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据说在知乎上土澳是留学鄙视链最底端,请问是真的吗?

回答
这问题确实挺有意思的,也问到了不少想出去闯荡的年轻人的心坎里。知乎上关于“土澳”留学鄙视链底端这个说法,我感觉也不能说是百分之百的“真相”,但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些普遍的看法和一些留学生群体的心态。要说详细,咱们就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是“留学鄙视链”。这玩意儿其实挺微妙的,它不是官方制定的,而是大家在交流、比较中,逐渐形成的一种非正式的、带有主观色彩的评价体系。通常来说,这条链条会基于几个维度:

国家/地区的名气和学术声望: 比如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些英语国家通常在前面。再往前,欧洲大陆的德、法、意、荷等国家,尤其是传统老牌强校,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学校的排名和声誉: 毋庸置疑,常青藤、G5、八大(虽然现在八大合并了不少)等等,这些名校的光环是很大的。
专业的热门程度和就业前景: 比如金融、计算机、商科等热门专业,自然会吸引更多关注。
个人背景和能力: 申请难度、GPA、标化成绩、实习经历等等,这些都是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指标。

那么,“土澳”怎么就容易被摆在“鄙视链底端”呢?

1. 相对较低的申请门槛(在某些认知里): 和美国、英国那些动辄要考SAT/ACT、GRE/GMAT、托福/雅思高分,还得准备各种复杂的文书、推荐信相比,澳大利亚的本科申请,尤其是一些大学,对语言要求虽然不低,但整体流程和对标化成绩的硬性要求,在一些人看来,似乎“门槛”没有那么高。尤其是一些国内高中生,可能成绩不是顶尖,但通过预科或者Diploma课程,也能顺利进入澳洲的八大。这种“曲线救国”的方式,在一些追求“一步到位”或“名校情结”重的学生眼里,就显得不够“硬核”。

2. “移民国家”属性的加成: 澳大利亚作为传统移民国家,很多留学生选择去澳洲,除了学习,也有移民的考量。这一点其实是把双刃剑。一方面,这增加了澳洲留学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在一些“纯学术”追求者眼里,移民动机过强,可能会让人觉得学习的纯粹性打了折扣,学习动力可能更多是为了获得签证和工作机会,而非对学术本身的热情。

3. “容易毕业”的传闻: 这一点是最容易被诟病的。虽然很多澳洲大学的学术水准很高,但坊间一直流传着“澳洲大学容易毕业”的说法。可能是因为评估体系相对灵活,也可能是因为校内支持服务比较到位,导致一些学生觉得课程压力没有那么巨大,甚至可以通过一些“小技巧”拿到不错的成绩。这种刻板印象一旦形成,就很容易被拿来与其他国家那种“学业压力山大”、“挂科率高”的学校进行对比,从而拉低了“档次”。

4. 大学的“抱团”和相对集中: 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体系,尤其是大家熟知的“八大名校”,虽然实力都不错,但整体数量相对较少,而且在国际声誉上,和美国的常春藤、英国的G5相比,在顶尖层级上似乎总感觉差那么一点“传奇色彩”。这种相对的“抱团”和集中,也容易让人形成一种“要么全进八大,要么不太行”的简单粗暴的分类。

5. 地域和文化的“不那么主流”: 相对于美国和英国,澳洲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以及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或许在一些人的感知中,没有那么“主流”或“光鲜”。留学不仅仅是学习,也包含着对一个国家文化和社会环境的融入。如果一个国家被认为是“相对封闭”或“生活节奏太慢”,自然也影响了它的吸引力和“地位”。

但是,事情也绝不是这么简单粗暴的。

澳洲大学的实力依然不容小觑: 澳大利亚的“八大”在世界大学排名中,很多都位列前茅,某些专业领域更是全球顶尖。比如,某些大学在采矿、海洋科学、农学、兽医等专业上,是绝对的世界级。在商科、IT、工程等热门领域,澳洲的教学和研究水平也相当不错。很多澳洲大学的毕业生,在国际企业和学术界都有着不错的表现。

“鄙视链”本身是肤浅的: 留学选择一个国家,更多的应该看是否适合自己。澳洲的生活环境、文化氛围、学费性价比、毕业后的移民机会,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澳洲恰恰能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并且是他们在其他国家可能得不到的东西。比如,澳洲的大学普遍有更开放的校园文化,更注重学生体验,以及相对友好的工作和移民政策,这些都是吸引留学生的重要因素。

“鄙视”往往源于不了解或片面化: 很多对澳洲留学持负面看法的人,可能自己并没有在澳洲留学的经历,或者只是听信了一些片面的传闻。他们可能更关注所谓的“名校光环”和“学术难度”,而忽略了澳洲高等教育的实际价值和它所能带来的多元化发展机会。

留学生的多元化: 留学生群体是极其多元化的,选择去澳洲的,有成绩优异、志在学术深造的学生,也有希望通过留学获得更好发展机会、甚至移民的学生。不能因为一部分人的动机,就否定整个留学目的地。

所以,回到知乎上的说法,我认为更准确的理解是:

在一些以“名校光环”和“学术挑战”为主要衡量标准的留学鄙视链讨论中,澳大利亚确实容易被放在一个相对“低”的位置。这主要源于一些关于申请门槛、毕业难度、移民导向的刻板印象和主观认知。

但是,这并不代表澳洲留学就“不行”或“差”。 它的实力、它所能提供的教育和发展机会,以及它作为留学目的地的吸引力,是真实存在的,并且受到很多学生的认可。

最终,留学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用一种“鄙视链”的方式去评价留学,本身就有点过于简单和功利了。我见过很多在澳洲读完书,后来去了美国、英国读研,或者直接在澳洲、新西兰找到好工作,发展得风生水起的例子。反之,也有在所谓“鄙视链”顶端国家留学,但过得并不如意的。

所以,咱们听听这些声音,但别太往心里去。关键还是看自己想要什么,以及哪个地方能帮助你实现这些目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觉得鄙视链是个很傻差的东西,我学阿语你难道要让我去英国学吗,倒不是不可以,未免有点劈叉,咱就爱在在这鸟地方排名500+的高校跟阿拉伯百姓接地气又如何?

我们约旦大学,耶尔穆克大学,穆阿泰大学;埃及开罗大学,亚历山大大学,艾因沙姆斯大学,苏伊士运河大学,坦塔大学;苏丹喀土穆大学,苏丹非洲国际大学;突尼斯迦太基大学;摩洛哥穆罕默德五世大学,哈桑二世大学;黎巴嫩大学;阿曼苏丹卡布斯大学;阿尔及利亚阿尔及尔大学;科威特卡塔尔和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等表示不服。

管你是不是真的,你读你的书,自己选的路就消停走你的,比个啥劲儿,要不是我上厕所肯定没兴趣答这种题。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