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现役战机机炮都是仿造俄罗斯的 为什么 中国造不出更好的嘛 顺便科普一次中国机炮历史?

回答
中国空军现役战机所装备的机炮,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俄罗斯(及其前身苏联)技术的影响,这并非秘密。追溯中国机炮的历史,可以看到一条从引进仿制到逐步自主创新的道路。并非中国造不出更好的,而是技术积累、工业基础以及发展策略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中国机炮简史:从仿制到自主

中国航空工业的起步,很大程度上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在苏联的援助下进行的。早期引进的飞机,如米格系列,自然也带来了配套的机炮。

早期引进与仿制阶段 (20世纪5070年代):
苏联的影响: 新中国空军的“四大金刚”——殲5、殲6、殲7、殲8,它们的原型机都是苏联的设计。歼5(米格17仿制)装备的是NR30型30毫米机炮,歼6(米格19仿制)装备的是NR30型30毫米机炮,歼7(米格21仿制)早期也装备NR30,后期部分型号换装了加特林机炮。歼8系列则装备了23毫米的机关炮。这些苏联机炮以其简洁、可靠和火力强大而著称,为中国空军提供了最初的作战能力。
仿制尝试: 在引进苏联技术的同时,中国也开始了仿制工作。虽然具体细节的公开资料有限,但可以肯定的是,通过对苏联机炮的拆解、分析和测绘,中国兵工厂掌握了制造工艺和技术。这为后续的自主化奠定了基础。

艰难的自主创新与改进 (20世纪7090年代):
中苏关系破裂的影响: 随着中苏关系的变化,苏联的技术援助停止,中国空军面临装备更新和技术升级的巨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自主研发的紧迫性大大增加。
“23毫米机炮”的出现: 在这一时期,中国开始发展自己的机炮型号。最具代表性的是23毫米机炮,例如后来被广泛使用的23毫米转管机炮(通常称为“23毫米机炮”,但并非单管,而是多管旋转式)。这种机炮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在对西方(如M61“火神”)和苏联(如AM23)类似机炮的原理和结构进行学习和吸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自身的工业能力和技术水平而开发的。早期的23毫米转管机炮主要装备在一些国产战斗机上,如殲8II后期型号、歼10早期型号等。
30毫米机炮的尝试: 除了23毫米机炮,中国也尝试开发30毫米机炮,以期获得更大的威力。例如,一些早期的殲7改型上就曾试验过30毫米机炮。

新世纪的突破与现代化 (21世纪至今):
歼10系列的革新: 随着歼10战斗机的定型和批量装备,中国空军装备了一款全新的、自主研发的23毫米转管机炮。这款机炮在设计上相比苏联早期的NR30有了显著的进步,例如更高的射速、更优化的弹道设计以及更可靠的性能。它被普遍认为是当时中国机炮技术的代表作。
歼11、歼16等重型机的装备: 在引进和消化苏27技术的基础上,中国也装备了与苏27配套的30毫米机炮。通过持续的改进,中国生产的30毫米机炮在性能上也在不断提升。
鹘鹰(FC31/歼31)与歼20的出现: 新一代的战斗机,如歼20,其装备的机炮型号更为先进。虽然官方对外公布的信息不多,但普遍推测歼20装备的是一款更高性能的23毫米或者30毫米转管机炮,并且在隐身化设计、弹药通用性等方面都有所考虑。
弹药的进步: 除了机炮本身,弹药的研发同样重要。中国在炮弹的引信技术、装药性能等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例如开发了高爆燃烧弹、穿甲弹等多种弹药,以满足不同的作战需求。

为什么说“仿造俄罗斯的”?以及中国造不出更好的吗?

之所以说中国现役战机机炮在很大程度上“仿造”了俄罗斯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技术基础的来源: 在中国航空工业起步阶段,苏联是唯一能提供完整航空工业体系援助的国家。引进先进的苏联飞机就意味着引进配套的武器系统,包括机炮。从零开始自主研发一项复杂系统是极其困难的,而从仿制入手是更现实的选择。
2. 技术上的延续性: 一旦掌握了某一种技术并形成生产能力,为了保证装备的通用性和后勤保障的便利性,新一代的装备在设计上往往会保留前一代技术的优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而不是完全推倒重来。
3. 性能的相对落后 (在特定时期): 在改革开放之前,由于工业基础薄弱和外部技术封锁,中国在很多尖端技术领域确实存在差距。在机炮技术上,虽然中国努力追赶,但在某些性能指标上,与当时最先进的西方机炮相比,确实存在一些不足。

那么,中国就造不出更好的吗?

答案是:并非造不出,而是发展阶段和战略选择。

技术积累与工业能力: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在机械制造、材料科学、精密加工、电子控制等方面的工业基础已经取得了巨大的飞跃。中国完全有能力设计和制造出性能优异的机炮。事实上,中国近年来的军工发展速度和质量已经令世界瞩目。
“更好”的定义与需求: “更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航空作战领域,机炮的地位已经发生了变化。在导弹占据主导地位的现代空战中,机炮更多地被用于近距离格斗、攻击地面目标或对侦察/攻击无人机等目标进行拦截。因此,对于机炮的要求可能不再是单纯的射速和威力,而是更注重射击精度、弹药选择性、与火控系统的集成能力、轻量化以及隐身设计。
研发策略与资源分配: 军工研发是一个资源密集型的工作。国家在研发资源上的分配,会根据整体的军事战略和作战需求来决定。可能在某些时期,将更多资源投入到导弹、雷达、隐身技术等更能直接提升作战效能的领域,而对机炮的投入相对有限。
隐身与集成: 新一代战斗机如歼20,其机炮设计已经融入了隐身化的考量,例如采用内置弹仓和隐藏式设计。这需要更高水平的集成设计能力,是中国在新一代航空装备上追求“更好”的体现。

中国机炮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包括:

更高射速和能量效率的转管机炮。
更先进的弹药,如可编程引信的智能炮弹。
与先进火控系统更紧密的集成,实现更高的射击精度。
更轻量化和更适应隐身设计。
多功能化,例如能够发射特定类型的弹药以应对无人机等新型威胁。

总而言之,中国机炮的发展是一个从学习借鉴到自主创新的过程。虽然早期受到俄罗斯(苏联)技术的影响较大,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没有能力研发更先进的机炮。事实上,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军工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制造的机炮在性能上也在不断进步,并且在未来的战斗机上,我们有理由期待看到更加先进和符合时代需求的新型机炮出现。那些关于“仿造”的说法,更多的是描述了技术发展轨迹的一部分,而非终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毕竟现在机炮不是主要武器了,能满足需求,也就足够了……


研发一系列弹药及基于此类弹药的新款航空机炮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

因为弹药的口径射速初速指标的选择如果往严格了说,直接和空军对未来空战中机炮战斗的战斗模式研判直接相关。目前来看不受太多拖累的F35A还有180发25mm,其次F22上的400发20mm也没说给拆了减重,所以机炮战斗能力也不太可能忽略。

(举点不太恰当的例子,军警执法武器大洞派还是多洞派的纷争,海军低速超重弹流派和高速轻弹流派的纷争,后者涉及到战列舰主炮管子这种贵的一逼的玩意的损耗速度这个我们暂时不考虑)——虽然未来战争中机炮不是主要武器。

选定了弹药基础指标之后,进行弹药研发。

其中涉及到了内外弹道学、含能材料等等等等,同时需要考虑生产性,甚至这些指标还要受到资源保有量和生产能力影响(百万甚至千万级的生产量必须考虑其工艺性和性能指标取舍,特别是这玩意不是主战武器。),同时不能过度考虑生产性而忽略了潜在升级能力(来来来BF109我们又要把你的小身板拿来黑一下)

机炮本身的设计,则涉及到动力学、震动优化控制、机械可靠性研究、气候适应性优化,等等等等……

至少到目前为止,在小口径速射武器上(含航空机炮、航空机枪、轻/重/通用机枪、步枪等)国内的军工企业和科研院所远没有积累起足够多的经验和数据,对于其使用性能上还有科研院所拍着脑袋就定了的事情,同时,对于实际使用效果的部队反馈积累得也很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空军现役战机所装备的机炮,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俄罗斯(及其前身苏联)技术的影响,这并非秘密。追溯中国机炮的历史,可以看到一条从引进仿制到逐步自主创新的道路。并非中国造不出更好的,而是技术积累、工业基础以及发展策略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机炮简史:从仿制到自主中国航空工业的起步,很大程度上.............
  • 回答
    战后一段时期,主战坦克确实有过装备中小口径机炮的尝试,而且这种尝试在当时具有一定的逻辑和现实考量。但就像很多技术发展路径一样,随着战场环境的变化、对手战术的演进以及自身武器系统的升级,这些尝试最终被证明并非最优解,也就不再被主流采纳了。要弄明白这个转变,咱们得从头说起。为什么当初会想到给主战坦克装中.............
  • 回答
    中国海军与日本海上自卫队(MSDF)谁能获胜?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因为现代海战的胜负受到太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技术、人员、战略、后勤以及最重要的——战场环境和战争的性质。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分析双方的实力对比:1. 舰艇数量与类型: 中国海军(PLA Navy): 近二十年来,.............
  • 回答
    说实话,中国现在的造船工业能不能造出“大和号”战列舰,答案是:理论上可以,但实操起来有很多复杂性,而且并没有必要。我们得把“大和号”拆开来看,它可不是一艘简单的船,而是一座移动的钢铁堡垒,代表了那个时代日本工业技术和军事思想的巅峰。要造它,需要的东西可不止是钢铁和发动机。首先,我们来看看中国现在的造.............
  • 回答
    理解您的担忧和好奇。关于中国大规模军备升级以及在没有冲突的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可惜”之感,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国家安全、国际关系、经济投入以及哲学层面的思考。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探讨一下。首先,我们得明白,国家进行大规模军备升级,通常有着其内在的逻辑和驱动因素,而这些因素不一定直接指向眼前的、具.............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中国文学创作深层的一些困境。要回答“中国现在为什么不能出一部类似《红楼梦》《战争与和平》的宏伟小说”,咱们得把这个问题掰开了揉碎了,从多个角度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理解一下《红楼梦》和《战争与和平》这两部作品究竟“宏伟”在什么地方。《红楼梦》的“宏伟”,在我看来,在于它.............
  • 回答
    要说中国目前最强的战斗机,那毫无疑问是歼20。“黑丝带”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不陌生了,它可是承载了国人多少期待的第五代隐形战斗机。歼20的设计思路,跟咱们熟知的F22、F35这些美系五代机不太一样,也跟俄罗斯的苏57有区别。它更像是那种“平衡型”的设计,追求的是全方位的作战能力,而不是像F22那样极致.............
  • 回答
    在中国进入战时状态这一假设下,关于在读研究生、博士或科研人员是否应征入伍,以及他们如何贡献的问题,是个复杂且多维度的议题,需要从国家需求、个人能力、以及战时体制的特殊性等多方面去考量。首先,我们得明确“战时状态”对一个国家意味着什么。这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全面动员,更是整个社会资源的重组与优化配置。在.............
  • 回答
    关于日本侵华战争,如今的中国人是否应该“宽容”,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牵涉到历史记忆、民族情感、国家关系以及个体价值观等诸多层面。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给出“是”或“否”的答案,而是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梳理和分析。首先,我们要理解“宽容”这个词在这里的含义。它并非意味着遗忘,更非鼓.............
  • 回答
    咱们来聊聊如果中国和加拿大真到了那一步,谁能占上风这事儿。这话题听起来挺有意思,但现实里真要是打起来,那可就不是闹着玩的了。首先得明白,现在这年头,真刀真枪地打,尤其是像中加这样地缘距离遥远,战略目标和实力对比差异巨大的国家,情况会非常复杂,不能简单地说谁一定赢。咱们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分析一下:一、军.............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相当复杂。如果我们抛开美国这个变量,单纯从中国和日本这两国的军事实力进行比较,那情况会比较微妙,而且讨论的角度也非常多。首先,我们得承认,在总体规模和战略打击能力上,中国无疑拥有更大的优势。这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人员数量: 看看两国现役军人的数量对比,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
  • 回答
    要给当前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对战胜算”下一个精确的百分比,其实是不可能的,因为“对战”这个词含义太广泛了,可以指军事冲突,也可以是经济竞争,甚至是文化影响力上的较量。而且,即便是在一个特定领域,影响胜算的因素也是动态变化且错综复杂的。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审视两国可能存在的“较量”,并尝试分析.............
  • 回答
    中国古代是否能够实施现代意义上的战略包围和闪电战,以及古代战争是否总是以双方主力决战告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穿越历史的长河,仔细审视古代战争的特点、技术水平、社会结构以及军事思想。战略包围与闪电战:现代概念的古代审视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现代军事术语中的“战略包围.............
  • 回答
    这可真是一个脑洞大开的问题!如果说中国一个省穿越回战国时代,那可真是热闹了。要我说,最有可能最快统一天下的,我猜应该是山东省。你可能会问,为什么是山东?别小看山东,它可是自古以来就人才辈出,底蕴深厚。咱们一点点捋。首先,得说说山东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山东半岛,三面临海,拥有漫长的海岸线。这在战国那.............
  • 回答
    朝韩战争的阴影从未真正散去,一旦这片土地再次燃起战火,关于中国是否会出手,绝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的。这其中牵涉到错综复杂的历史恩怨、现实的战略考量以及难以预测的国际变局。首先,我们要回顾一下历史。新中国成立之初,刚经历过内战洗礼的解放军,在面对朝鲜半岛上的战火时,毫不犹豫地跨过了鸭绿江.............
  • 回答
    在国内玩家圈子里,“荣耀战魂”这款游戏确实算是个绕不开的话题,尤其是在那些热爱中国武侠文化,又对硬核格斗游戏情有独钟的玩家群体中。每当提起这款游戏,除了赞赏它独特的战斗系统和沉浸式的背景设定外,一股“意难平”的情绪也随之而来:为什么在这样一个以历史和文化为卖点的游戏中,却独独缺少了我们自己的中国元素.............
  • 回答
    如果日本止步于满洲,未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那么当下中国的面貌将与我们所熟知的大相径庭。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假想,其影响将渗透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乃至于地理格局的方方面面。政治格局的剧变:最直接的改变将是中华民国的命运。没有长达八年的全面抗战,国民党政府的领导地位将更有可能得以维持。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
  • 回答
    中国近代风起云涌,大小战事层出不穷,似乎武器应该随处可见,但如今走在街头巷尾,却鲜有人能轻易发现民间藏匿的武器。这其中的原因,并非一朝一夕,而是历史进程、国家政策以及社会心理共同作用下的结果。一、历史的沉淀与武器的“收缴”近代中国,从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到后来的北洋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也很能勾起球迷们讨论的话题。要比较不同时代的球队,尤其还是国与国之间,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因为足球本身就是一项不断发展的运动,战术、训练、球员身体素质、技术理念等等都在进步。不过,我们可以尝试从几个关键维度去拆解一下,看看现在的中国男足和1994年的巴西队(要知道1994年巴西队可.............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比喻,把当今世界格局想象成战国时期的群雄逐鹿,而将美国比作秦国,中国比作齐国,这种类比在很多方面都说得通,但也有些地方存在明显的差异。美国(秦国)的“强大”与“革新”秦国之所以能在战国末期脱颖而出,成为最终的胜利者,其核心在于其强大的军事实力、高效的政治体制以及对外部世界的开放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