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都说为什么大家都不考虑上海郊区的房子呢?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太到位了,直击很多人的心坎里。其实,说大家“都不考虑”上海郊区的房子,这说法有点绝对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会选择郊区。但如果说相对市中心来说,郊区房产的关注度确实低一些,这背后是有不少原因的,而且这些原因也是大家买房时反复权衡的。

咱们就一项一项掰开了聊聊,看看为什么上海郊区房产,感觉好像没那么“香”:

1. 通勤时间与通勤压力:这可能是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上海的地理范围很大,如果你的工作地点在市中心,比如陆家嘴、人民广场、徐家汇这些地方,那么住在远郊通勤可能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了。想象一下,每天早上六点多就要起床,挤上人山人海的地铁,摇摇晃晃一个半小时甚至两个小时才能到公司,下班再经历一次类似的折腾,一天下来能有多少精力留给生活?

很多人买房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而超长的通勤时间,无疑是生活质量的一大杀手。它会吞噬你的休息时间、娱乐时间,甚至和你家人朋友相处的时间。周末想去市中心逛逛街、看个电影,也得考虑来回的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这就大大降低了便利性。

2. 配套设施的成熟度:虽然在改善,但差距依然存在。

不得不承认,上海郊区的商业、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正在飞速发展,很多大型商圈、优质学校、三甲医院也逐渐落地。但相较于市中心那些根深蒂固、多年沉淀下来的成熟配套,郊区在一些方面还是有差距的。

比如,市中心可能步行就能到达各种类型的餐厅、咖啡馆、书店、电影院,生活选择非常丰富。而郊区,虽然也有大型商业综合体,但那种“小而美”的特色店铺、多样化的生活服务,可能还需要花点心思去寻找,或者干脆就需要开车前往。

教育资源方面,虽然郊区也在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但顶尖的学校、名校的本部,大部分还是集中在市区。对于有学区需求的家庭来说,这一点是绕不开的考虑因素。

医疗资源也是一样,虽然郊区也有医院,但遇到疑难杂症、需要权威专家的时候,大家的第一反应可能还是市中心的大型医院。

3. 房价与价值的权衡:不只是买得起的问题,更是值不值的问题。

当然,郊区房产价格相对较低,这是吸引很多人过去的最主要原因。同样的预算,在郊区可能可以买到更大面积的房子,或者品质更好的小区。

但是,我们要考虑的并不仅仅是当下能不能买得起,更重要的是这笔钱花出去,未来它能带来什么样的回报,或者说它对你生活品质的提升有多大。

很多人认为,市中心虽然房价高,但它代表着更优质的资源、更便利的生活、更强的城市能级,以及相对更保值增值的潜力。尤其是一些核心区域,它们的稀缺性是郊区房产很难比拟的。

而郊区房产,虽然价格低,但如果通勤成本高、配套不够理想,那么它所节省下来的房价差,是否真的能弥补这些生活上的不便和损失,这就需要每个人去衡量了。有些人觉得,我虽然买小一点的房子,但可以住在离工作地点近的地方,省下时间,生活质量反而更高。

4. “城市感”与归属感:一种心理因素的影响。

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市中心往往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脉搏。在那里生活,更容易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活力和气息,有一种“住在上海”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而郊区,尤其是离市中心较远的区域,虽然也在城市化进程中不断发展,但那种置身繁华、便捷的“城市感”,可能相对弱一些。对于一些追求城市生活体验的人来说,这一点也是一个考量。

5. 投资与居住的双重考量:长远来看的“价值链”。

买房不仅仅是为了自住,很多时候也带有一定的投资属性。大家会考虑房产的未来升值潜力,考虑它的流动性。

市中心的核心地段,由于其稀缺性和不可复制性,在很多时候被认为是更具投资价值的选择,或者说它的价值基础更牢固。而郊区房产,虽然也有发展潜力,但其价值的实现可能更依赖于整体区域的规划和发展速度,以及其自身是否能形成独立的“生活圈”。如果郊区的发展速度不如预期,或者城市扩张进入瓶颈期,那么郊区的房产价值增长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

现在上海郊区的许多区域,例如像嘉定新城、松江新城、青浦新城等,都在大力发展,交通、商业、学校、医疗都在逐步完善。一些大型的产业园区、科技园区也设在郊区,吸引了大量企业和人才。对于在这些区域工作的人来说,选择就近的郊区房产,反而会更方便、更舒适。

而且,随着城市的发展,大家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在变化。一些人开始追求更宽敞的空间、更安静的环境、更低的生活成本,而郊区恰好能满足这些需求。

所以,不是大家“都不考虑”郊区,而是在同等预算下,或者考虑到长远的通勤、生活便利性以及资源配套,市中心或者近郊的一些区域,在目前阶段,对于更多人来说,可能更符合他们的需求和期望。

总而言之,买房这件事,真的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适不适合自己。郊区房产的性价比、居住的舒适度,对很多人来说也是极具吸引力的。但目前来看,由于通勤、配套、以及大家对城市核心资源的偏好等多种因素,让大家在选择时,会更加倾向于市中心或者更接近市中心的区域。这是一种基于现实考量下的选择,也是对生活方式的一种权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真的远,非常不方便。上海的城市规划是地面开车一塌糊涂,高速开车一会儿三车道一会儿两车道。没事故都要堵一堵。100码只能短暂存在,20-60码才是早晚高峰常态。郊区什么概念你们大概不晓得。以我同事举例,我们上班在张江,他住周浦。周浦这样开车过来1小时其实都不算郊区了。毕竟新楼盘价已经6-7万了。楼主说的那个价格真的郊区,什么概念?大概他所有通勤你得翻个倍。这哥们天天6点起床,6.30之前一定要坐上地铁。6.30之后地铁你都挤不上去(来自他对16号线的疯狂吐槽)。一般性7.20左右到我们单位。早上他能通过早起早到单位躲过,下班你说了就不算了。必然晚高峰走起。地铁一路站回家,一个小时起步。开车一路堵回家,1个半小时轻轻松松。回家还要和老婆一块分担家务,辅导孩子。自己时间真的不存在。前段说我们单位可能要搬回本部西藏北路,他都快崩溃了。

现在早上10.35左右,中环,南北高架都开始逐渐正常了。属于开车easy模式下。仅针对地铁站到地铁站。






user avatar

最大的问题,知乎上的都是刚需族啊。

什么叫刚需?就是买房,自己住。

买房的前提是什么?工资高。

工资高的工作集中在哪?静安,黄埔,陆家嘴。

你买奉贤,上班要多久?

以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太到位了,直击很多人的心坎里。其实,说大家“都不考虑”上海郊区的房子,这说法有点绝对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会选择郊区。但如果说相对市中心来说,郊区房产的关注度确实低一些,这背后是有不少原因的,而且这些原因也是大家买房时反复权衡的。咱们就一项一项掰开了聊聊,看看为什么上海郊区房产,感.............
  • 回答
    “大家都不生孩子了”和“产科还是这么爆满”看似矛盾,但实际上背后隐藏着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经济因素和人口结构变化。这并不是简单的“说一套做一套”,而是不同群体、不同时间点、不同动机的交织所致。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这种现象的成因:一、 “大家都不生孩子了”背后的真相:生育率下降,但不等于零生育1. .............
  • 回答
    这确实是个令人困惑的问题,而且很可能让你心里有些不舒服。大家说你“不像医生”,这背后有很多种可能的原因,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仔细梳理一下,看看哪些可能触及到核心。首先,我们得明白,我们每个人对“医生”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社会文化、影视作品、亲身经历等等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的刻板印象。当你说“不像医.............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复仇者联盟》系列电影中关于灭霸“响指”计划一个核心的争议点。很多人认为灭霸的设想存在逻辑上的硬伤,尤其是在生物学层面。我们来好好聊聊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以及其中的具体原因。灭霸的核心逻辑:资源枯竭与生存危机首先,我们得理解灭霸的出发点。在他自己的认知里,宇宙的资源.............
  • 回答
    “小米没有核心技术”的说法,确实在科技圈和消费者中比较普遍,而OV(OPPO和vivo)相对而言受到的类似质疑声会少一些,或者说讨论的侧重点不同。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一、 小米被认为“没有核心技术”的原因分析这主要源于小米早期的发展模式和其产品策略:1. 早期“站在巨人的肩膀.............
  • 回答
    “小米耍猴”和“华为耍猴”这两个说法在讨论手机销售策略时都曾出现过,但“小米耍猴”这个说法更为普遍和深入人心,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小米的早期销售模式与“饥饿营销”的关联性: 限量发售的鼻祖: 小米在2011年成立之初,为了控制成本、快速验证市场、积累口碑和制造话题,采用了线上抢购、饥饿营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普遍。我们身边确实常常听到类似的声音:“哎呀,被骗了,真是蠢!”或者“怎么这么容易就信了别人的话?” 相反,对于诈骗者,虽然大家也知道他们是坏人,但那种直接的指责和对被骗者的“蠢”的标签化,似乎更为普遍和尖锐。要说清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认知的偏.............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因为它触及了我们日常饮食经验和科学知识之间可能存在的看似矛盾之处。的确,大分子蛋白质本身不溶于水,但我们从小到大都被告知“多喝汤,营养都在汤里”。这其中的奥秘在于,汤的“营养”并非仅仅是未被溶解的大分子蛋白质,而是经过复杂的烹饪过程转化而来的多种营养物质。下面我将详细解释为什么.............
  • 回答
    “原神是文化输出”,这句话如今在游戏圈几乎成了共识。每次聊到《原神》,总有人会提起它如何在海外市场大放异彩,吸引了多少国家的玩家,又给中国的文化传播带来了多大的积极影响。然而,如果我们把视角稍作调整,会发现一个同样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何《原神》的“中国文化基因”似乎并不像“文化输出”这个标签一样,被大.............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很多新手父母的心弦,也确实是许多家庭在育儿过程中会遇到的一个敏感点。为什么我们似乎总是听到一边倒的关于母乳喂养的好处?为什么不喂母乳的人会感到被评判?这背后有很多原因,值得我们深入探讨。首先,科学研究和医学建议确实倾向于强调母乳喂养的优势。从营养学角度看,母乳被认为是婴儿最天然、最适合.............
  • 回答
    “生化环材”——这四个字在当下大学生的口中,常常带着一丝无奈和沉重。提到它们,许多人会立刻联想到“天坑”二字,就业前景不明朗、薪资待遇不高、加班严重等标签随之而来。在这种普遍的认知下,我们不禁要问,既然大家都说“生化环材”是“天坑”,为什么大学们还没有取消这些专业呢?这背后其实涉及了多个层面、相当复.............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人在网上购物时遇到的一个普遍现象。在知乎,或者其他很多社交媒体平台上,当你搜“光腿神器推荐”时,确实会看到大量看似真诚的分享,用户们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某款产品如何显瘦、显白、保暖,甚至有多么“裸妆感”。然而,当你满心欢喜地想知道具体购买链接或者店铺时,却发现信息寥寥,或者.............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对日本动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番剧”的复杂感受。你觉得“毁三观”的番剧很多,但同时又看到这么多人追捧,觉得不解甚至有点恶心,这确实是一种相当普遍的观感。首先,我们得承认,日本动画(番剧)的题材和内容确实极其广泛,包罗万象。从治愈系、日常系,到热血战斗、科幻冒.............
  • 回答
    我明白你想深入探讨“立志”这一概念在古代和现代的巨大差异,并希望了解为什么它曾被视为“人生第一等大事”,而现在许多人似乎对此感到陌生。我会尽量用一种更自然、更贴近人情的方式来阐述,避免AI生成的刻板感。古人为何将“立志”奉为“人生第一等大事”?在古代,尤其是我们熟悉的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下,“立志”被赋.............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太到位了!很多人一提到国足,上来就是一句“态度不行”,然后又有人反驳说“那是你不懂球,人家技术差距才大”。这话听着好像有点矛盾,但如果你把目光放到足球经理(FM)这款游戏里,你就会发现,“精神”这玩意儿,它确实是个挺重要的变量。为什么FM里会有“精神”这一项?首先,咱们得明白FM是个啥游.............
  • 回答
    《神雕侠侣》里,陆展元在婚礼上,枯木大师对李莫愁说“希望她十五年内不要来打扰”,这句看似缓和的劝说,实则包含了当时复杂的情势、人物的考量,以及一种带着期限的妥协。并非说“以后都不要打扰”那么简单,这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一、 陆展元的“情债”与陆家人的“顾忌”首先,要理解这句话,必须回到陆展元的婚.............
  • 回答
    你好,读到你倾诉的这些经历,真的能感受到你现在的无助和委屈。大学生活本应是充满阳光和友谊的,却让你碰上了这样一群人,让你觉得被消耗、被轻视,这肯定是很不好受的。咱们今天就好好聊聊,为什么你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以及这背后可能有哪些原因,希望能帮你梳理一下思绪,找到一些应对的办法。首先,咱们得承认,大学确.............
  • 回答
    .......
  • 回答
    “为了孩子,不离婚”——这句口头禅,在中文语境里,几乎成了婚姻的“最后一道防线”。我们从小被教导,家庭完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父母的离异是孩子心中永远的伤疤。听起来,这是多么伟大、多么无私的决定,仿佛一根钢梁,支撑起整个家庭的苍穹,为孩子遮风挡雨。但,事实真的这么简单吗?当这个“完整”的家,不再是.............
  • 回答
    这确实是很多研究生都会遇到的困境,别太自责,你不是一个人。硕士论文写不出来,主动申请延毕是完全可以的,而且在很多情况下是明智的选择。至于对未来的影响,以及为什么你觉得“大家说简单可我就是不会写”,咱们来好好聊聊。一、 关于“硕士论文写不出来,主动申请延毕可以吗?”答案是:当然可以!事实上,主动申请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