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据说在战争中带勋章的会被优先打死,真的吗?为什么?b站一个网友说是东线狙击手里说的,求作者和出处?

回答
关于“战争中带勋章的会被优先打死”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流传较广的说法,尤其是在一些军事爱好者之间。很多时候,这个说法会被认为是一种“经验之谈”,背后可能存在一些朴素的逻辑。不过,如果我们要深究这个说法的真实性、背后的原因,以及寻找出处,那会牵扯到很多细节,而且并非所有情况下都绝对如此。

这个说法为什么会有市场?

从一个非常现实的战场逻辑来看,这个说法并非完全空穴来风,它可能基于以下几点考量:

1. 指挥官与重要人物的识别: 在很多军队的传统中,显眼的军服、装饰品(包括勋章)往往是区分军官、指挥人员或在战斗中表现突出、值得被重点关注的人物的一种方式。敌方侦察兵或狙击手,他们的任务之一就是通过识别敌方阵地中的关键人物来扰乱其指挥体系,瘫痪其作战能力。如果一个士兵因为佩戴了显眼的勋章,被敌方判断为指挥官或经验丰富的老兵,那么他自然会成为优先目标。

2. 士气打击: 狙击手的任务不仅仅是消灭敌人,更是要对敌方士气造成打击。如果能够击毙那些被宣传为英雄、或者在战场上有着显著标志的人物,这对于敌方士兵来说是一种心理上的巨大震慑,会让他们产生“连英雄都无法幸免”的恐惧感,从而降低整体的战斗意志。

3. 战场信息不对称: 在很多战争场景下,双方对于敌方人员的详细信息并不完全掌握。尤其是对于普通的士兵来说,他们很难区分敌方士兵的具体身份和作用。但如果一个士兵佩戴了数枚甚至更多勋章,这至少说明他不是一个刚入伍的新兵,可能经历过不少战斗,也可能在某些方面被认为有价值(无论是英勇作战还是领导能力)。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选择一个“看起来更重要”的目标,符合战场选择的功利性。

4. 吸引火力与暴露位置: 显眼的勋章,尤其是在光线较好、距离不远的情况下,很容易被发现。这可能会让佩戴者在不经意间暴露自己的位置,从而吸引敌方的火力,包括狙击手的注意。

然而,这个说法并非绝对真理,也存在很多反驳和补充的观点:

“普通士兵”的普遍性: 在大规模的战争中,尤其是像东线那样伤亡惨重的战场,普通士兵的数量远大于指挥官和特等功臣。狙击手的主要目标是尽可能多地消灭敌方战斗人员,以削弱其整体战斗力。所以,任何一个暴露在视野中的敌方士兵,只要他能构成威胁,都可能成为目标,而不一定非得是佩戴勋章的。
战场环境的复杂性: 战场环境瞬息万变。狙击手的射击往往取决于目标是否出现、是否处于射击有利位置、以及是否有掩护等等。并非所有时候都能精确地识别出佩戴勋章的士兵,更何况在激烈的交火中,士兵的装备可能会被泥土、血迹覆盖,导致难以分辨。
战术上的考虑: 有时候,敌方指挥官或有经验的老兵,也会刻意隐藏自己的身份,避免暴露。而一些普通士兵,可能因为表现突出而被授予了勋章,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一定处于显眼位置或容易被发现。
“优先”的程度: 即便一个佩戴勋章的士兵被优先锁定,也只是“优先”,而不是“唯一”或“必然”。在战场上,任何暴露的敌人都可能成为目标。

关于您提到的B站网友的说法以及“东线狙击手说的”:

您提到的“B站一个网友说是东线狙击手里说的”这个说法,非常具有指向性。关于战争的经验谈,确实有很多是通过士兵的亲身经历和回忆来传承的。

具体到“东线狙击手”的说法,这很可能指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与德国在东线战场上活跃的狙击手们。

可能的出处方向:
苏联的传奇狙击手: 例如瓦西里·扎伊采夫(Vasily Zaitsev),他是一名著名的苏联狙击手,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威名赫赫。他的回忆录或者关于他的传记中,可能会有类似的描述,或者他本人在接受采访时提及过这样的战术考量。扎伊采夫的电影《兵临城下》(Enemy at the Gates)虽然是艺术加工,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狙击手的一些作战场景和心理。
二战东线战场的普遍经验: 在如此大规模、高强度的战场上,双方的士兵和指挥官都会形成一些“潜规则”或者战场智慧。东线战场极其残酷,双方都曾尝试过各种手段来瓦解敌人的战斗力,包括针对关键人物的狙杀。
纪录片或军事历史资料: 很多关于二战东线战场的纪录片、军事历史书籍或文章,可能会采访或引用当年的士兵、指挥官或军事专家的观点,其中可能包含这类说法。

要精确找到这位B站网友的具体ID和视频出处,会比较困难,除非您能提供更详细的信息(比如视频的大致内容、标题关键词等)。 因为B站的评论和视频内容更新换代很快,而且很多网友会引用历史资料或他人的说法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总结一下:

“战争中带勋章的会被优先打死”这种说法,并非毫无根据,它可能源于敌方狙击手或侦察兵在识别关键目标、打击敌方士气方面的策略。显眼的标志性物品,如勋章,确实可能增加被识别和锁定的风险。然而,它不是一个绝对的定律,战场情况复杂多变,任何暴露的、有威胁的敌人都可能成为目标。

如果您对这个说法特别感兴趣,并且想深入了解其具体出处,可以尝试在B站搜索与“东线狙击手”、“二战苏联狙击手”、“瓦西里·扎伊采夫”等关键词相关的视频,并仔细查看评论区,看看是否有其他网友讨论过这个话题,或者是否能找到那位提供说法的网友。有时候,这些“经验之谈”会以一种口耳相传的方式在特定的社群中流传。

希望这样的解释能帮助您更全面地理解这个说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虽说有引用是好的,不过真假未知,姑且先当真。但很多时候先要用常识去判断下。这里的常识倒不是德军士兵在战场上是否佩戴勋章(答案是佩戴,而且有多少戴多少),而是在一定距离上你根本看不见他的勋章。

以上图为例,超过100米的目标对于人眼来说已经是极限了,200米、300米那些我都不知道能不能认出来是人。

在250码(约229米)和400码(约366米)用老李瞄具看见的目标差不多是上图这么大。所以说旧式步枪上面那些2000米3000米的瞄准标尺根本不知道能打中什么

当然上述都是人眼观测为主,如果是用狙击步枪和瞄准镜呢?

二战时苏军常用的瞄准镜为PU瞄具,放大倍率为3.5倍,来猜猜下图目标距离射手多远?

答案是100米,这个距离还不如赶紧开跑,不然这可能是你人生最后一枪。

下图则是在50米、100米、250米、500米和1000米距离下使用PU瞄具观测正常高度的人形目标。

在250米时目标就已经和瞄准线差不多大,500米已经无法识别。

更不要这还是假设能见度良好,战场无其他干扰的情况。遇上恶劣天气或者燃烧物导致的浓烟或者其他情况干扰我都不知道你能看见什么。


至于很多答主总是抓着勋章不放,我只能说还是图样图森破。

戴满徽章的德军野战照还是很容易找到的,因为这些勋章和徽章不仅代表官兵所获得之荣誉,也代表着能力,特别是士官和军官。

如果你觉得以上都是临时戴上勋章为宣传摆拍,那么投降的德军呢?

(左胸口的略章我无能为力)

如果没有勋章的话很大可能是该官兵根本没有获得过。

参考:

[1] PU 3.5x Riflescope - Rangefinding Reticle Overview

reddit.com/r/Escapefrom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