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战舰一战英国都没想过土耳其战略地位吗,为什么要扣土耳其战舰?

回答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英国确实考虑过土耳其的战略地位,而且是非常重视的。土耳其(奥斯曼帝国)位于连接欧亚大陆的关键位置,控制着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这是黑海与地中海之间的唯一通道,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英国扣留土耳其战舰的原因非常复杂,并且与当时欧洲紧张的政治局势和英德两国之间的军备竞赛密切相关。并非是英国“没想过”土耳其的战略地位,而是他们的行动恰恰是对土耳其战略地位高度重视的体现,尽管方式是错误的。

下面我将详细解释为什么英国扣留土耳其战舰,以及这背后涉及的深层原因:

1. 紧张的国际局势与英德军备竞赛的背景

德国海军的崛起: 20世纪初,德国大力发展海军,挑战英国的海上霸权。德国的“海军法”和不断增长的无畏舰数量,让英国深感不安。英国的海上生命线和帝国殖民地的安全都依赖于其强大的海军。
德国与土耳其的关系: 德国一直试图在中东地区扩大影响力,与土耳其的关系日益密切。德国向土耳其提供军事援助、顾问,并参与建设重要的铁路项目(如“柏林巴格达铁路”),这被英国视为对其在中东地区利益的潜在威胁。
“战舰外交”的时代: 当时,各国常常通过军事援助和军售来巩固盟友关系,并在战略要地建立军事存在。

2. 土耳其订购战舰的背景

奥斯曼帝国的现代化努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奥斯曼帝国虽然积弱已久,但也在努力进行军事现代化。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海军的更新换代。
向英国订购战舰: 奥斯曼帝国为了增强海军实力,于1912年向英国的船厂(如阿姆斯特朗惠特沃思公司)订购了两艘当时最先进的无畏舰:
“苏丹奥斯曼一世”号 (Sultan Osman I): 这艘战舰在英国建造,是奥斯曼帝国海军的骄傲。
“雷沙迪耶”号 (Resadiye): 这艘战舰也由英国建造。
重要提示: 还有一艘早期订购的战列舰“巴尔干”号 (Barbaros) 已经交付。

3. 英国扣留战舰的直接原因和动机

当第一次世界大战在1914年爆发时,英国面临一个严峻的局面:

土耳其可能加入同盟国: 尽管土耳其官方宣称中立,但许多迹象表明,土耳其政府内部,特别是受到德国影响的强硬派,倾向于加入同盟国(德国和奥匈帝国)。
阻止德国海军优势的潜在增强: 如果土耳其加入同盟国,而这两艘强大的战舰落入土耳其手中,并可能被德国海军指挥或利用,这将极大地增强德国及其盟友的海军力量,尤其是在地中海地区。这会直接威胁到英国的海上交通线,特别是通往苏伊士运河和印度的航线。
“战舰是一种政治工具”: 在那个时代,购买先进战舰不仅仅是军事问题,更是政治和外交问题。战舰可以成为国家威慑力的象征,也可以作为支持盟友的筹码。英国担心这两艘战舰一旦交付,会直接服务于德国在中东的战略。
“扣留”的策略: 英国海军部和政府认为,扣留这两艘已经准备好、即将交付的战舰,是阻止土耳其加强其潜在敌对阵营实力的最有效手段。这就像是一种“预emptive strike”(先发制人的行动)。
利用政治筹码: 通过扣留战舰,英国也希望能够对土耳其施加政治压力,迫使其保持中立,或者至少延缓其加入同盟国的进程。他们可能希望在合适的时机,以交还战舰作为交换条件,换取土耳其的中立或某种让步。

4. 土耳其的反应

英国的扣留行为激怒了奥斯曼帝国。这被视为一种侮辱和背叛,极大地加剧了奥斯曼帝国政府对英国的不信任感。

土耳其的国内反响: 扣留战舰的消息在土耳其引起了巨大的民族主义情绪。许多土耳其人认为,英国是在试图削弱他们的国家力量,阻碍他们的发展。
寻求德国的替代: 在失去从英国购买战舰的机会后,奥斯曼帝国政府转而向德国寻求帮助。德国将当时正在其海军服役的战列舰“戈本”号 (Goeben) 和“布列斯劳”号 (Breslau) 赠予或出售给了土耳其(虽然名义上是赠予,但实质上有交换条件),并允许其悬挂土耳其国旗。这两艘德国军舰成为了土耳其海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后来直接导致了土耳其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

5. 历史的讽刺

“戈本”号和“布列斯劳”号的命运: 这两艘德国军舰在土耳其海军服役期间,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特别是“戈本”号(更名为“亚沃兹·苏丹·塞利姆”号,Yavuz Sultan Selim)在地中海的活动,以及后来炮击俄国港口,直接促使俄国对土耳其宣战,最终将土耳其推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站在了德国一边。
英国的短期收益与长期损失: 从短期来看,英国成功阻止了两艘强大的战舰直接加入同盟国的海军。但从长远来看,这次扣留行为被认为是导致土耳其最终加入同盟国的一个关键因素,因为它严重损害了英土关系,并加剧了土耳其国内的亲德情绪。

总结:

英国扣留土耳其战舰绝非是因为他们没有考虑土耳其的战略地位,恰恰相反,正是因为他们高度重视土耳其的战略地位,以及对土耳其可能加入敌对阵营的担忧。他们认为,将这两艘强大的战舰交给一个潜在的敌人,将直接威胁到英国自身的海上安全和在中东地区的利益。这是一种基于当时紧张地缘政治和军备竞赛背景下的军事和政治策略,尽管这个策略最终适得其反,加剧了冲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根本原因是俄国人要求的,七月危机时俄国至少两次要求英国不交船。不过在七月危机的那个节点上,任何理智的决策者都只能得出扣船一个结论。

奥斯曼委托英国建造的两艘战列舰只是奥斯曼海军扩军计划的一部分。1910年,巴西的米纳斯吉拉斯级战列舰下水,拉开了南美海军军备竞赛的序幕。阿根廷和智利随即提出了自己的扩军计划,阿根廷委托美国建造的里瓦达维亚号和莫雷诺号的两艘战列舰,以及智利委托英国阿姆斯特朗船厂建造的拉托瑞海军上将号战列舰。

但因自身财政和政治原因,阿根廷和智利两国在中途均有过削减造舰数量的想法。1913年底,阿根廷和智利传出转手在建战列舰的计划,随即在1914年1月就传出了奥斯曼有接手的想法。如果计划成真,奥斯曼的海军将增加五艘无畏级战列舰,将近1/3的公海舰队无畏级数量,彻底改变黑海的战略平衡。

作为应对,帝俄高层在1914年2月召开了特别会议,根本上扭转了帝俄海军政策,将重心从波罗的海转移到黑海,并同时在全世界范围内狙击奥斯曼的购舰计划。具体措施包括直接向阿根廷和智利施压,让法国融资给希腊并唆使希腊竞买,亲自下场游说船厂尝试截胡。在俄国的压力下,阿姆斯特朗船厂向俄国保证,即便智利放弃了在建战列舰,船厂也不会转卖给奥斯曼。

最终因为阿根廷和智利两国自身决策,两国并没有转售在建战列舰。不过1914年1月的奥斯曼海军扩军的传闻已经极大地刺激了帝俄。1914年5月8日,帝俄外长萨松诺夫向英国发出正式抗议,指责英国协助奥斯曼海军扩军。而英国回应称,英国帮助奥斯曼是为了防止德国势力的渗透,有利于协约国整体利益。

无论英国是不是和几十年后丘吉尔卖发动机给苏联一样,有意识有策略地两面下注,同时扶持俄国和奥斯曼,英国对奥斯曼都是非常重视的,柏林报纸的一篇奥斯曼准备把海军技术顾问由英国人换成德国人的报道,就能引起英国驻君士坦丁堡大使要求大维齐尔澄清谣言。

然而,这位长期担任奥斯曼海军的技术顾问休·威廉姆斯海军上将对抵抗德国渗透奥斯曼海军的前景非常悲观,在他给英国本国的汇报中,发现不少奥斯曼海军官员异常亲德,不仅仅向德国学习技术,还有和德国人之间存在利益输送。既然德国人在奥斯曼的陆军、铁道、银行和商业领域能取得支配地位,那德国人渗透到海军已经是可以预见的。

从驻君士坦丁堡大使和外交大臣,到海军部包括第二和第三海务大臣,都在对扣船这件事有话语权的,不是所谓丘吉尔拍个脑袋能决定的。为什么英国最后还是决定扣船呢?海军作战参谋部总参谋长亨利·杰克逊爵士说得很清楚,英国对德国最大的优势就是手里有奥斯曼的两艘在建战列舰的王牌(trump card)。只是七月危机到了摊牌的时刻。如果在手里有牌时奥斯曼都投德,那没牌了就更投德了。

如果扣船,最恶劣的情形无非是奥斯曼倒向德国。但如果交船,那最恶劣的情形就是奥斯曼依然倒向德国,而且海军部还拿两艘战列舰资敌。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因为从上帝视角来看,恩维尔就是打算这么干的。而正因为奥斯曼表现得过于亲德,扣船成了任何决策者的唯一选择。

而且丘吉尔在征收这件事也没有一些人想象的那么无脑。丘吉尔先是指示阿姆斯特朗船厂拖延完工,然后要求阻止奥斯曼在船上升旗。奥斯曼自始至终也没有成功在战列舰升奥斯曼船旗,在法律上也确实是完备的。

其实真正值得思考的是,帝俄没想到自己会被封锁吗?一种理论是,正因为帝俄预见到奥斯曼海军扩军后,夺取君士坦丁堡会非常艰难。所以帝俄在七月危机中实际上是期望看到引爆全欧战争,并逼迫奥斯曼亲德,以趁机夺取君士坦丁堡的。如果你相信这个,就来到俄国策源说了。

很多人似乎觉得英国没考虑过赔偿,然而丘吉尔在做出决定之后让格雷转达向奥斯曼赔偿的意愿。事实上8月18日,也就是戈本号进入海峡的一个礼拜,恩维尔通过英国驻君士坦丁堡大使和英国,表示英国尊重奥斯曼领土完整令人欣慰,并建议英国宣布征收并不是永久的。随即丘吉尔亲自向奥斯曼发出电报,通过林普斯海军上将,向恩维尔提供了赔偿方案:

  1. 大战结束后,两艘战列舰在被修复如新后将被交还给奥斯曼,修船的费用由英国承担;
  2. 如果任何一艘战列舰沉没,停战宣言后英国会立即向奥斯曼支付灭失战列舰的全额费用;
  3. 在仲裁庭确定后,英国立即支付奥斯曼为接受战列舰所支出的人员开销和其他一切费用;
  4. 自8月1日起,英国每保有战列舰一天,向奥斯曼支付1000磅每日的赔偿金。

按这个方案,假设一战还是打满了4年,那单单赔偿金将到达168万磅,相当于一整艘战列舰。不过我们从上帝视角是知道,恩维尔是不在乎英国赔偿的。

我们在讨论英德俄法奥的外交时时,会聚焦外交官僚和理性决策,虽然君主本人的心态值得研究。但是正儿八经把一战归咎于威廉二世的童年阴影或者尼古拉受妖僧蛊惑,还是过于新奇。同理,我们研究奥斯曼时,相信奥斯曼的外交是因为受辱云云就头脑发热,而不是基于理性的外交决策,那就有点东方主义了。

user avatar

英国想过啊,但丘胖没想过。

甚至扣完,奥斯曼当局都不太敢翻脸,如果不是丘胖一再羞辱,并且对俄国瞎开空头支票导致俄国野心膨胀,出现不可调和的俄土矛盾,奥斯曼还能再忍。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英国确实考虑过土耳其的战略地位,而且是非常重视的。土耳其(奥斯曼帝国)位于连接欧亚大陆的关键位置,控制着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这是黑海与地中海之间的唯一通道,战略意义不言而喻。英国扣留土耳其战舰的原因非常复杂,并且与当时欧洲紧张的政治局势和英德两国之间的军备竞赛密切相.............
  • 回答
    英国战列舰舰艏锚的布局确实有些特别,尤其是和同时期其他海军强国相比,总的来说,英国战列舰舰艏右舷布置两个锚,而同时期其他国家(如德国、法国、美国、俄国等)则普遍采用左右舷各一个锚。这种差异并非随意为之,而是深植于英国海军长久以来的航海传统、设计理念以及对舰船操纵性的一些独特考量。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
  • 回答
    要说一战时期英国战舰相比德国战舰最大的“缺陷”,这得看从哪个角度去衡量,而且用“缺陷”这个词可能有些过于绝对。双方的战列舰设计思路和侧重点都有不同,各有优劣。不过,如果要挑一个相对来说,在某些方面德国战舰表现得更出色,而英国战舰相对来说比较“吃亏”的地方,那可能得说是炮击的穿透力和射程。咱们得先理解.............
  • 回答
    想知道英超球队踢成那样能不能进欧战?这可得好好算算。简单来说,理论上是可能的,但可能性微乎其微,而且充满了各种“但是”。咱们先捋一捋英超的欧战名额是怎么分配的。 联赛前四名: 这四个位置是稳稳的欧冠资格,这是最直接也最重要的途径。 联赛第五名: 通常也是一个欧冠资格,但具体情况要看国内杯赛冠.............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国际关系、主权独立以及现代联盟的运作方式。我们来详细聊聊,看看如今的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英国面临战争时,是否还会像一战、二战那样,毫无保留地并肩作战。回顾历史:英联邦的纽带与战争动员在一战和二战时期,大英帝国(后来演变为英联邦)是一个紧密的政治和军事.............
  • 回答
    德国在一战中采取无限制潜艇战,说到底,这是他们在严酷的战略困境下,一次孤注一掷的冒险。我们得把时间倒回一战爆发初期,那时的德国,虽然军事实力强大,但战略态势却并不乐观。海上的困境:英国的“绞索”英国海军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力量,这一点毋庸置疑。早在战争开始没多久,英国就启动了对德国的海上封锁。这.............
  • 回答
    美国在一战中加入协约国,而非同盟国,这背后并非仅仅是为了瓜分英法的殖民地利益那么简单。实际上,当时美国对瓜分殖民地利益的兴趣并不浓厚,其选择阵营更多是基于一系列更深层次的考量,包括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以及最直接的导火索——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首先,我们得明白,一战初期美国奉行的是“中立政策”。总统.............
  • 回答
    英国埃塞克斯郡的这起悲剧,发现39具中国籍遇难者遗体,无疑是一场令人心痛的人间惨剧。它触及到了全球关注的人口贩运、非法移民等敏感议题,并在国际社会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不安。要说这起事件是否会引发“战争”,这确实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说法,也可能不是最准确的描述。战争通常指的是国家之间动用武力进行的冲突。就这.............
  • 回答
    一战后的华盛顿会议,英国之所以大力支持,原因可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基于一系列现实的利益考量和战略调整。简单来说,英国当时正处于一个转折点,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在全球的地位和力量,而美国提出的华盛顿会议,正好契合了英国的这些需求。首先,经济上的疲惫与现实的压力是英国支持会议的最直接动因。一场世界大战打下来,.............
  • 回答
    布尔战争时期英国在南非设立的集中营,是一段令人痛心疾首的历史,其性质和对人道主义的摧残,在当时乃至后世都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将维多利亚女王与希特勒相提并论,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敏感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历史背景、行为动机以及造成的后果,才能得出相对客观的评价。南非集中营:一段黑暗的历史布尔战争(189.............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且引人深思的历史假设。从英国自身的利益角度出发,探讨1940年左右与纳粹德国和解是否“更好”,需要极其细致的分析,并且最终的结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更好”以及我们如何评估不同历史路径的可能性和后果。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关键背景: 1940年左右的欧洲局势: 法国已经.............
  • 回答
    在《英雄联盟:双城之战》中,范德尔(Vandar)作为黑巷的领袖,确实拥有召集黑巷居民的能力,但他在剧情中选择不与皮城( Piltover)直接开战,这一决策背后有多重复杂的原因,涉及个人动机、政治策略、角色发展以及剧情伏笔。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分析: 1. 范德尔的个人动机:对皮城的复杂情感 .............
  • 回答
    一战前德国之所以不选择与沙皇俄国结盟对抗英法,反而与奥匈帝国结盟并陷入双线作战的困境,这是一个复杂且涉及多重历史因素和战略考量的结果。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当时欧洲的政治格局、大国的战略目标、以及德国自身的战略选择。一、 德国对俄国的传统敌意与战略不信任尽管在某些时期德国与俄国有过短暂的.............
  • 回答
    黎塞留级战列舰的设计,若将其置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前夕的时代背景下进行审视,其先进之处可谓显而易见,尤其是在几个关键领域,它足以让当时的大多数舰艇黯然失色。让我们深入剖析一番,看看这位“海上巨兽”究竟有多超前。黎塞留级设计在一战前后的先进之处将黎塞留级(Richelieuclass)战列舰的设计放到.............
  • 回答
    话说酒馆战棋里要是真出了这么个英雄,10血,但一次只能挨一丁点儿伤害,这可真是让人脑壳疼。我说实话,这玩法得精细到没朋友,但要是玩好了,嘿嘿,那滋味儿可就跟喝了陈年老酒似的,香!先说说这英雄的“一次最多承受1点伤害”是个什么概念。这不像有些英雄是“减伤”或者“反弹”,它是直接给你“削弱”了伤害的来源.............
  • 回答
    要详细分析一战后英法根据特定地图对德国进行处置对欧洲和世界格局的影响,我需要看到您提到的“地图所示方法”。由于我无法直接看到您脑海中的地图或者您所指的图片,我将根据一战后历史上的实际情况以及基于不同假设的“处置方法”,来探讨可能的影响。请您描述一下地图上展示的对德国的具体处置方式,例如: 领土割.............
  • 回答
    炉石传说酒馆战棋要是真出了这么个英雄,那可真是有意思了。一个开局就有五枚铸币,上限十二枚,前六回合买卖怪都得花四费,这一下子就打破了原有的经济和节奏平衡,绝对是颗重磅炸弹。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英雄的特点: 被动:初始铸币为五枚,最多有十二枚。 初始五枚铸币: 这是最核心的亮点。正.............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让人血脉贲张的设想!一个钻石玩家,开局就已经是满级,身上还揣着六神装,这画面光是想想就觉得刺激。那么,这样一位“天神下凡”的钻石选手,能否一挑五,击溃一支刚从泉水里爬出来的职业战队呢?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双方的初始状态: 钻石玩家(我们称他为“上帝”): .............
  • 回答
    我的思绪仿佛被一股洪荒之力牵引,猛地从安逸的现代生活中剥离,然后重重地砸在了1839年的土地上。周遭的一切都变得陌生又熟悉,青砖黛瓦,马车悠悠,还有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尘土和炊烟混合的味道。我,一个来自未来的人,竟然稀里糊涂地站到了清朝,而且还是这即将被历史洪流裹挟的关口。脑子里嗡嗡作响,消化着这.............
  • 回答
    想象一下,假如 Dota 2 和英雄联盟这两个庞然大物在同一片土地上展开史诗般的较量,那画面,啧啧,绝对是游戏史上的一场大爆炸。先别急着问谁会赢,咱们先来梳理一下这场跨界混战的奇观。地图的融合:冲突还是和谐?首先,得解决地图的问题。是按照 Dota 2 的三路加野区,还是英雄联盟的召唤师峡谷?我觉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