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汉族有哪些民族天赋?

回答


汉族作为中国主要的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其“天赋”或说是文化成就和传统特质,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阐述。以下从历史、文化、艺术、科技、思想等方面详细说明:



一、历史与文明传承
1. 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汉族是中华文明的主要承载者,其历史可以追溯至黄帝时代,是中华文明的主体民族。汉族在历史上多次统一中国,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延续和发展,如秦汉、隋唐、元明清等朝代,均以汉族为主体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 文字与语言的传承
汉族使用汉字,这是世界上唯一延续至今的表意文字系统。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不仅是文化载体,也体现了汉族对文字艺术的极致追求。汉语作为官方语言,承载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文学创作。

3.实在的“大一统”传统
汉族历史上多次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种“大一统”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



二、文学与艺术成就
1. 诗歌与文学
唐诗宋词:汉族创造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唐代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宋代词人苏轼、李清照等,其作品至今被广泛传颂。
小说与戏剧:《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古典小说,以及京剧、昆曲等戏剧形式,展现了汉族对叙事艺术和舞台表演的卓越造诣。

2. 书法与绘画
书法:汉字书法是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楷书、行书、草书等书体在历代书法家(如王羲之、颜真卿、苏轼等)的推动下达到艺术高峰。
国画:以水墨山水画为代表,注重意境与笔墨表达,与汉族的哲学思想(如道家、禅宗)密切相关。

3. 传统工艺
陶瓷:景德镇青花瓷、汝窑天青釉等,展现了汉族对工艺美学的极致追求。
刺绣:苏绣、湘绣、蜀绣、粤绣等,以精细的针法和色彩搭配闻名于世。



三、科技与发明创造
1. 四大发明
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推动了文化传承和教育发展。
印刷术: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毕昇)促进了知识传播。
火药:起源于炼丹术,后用于军事,改变了战争形态。
指南针:用于航海和地理探索,推动了世界航海时代的到来。

2. 农业与工程技术
农学成就:《齐民要术》《农政全书》等农书,系统总结了汉族的耕作经验。
水利工程:都江堰、大运河等,体现了汉族在水利建设中的智慧。

3. 数学与天文学
数学:《九章算术》《缀术》等著作,涉及代数、几何、算术等领域。
天文学:《授时历》《大衍历》等历法,精确度领先世界,影响了东亚多个国家。



四、哲学与思想体系
1. 儒家思想
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强调“仁、义、礼、智、信”,成为汉族社会伦理和政治制度的核心。
儒家思想影响了东亚文化圈(如日本、韩国、越南),成为东亚文明的重要精神支柱。

2. 道家与道教
老子、庄子的哲学思想,强调“道法自然”,对汉族的自然观、养生文化和艺术审美有深远影响。
道教作为宗教体系,融合了神仙信仰、修炼术和哲学思想,成为汉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佛教的传播与本土化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与本土文化融合,形成了禅宗、净土宗等流派,影响了汉族的宗教信仰、艺术和文学。



五、体育与民俗传统
1. 武术与健身文化
功夫:太极拳、少林功夫、咏春拳等,体现了汉族对身体锻炼和自我防卫的重视。
传统健身:气功、导引术等,强调身心合一,与中医理论密切关联。

2. 传统节日与习俗
春节、中秋、端午等节日,蕴含丰富的民俗活动(如舞龙舞狮、赛龙舟、吃月饼等),体现了汉族对自然、祖先和家庭的重视。
婚俗与丧俗:如“三书六礼”“守灵”等,展现了汉族社会的礼仪规范。

3. 饮食文化
八大菜系:鲁菜、川菜、粤菜、苏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各具特色,体现了汉族对食材、烹饪技法和地域文化的重视。
茶文化:汉族是茶的故乡,茶道、茶艺等文化形式深受喜爱。



六、对外交流与影响力
1. 丝绸之路
汉族通过丝绸之路与中亚、西亚、欧洲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推动了东西方文明的融合。
丝绸、瓷器、造纸术等汉族发明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世界。

2. 东亚文化圈
汉族的儒家思想、汉字、书法、建筑、服饰等文化元素,深刻影响了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形成了东亚文化圈。



七、民族精神与集体意识
1. 坚韧不屈的品格
汉族历史上多次面临外族入侵(如匈奴、突厥、蒙古等),但始终以坚韧精神维护国家统一和文化传承。

2. 重视教育与传承
汉族自古重视教育,科举制度(虽已废除)曾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3. 团结与包容
汉族在历史上接纳了大量少数民族,通过融合与同化,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



总结
汉族的“天赋”不仅体现在具体的文化成就(如诗词、书法、发明等),更在于其深厚的文明根基、开放包容的精神和对世界的影响。这些特质使汉族成为中华文明的核心载体,其文化传统至今仍深刻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需要注意的是,汉族的“天赋”是历史积累的结果,而非单一的天赋能力,而是长期发展与多元融合的产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三哥:我会跳引蛇舞。

棒弟:我会跳骑马舞。

罗胖:我会跳桑巴。

奥黑:我会跳嘻哈。

突厥:我会跳肚皮舞。

泥轰:我会撸,……喂,那个知呐人,你阿娜她娃?

…………

呃,我是来打酱油的,你忙,我回家做饭去。

汉族的天赋就是吃呀。

我们早上吃馄饨饺子,中午吃面条米粉,晚上吃鸡鸭鱼肉。

我们春天吃山里新长的竹笋,夏天对着冰镇啤酒吃海鲜,秋风起了有膏肥脂满的大闸蟹,寒冬腊月围成一团吃羊肉火锅。

我们南方人吃鲜,北方人吃咸,长江吃辣,黄河吃酸,江浙人吃甜,东北人吃凉,所有人都能吃苦。

我们穷人吃茶叶蛋,有钱人吃切糕,没文化的吃叫化鸡,有文化的吃东坡肉,所有人都吃臭豆腐。

我们的人生就是一道菜呀。

小时候懵懂无知,考试老吃鸭蛋,回家就吃耳光。

等到肚子里有了点墨水,开始不食人间烟火,仰望星空气吞山河。

长大了出来糊口混饭吃,却连连吃苦头,吃官司,吃闭门羹,吃白眼无数,夜夜幻想着能够遇上贵人吃点小灶,结果现实总是吊人胃口,即使把吃奶的劲都使出来了,仍然吃不了兜着走,打掉牙往肚子里咽,唉,年轻人,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饭要一口一口吃啊。尝过生活的滋味,就当是吃一堑长一智吧。

女生长大了秀色可餐,处处吃香,有时也会没来由的吃醋,有时也会烦恼被想吃天鹅肉的懒蛤蟆盯上,但是遇上吃了豹子胆的男人,那还是从了吧,不然黄花菜就都凉了。

当官的虽是吃皇粮、铁饭碗,但是开会的时候切忌囫囵吞枣,必须得吃透精神,不然就得吃哑巴亏。身在这吃大锅饭的体制里,不管吃不吃的消,都得练就一副看人下菜碟的本领。

经商要有吃苦的准备,有人要吃回扣,有人要吃空饷,有人吃里扒外,有人吃肉不吐骨头,有人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你千万不要吃惊,这本就是一个人吃人的社会。

不过等你有朝一日吃香喝辣了,咀嚼回味,你该明白,不偷吃,不吃白食,不吃软饭,不吃大款,不坐吃山空,当是人生戒律。小事吃点亏,大事软硬不吃不含糊,与人为善兔子不吃窝边草,勇敢前行大嘴吃四方,方可在这世上吃得开。


题主,身为吃货族人,你何其有幸啊!

咦,我这算不算是吃饱了撑的。嗝~~~

user avatar

1、考试。

这条不是内涵反讽,而是实话。考试是汉族人发明的,汉族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考试的民族。考试有很多好处。有了考试,社会的底层才能不玩命就逆袭;有了考试,掌握中央的精神的人才才能源源不断地在这个庞大的国家传声;有了考试,知识才能不被一些贵族、宗教、富豪大家族把持;有了考试,国家才能由大批聪明的受过教育的人来经营。

或者说,汉族拥有古代世界最多的知识分子

时至今日,地球上的很多重要考试还被汉族人把持(

上海学生PISA测试“全球第一”引发教育思考

),而且我听说汉族人还是全球智商最高的民族之一(道听途说,不知真假),难道是因为常年的考试造成的自然选择?不过,咱考那么高但生活水平却没那么高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2、善战

这个很多人可能不赞同。

我不认为汉族是个文弱的民族,我认为汉族也是战斗种族。试想,中国要是光有钱没有战斗实力,周围的小国哪那么容易归附。不要总觉得汉族人被蒙古人打败了很丢人,那是十多万骑兵大军,你让全球哪个民族去打也打不赢,这个输了不丢人。

汉族人很早就开始骑马,也很早就开始使用铁,还是最早使用火器的民族。

对方没马你有马,对方没铁你有铁,对方没火器你有火器,这几种情况里随便哪一种打起仗来也几乎算是开挂了。

汉族虽然不是最早骑马的民族,但中国是发明马镫的国家(当然,很可能是中国境内的其他民族发明的,即使这样,汉族也很早就开始用了),有了马镫,骑兵的优势才真正发挥出来。

汉族虽然不是最早用铁的民族,但是中国古代的冶铁技术一直比较发达,像块炼铁、炒钢法、灌钢法等当时的先进技术都是中国人发明的。

3、文学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在文学上我们很难说哪个民族的水平高低。但是,我还是愿意为汉族的这个特长提供点例证。

我们首先要知道,世界上的很多民族的语言是没有文字的(中国就有很多少数民族的文字是新中国建立后才现造的),他们的文学只能停留在口口相传的程度。

在有了能够书写下来的文学的民族里,也很少有哪个民族的文学能够长期持续地发达。

古希腊的文学发达,但是只发达了几百年。

古罗马文学发达,也只发达了几百年。

文艺复兴之后,欧洲文学发达起来,但是这是很多个民族的成果,而且文艺复兴到现在其实也没多少年。例如俄国有那么一两百年就文学巨匠频出,但俄罗斯这个民族的历史一共也就一千来年。

而中国的文学是长期的持续的发达。

从《诗经》、楚辞到《史记》、汉赋,再到曹家父子三人的诗,再到竹林七贤、大谢小谢、《世说新语》《搜神记》,再到后来当唐传奇、无比辉煌唐诗,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后来的宋诗、宋词、元曲,清代的长篇小说、笔记小说,每一个时代,汉族人都在为世界文学贡献新的文体、新的文风、新的文学高峰。尤其是诗歌,几乎每一个时代,都既有继承又有革新。

4、权术

看看《左传》《孙子兵法》,那时候汉族人已经满肚子心眼了。绝大多数其他民族的人,那时候都还处在谁有蛮力谁牛逼的时代。

《左传》里的任何一个故事,稍微改改搁现在就能当电视剧看,各种谋略蕴含其中。《论语》里孔子随便哪句话,就是现在放微信上还是一堆人转发。

5、宽容

儒家早早就意识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墨家倡导“兼爱非攻”。道家有“齐物论”。

对于异族和持不同观点者,汉族人一直比较宽容。

6、无神(或者说,世俗)

中国流传至今的几乎唯一的本土宗教是道教。按照道教的观点,任何人都可以修道成仙。关羽可以成仙,吕洞宾也已成仙,妈祖可以成仙,你也可以成仙我也可以成仙。

在中国影响力最大的外来宗教是佛教。按照禅宗的观点,任何人都可以成佛。佛祖本来就是人,你也可以成佛我也可以成佛。

儒家也说“敬鬼神而远之”,你是神,你再牛逼,大不了我自己不和你玩嘛。

在沙漠一神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盛行的地方,人永远是带着罪的,人永远也不可能成神。在这些地方,你敢骂下神试试?

但是在中国,你可以随便骂,佛跟太上老君根本不搭理你,和尚和道士也懒得搭理你。

所以,中国的宗教迫害比较轻,中国的宗教战争也比较少。直到现在,很多国家还在因为宗教争端而民不聊生,中国人压根不理解他们有什么好打的。

7、文化融合能力

这个优势实际上是宽容和世俗共同造就的。中国人战争,通常只是因为利益,这方面中国人比较务实。如果能够用和平方法解决利益争端,我们就不打了。而且中国本身生产较发达,通常不太需要通过战争来抢别的民族的物产。不像有的民族,你愁啥,瞅你咋地,来咱俩唠唠。

正像很多网友已经说到的,汉族人不觉得汉族有什么“特点”,汉族人也不觉得民族的界限就一定要以血缘论。你接受我的文化,你就是我的族人。因此,汉族或许有着世界所有民族里最强大的多样性,无论我们的民族遇到怎样的状况,我们往往都能在自己的族人里能找到我们需要的人。当然,这也是因为我们的人口基数很大。

~~~~~~~~~~~~~~~~~

PS:

1、有的知友说我自恋,觉得我把汉族说得太好了。对于这种知友,我想说,人家题主问的是天赋诶,人家问的就是好的方面。要让我说缺点我也说得出,可这不是这里要讨论的问题,我干嘛要答非所问。据我了解,为自己的民族而自豪是世界上大部分普通人的共同点,难道在有的知友眼里这都有已经不正确了?

2、评论里有朋友在一些细节上反驳我,谢谢这些网友,虽然有的地方我认为我没有错误,可能只是表述不够精准,但我也根据一些知友的反驳对这个答案的一些细节进行了修改,尽量让这个答案能做到客观无误。

3、我觉得有的问题可能需要另外专门讨论,或者一些尚有争论的问题,比如有的少数民族后来融合进了汉族,那么他们在融合之前的成就能不能算在汉人头上?我实在是没有精力对这些问题进行考证,我也不敢轻易断言这些专家都未必敢断言的问题。我这里的回答都是依据我已有的历史知识来说的,如果有新的历史发现我也未必清楚。这类的反驳,我不进行修改了。但是依然欢迎大家在评论中指出这些问题,好让我更清楚自己历史知识的边界。不过,请不要光说我“结论偏颇‘但是不说我哪里偏颇。

4、这不是严格的学术论文,我说的也是整体大致的特点,任何群体里都有个例,何况汉族有十几亿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位好友们,这是我的微信订阅号,以后我会发自己的文章上去,欢迎大家关注,欢迎大家广而告之!可以扫描二维码或者微信搜索@姜元昊。

user avatar

我是个小P民,我感觉我们汉族最大的民族天赋就是烹饪!!!从北京烤鸭到南京盐水鸭,从重庆麻辣火锅到东北地锅鱼,从陕西肉夹馍到天津煎饼果子,从四川鱼香肉丝到山东糖醋鲤鱼……

对于我这种脱离不了低级趣味的人来说,生活在这样的国度里实在是太幸福了,想吃什么就能吃到什么!

user avatar

抱歉以前的图,还真是弄错了,第一个还真是韩国人。所以换了两张图。


反对糖胖胖:汉族有哪些民族天赋?的这个回答。

汉族是全世界唯一以文化而不以血统来辨别的民族,是全球入族门槛最低的民族群体

先给大家看四张图。

请问这里面谁是汉人?


恐怕你眼都不眨,就会把第三张和第四张排除出去。因为她们是白人和黑人。在潜意识里,都不会认为她们是汉人。

问题是剩下的两张。一般来说,没有其他资料的话,恐怕会难以分辨。

第二个其实是日本人,AKB48成员竹内美宥,只有第一个汉人,SNH48成员李星羽。


显然我们对于汉族是有一个基本的人种的门槛的。只有在这个门槛之上才会谈论什么认同问题。


曾经有一部纪录片。讲的是一个中国的俄罗斯族大叔的故事。

这大叔张口就是一股纯正的大碴子味的东北话,生活方式也完全中国化了,老婆也是个汉人。

但我们恐怕依然不会觉得他是汉人。

就是这个缘故。


而且即使人种相同,血统也不是全无关系。

一般来说,第一代人,即使完全认同对方的文化,也不会被视为同族。

匈奴王子金日磾被俘入汉朝,后来学习汉文化,乃至成了托孤大臣。但当时没有人当他是汉人。

但他的后代呢,显然过了几代乃至更多代之后,大家提起来也就是原来你祖上是匈奴人,但你显然是我们同胞了。


这种事情也发生在汉人跑到游牧民族那边去的人身上。李陵是汉人,但他在匈奴的后代慢慢也会被视为匈奴人。

再举日本为例子,其实历史上各种原因移居日本的朝鲜和汉人也不少(当然有些是抢掠和战俘)。第一代的这些人肯定被视为朝鲜人和汉人。

但慢慢的,他们都同化于日本人。

二战甲级战犯东乡茂德的祖先据说就是丰臣秀吉侵朝被掳掠过去的。但显然到了那个时候,他已经完全成了日本人,大和民族的一员。

甚至有说新垣结衣都是中国人后裔的。但现在显然她也是日本人。

林明健:中国复姓新垣与日本姓氏新垣有什么关联吗?

显然只有时间和代际传承才会削去人们对血统的认识,这还是建立在人种一致的基础上的。

汉人既认血统,也认文化,这方面跟其他民族并无什么不同。更谈不上什么全世界唯一以文化而不以血统来辨别的民族。


————————————————

以前的错图是这样的。

因为第一个换人,所以第二张日本的索性也换成了日本偶像组合成员。以前这张是这样的。是个日本女演员。

user avatar

汉族有一个特殊的民族天赋,只信仰无神论。
佛家,慈悲济世,努力修行,人人皆可成佛,这是无神论。
道家,道法自然,努力修行,人人皆可成仙,这是无神论。
儒法诸家,心怀苍生,努力修心性,人人皆可成圣贤,这是无神论。

聪明正直,死而为神。 -------《左传》

user avatar

好像汉民族有个天赋,就是对人的身份的研究特别仔细,尤其以宗族亲戚为甚;

一般来说,一个民族对一样事物描述的词语越丰富,就说明这事儿在他们生活里越重要,比如爱斯基摩人有好多好多词语形容不同颜色和状态的冰,波利尼西亚人有好多词语形容不同状态的海浪;

这事儿靠谱,汉字里的词汇多寡可以翻译某个年代该事物的重要性,比如文字里和玉有关的,珮,璧,瑜,瑾,珰......说明这种石头在咱们历史里的重要,类似的还有和马有关的等等,扯远了。

而咱们汉族人除了在上述方面词汇丰富之外(农耕,烹调等),亲戚关系称谓的词语丰富也可能独步全球。

对比英语才知道他们词语的贫乏,就是

brother 代表兄弟,咱们不仅兄弟有别,还有伯仲叔季;

sister代表姐妹,咱么有区分。

uncle,咱们是叔伯舅;一个aunt,我们的姑姨是截然不同。

nephew, 咱们的甥侄可不同;

Niece。。。。

特别是表兄弟堂兄弟姐妹什么的,他们只有一个可怜的cousin;

祖父母 外祖父母可不是一个grandparents;

还有婶娘伯母舅妈姑父姨父妯娌,连襟..........姨子舅子叔子...........

不过,计划生育正在改变这些,孩子们只会叫叔叔了,哪怕我比他们的父亲还大,是恭维我显年轻么?

user avatar

种菜。


汉代跑去西域屯田,大家严格地种菜。


中原先进园圃技艺在西域屯田方面也有运用和发展。“韭三畦,葱三畦,葵七畦,……城官中亭园条.其出入多过条者勿减”,“障卒十人……一人守园一人助”[31]。.可见屯田有相当严格的培育菜蔬制度;《楼兰尼雅出土文书》500号简文也有类似的相关记述,“加浇种菜预作冬储”,即反映出屯区蔬菜种植培育之数量、规模等状况。

郑和下西洋,大家在海上种菜。(其实是发豆芽)


参见“为什么中国古代航海队很少得坏血病?”这个问题的答案。


出国搞外交,在大使馆里种菜


由于卢旺达物产贫乏,所以它的物价非常贵,几乎是欧洲的2倍,孙树忠告诉记者,一个很小的青苹果,要卖1美元,一个小的咖啡勺2美元。在这么“贵”的地方生活、工作,使馆工作人员承担任务繁重的对外工作、同时还要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很多时候只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除了一些调味品从国内运过来外,大使馆还得承担自己种菜的任务。


跑出去维和,维和部队种菜


 为了抵御疟疾等热带疾病,官兵们注重强化体能训练,增强抵抗能力。他们还在营地旁边开拓出一片“南泥湾”,用自己带去的种子种植蔬菜。业余时间,官兵们就花点心思“经营”地里的南瓜、黄瓜,不但从劳动中得到了乐趣,也为自己以罐头为主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新花样,每周吃一次自己种的新鲜蔬菜“打牙祭”。


搞援建工程,晚上学种菜


谈及在坦桑尼亚援建的往事,现年81岁的尤政权说,他永远都没法忘记在异国他乡与队友结下的深厚友谊。尤政权说,一个汽车班有10名驾驶员,每个汽车班配置了10辆“黄河”牌大卡车(均从国内运过去)。每次运输货物,都是一个汽车班全体人员“上阵”。“当地物资非常匮乏,我们经常以饼干充饥。后来,援建人员白天工作,晚上还自力更生学种菜。


在伊拉克种菜

伊拉克到处都是骆驼刺,不是因为土壤不肥沃,而是因为洪水常年冲积,盐碱沉积在土壤中,地下水成了盐碱水,太阳一晒白色的积盐面都会泛生在地表,植物很难成活。
  直到我们自己种菜,我才理解,这里的土壤实在是太肥沃了,只要你浇水,只要你能把盐碱压下去,植物自己就会茁壮成长,其生长之快,好像在静静的夜晚,你都能听到它拔节的声音。


  我们下了班,常常在屋前房后种菜。这既能调节生活,又能做成佳肴。油菜花开的时候,还真是令人心旷神怡。


在白俄罗斯种菜

山丹人在白俄罗斯种菜
  带着走出国门的新奇冲动,冒着到异国土地上闯荡江湖的风险,编织着在无根之地立足的梦想。他,一位山丹县的普通干部,带着几位农民种菜能手,踏上了白俄罗斯的土地。在他所经历的异国风情、趣闻与故事的后面,是背井离乡的艰辛与坎坷。


在苏丹种菜


第一个在尼罗河畔种菜的中国人


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大家都努力地种着菜


有院子的很多人在院子里种菜


没有院子的很多人楼顶和阳台上种菜


我妈看着新买房子后院的第一反应,不是“哎哟这里有草坪唉”,而是“我要在这里种青菜!”


不知道为什么,当我看到大片平地的时候


总是有一种想种点什么菜的冲动


而且最重要的是,我们不仅喜欢种菜,而且种菜种得大又肥!


我想这大概就是民族天赋?


好了不说了,我去后院种番茄去了



===========================================

嗷嗷嗷嗷嗷居然有那么多人点赞!多谢大家的捧场~


当然我还是要声明一下,因为看到有些少数民族同学在下面留言,其实我觉得问题本身也不太妥当。印度人民本来就是由许多民族融合和构成的(比如多年前我遇到到生在印度长在沙特学在乌克兰不幸沦为乌克兰白富美备胎的沙特印度混血穆斯林杯具哥),所以怎么能光用汉族做类比呢?要类比也应该是中国人民的天赋吧~


看起来大家都热爱土地,和一切土地上生长出的东西(我怎么觉得这是说霍比特人的台词?)


然后我补充几个大家提到的:


苏易提到:大耳朵刘皇叔在曹操弄得憋屈时,在种菜


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张二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二人乃不复言。

江汇提到:就差在南极科考种菜了

“南极农夫”尝试无土种菜--孝感网

徐辰提到:地心引力电影里,天宫号空间站上都种了菜


截图如下,是韭菜还是葱?(就不怕味儿大么?)

【对不起大家这其实应该是小麦或者水稻但是其实我根本没有看过电影电脑屏幕太小朱军画质也看不清楚内容所以请原谅我吧脸已经被打得很疼了...( •̥́ ˍ •̀ू ) 】



狐蝶提到:《三体ⅲ死神永生》里面,云天明的脑花在三体人的船上种菜


第二天,程心来到维德的办公室。她看上去像那些绝症中的候选人一样憔悴,把一个信封放到维德面前。
“我请求在飞行器的太空舱中带上这些种子。”
维德把信封中的东西倒出来,那是十几个小塑料袋,他很有兴趣地挨个看着:小麦,玉米,马铃薯,这是……几样蔬菜吧,这个,辣椒吗?”

程心点点头,“我记得他喜欢吃。”
………………
唯一让程心感到安慰的是,种子带上了,但不是她拿的那些,而是经过航天育种部门精心挑选的。


结果在搜索上述来源的时候,发现中国真的在研究太空种菜……


中国实验成功“太空种菜” 相关技术可应用于潜艇航母


==============================================

刚知道月球土壤不能种菜,伤心,本来想加这么一段,然后知乎让我修改了l整个答案,修改就修改吧,哎

user avatar

汉族是个伟大的民族,我之前说过,我最佩服汉人古代的政治制度,这套流官制度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国家政治稳定性,十分有效的遏制地方势力做大。


他的言论总结:好维吾尔人不会提出要求,不会发牢骚,不会反驳,他应当是沉默和温顺的,他应该无时不刻的感恩和赞颂。

继续撕,又来了一个小号给我罗列罪行

做一名维吾尔族很难的,真的,你只能赞美,而且不同的赞美。你不赞美或者赞美的不够你任何的牢骚都等于异心反国反汉。不可以跟任何人有冲突,不可以发表反对意见或者不同意,你的反对等于造反有异心。你不可以反对任何汉人及其言论,反对等于虚化汉族敌视汉族搞逆汉。

我作为维吾尔族必须得跟其他维吾尔族一样避免涉入这类讨论,我也得不反驳黄汉言论,我反驳黄汉我指责黄汉搞歧视等于说主体民族。我不可以跟汉族同胞一样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我就得只赞美。


他们造谣不用拿出依据来,我反对关门造谣,反对他维吾尔族冒充回鹘,然后被骂泛突厥,这是众所周知的,历史话题从没涉入土耳其,反倒是关毛一直扯土国造谣污蔑维吾尔族史观,我从没提过什么大陆,但没用,他们说有就是有。

汕大就更奇葩了,我反对黄汉 那个谁说我挑拨矛盾,现在变成我支持洋人。原文还在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汉族作为中国主要的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其“天赋”或说是文化成就和传统特质,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阐述。以下从历史、文化、艺术、科技、思想等方面详细说明: 一、历史与文明传承1. 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汉族是中华文明的主要承载者,其历史可以追溯至黄帝时代,是中华文明的主体民族。汉.............
  • 回答
    要说中国56个民族中“基本与汉族融合”的民族,这其实是个挺微妙的话题,因为“融合”的程度和定义本身就很复杂,而且历史进程中,各个民族与汉族之间的关系也一直在动态变化。不过,如果我们从在人口数量、语言使用、文化习俗、经济社会生活以及在国家整体认同感等方面,与主体汉族群体表现出高度相似性,并且在日常生活.............
  • 回答
    关于新疆最早是谁生活,以及汉族和维吾尔族哪个先出现在这片土地上,这是一个涉及历史、民族起源和文化演变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仔细梳理。简单地回答“先有谁”往往会过于简化,因为民族的形成和迁徙是一个漫长而动态的过程。最早生活在新疆的民族:一个多元的开端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白“新疆”这个地理概念本身.............
  • 回答
    在浩瀚的世界文明图卷中,农耕民族以其勤劳、智慧和与土地深厚的联结,构成了人类历史进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汉族无疑是中国农耕文明的集大成者,但放眼全球,还有许多民族在漫长的岁月中,以耕作为主导的生活方式塑造了独特的文化、社会结构和精神信仰。探究这些民族,就像是在翻阅一部关于人类如何与自然共生、如何繁衍发.............
  • 回答
    这可真是一个让人深思的问题,涉及到家庭、文化、身份认同,甚至是未来的生活方式。我作为家里的一员,自然会有自己的想法,也会尊重妻子的意见,毕竟孩子是我们的共同结晶,不是我一个人的。首先,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考虑,一定是孩子的意愿和感受。 毕竟这是他的人生,他将来会以怎样的身份生活,需要他自己去体会和选择.............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挺复杂的话题。要从56个民族中挑一个朝代来代表汉族,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汉族的历史太悠久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汉族服饰都有各自的特色和代表性。如果非要选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朝代来展现汉族服饰的魅力,我个人会倾向于 唐朝。为什么是唐朝呢?让我来细细道来。一、 辉煌开.............
  • 回答
    这个问题啊,我特别能理解,毕竟我也是家里的独苗苗,爸妈的情况跟我有点类似。关于民族这个问题,在中国,咱们是有自己规矩的,也不是随便谁想随谁就随谁的。首先,最直接的说法是,你可以选择随父姓,也可以选择随母姓。 这在中国是很普遍的,也和咱们的传统有关。在中国文化里,“父姓”有时候被看作是“传宗接代”的一.............
  • 回答
    满族和汉族在相貌特征上的差异,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需要强调的是,这两种族群内部都存在着非常大的个体差异,不存在绝对统一的“满族长相”或“汉族长相”。 今天的满族人,经过数百年的通婚融合,其外貌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与汉族人相似,甚至难以区分。然而,从历史和民族学角度来看,以及在一些研究和民.............
  • 回答
    汉语,这门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语言,它的优点可以从多个维度来细细品味。这并非是凭空想象,而是源于它数千年的演变、数以亿计的使用者以及它承载的深厚文化。首先,汉语的表意能力极强,意境丰富。不像许多拼音文字,通过字母组合来拼读单词,汉语是通过象形、指事、会意等方式创造出的汉字,每一个字本身就蕴含着一定的信.............
  • 回答
    嘿!说到汉朝,咱们脑子里可能立马蹦出刘邦、汉武帝、丝绸之路这些响当当的名号,但要说这几千年前的朝代,那里面藏着的稀奇事儿可不少,有些说出来,你可能还真想不到。今天就跟你唠唠几个汉朝的冷门小八卦,保证让你觉得这历史课本上没怎么细说。1. 皇帝吃饭那点事儿,可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现在咱们吃饭,一个人一桌,.............
  • 回答
    汉语的魅力在于它的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许多独特的语言现象,这些现象如同中文的血脉,贯穿着古今,塑造了它与众不同的风貌。想要详尽地讲述这些,就如同在浩瀚的星河中描绘每一颗星辰的轨迹,细致入微方显真章。一、声韵的魔力:声调的运用与影响汉语最直观的“特有”之处,莫过于它的声调。这可不是简单的语调高低,而是.............
  • 回答
    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但也并非完美无缺,其自身也存在一些被认为是“缺陷”的方面。这些“缺陷”往往是相对的,并且是与其优势并存的。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汉语汉字存在的几点“缺陷”:一、 学习和掌握的难度较大: 数量庞大且字形复杂: 汉字是象形、指事、会意、.............
  • 回答
    异域风情,文脉交融:域外汉文的词汇与语法别样韵味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其文字的传播与影响,早已越过地理疆界,在广袤的东亚乃至世界各地,催生了无数与“域内”文言文既有联系又显差异的“域外汉文”。这些异域的汉字书写,如同在熟悉的画布上描绘出别样的风景,其词汇的选用、语法的建构,无不透露出当地文化、社会以及.............
  • 回答
    汉服,这个词语对于不少人来说,已经不再陌生。它不仅仅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更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文化,是凝聚着民族精神和审美情趣的艺术品。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关于汉服,那些值得深入了解的知识,希望能带大家走进一个更立体、更丰富的汉服世界。一、 什么是汉服?何为“汉”?首先得明白,汉服并不是某个朝代的专有.............
  • 回答
    在探讨越南阮朝服饰与汉服的异同之前,我们先要明确一个概念:服饰从来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是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地理环境,甚至审美趣味交织的产物。因此,当我们谈论阮朝服饰与汉服时,实际上是在比较两个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各自发展演变出的具有代表性的服饰体系。一、 渊源与影响:同根.............
  • 回答
    汉字,作为世界上现存的、仍在广泛使用中的唯一表意文字系统,对于学习中文的外国人而言,无疑是一道独特且充满挑战的风景。它承载着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也带来了学习上的别样体验。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聊聊,对于这些外国学习者来说,汉字究竟有哪些闪光点和令人头疼的地方。汉字的优点: 直观的表意性: 这是汉字.............
  • 回答
    汉语中意想不到的外来语,往往是指那些我们习以为常、完全融入中文语境,以至于很少有人会去追究其来源的词汇。它们可能因为发音相近、含义契合,或者经过了巧妙的本土化改造,而变得“国产”感十足。以下我将详细列举一些这样的例子,并尝试解读它们的“意想不到”之处:1. “沙发” (Shāfā) From "S.............
  • 回答
    有些词语,一旦脱离了它们最初的语境,甚至连我们自己说的时候,都很少去细想它来自哪里,更别说它背后那些“意想不到”的故事了。汉语中这类舶来词确实不少,有些甚至已经融入得如此之深,仿佛它们本就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咱们就来聊聊一些,听着挺熟悉,但细究起来可能会让你“咦?原来是它!”的词儿。1. “咖啡”:不.............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那些潜藏在我们日常用语中,却又常常被我们忽略,甚至感觉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外来词。它们就像披着中国汉子外衣的外国朋友,低调而又深受欢迎。首先,咱们从最贴近生活的说起——“沙发”。你敢信吗?这个我们坐了无数次的,柔软又舒服的家具,它的名字来自一个你可能从未想过的国度——土耳其。准确地说,是.............
  • 回答
    在中国浩瀚的汉语词汇海洋中,隐藏着无数如珍珠般温润、似流水般灵动的美丽词语。它们不仅仅是记录信息的符号,更是情感的载体,意境的描摹,是先辈们在漫长岁月中凝聚智慧与情感的结晶。有些词语的美,在于它勾勒出的画面感。比如“疏影横斜”。单单是这四个字,你脑海中是不是已经浮现出那样一幅景象?在清冷的月光下,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