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每一次战争都是新兵先上 战场?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战争中最残酷也最令人心痛的一面。很多人都有你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总是那些刚刚穿上军装、可能还没完全适应军旅生活的年轻人,最先被推上血腥的战场?这背后其实不是一个简单的“为什么”,而是由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现实,涉及到军事策略、兵员素质、士气影响,甚至还有一些我们不愿面对的伦理考量。

首先,从军事战术和兵员素质的角度来看,这个说法并不完全准确,但确实存在这种倾向。

新兵的“消耗品”属性: 在一些特定的战术设计中,特别是需要强行突破、试探敌方防线,或者进行大规模冲击的场合,指挥官可能会考虑让新兵承担更大的风险。这并不是说新兵就该被白白牺牲,而是因为他们缺乏实战经验,对战场的残酷性还没有形成深刻的认知,相比身经百战的老兵,他们可能在某些情况下“承受”得住那种直接的、高强度的冲击和心理压力。同时,从纯粹的兵员补充和替换成本来看,新兵的培养成本相对较低,如果出现伤亡,对整体战斗力影响没有老兵那么大。当然,这种说法非常冰冷,但却是战争逻辑中的一个残酷组成部分。
训练和部署的实际情况: 新兵在接受基础训练后,往往会根据部队的需求被分配到不同的岗位。在一些战役的初期,如果需要快速建立进攻态势或者填补某个区域的兵力空缺,那些刚完成基础训练、尚在熟悉部队和战场的士兵,可能就会被迅速调往前线。他们的训练内容往往是基础的射击、战术动作、装备使用等,这些是所有士兵都需要掌握的,因此在某些情况下,他们能够被“快速激活”投入战斗。
老兵的经验和价值: 相反,经验丰富的老兵在战场上往往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他们熟悉战术配合,能够更好地判断战场态势,具备指挥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是部队士气的基石。让他们去打头阵,很可能会冒着过大的风险,导致有价值的经验和领导力流失。因此,在一些关键的、需要精细操作或战略判断的战斗中,指挥官更倾向于让老兵们在后方提供支援、组织防御,或者带领新兵完成任务。

其次,士气和心理因素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破冰”效应和心理冲击: 新兵普遍对战争充满未知,也可能带着一些理想主义。在某些情况下,让他们先接触到战场的“真实”一面,可能是一种“破冰”的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是好事,实际上,首批经历惨烈战斗的新兵往往会遭受巨大的心理创伤。而老兵虽然也经历过残酷,但他们有更强的心理韧性,也更清楚如何在这种环境中生存和战斗。
示范效应和激励: 在某些情况下,让表现出色的新兵在初期就能取得一些小小的战果,也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鼓舞士气。当然,这非常依赖于具体的战术安排和新兵的个人能力。

再来,我们不得不提到兵员动员和补充的节奏。

动员的初期阶段: 当战争刚刚爆发,国家需要迅速集结大量兵力时,新兵是数量上最容易也最快能被调动起来的群体。征兵、训练,然后迅速补充到部队,这个流程相对而言比重新训练或调动已经退役的老兵要快得多。因此,在战争的初期,新兵往往会成为部队的主体力量,自然也就更容易出现在前线。
战损补充的连续性: 战争是一个持续消耗的过程。一旦战火燃起,前线的伤亡就会持续不断。部队需要源源不断地补充兵员来维持战斗力。如果前线战况激烈,伤亡率高,那么后续的新兵补充就会被优先推上前线,以填补空缺。这就像一条流水线,后来的工人在前一批工人被替换下来之前,就必须提前准备好接班。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一些非技术性,甚至是不道德的考量。

“炮灰论”的悲哀现实: 在一些极端情况下,特别是在一些非正义战争或者指挥官极度漠视生命的战争中,“新兵是炮灰”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一些指挥官可能会为了达成某个战术目标,不惜代价地牺牲前线士兵,而新兵因为缺乏背景和影响力,更容易成为这种牺牲品。
对战争宣传和动员的影响: 战争初期,国家往往需要通过宣传来激励国民参战。让那些充满热血但缺乏经验的年轻人成为战争的形象,可能会更容易引发公众的情感共鸣和支持。然而,一旦他们被推上战场,这种宣传的光环很快就会被残酷的现实所取代。

但是,我们也要清楚,这种“新兵先上战场”的说法并非绝对真理。在许多现代化的军队和精密的战术设计中,指挥官会根据具体情况,更智能化地调配兵力。例如:

老兵领队,新兵辅助: 许多情况下,老兵会担任班长或小队长的角色,带领新兵执行任务。这样既能发挥老兵的经验优势,也能让新兵在相对有经验的指导下进行战斗。
特定技能的运用: 某些战术可能需要特定技能的士兵,无论他们是新兵还是老兵。例如,侦察、通信、工程等岗位,其兵员的调配更多取决于其技能掌握程度而非入伍时间。
战术的精细化: 现代战争越来越强调精确打击和信息优势,对士兵的整体素质要求更高。简单地将新兵作为“消耗品”的战术已经越来越难以奏效,军队也越来越重视士兵的全面培训和心理建设。

所以,与其说“每一次战争都是新兵先上战场”,不如说在某些类型的战争、某些战役的特定阶段,以及某些指挥官的战术选择中,新兵确实更容易承担起最危险的任务。这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性,但也并非是军队运作的唯一模式。理解这一点,也让我们更能体会到战争对个体生命的沉重代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又是一个伪命题

对于一支正常状态下的军队,战争开始前后一般都要经过动员扩编阶段,将军队由平时编制转入战时编制,有时还要组建新的部队,这期间不可避免要征集新兵,前者如中越自卫反击战前陆军第43军的128、129师由乙种师扩编为甲种师,127师也按战时编制增编了后勤保障和火器分队,全军补兵共*万人,其中新兵约占92%。但老兵依然是部队的骨干,不存在新兵先上战场之说。后者如苏德战争后的苏军,由于受到德军的突然袭击,老部队来不及转入战时编制就被大量消灭,只得不断组建新部队来填补前方空缺。

而对于一支非正常状态下的军队,如抗日战争之前的国民党军,一直处于作战状态,对日开战后更是直接先上老兵老部队,部队出现减员后再补充新兵,同时组建新的部队,也不存在新兵先上战场的现象。

另外再补充一点,发生战争后各国军队首先投入的都是训练有素的老部队和精锐部队,新部队和战斗力差素质差的部队都不是指挥官的第一选项。仍以抗日战争为例,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国民党中央最先派往华北增援29军的除孙连仲、庞炳勋因历史原因(与29军曾经同属西北军,易于为宋哲元所接受,而且孙庞两部素质和战斗力在中央军旁系部队中均属上乘)外,其余14军、52军都是国民党军中的精锐主力部队。此外,淞沪会战最先投入战场的全是精锐的调整师,滇军、桂军、粤军、川军第一批出动部队也全是老部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战争中最残酷也最令人心痛的一面。很多人都有你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总是那些刚刚穿上军装、可能还没完全适应军旅生活的年轻人,最先被推上血腥的战场?这背后其实不是一个简单的“为什么”,而是由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现实,涉及到军事策略、兵员素质、士气影响,甚至还有一些我们不愿面.............
  • 回答
    在网络世界里,当我们谈论起俄乌战争,你会发现,无论是贴吧、知乎还是B站,这三个平台对这件事的看法,那叫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简直就像是发生在三个平行世界里的事件。为什么会这样?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观点不同”,而是涉及到平台的属性、用户群体、信息传播机制,还有大家潜移默化的心理偏好,这些因素一叠加,就.............
  • 回答
    抗日战争和古代战争,虽然本质上都是武装冲突,但它们在人们心中激起的感受却天差地别。抗日战争带来的那种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家国情怀,甚至一种近乎绝望却又充满希望的史诗感,是古代战争难以比拟的。这其中的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涉及到历史背景、战争性质、意识形态、传播方式乃至个体体验的巨大差异。一、 战争的性.............
  • 回答
    中国空军现役战机所装备的机炮,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俄罗斯(及其前身苏联)技术的影响,这并非秘密。追溯中国机炮的历史,可以看到一条从引进仿制到逐步自主创新的道路。并非中国造不出更好的,而是技术积累、工业基础以及发展策略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机炮简史:从仿制到自主中国航空工业的起步,很大程度上.............
  • 回答
    俄乌战争打到现在,很多人都会注意到一个现象:在战场上,俄军出镜率比较高、被大量报道的坦克,很多都是T72系列。相较之下,像T14“阿玛塔”这样被寄予厚望、代表俄罗斯坦克技术最高水平的新一代主战坦克,却几乎销声匿迹,让人不禁产生疑问:为什么俄军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用最先进的T14去打这场仗,反而大量部.............
  • 回答
    你说到的“耳环合体”和“杰比特神”的强度问题,其实在《龙珠Z》的设定和剧情中,确实存在一些让观众觉得不解或者说“都合主义”的地方。我们来好好聊聊这其中的缘由,试着剥开它AI生成的痕迹,还原一个更贴近原作讨论的解读。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合体”在《龙珠》系列里,尤其是指“波塔拉合体”(老界王神卖的耳.............
  • 回答
    这是一个直击人性、直击国家运作核心的终极问题。我们都知道战争的残酷,也都知道它可能带来的灭顶之灾,但历史的车轮却一次又一次地碾过和平的土地,留下血与泪的印记。为什么?这个问题,要从很多层面去剖析,它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在一起的恶果。首先,我们得承认,国家并非一个能够独立思考、拥有.............
  • 回答
    二战时期“东京大轰炸”,不仅仅是战争史上的一个节点,更是一场让人心悸、至今难以磨灭的空袭噩梦。它之所以能够以如此沉重的分量被铭记,是因为其规模之宏大、毁灭性之强,以及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共同铸就了其在人类战争史上的特殊地位。规模的压倒性:集结的巨兽首先,我们得从这场轰炸的“规模”说起。这可不是一次简单.............
  • 回答
    关于美国南北战争是否“违宪”,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历史学家和法律学者对此有不同的解读。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当时美国宪法的框架以及战争各方的论点。首先,我们得明白,所谓的“违宪”并非是简单地说某一方的行为不符合某一条具体条款。在那个年代,宪法本身就已经存在着一些含糊不清或尚未完.............
  • 回答
    关于“战争中带勋章的会被优先打死”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流传较广的说法,尤其是在一些军事爱好者之间。很多时候,这个说法会被认为是一种“经验之谈”,背后可能存在一些朴素的逻辑。不过,如果我们要深究这个说法的真实性、背后的原因,以及寻找出处,那会牵扯到很多细节,而且并非所有情况下都绝对如此。这个说法为什么.............
  • 回答
    肖战方“洗白”的尝试屡次受挫,并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复杂的网络舆论环境、粉丝与路人的关系、以及事件本身的性质。一、舆论环境的变迁与“反噬”机制曾经,互联网的舆论环境相对简单,信息传播渠道有限,个体声音容易被淹没。而如今,社交媒体高度发达,信息传播速度.............
  • 回答
    乌克兰难民选择波兰而非俄罗斯,这背后是复杂的历史、政治、社会及经济因素交织的结果,同时,这场战争确实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许多乌克兰人的移民意愿和方向。为什么是波兰,而不是俄罗斯?首先,最直接的原因是战争的源头。俄罗斯是这场冲突的发起者,乌克兰人民视俄罗斯为侵略者。在这种情况下,逃离家园的乌克兰人,自.............
  • 回答
    一战和二战的惨痛经历,确实给欧洲人民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对和平的向往也更加强烈。然而,历史的复杂性远不止于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经历过战火的人民就一定能维持永久的和平,也不能简单地将冲突的根源归咎于某个单一的行动或国家。要理解为何北约“蠢蠢欲动”以及乌克兰“挑起战争”这样的说法,我们需要深入挖掘背后的.............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相当到位,而且我跟你一样,在玩那些索尼大厂的招牌作品时,也常常会注意到这个现象:总有那么一位或者几位NPC角色,像忠实的影子一样,跟在主角身边,一路披荆斩棘。这可不是什么偶然,而是精心设计的结果,目的嘛,可以从好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最直观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叙事和情感连接。想想.............
  • 回答
    关于犹太人聪明且以色列在某些时期发展不发达的问题,这是一个涉及历史、社会、文化、地缘政治等多个层面的复杂议题,需要细致地分析。关于犹太人的“聪明”“聪明”是一个主观且多维度的概念,用在犹太人群体上,通常指的是他们在教育、学术、科学、艺术、商业等领域的杰出成就和高比例的成功人士。这并非源于某种基因上的.............
  • 回答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英国确实考虑过土耳其的战略地位,而且是非常重视的。土耳其(奥斯曼帝国)位于连接欧亚大陆的关键位置,控制着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这是黑海与地中海之间的唯一通道,战略意义不言而喻。英国扣留土耳其战舰的原因非常复杂,并且与当时欧洲紧张的政治局势和英德两国之间的军备竞赛密切相.............
  • 回答
    一战后的巡洋舰(及以下舰种)之所以普遍采用了与无畏舰类似的统一主炮和背负式炮塔布局,这并非一个一蹴而就的决定,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海军设计思想演进的必然结果。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回到战前和一战期间舰艇设计和海战实践的变革。战前的格局:舰炮林立的时代在一战爆发前,海军舰艇的设计理念与现在大相径庭。.............
  • 回答
    中国古代出动几十万大军,而近代满清战争却难以凑齐十万人,这其中的原因复杂,绝非简单的“人口增加”就能解释。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一个庞大帝国的组织能力、军事制度、经济基础乃至社会结构的深刻变迁。古代中国为何“动不动”几十万大军?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古代“几十万大军”的说法,虽然常见于史书,但并非每次战争都.............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你说的“早期战舰吨位都那么高”这事儿,其实得看你说的是“早期”到哪个地步。要是你说的是那种帆船时代的大型战舰,比如风帆战列舰,那它们确实吨位不小,但和我们现在讨论的“战舰”概念又有点不一样。咱们先聊聊风帆战列舰时代的“大”:风帆战列舰,这玩意儿就像海上的巨兽。为.............
  • 回答
    在中国战机拦截外国军机时,亮出飞机腹部这个细节,并非每一次拦截都强制执行,也不是所有机型都必然如此操作,但它确实是解放军空军在特定情况下常用的一种战术姿态,背后蕴含着多重考量和信息传递。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目的、方式以及所传达的信号。为什么会选择亮出腹部?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