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视、矛盾和敌对是不同的概念。
什么是歧视?
这辈子没见过几个上海人,闭着眼就说上海人小家子气,这叫歧视。天天没怎么和外地人打过交道,闭着眼就说外地人素质低,这叫歧视。
什么是矛盾?
辛辛苦苦工作一个月,三分之一的可支配收入交给上海土著当房租了,起早贪黑大城市福利自己没享受多少,税收都用来养土著福利了,这叫矛盾。源源不断的新上海人把教育医疗资源搞得紧张不堪,教育军备竞赛一代代水涨船高,这叫矛盾。
什么是敌对?
外地人六成以上的可支配收入被当做房租,收完租直接阶层跌落。土著七成以上的身价全压在房子上,外地发展的好人口外流,房价一跌一样直接阶层跌落,这叫敌对。
我也不知道土客关系在哪个阶段,但是歧视可以嘴炮缓解,土客真到了矛盾和敌对的程度,不从根上下手是无法解决问题的。
肯定排啊。以前都用上海话,本地人说什么外地人直接听不懂,莫名其妙发现自己出现在了莫名其妙的地方,但周围人都已经走远了。
不过现在比20年前好很多了,因为现在祖籍本地的人口还不如祖籍外地的人口多,占比都不到一半,还继续说上海话可能周围人都不一定听得懂,反而自己被孤立了。
另外,现在本地人占比比较高的区域是郊区,再继续”排外“,强行说上海话之类,等于默认自己是郊区乡巴佬,反而降低了自己的逼格。
总而言之,就是民国都已经亡了几十年了,上海本地人也知道,自己和中国其他地区的人是平等的,不是什么高人一等的人上人。接受的就留下来,不能接受这个的,很多都参考河山硕,去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之类存在”人上人“的地方,继续他们的”人上人“大梦了。正好上海的房产卖了总能卖到一笔不少的钱,不至于在资本主义国家饿死。
要是外地来的移民比例低一点,那估计上海会和香港台湾差不多了。
没有什么信不信,其实每个地方的人对外地人都是区别对待的。至于说你排,就看你怎么定义了。
比如三个人,两个上海人,一个外省市的人,两个上海人互相说话的时候突然变成了上海话,而外省市的人听不懂就会说上海人排外。可如果两个山东人,两个四川人,他们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变成普通话吗。大概率也不会,区别只是他们的话你可能听懂一些,而上海话你可能一句也没听懂,但为什么说排外只有上海人呢?
没错,我就是上海的外地人,按说排外我是最有发言权来评价的。
说到底上海人排的不是外而是穷。只不过长期以来,上海一直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同等情况下,上海家庭的经济水平会更好,所以外地与否往往成了财富的代名词,也就是表面上的排外,掩盖的是上海普通人公立的嫌贫爱富心理。比如一个上海闺女嫁一个外地男生。丈母娘很难同意,其原因不是因为外地如何如何,而是担心外地生活水平不行女儿受苦。
所以你看上海人的日常观念当中攻击性最大的评价叫乡下人。乡下人是一个比外地人还负面的称谓。也就是上海的农村也是乡下,也从侧面看出,这说到底不是一个排外的问题,而是一个基于资产的鄙视链。
或者反过来说,不管你是乡下人还是外地人,只要你有钱,其实你都可以获得你想要的地位。这就是这个现实的世界的底层逻辑。老实讲世界就是这么现实。我们都说男女平等什么什么平等,但真正做到平等几乎是不可能的。
有一说一,大城市里的原住居民多半都会有一些优越感,但是在各种鄙视体系,各种鄙视链当中,个人觉得以资产为基础的笔试系统相对来说更让人舒服一点。因为市场是公平的,你没钱我看不起你,你有钱了自然你就能获得尊重,这给每一个人的机会都是平等的,没钱你可以赚先天不足,你还有后天补充的机会。地方的鄙视系统是以出生以特权为基础。那就没办法了。每个人的机会是不均等的,一旦你出生不在这儿你就注定了,怎么努力也不行。
你还是相信吧。假装非常认真地听他编故事。给他个台阶下。否则让他怎么解释,他没在上海混出个人样来?
论排外程度,上海人绝对不是最严重的,都排不到第一梯队。但是上海人排外知名度独一档,空一档才能轮到其他城市。据我的观察,坏就坏在一个词上:乡下。
我第一次去上海时十几岁,还是个傻萌的穷学生,经常下火车就被忽悠到弄堂里的破旅馆住。来上海前我先去的苏州,在弄堂旅馆被虫子咬了一身包。我也不知道什么虫子,反正穷凶极恶,听说南方有跳蚤很厉害,权当是跳蚤吧。来上海也没吸取教训,又被忽悠进小旅馆,下面的对话就出自我和弄堂阿姨的对话:
“来这边还习惯吧?”
“还好,就是虫子太狠了。在苏州被跳蚤咬了。”
“上海不会的,上海没有跳蚤。”
“为啥苏州有上海没有?”
“苏州是乡下。”
听完这五个字,我当时就震惊了。好家伙,苏州都乡下了。上海再是大城市,说苏州小,苏州落后也就算了,一杆子直接杵到新农村啦。说这话的还是个住弄堂的小市民,卧槽太哈人了。
而且上海阿姨还是关心我的语气,交谈气氛是轻松友好的,自然亲切地告诉你:苏州是乡下。南征北战骂街,知道对方是刻意贬低。这种不经意地流露是最有杀伤力的。
后来我在上海住了多年,慢慢了解上海人并不是很排外。入侵者歧视多多少少有一点,我父母辈也叫修皮鞋永远三个月后开胶的扬州人是狡诈的南蛮,这很正常。“乡下”也更多是语言习惯,住郊区的上海人还会自嘲是乡下人。但是对于访客来说,这种无差别地图炮绝对震撼的。
如果我当年没有久住上海,后面再有人问我上海人排不排外,我肯定告诉他:苏州都是乡下,你这种三线土炮去上海就相当于难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