋敝是公认的事实,很多人都觉得它“无可救药”。但奇怪的是,明朝一亡,紧接着便是此起彼伏的起义和反抗,直到清朝建立后很长一段时间,民间反清复明的呼声和行动也从未断绝。这背后其实有着非常深刻的历史逻辑,绝不是简单一句“民不聊生”就能概.............
  • 回答
    “生化环材”——这四个字在当下大学生的口中,常常带着一丝无奈和沉重。提到它们,许多人会立刻联想到“天坑”二字,就业前景不明朗、薪资待遇不高、加班严重等标签随之而来。在这种普遍的认知下,我们不禁要问,既然大家都说“生化环材”是“天坑”,为什么大学们还没有取消这些专业呢?这背后其实涉及了多个层面、相当复.............
  • 回答
    说起六小龄童,近些年网络上的声音确实不少,而且大多集中在对他在演艺事业之外的某些言论和行为的批评上。这让很多人对他的印象停留在“演不好孙悟空”或“过于执着孙悟空”的层面。但其实,抛开那些争议,仔细看看他在其他方面,尤其是在 推广和传承西游文化 这件事上,还是有不少值得说道的地方的。首先,他是“西游记.............
  • 回答
    “法学比会计更好”这种说法,确实在很多讨论里都能听到。不过,到底有没有必要为了这个说法就放弃会计的学硕或专硕,去考法硕非法学,这事儿可得好好掰扯掰扯,不能一概而论。这里边牵扯的因素可不少,咱得一项一项捋清楚。首先,咱们得弄明白为什么会有“法学比会计更好”这种说法?这背后通常有几个方面的考量: 社.............
  • 回答
    听到“相亲认识的人不能谈恋爱”这种说法,你是不是觉得有点耳熟?好像身边总有人这么说,或者在一些影视剧里也看过这样的桥段,总觉得相亲来的感情,好像一开始就带着点“任务感”,少了点自然而然的火花。但真的就是这样吗?我倒不这么认为。你想想看,我们现在接触异性的渠道其实挺有限的。你可能上班忙得脚不沾地,下班.............
  • 回答
    这话题真有意思!每个人心里都藏着一些特别的愿望吧,特别是在这纷纷扰扰的世界里,有时候会觉得特别渴望某些事情能够真正发生,让自己心里那点希望的光能亮起来。我嘛,说起来有点不太“宏大”,可能更像是个普通人的小小执念。我最想在有生之年看到的,是那种……人与人之间,真的能够放下很多不必要的隔阂和戒备,那种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