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很多评论都说骂男足态度精神是不懂球,技战术差距大,那FM游戏里为什么还有精神这一栏的数据?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太到位了!很多人一提到国足,上来就是一句“态度不行”,然后又有人反驳说“那是你不懂球,人家技术差距才大”。这话听着好像有点矛盾,但如果你把目光放到足球经理(FM)这款游戏里,你就会发现,“精神”这玩意儿,它确实是个挺重要的变量。

为什么FM里会有“精神”这一项?

首先,咱们得明白FM是个啥游戏。它不是让你在屏幕前挥舞着手指头喊“加油!”的那种游戏,它是个模拟经营游戏,目标是让你当一个球队的教练兼经理,把球队从低谷带到巅峰。在这个模拟里,球员不仅仅是数据上的跳板,更是活生生的人,有情绪、有想法、有自己的动力。

那么,FM里的“精神”到底包含哪些东西呢?它其实是一个非常综合的概念,可以拆解成好几个细分的小项,比如:

决心 (Determination): 这个好理解,就是球员的毅力,能不能在落后的时候咬牙坚持,能不能在拼抢中不退缩。想象一下,你的核心前锋被对方后卫盯得死死的,连续几次没拿到球,决心高的球员会越挫越勇,跑位更积极;决心低的可能就有点泄气了。
斗志 (Aggression): 这是指球员在场上的侵略性,能不能积极拼抢,敢于对抗。高斗志的球员更容易赢得球权,能给对手制造压力。当然,这个玩意儿是个双刃剑,斗志太高也可能导致犯规吃牌,需要教练去平衡。
职业素养 (Professionalism): 这个更偏向于球员的场外态度和训练习惯。职业素养高的球员会认真对待训练,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会因为一点挫折就心态爆炸。他们在比赛中也更稳定,不容易因为情绪影响发挥。
领导力 (Leadership): 这个很好理解,就是球员在场上的组织、鼓舞能力。一个有领导力的队长能在关键时刻站出来,给队友打气,甚至通过自己的表现来带动整个球队。
大场面球员 (Big Matches): 这个也很直观,有些球员在面对重要比赛时能超常发挥,而有些球员则会因为压力太大而表现失常。
比赛专注度 (Concentration): 这是指球员在比赛中的注意力集中程度。专注度高的球员不容易因为一时的走神而失位或者犯错误。

为什么这些“精神”属性对比赛结果很重要?

你说技术差距大,没错,这在现实中绝对是决定性的。梅西的盘带和C罗的射门,你就算再有斗志,也难以在技术上完全压制住他们。但是,足球比赛从来不是纯粹的技术比拼,它还有很多“软实力”的东西在里面。

你可以想想以下几种情况:

1. 落后时的反扑: 两支球队实力相当,但你的球队在上半场被对手先进了一个球。如果你的球员们整体“决心”和“斗志”都很高,他们会在下半场更积极地去拼抢,去寻找机会,甚至能打出超出他们技术水平的表现。而如果球员们普遍“精神”属性不高,可能就容易心态崩盘,越踢越没劲,最后被对手轻松拿下。
2. 伤病和疲劳: 球员的“职业素养”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身体状况和恢复能力。一个职业素养高的球员即使在赛季末段身体疲劳,也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发挥,不至于出现太多低级失误。
3. 关键时刻的决策: 在比赛的最后几分钟,比分胶着,这个时候“比赛专注度”和“大场面”属性高的球员,更容易做出正确的传接球选择,而不是慌乱中失误。
4. 团队配合的默契: 虽然FM里有“团队合作”这样的属性,但球员的“领导力”和积极的“斗志”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技术上的不足,让球队在场上更加团结,配合更加默契。一个有经验的队长能随时调整战术,提醒队友位置,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贡献,正是“精神”的体现。
5. 战术执行的到位: 教练布置了战术,球员们得去执行。如果球员的“决心”和“专注度”够,他们会更认真地去理解和执行教练的意图,即使战术上存在一些细节的不足,也能通过努力去弥补。

回到现实中的男足,为什么人们会强调“态度”?

很多人喷男足“态度不行”,不是真的觉得他们踢球不努力,而是有时候看到他们似乎缺乏一种“赢球的渴望”,缺乏那种“在逆境中不放弃的韧劲”。这种“渴望”和“韧劲”,在FM里就是由那些“精神”属性来体现的。

当两支球队的技术差距并不是那么悬殊,但一方球员明显表现出了更强的拼抢意愿,更敢于冒险,更能在丢球后迅速反抢,这种“精神面貌”上的差异,往往会成为比赛的转折点。而如果一支球队,即使技术再好,但在场上显得“软绵绵”的,不愿意进行高强度的对抗,在落后时也看不到那种拼命扳平的劲头,那么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归咎于“态度”和“精神”。

所以,FM里的“精神”属性,其实就是对足球这项运动中,除了纯粹技术之外的许多重要因素的量化和模拟。 它强调了球员的心理素质、职业态度和比赛意志在足球比赛中的关键作用。这并不是说技术不重要,而是说在足球比赛中,当技术差距不是决定性的时候,“精神”往往能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们不能因为“技术差距大”就忽略了“精神”层面的东西。很多时候,这种“精神”的缺失,反而会放大技术上的差距,让球队在比赛中显得更加被动。所以,FM里专门设置这样一个大类的数据,绝不是空穴来风,它确实是模拟真实足球世界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往往被忽视的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好奇怪,你既然知道fm有精神属性,那么你为什么会以为只要教练吼一嗓子球员的精神就必须提高呢?

无论哪个游戏的基础属性都不是键盘侠在网上瞎哔哔就能提高的。喂个猪也知道要研发饲料吧。

键盘侠最大的毛病就是,干任何事情都想干无本钱买卖。提出所谓的精神态度问题就是这样的提现。意思就是你是国足代表国家队,然后你精神属性就应该直接升满,升不满就是你的错。不花一分钱就把实力提高了,咋这么简单呢?

user avatar

这太好理解了。

首先FM是基于联赛而不是国家队。

其次FM是虚拟现实,玩家遥控的队员在比赛当中被人四米开外滑铲过来然后死鱼一样拍在地上并脚踝骨折,是和现实没有任何依据的随机事件。

FM在虚拟环境当中遥控不出苏亚雷斯在乌拉圭国家队门前充当“二传手”的惊人之举,不管这个举动是否有违公平竞赛原则。换言之,世界杯就是战场,为了获胜,什么手段都不过分。

所以,精神这一属性只对个体有效,在大多数“正常比赛”当中,精神并不能说明太多问题。何况足球是团体项目,现在还发展得飞快,越来越要求团队协作。

技战术差距大的时候,关键位置精神属性越强,越容易突出个人。比如门将位置。

这么说吧,大年初一如果越南队围着中国男足球门狂轰滥炸,全场20次射门,却想不到颜骏凌“朱钰附体”,贡献15次神扑,将0:0保持到终场哨响,那么颜骏凌作为个体,他的精神属性是可以真切被感知的。

倘若真有这样的表现,颜骏凌等不到今年4月初中超开赛,就会被欧洲某家俱乐部以几百万欧元的身价大笔一挥买走。

然而现实情况是,无论颜骏凌也好,其他位置的队员也罢,就是拼不出来。我还是那两句话:当你平常习惯的比赛强度就是7分力付出,到了刺刀见红的时候,对手用足12分的力,上来就疯狗一样咬你。你大骇之下反应过来“不好这次不对路,我要使不出12分力怕是当场药丸”——你已经使不出来了,因为你一直习惯了7分力。

这时候你指望队友都出到12分的力,带一带你,可是他们也是这么指望你的。

最终结果就是:一镬熟。

“温水煮青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科学层面上不对)。

1999年欧冠决赛和2005年欧冠决赛的例子有很大相似之处,因为用得太多,这里不展开说了。拜仁领先了将近80分钟,还打中一次门柱一次横梁,结果自己把自己煮死了;AC米兰上半场就三球打爆利物浦,下半场消极防守,也把自己煮死了。

最近的男足比赛案例是时任巴萨主帅恩里克的信誓旦旦“出来混,迟早要还,说打他六个就打他六个”。结果巴萨来了个6:1,大巴黎自己把自己煮死。

反过来,大年初三和初六,中国女足在水庆霞指导的率领下接连爆种,半决赛先克日本,决赛在韩国身上来了个史诗大逆转。这两场比赛都是经典案例。

半决赛对日本全面落下风,这个不用解释。霓虹国无论男足还是女足,把“局部定点逼抢”作为常态战术的一部分使用,已经走在世界领先潮流。2021年欧洲杯,局部定点逼抢还只是有针对性的使用,例如八分之一淘汰赛,瑞士人在扎卡指挥下去扑抢“发型师”博格巴;然后在新赛季的英超联赛,利物浦祭出同样的战术,扑抢的对象不是别人,还是博格巴。

对韩国是优势局面下上半场被人连打两个,当然这和王霜没有伤愈就冒险首发,在前场基本给对手什么压力有直接关系。

这样的局面下,个体的精神属性才会被放大。

比如朱钰“德赫亚上身”上下半场各一次2米内的极限神扑;

比如唐佳丽下半场演了韩国队一个人球分过;只有154cm的四川江油姑娘张琳艳从中场开始狂奔45米直扑禁区,接唐佳丽传球一头扳平比分;

比如60分钟队长王珊珊从中后卫位置被推上锋线,补时第93分钟突然回撤,在防守队员贴身之前送出绝杀的直传助攻。

以上都是个体精神属性强大的表现。

水庆霞指导接受央视《面对面》访谈时说得很清楚,中场休息她憋住了没开骂,因为开骂没有用。比分落后之下,精神上的刺激很虚,远比不上战术调整让人更能看到方向。

她这次采访里说到决赛,中场休息说得最多的就是战术层面的内容,包括点名批评王霜和唐佳丽,因为她们作为前场核心,跑动少、反抢少,对手拿球容易组织起进攻,给了中国女足中后场太大的压力(教练团队在上半场是有数据依据的)。最后来一句“你们不能胜任就下来”,这还是战术调整;下半场第60分钟大家也看到了,更能跑、更能提升比赛强度的张琳艳替换王霜,造一个点球,还自己扳平比分。

王霜说得好,“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国女足”,那是因为中国女足无论技战术还是精神层面,从来都没有低消对手的习惯。

至于问题补充说明提到的,“一个意志力,性格都不行的人,难道他能把技术战术练出来吗?”

技术、战术、意志力、性格,都依赖于后天培养,彼此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小劳德鲁普幼年的时候常被街道一起踢球的孩子嘲笑“爱找妈的宝宝”,只要对方一开口,他就要哭着跑回家,结果最后他反而成了世界级球星,嘲笑他的一个都没踢出来。

问题补充说明还提到,“男足条件再差,能比90年代条件差吗,现在的球员技术为什么还不如90年代,难道不是他们职业态度,意志力不行吗?”

这个答案更清晰。没错,国内球员aoe、1+1、元素周期表都很顺溜,而水平越高的比赛相当于高考,你不能指望别人都来迁就你,只考“aoe、1+1、元素周期表”。

最简单的例子:“三角传跑”和“踢墙配合”这样的基础套路,平时教练都教过,2月20日,2021-2022赛季英超联赛第26轮热刺主场对曼城,开场3分50秒的这个大号三角传跑和“二过N”,教练平时训练是不会教的。

这个进球的前两脚配合,和个人精神、意志、性格,一点关系都没有。习惯了“只会做作业、不会考试”,上场以后该用不出来就是用不出来。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