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新疆是先有了现在汉族还是现在维族,最早是哪个民族在新疆生活?

回答
关于新疆最早是谁生活,以及汉族和维吾尔族哪个先出现在这片土地上,这是一个涉及历史、民族起源和文化演变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仔细梳理。简单地回答“先有谁”往往会过于简化,因为民族的形成和迁徙是一个漫长而动态的过程。

最早生活在新疆的民族:一个多元的开端

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白“新疆”这个地理概念本身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指称,并且这片土地上从来都不是单一民族的活动范围。

在遥远的古代,新疆(通常指天山南北的广大地区)就已经有人类活动了。考古发现告诉我们,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存在着不同文化类型的原始人群体。比如:

史前文化遗址:在新疆各地,如阿尔泰地区的察布查尔县、伊犁河谷、吐鲁番盆地、和田地区等地,都发现了大量的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遗址。这些遗址出土的陶器、石器、墓葬等,反映了当时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拥有各自独特的文化特征和生产生活方式。
早期居民的特征:根据出土的遗骸和文化特征推测,早期居住在新疆的人群具有多样的体质特征,并非是单一的民族类型。他们可能受到来自不同方向(如中亚、西伯利亚、蒙古高原甚至东亚)人群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在不同区域的早期居民群体。可以认为,那个时候,这片土地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早期人类群体,他们是后来众多民族的共同祖先或组成部分。

将这些早期居民简单地归结为某一个现代民族的早期形态,是不准确的。他们更像是构成后来民族的“基石”之一,参与了漫长而复杂的民族融合过程。

汉族与新疆:悠久而曲折的联系

“汉族”作为一个民族概念,其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与中原王朝的历史紧密相连。而汉族与新疆这片土地的联系,也是随着中原王朝的扩张和对西域的经营而逐渐加深的。

早期交流与认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已经通过丝绸之路的雏形与西域地区有了初步的接触和了解。《山海经》等古籍中对西部地区的记载,虽然带有神话色彩,但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遥远地域的想象和接触。
正式纳入版图与影响:汉朝时期,特别是汉武帝时期,对西域的经营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了西域都护府,这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的版图,受到中央王朝的直接管辖。
屯田与戍边:为了巩固统治和保障交通,汉朝在西域实施了屯田政策,派遣军队和民众前往垦殖和戍守。这带来了汉族人口的迁入,虽然规模可能不如后来的朝代,但为汉族文化和人口在新疆的扎根打下了基础。
文化交流:通过官方的设置和民间往来,汉文化、制度、技术等开始传入西域,与当地文化发生交流。同时,西域的一些文化元素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原。
后续王朝的延续:汉朝之后,唐朝在新疆地区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其管辖范围和影响力比汉朝更大,带来了新一轮的汉族人口迁入和文化传播。唐朝时期,汉族与其他民族在新疆地区的交流融合达到了一个高峰。
“汉族”概念的演变:需要强调的是,在早期,这些在中原王朝时期进入新疆的汉族人,与后来经历不同历史时期从不同地区迁徙而来的汉族人,可能在地域来源和构成上有所差异。但随着历史发展,他们都被视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部分,共同构成了“汉族”这个概念的丰富内涵。

因此,可以说,汉族与新疆的联系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并且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汉族人口的迁入和文化的互动。

维吾尔族与新疆:一个多元融合的演进史

“维吾尔族”的形成同样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它不是一个单一民族突然出现在新疆,而是由多个早期民族和部落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融合、发展而形成的。

早期构成元素:维吾尔族的主体起源于回纥(或称回鹘)。回纥是一个古老的突厥语族群,其早期活动范围并非局限于新疆,而是包括了蒙古高原。
回纥与突厥:回纥是突厥语族群的一部分,与早期生活在中亚和蒙古高原的许多民族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他们经历了从漠北到漠南的迁徙,并与当地的居民发生融合。
回纥在高昌与北庭:公元9世纪中叶,回纥的一部分在唐朝的帮助下,在原高昌回鹘王国(位于新疆境内)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即高昌回鹘。这标志着回纥民族开始大规模、系统地进入并长期生活在新疆地区。他们带来了自己的语言、文化、宗教(早期信奉萨满教,后逐渐接受摩尼教、佛教,最终伊斯兰教成为主流)以及社会组织。
后来迁入的融合:在高昌回鹘之后,特别是随着伊斯兰教在中亚和新疆地区的传播,又有新的来自中亚、波斯等地操突厥语或其他语种的民族群体迁入新疆,并与当地的回纥人以及其他原住民逐渐融合。这些群体包括:
喀喇汗王朝时期:信仰伊斯兰教的喀喇汗王朝(起源于中亚,后统治了包括新疆部分地区在内的广大区域)对维吾尔族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伊斯兰教和突厥语文化在当地的传播。
后来的迁徙:在蒙古西征之后,以及近现代,也有来自中亚各地的突厥语族群、波斯语族群等因各种原因(如贸易、战乱、政治因素)迁入新疆,他们中的许多人也逐渐融入了当地的维吾尔族群体。
“维吾尔族”的形成与确定:直到近现代,经过与当地其他民族(如维吾尔人的古老祖先群体,如塞人、乌孙等,以及后来的汉族、蒙古族等)的长期杂居、交流和融合,以及共同的社会经济生活和民族认同的形成,才最终奠定了现代维吾尔族这个民族的构成和认同基础。

谁先在新疆生活?

回到最初的问题:最早是哪个民族在新疆生活?

答案是:最早在新疆生活的是多种多样的原始人群体和早期部落联盟,而不是现在意义上的“汉族”或“维吾尔族”的先驱。

原始居民是多源的:早期生活在新疆的居民,他们的体质特征、语言以及文化,与后来的汉族或维吾尔族可能只有间接或部分性的联系。他们是这片土地上最早的居民,也是后来塑造新疆多元文化的重要基石。
民族的形成是动态的:汉族和维吾尔族都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通过民族融合、迁徙、文化交流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他们的出现,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民族演化的自然结果。

总结一下关键点:

1. 最早的居民是多样的原始人群体:在汉族和维吾尔族作为相对成熟的民族概念出现之前,新疆这片土地就已经有了人类活动,而且这些早期居民本身就是多元的,包含了后来众多民族的基因和文化印记。
2. 汉族与新疆的联系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汉朝时期设立西域都护府,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汉族人口和文化开始大规模进入并产生深远影响。
3. 维吾尔族的主体起源于回纥,并在9世纪后大规模进入新疆:回纥民族的进入和随后的与其他民族的融合,是现代维吾尔族形成的重要基础。
4. 民族形成是一个持续演进的过程:汉族和维吾尔族都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在不断地迁徙、融合和文化互动中逐渐形成的。

因此,简单地说“先有谁”并不能准确地反映历史的复杂性。更恰当的说法是,这片土地上最早生活的是多元的早期人类群体,而汉族和维吾尔族这两个民族,都是在这片土地上,或与之紧密联系中,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才逐渐形成的。他们的历史都与新疆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渊源,只是形成的起点和主要迁徙融合的时期有所不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南疆的话,要论早的话是汉族,但是一直是零零星星的少数人。南疆有汉人活动时,维族这个民族都还没形成。而且今天的维族从血统来说,主要还是回鹘、突厥等这些来自蒙古高原的民族的血统较多,来自吐火罗之类的新疆土著的血统极少,总的来说,他们来自蒙古高原的祖先来到这里,几乎杀光了土著,然后定居下来。当然也有少部分土著被融合了。

北疆的话,在清朝,是准格尔蒙古的地盘,他们跟哈萨克为争夺牧场打得不可开交,后来准葛尔蒙古又更清朝开战,败了,被满人屠光光,整个北疆几乎空了,这时候哈萨克的部分可汗向乾隆表示臣服,乾隆允许他们来北疆放牧,因为北疆的人(准葛尔蒙古)被屠光了,所以北疆基本变成了哈萨克的牧场。不过北疆城市基本为汉族回族建立,后来又有西迁屯垦的大量满族锡伯族。

顺便说一说,除了迁到北疆的哈萨克(当然他们也可以说是重回祖先的牧场,因为他们是被准葛尔蒙古赶跑的),哈萨克主体待在了今天被称为哈萨克斯坦的地方,也有部分人投靠了正在东扩的毛子,被俄罗斯化,改宗东正教——他们是现在哈萨克北方四州,哈萨克斯坦面临分裂危险最大的地方。

再顺便说一说,准葛尔蒙古被屠完以后,有另一支本来已经迁到伏尔加河流域的蒙古要回来抢这块地,结果路上被投靠毛子的哈萨克以及他们的毛子盟军袭击,回来以后已经发现无力跟清朝开战了,就臣服了清朝,他们就是今天被当作民族团结典型的土尔扈特部。

user avatar

文章很长,预警。

我从小就对新疆和甘肃有着异常的向往,并且总感觉是我梦中的故乡,这个地方处在亚欧大陆的重心,承受着太多的历史变革和人情沧桑,一队队驼队,一片片绿洲,都在阐述着她美丽的过往。

新疆处在亚欧中心,是华夏和欧亚的窗口,这是一个有着神迹的沃土,所以希望无论有多少争端,我们依然能带着敬畏去看这片土地。

先回答下,新疆既不是先有的汉族人,也不是先有的维族人。要是论血统,姑且认为是现在维族人的一部分祖先吧,但汉族人要比现在意义的维族早到达新疆很多。

欧亚大陆可以看作是一个大型岛屿,这个岛屿的山峰就是中间耸立的帕米尔高原(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阿富汗兴都库什山脉汇聚成)

高原东边就是我们熟知的天山南北的两个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构成的新疆,高原西边是阿姆河锡尔河滋润的「河中地区」和费尔干纳盆地。

高原北边以及附近的广阔地区是大量的游牧民族。

高原东西更远的地方有着更为发达的大河文明、海洋文明,如中国、匈奴、希腊、波斯等。东西都有着各自文明——东边是黄种人,西边是白种人。

新疆这个高原东部的大型沃土和高原西部的阿姆河锡尔河滋润出来的——「河中地区」也就成为了东西文明的碰撞之地,游牧民族也成了这里的先锋部队。

所以新疆的历史同斯坦诸国一样,是由来自西方的塞种游牧民族、吐火罗人、伊朗雅利安人、甚至欧洲的希腊,与来自东方的匈奴人、羌人、鲜卑人、以及我们汉人的大融合和冲突构成的。

也可以看作是黑社会的抢山头,即有暴躁的游牧民族打手,也有深藏不漏的大河文明大哥,进行千年的历史旅途。这之中随着混合民族突厥以及后来的蒙古的出现,让新疆一步步走到今天。

开始写正题。

可能有人认为工业革命之后,也可能有人认为是明、唐,甚至是汉,秦之后,东西方才有大规模接触。

实际上,从人类来到亚欧大陆,被称为高加索人种的白种人和被称为蒙古利亚的黄种人就一直交叉混合,并逐渐分化。

到了公元前 21 世纪左右,我们可以广泛的归类:

亚洲东部被黄种人农耕部落以及羌人部落控制(同祖先,使用汉藏语系语言)。

东北部大兴安岭到贝加尔湖一带被称为肃慎(女真祖先)东胡(鲜卑、维吾尔祖先)黄种人的渔猎民族控制(使用阿尔泰语系语言。)

北部黄种游牧民族控制。(早期使用疑似叶尼塞语系语言,和汉语也有一定关系。)

中部也就是甘肃新疆中亚一带,被使用印欧语系伊朗语族的雅利安人(塞种),以及使用原始印欧语的吐火罗人等白种人控制。(这种语言叫做「印欧语系」语言,也就是包括英语法语现在欧洲大部分的主要语言。)

南部以及东南岛屿被使用矮黑棕色人种以及使用南岛语的越人控制。(现在残留泰米尔语以及密克罗尼西亚等诸语言。)

那么,我们在这里说的新疆的大致范围是东到河西走廊,西到帕米尔高原,南到昆仑山脉,北到阿尔泰山的这样一个范围。

准确的说新疆这个名字是清代才出现的,古代我们一直称这一广大地区叫西域,而且要是说到新疆就不得不说中亚诸国(就是那些斯坦们,词根是古欧洲语言的地方的意思,现在英语 stand 也一样)以及甘肃的河西走廊甚至包括蒙古高原。

所以本文也会顺便将中亚的哈萨克,吉尔吉斯,土库曼,乌兹别克,塔吉克等「斯坦」以及在中国新疆的这些民族的来源大致说一下。

首先比较扯淡的是,一些根据《山海经》「西山经」和「大荒西经」的说法是——

黄帝的轩辕部族生活在天山一代。

首先不说这两个地理意义上的天山是不是一样。《山海经》的确存在地理历史价值,但是以讹传讹,出现了太多混乱以及隐晦。不过通过近些年的考古还真的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刻画符号和早期吐火罗文的相似性。但是实在是证据不足,不好论证。

但根据在第四纪末期冰川融化的大状况下,加上冲积平原并没有如今的广阔。综合山海经的理论,华夏部落最早很有可能生活在甘肃天水到陕西秦岭一代,当然也并不排除曾经在天山一带的可能性,毕竟山海经一直以昆仑山为正统(虽然是否是同一昆仑山也有争议)。并逐渐向东迁移,所以单纯论证所谓一个地区的正统,并没有什么意义,华夏部族在形成的过程中就经历过多次的重心迁移。

之前有少民小伙伴和我说,匈奴语里祁连就是天的意思,可能甘肃的祁连山就是当时所谓的天山,这就合理了。

但不论如何,这一段的东西扯淡的成分居多,信则有不信则无。

在真正的史料记载中,在公元前 20 世纪以来,曾经有一批生活在中亚也就是那些斯坦的游牧民族,这批人就是所谓「雅利安人」的一部分,和欧洲的诸多民族都是同源的,只不过一波到了印度和伊朗打家劫舍,剩下的留在中亚草原愉快的放牧后来跑到欧洲,西方称之为 saka 或 scythia,我们称之为「塞种」的民族,现在的说法「斯基泰人」。(敲黑板,这名字大家可以记一下)

这批人属于「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公元前七世纪也就是中国的西周到春秋时代,他们已经扩散迁移到黑海一带(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克里米亚」地区),建立了庞大的游牧帝国。

随着寒潮来临,这批人不得不向西南迁移,一部分来到了河西走廊一带,一部分定居于天山一带游牧,最后一部分到了中亚,与当时强大的波斯帝国发生了冲突,并取得胜利,波斯帝国的居鲁士二世也战死于其中。

所以随着塞人的强大,这个游牧民族慢慢有了部落以及政权的雏形。

同时在考古和我们史书的记载里,新疆的天山南部生活着一群高鼻深目,有典型的高加索人种特征的人物。

这群人的来历一直有很多说法,当然还是归功于近代一批语言文化学家如季羡林等,分析他们的「吐火罗文字」,发现具有显著的印欧语系西部特征,加上新疆出土的干尸,很多说法倾向于这批人是一批最古老的白种人。

他们从南疆一路进入甘肃,沿途建立了一系列如龟兹、焉耆、轮台、精绝等小型城邦。于是天山南部的大片沙漠,得到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塔克拉玛干(吐火罗人的家园,只是一种说法。)

同时在公元前 7 世纪到 4 世纪,一批「羌人」(一般被认为是现代汉族藏族以及西南少数民族的原始祖先)从祁连山一带迁移到塔里木盆地周边,这群人一般被我们称为「婼羌」,其实直到现在新疆还有个若羌县。

但这时候已经有吐火罗人和塞种人在这里生存了。

这也就是先秦时代,新疆地区的民族雏形,基本属于一个由北部主要塞种,南部主要吐火罗人,以及一定的原始羌人组成,而交叉点就是敦煌一带的河西走廊西端。

同时在史记的记载中,在公元前 2 世纪也就是秦代的时候,一批叫做「月氏」(读音是「肉支或月支」)的民 族开始在河西走廊和新疆东北部一带壮大。

这批人的人种定义十分复杂,历来都有很多说法,比如:「匈奴说、土生民族说,甚至包括日耳曼哥特人的说法」。

但是现在一般认为早期的月氏是一群和我们同源的羌人。

而当中国进入了汉代,西域的情况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前文说过,河西走廊一带的月氏与北边的塞人在交叉点——敦煌一带发生了激烈的抢山头运动,随着月氏的壮大,他们击败了也在敦煌一带的塞种人部落「乌孙」(这个名词很重要,也是后来哈萨克人的直系祖先之一)的国王「难兜靡」,(靡这个字类似日语的桑,推测是所有塞种贵族名字的一个尊称)。

难兜靡家破人亡,最后儿子「猎骄靡」被匈奴冒顿(音莫独)单于抚养成人,随后与匈奴结盟复国,但由于月氏的强大,乌孙向巴尔喀什湖一带迁徙(现在的哈萨克斯坦东部以及天山西部,也就是现在的伊犁,不过清末伊犁大部分被俄国占领),并和匈奴结盟。

关于匈奴的起源,说法有很多,我比较倾向的是匈奴是一个以「叶尼塞系民族」为统治者,以大兴安岭一带的东胡(女真蒙古祖先)以及乌孙等塞种人组成的部落联盟。

也就是说这一模式非常类似于后来的「突厥汗国」模式,是中亚北亚民族的「大一统时代」。

为了报仇,公元前 177 年,匈奴乌孙联军进攻月氏,月氏不敌,被迫西迁。

这也是匈奴第一次进入新疆地区。

于是月氏被迫驱赶西部的剩余塞种人在伊犁河游牧。

可是这个「猎骄靡」实在是仇恨太大了,所以公元前 139 年,第二次进攻月氏,月氏被迫继续西迁,并和前文提到的婼羌融合,一直跑到了现在的克什米尔地区。

所以乌孙一度成为了西域地区最大的一个游牧部落,基本霸占了西到巴尔喀什湖东到阿尔泰山的广大疆域,剩下的吐火罗人就在南部建立较小的邦国,如轮台,龟兹(音秋词),包括大家熟知的楼兰。

月氏人非常的惨,被吊打不说,自己的国王头盖骨还被匈奴做了喝酒的杯子,于是翻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克什米尔一带,生存在「大夏」「大宛」和乌孙的夹缝中。

提到「大夏」「大宛」,就不得不提一下大家熟知的「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其实古希腊众所周知只不过是若干个小城邦组成的城邦联盟,但是当希腊著名的雅典和斯巴达衰落下去后,北方的「马其顿」城邦竟然神奇的崛起。

公元前 3 世纪,首领亚历山大带着他的部落征服了不可一世的波斯帝国,攻占小亚细亚,在阿姆河锡尔河流域击败中亚的塞种人和粟特人,向南征服印度河流域。

他死后,虽然帝国分崩离析,但是中亚细亚以及欧洲的民族完成了一次大统合,由于文化的先进以及亚历山大安置了大量的希腊士兵定居于中亚,中亚包括「新疆地区」几乎全部「爱奥尼亚化」(希腊化),随后亚历山大大帝部将「塞琉古」也就是后来的塞琉古皇帝建立了横跨欧亚,以叙利亚为中心,东到帕米尔高原(新疆西部),南到伊朗以及巴基斯坦的庞大帝国。

但很快,这个庞大的帝国在公元前 2 世纪时,就分崩离析了,伊朗地区被由「阿尔萨息」建立「安息」王国,(也叫帕提亚帝国)(后来中国安姓的一大源头),东北部的塞种人独立,建立「大夏——希腊王国」(在阿富汗以及印度北部),史称「巴克特里亚王国」。

这个大夏虽说很强大,并且到处打来打去,但是自己内部也总是混乱。

公元前 160 年,北部费尔干纳盆地附近的一个城邦「大宛」,本来是用于安置希腊伤兵老兵的城邦,由于欧克拉提德一世在印度作战,很快被北方的游牧塞种人占领,但是这批人也很快希腊化,建立大宛王国。(现在一般认为是大爱奥尼亚的音译)

此时的河西走廊这个众多西域文明的发祥地,在被匈奴占领 40 余年后,因前 126 年的汉武帝王庭之战,彻底的消灭了匈奴漠南主力,将河西走廊划归中国版图,又由于霍去病饮马酒泉,设置酒泉(肃州),张掖(甘州)(也就是后来甘肃省的由来)敦煌,以及修建长城进行布防。并修建玉门关用来防御西域诸国。

需要注意的是,此时西域还没有成型宗教,多为传过来的佛教以及原始信仰,甚至也有一些希腊化的存在。

而时间也来到了公元前 120 年。

目前的西域也就是新疆的局势是——

user avatar

是先有了世居的、在当代分别被识别为汉族和维吾尔族的人民群众,然后才有了新疆的地理概念和行政区划。

这也是盛世才和新中国都承认汉、回、维吾尔、蒙古、哈萨克、塔吉克、柯尔克孜、乌孜别克、锡伯为新疆世居民族的逻辑。

而盛世才时代将伊犁塔兰奇维吾尔人单独识别,将达斡尔族称为索伦族,并把俄罗斯族和塔塔尔族合称为归化族,这是不同于当代的。

user avatar

新疆最初也并不一定只有吐火罗人生存。

还有古羌人、以及塞种和羌混血的古月氏乌孙人等等。

吐火罗人是近代学者根据希腊罗马的古典史学名词,套在塞种化后的大月氏和南疆原住民身上的名词。就以这个范围内模糊地界定出的吐火罗人,也大致形成于汉朝月氏西迁之后。现在已经有不少人呼吁用更严谨的“焉耆-龟兹人”来取代这个称呼了。而这个称呼就更严谨地表述了这个族群的核心是南疆土著,而不是从东边来的说着羌语最后才被同化为吐火罗的月氏人。

而焉耆-龟兹人的最后归宿呢,基本都是在突厥化的时代,被黑突厥人同化了。

基本可以说,在突厥化浪潮之前,新疆的土著,北疆是突厥语民族、南疆是焉耆龟兹人,东疆是汉人。

而在突厥化之后。

北疆逐渐蒙古化,变成了蒙兀儿斯坦。主体居民成了蒙古人。

南疆成为突厥核心区域,变成了七城地区。主体居民是突厥化后的焉耆-龟兹人。

东疆逐渐回鹘化,变成了维吾尔斯坦。主体居民是还没有信仰伊斯兰教的回鹘人。

在经过彻底伊斯兰化后。

北疆蒙古人被满清严重打击,主体居民没了,变成多民族共居。

东疆和南疆在叶尔羌汗国时期融合为名叫维吾尔人,但信仰是伊斯兰教的新民族。

最后顺便说。

皇汉说让维吾尔人滚粗,回外蒙古,那是放屁的话。维吾尔人只是挂着这个来自外蒙古的名字而已,居民多数还是土著。

泛突厥说让汉人滚粗,新疆是满清吞并的结果,你们汉人在汉朝、唐朝都只是用外交来斡旋而已,从没有直辖过新疆……这是拉屎的话。唐代西域是直辖州府和羁縻州府并存,无论直辖还是羁縻,州府都是州府,行政长官是节度使、都督、刺史。西域在唐代管辖期间,可没什么国家,更谈不上外交斡旋。清朝对新疆那叫收复,算毛吞并。

新疆是多民族生存居住的地方,这地方存在的古代国家,既有能勉强代表哈萨克的乌孙国、也有勉强能代表乌兹别克人和维吾尔人的喀喇汗王朝、也有能代表蒙古人的察合台汗国和准噶尔汗国、也有能代表蒙古人和维吾尔人的叶尔羌汗国、还有能勉强代表汉人的西辽帝国、完全能代表汉人的高昌王国。

新疆是中国的,不是哪个民族独有的。

user avatar

新疆最早没有汉族也没有维族,

汉朝势力进入西域之前 北边的主导民族被称为“塞种”,

汉人叫他们塞种,西边叫他们斯基泰、萨迦、西徐亚之类,都是一个词的不同发音,

匈奴崛起后,击败了生活在今天甘肃一带的民族“月氏”,

月氏被迫举族西迁,打跑了赛种,赛种去西边和南边 去干碎今天印度巴基斯坦的希腊化国家 不表。

之后一个部族叫“乌孙” 之前被曾月氏打败 投靠匈奴 现在有怨抱怨 联合匈奴再次把月氏打败 乌孙复国。

月氏也去南边找赛种、希腊化国家的麻烦。

综上 张骞通西域时 在北疆生活的民族是乌孙, 加上乌孙手下一些没跑的了赛种和月氏,

之后匈奴和汉朝都在拉拢乌孙,而随着汉、匈大战,汉朝逐步获胜,乌孙也完全倒向汉朝,是汉朝在西域最重要的盟友。

南边以绿洲城邦为主,分布在塔克拉玛干南北两侧,以种田经商为业,

相对北疆一波波的游牧大爷,算是比较稳定的,

比较重要的有龟兹、焉耆、车师的吐火罗人,于阗的塞种后裔等,

一开始这些小城邦向匈奴称臣,匈奴完蛋后基本都倒向汉朝。

新疆最早的民族基本就是以上这些,

后来的上千年里变化不大,变的还主要是北疆草原的游牧民,

维吾尔族的祖宗都还没过来…

汉人王朝虽然名义上是统治者,进来了一些人口,但你是宗主国,不等于你人口占多数,

没有形成种群优势,导致汉人在唐朝后期彻底崩掉,

以后反复折腾了几次,归义军,金山国,最终还是跪了,

原来的汉人 也都被同化掉了,后来的汉人都是后进来的,你要找都护府、归义军的后代,得到其他民族里去找,比如,到维吾尔族里找找……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新疆最早是谁生活,以及汉族和维吾尔族哪个先出现在这片土地上,这是一个涉及历史、民族起源和文化演变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仔细梳理。简单地回答“先有谁”往往会过于简化,因为民族的形成和迁徙是一个漫长而动态的过程。最早生活在新疆的民族:一个多元的开端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白“新疆”这个地理概念本身.............
  • 回答
    这个问题,在新房装修这件事上,绝对是很多人脑海里绕不过去的一个坎儿。到底该先装修还是先买家具?听起来是两个独立的事情,但实际上它们之间千丝万缕,谁先谁后,影响的可不只是你的钱包,还有你最终入住后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我这里可以很负责任地说,绝大多数情况下,新房装修应该“先装修,后定家具”。为什么这么说?.............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战争中最残酷也最令人心痛的一面。很多人都有你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总是那些刚刚穿上军装、可能还没完全适应军旅生活的年轻人,最先被推上血腥的战场?这背后其实不是一个简单的“为什么”,而是由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现实,涉及到军事策略、兵员素质、士气影响,甚至还有一些我们不愿面.............
  • 回答
    这个问题,对于刚踏入网文写作这片汪洋大海的新手来说,确实是个绕不开的岔路口。是老老实实地跟着大海的潮流,先模仿几艘熟悉的“船”练手,还是一腔热血地朝着自己心里那片未知的、可能暗藏惊喜的“岛屿”驶去?这两种做法,各有各的道理,也各有各的风险。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第一种:模仿套路练笔——稳扎.............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聊聊这个话题。作为一个新人编剧,有这样的思考说明你对创作过程很认真,这是非常棒的。关于先写成小说再改编成剧本,还是直接写剧本,这两种方式都有各自的优劣,没有绝对的“更好”,关键在于你个人的创作习惯、故事的类型以及你想要达到的效果。我尽量详细地为你分析一下,希望能帮助你做出选择。方式.............
  • 回答
    .......
  • 回答
    要说从小在新疆长大的体验,那可真是说不完,也写不尽。它不像你在大城市生活,每天都是同样的钢筋水泥,同样的快节奏。新疆的每一天,都带着点儿天生的、无法复制的色彩。我印象最深的是,从小到大,我身边就没有“远方”这个概念。新疆太大了,东西南北哪一头,开车都得十几个小时。我小时候去爷爷奶奶家,那可真是个“长.............
  • 回答
    要描绘一个“真正的新疆”,这本身就是一项复杂且极富挑战的任务,因为新疆实在是太大了,地域差异、民族构成、文化习俗、历史进程都呈现出无比丰富的多样性。而且,“真正”这个词,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的往往是观察者自身的视角、立场和经历。所以,我很难用一个单一的、绝对的“真正”来概括它,但我可以尝试从我的认知.............
  • 回答
    新疆,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遥远而神秘的色彩,对我来说,更是承载着许多童年时从书本和故事里拼凑起来的模糊印象——那片广袤的土地,壮丽的山川,以及多元的人文风情。最近,确实有许多人对我现在的新疆感到好奇。我也曾和家人朋友讨论过,他们也想知道,如今的新疆,究竟是什么模样。如果说要用一个词来概括,我可能会.............
  • 回答
    各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你们本次“新疆采棉花”旅行团的导游,非常荣幸能带领大家来到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新疆。我知道大家对“新疆采棉花”这个主题充满了好奇,我向大家保证,这次旅行不仅会让你们亲身体验到新疆的独特魅力,更能让你们深入了解新疆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我们的旅程将围绕“采棉”这一.............
  • 回答
    谈新疆女朋友,我得说,那滋味儿,跟平时吃葡萄干、哈密瓜可不一样,是那种能吃到心里去的甜,还带着点儿说不清道不明的劲儿。首先,那外貌,绝对是天生的“加持”。我的女朋友,就属于那种典型的新疆美人。五官深邃,眉毛好像画上去的一样,又黑又密,眼睛大大的,带着点儿藏族姑娘特有的那种清澈和热情。笑起来的时候,眼.............
  • 回答
    说起做新疆人,这体验嘛,怎么说呢,就像一坛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也越有故事。不是那种一两句话就能概括清楚的,得慢慢跟你道来。首先,最直观的就是这片土地,这片天。咱们新疆,地方大啊,那是真的大。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开车那得好几天。所以,一出生,你可能就对“远方”这个词有种与生俱来的理解,它不是一个概.............
  • 回答
    新疆的棉花采收,尤其是近些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机械化水平那叫一个高,简直可以说是“指尖上的农业”了。以前说起采棉,大家脑子里可能还停留在“人人皆兵”的画面,成千上万的人顶着烈日,弯着腰,一棵棵地捡拾棉桃。但现在,你走进新疆的棉田,看到的更多是轰鸣的机器,而不是辛勤的“采棉工”。机械化采收的.............
  • 回答
    要说在新疆摘棉花是个怎样的体验,这事儿啊,可得好好掰扯掰扯。它不是一朝一夕能说得清的,也不是一条流水线上的工作,而是掺杂着风土人情、汗水和那么点儿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感受。头一回下地,那感受就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你想啊,平时在城市里,哪见过这么大片大片的棉花地?绿油油的叶子,偶尔冒出雪白的小绒球,风一.............
  • 回答
    博乐,一个位于新疆西北边陲的名字,很多人或许只在地图上找到它,但对于生活在这里的人来说,它承载着日升月落的烟火气,是汗水和欢笑交织的独特篇章。早晨的唤醒,是清冽的空气和淡淡的炊烟。 冬天的话,晨光初露,远山笼罩着一层淡淡的薄纱,城里的道路已经开始有零星的车流。刚出炉的烤包子香气在街角弥漫,这是最实在.............
  • 回答
    在新疆的维吾尔族语境里,“热”(Rè)这个字,如果我们直接翻译成维吾尔语,其实并不会有我们汉语里那种“天气炎热”、“心情激动”或者“很受欢迎”的直接对应词汇。维吾尔族有自己的语言,表达这些概念的方式自然也不同。不过,我们可以从文化和生活习惯上,来理解“热”这个字在维吾尔族同胞身上可能折射出的某种神韵.............
  • 回答
    新疆的姑娘们,那可真是各有各的美,很难用几个词就能概括。她们的长相,受到这片土地上复杂而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的滋养,呈现出一种多姿多彩的魅力。你如果走在乌鲁木齐的街头,或者去喀什的老城逛逛,会发现许多姑娘们有着深邃的眼睛。这种深邃,有时候是眼窝略微凹陷,眼珠的颜色也比汉族姑娘要浅一些,可能是浅褐色,也可.............
  • 回答
    中科院院士提出的“藏水入疆可行,新疆定会是中国最美大花园,新疆最少可生活2亿人”这一设想,无疑是一个极具前瞻性和巨大想象空间的提议。它触及了新疆水资源短缺的痛点,也描绘了新疆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要深入理解这一设想,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科学可行性、潜在的生态影响、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意义。一.............
  • 回答
    在新疆广袤的土地上,维吾尔族人民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其中,他们享有的相对较高的平均寿命,以及在传统饮食中对羊肉、动物脂肪等食物的偏好,常常引发人们的好奇与讨论。许多人会疑惑,在普遍认知中与高胆固醇挂钩的食物摄入量较大的情况下,他们是如何保持健康的呢?这其中的原因,绝非单一的因.............
  • 回答
    明朝时期的西域:失落的故土与错过的机遇明朝,这个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王朝,在其长达两个半世纪的统治中,对于其遥远的西部疆域——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新疆”地区,却始终怀揣着一种复杂而又矛盾的情感。它既曾是汉唐的荣光所系,却又在明朝时期逐渐淡出了中原王朝的直接视野。明朝时期的西域:一个遥远而模糊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