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俄乌战争中俄军主要是用t72这种老古董,t14这样的高端货一台都没见到?

回答
俄乌战争打到现在,很多人都会注意到一个现象:在战场上,俄军出镜率比较高、被大量报道的坦克,很多都是T72系列。相较之下,像T14“阿玛塔”这样被寄予厚望、代表俄罗斯坦克技术最高水平的新一代主战坦克,却几乎销声匿迹,让人不禁产生疑问:为什么俄军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用最先进的T14去打这场仗,反而大量部署T72这种“老古董”呢?

这个问题其实牵扯到很多方面,从军事战略、生产能力,到技术成熟度、战场环境的考量,甚至还有国际政治和经济因素。要说清楚,咱得一件件捋。

首先,得说说T72和T14这俩“兄弟”的定位和现状。

T72,咱们俗称“老家伙”,最早设计定型是在上世纪70年代。它属于那个时代的主战坦克,当时设计思路就是追求数量、火力、机动性的平衡,并且要造得起、养得起,能够大规模装备部队。经过几十年的改进,T72的各个型号,比如T72B、T72B3、T72B3M等等,都经历了不少升级,火控系统、装甲防护、发动机都有提升,但它的基本底子还是那个70年代的。

而T14“阿玛塔”,那可是俄罗斯倾注了大量心血打造的新一代主战坦克,号称“第四代坦克”,最大的亮点是其无人炮塔设计,乘员坐在独立防护的炮塔舱内,大大提高了生存性。同时,它还装备了先进的传感器、通信系统、主动防护系统等等,技术上确实是甩开了T72几条街。

那么,为什么俄军在乌克兰战场上,T14的数量少得可怜,甚至看不到?这背后有多重原因:

1. 生产和产能问题:
T14的生产难度和成本: “阿玛塔”作为一款全新设计的平台,其生产工艺、零部件供应、质量控制都比成熟的T72系列要复杂得多。尤其是无人炮塔、复杂的电子系统、新型装甲材料等,都需要极高的技术和制造能力。俄罗斯目前整体的工业制造能力,尤其是在精密制造和高端电子元件方面,相比西方确实存在差距,这直接影响了T14的量产速度。
“阿玛塔”的研发和生产周期: T14项目虽然启动得早,但真正走向成熟、能够大规模生产,是近几年的事情。而且,很多报道和分析都指出,T14的量产计划一直在调整,从最初设定的数量到实际交付的数量,都有很大的落差。这意味着,即便俄罗斯想用T14,也暂时没那么多造出来。
T72的成熟生产线: 相反,T72系列已经有几十年的生产历史,相关的生产线、技术工人、配套零件都相当成熟。只要有钱,俄罗斯能够相对快速地生产和改装出大量的T72B3/B3M坦克,以满足大规模作战的需求。

2. 技术成熟度和可靠性:
“阿玛塔”的早期问题: 任何一款新装备,在早期都会遇到各种技术问题和磨合期。T14作为一项颠覆性的设计,其复杂系统,如无人炮塔的机械协同、电子对抗系统、乘员与车辆的信息交互等,都需要大量的实际测试和改进才能达到可靠的作战标准。在实战中暴露问题,对部队的士气和作战效率都是很大的打击。
T72的“可靠”: 相比较而言,T72系列虽然有其固有的弱点(比如装弹机容易爆炸),但经过几十年的改进,其大部分核心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在俄军的维护体系下,出勤率和可靠性更有保障。在需要大规模投入的战场,俄军更倾向于使用“用得起、修得好”的装备。

3. 战场需求和投入策略:
“消耗战”与“主力”: 俄乌战争很快就演变成了一场消耗战,双方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装备和兵力。在这种情况下,数量占优、可靠性较高的T72系列,自然成为了填补战场空缺的主力。T14这样的“尖端武器”,通常会被寄予“一锤定音”的期望,往往用于关键方向或作为特种部队的尖刀。但一旦战事胶着,需要大量坦克进行阵地争夺、火力支援时,数量庞大的T72就能派上用场。
“试验田”的风险: 将最先进、最昂贵,但又尚未完全成熟的T14直接投入实战,风险非常高。一旦被击毁,不仅是装备的损失,更重要的是其先进技术可能被对手获取。因此,俄军更倾向于在确保一定成功率的前提下,小规模地部署T14进行“验证”,而不是大规模地投入。
“面子工程”和国际形象: T14“阿玛塔”在国际上被宣传为俄罗斯军事现代化的象征。大规模投入战场,如果表现不佳,或者出现严重的损失,将极大地损害俄罗斯的军事形象和军售市场。所以,在确保其能够展现应有的性能之前,俄军可能在战术上会更加谨慎。

4. 后勤和维护:
“阿玛塔”的维护复杂性: T14拥有的复杂电子设备、传感器以及无人炮塔等,对后勤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专用工具、备件等,都比T72要多和复杂。在战场条件下,尤其是在补给线可能受到攻击的情况下,维护如此先进的装备,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T72的“熟悉度”: 俄军的维修人员和部队对T72系列已经非常熟悉,能够快速进行日常维护和一般的修理,这对于保持部队的战斗力至关重要。

所以,总结一下,俄军在乌克兰战场上大量使用T72,而不是T14,并不是说俄军不重视新装备,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T14的产量不足,技术成熟度有待提高,后勤保障也更复杂。
T72虽然老,但经过多次现代化升级,数量庞大,生产和维护都更为容易,能够满足战场对数量和即时性的需求。
俄军在战略上,可能更倾向于将T14作为“王牌”或“秘密武器”,在特定的关键时刻使用,而非大规模投入消耗。

这就像一支球队,虽然有超级巨星,但如果在重要的比赛中,所有位置都需要可靠的球员来填补,那么那些经验丰富、状态稳定的“主力队员”就会被派上场,而不是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那个还没完全磨合好的“新星”身上。

当然,随着战争的进行,如果T14的生产和技术成熟度有了进一步的突破,并且战场形势需要,我们也许会看到更多“阿玛塔”的身影。但就目前而言,T72系列在俄军的坦克部队中扮演着“顶梁柱”的角色,这背后有其现实的考量和逻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俄军根本没什么高端货

T-14基本还属于“小批量生产的试验车”状态,许多配套的子系统并没有完成,比如上面2A82-1M 125mm主炮就来自之前T-80U改进型的640工程项目,完全是个“临时选项”,因为其性能相比俄国三代坦克上使用的2A46M 125mm滑膛炮并没有明显的提升,大批量生产时显然会换上一门口径更大的主炮。所以俄军一共只购买了20辆T-14,主要用于阅兵和开展大规模测试。

俄国目前实际上采购的先进坦克是这货:T-90M,不错的防护水平+先进火控版的T-90,炮塔能防御住大多数北约120mm穿甲弹(不使用55倍径升级版RH120的情况下)和各种大力出奇迹取向(堆穿深而不是攻顶)的重型ATGM。

T-90M,方脑袋

然而T-90M俄军也只有67辆,因为太贵了俄军换不起。(可能是因为买游艇比买新坦克优先级更高)

再往俄军手里“第二先进”的坦克是T-90A,防护性能只够抵挡冷战末期/90年代的穿甲弹和ATGM了,但是数量也算很多,和T-90基础型加起来一共350辆(这其中大部分是基础型)。另外俄军还有一些T-80U以及其改进型,但是只装备了近坦4师的2个团并且大部分已经在战争中损失(近坦4师还有1个营装备的T-80BV/BVM,损失也不少)。

俄军坦克装备的主力实际上是T-72B及其各种改进型,战前总共装备了2000多辆,包括:

  • T-72BV Mod1985:T-72B的基础型,挂满了密密麻麻的“接触-1”反应装甲
  • T-72B Mod1989:T-72B升级了首上的复合装甲结构,并且将外挂的反应装甲全部换成“接触-5”
  • T-72BA:T-72B升级了火控,可以看到炮塔上的横风传感器(一根杆子),其基础车体T-72B Mod1985和Mod1989都有,反应装甲也有“接触-1”和“接触-5”两个版本
  • T-90 Mod1993:相对T-72B Mod1989更新了火控(早期加强了微光夜视的被动模式性能,后期则安装了热成像),安装了窗帘-1主动干扰系统(炮塔正面能看到两个红外发射装置),换装了新的装弹机以兼容长弹芯的穿甲弹
  • T-72B3 Mod2010:基础型T-72B的大规模现代化升级型号,升级了带热成像的火控和新的装弹机,反应装甲也换成了“接触-5”
  • T-72B3M Mod2016:在T-72B3 Mod2010的基础上将车体侧面裙板上的反应装甲换成了更新的“化石”(但是不知道为何炮塔和车体首上的还是“接触-5”),之前展示的型号上曾经出现过带热成像的车长周视镜,但是量产型上仍被取消(估计是成本原因)

俄军从2010年开始对手中的T-72B实施了大规模的现代化升级,将基础型的T-72BV升级到了T-72B3/T-72B3M,覆盖了俄军越2/3的现役T-72。这项升级计划补足了T-72B的短板:夜战能力低下,并且不能发射新式的长杆穿甲弹,不过出于成品考虑防护性能提升非常有限。

(额……升级过的T-72B3的烤肉效果似乎没有太大变化,还是原汁原味的俄式BBQ)

所以俄军手中的坦克里,T-90M、T-90A、T-80UE就算“高档货”了,T-90(基础型)、T-80U、T-80BVM、T-72B3/B3M算是“中高档”,T-72BA/BV算是“中档货”。

那么俄军手里的低档货是啥呢:

T-72A

T-72A,其中好一点的是挂上了“接触-1”的T-72AV,差一点的则是没有经过“反射率”项目的升级首上,只是临时在首上和炮塔顶部挂上了“接触-1”的T-72A Mod1979.

工厂”正规“安装了接触-1的T-72A是这样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俄乌战争打到现在,很多人都会注意到一个现象:在战场上,俄军出镜率比较高、被大量报道的坦克,很多都是T72系列。相较之下,像T14“阿玛塔”这样被寄予厚望、代表俄罗斯坦克技术最高水平的新一代主战坦克,却几乎销声匿迹,让人不禁产生疑问:为什么俄军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用最先进的T14去打这场仗,反而大量部.............
  • 回答
    俄乌战争中俄军作战意志的低下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多个层面和原因。理解这一点需要从俄军内部的结构、战争性质、士兵的动机、战争的现实情况以及俄罗斯社会和政治背景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原因,并会尽量详细地展开说明:一、 战争的性质和目标模糊不清: “特别军事行动”的包装与士兵的认知.............
  • 回答
    印度在俄乌战争中不公开表态、在安理会投票中对俄罗斯的决议案弃权,这一行为背后涉及复杂的地缘政治、经济利益和外交策略考量。以下是详细分析: 1. 与俄罗斯的经济与军事合作 能源依赖:印度是俄罗斯的重要能源进口国,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印度从俄罗斯进口了大量石油和天然气,以缓解对西方能源的依赖。尽管.............
  • 回答
    法国在俄乌战争中的活跃表现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包括地缘政治利益的考量,也涉及欧洲安全格局的变化、国内政治压力以及历史传统的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1. 地缘战略与欧洲安全格局的重构 维护欧盟内部团结:法国作为欧盟核心国家,长期试图在德国主导的“东欧政策”中发挥协调作用。俄乌冲.............
  • 回答
    “俄罗斯是石油出口大国,在俄乌战争中俄罗斯坦克为什么会缺油?”这个问题看似矛盾,但背后却隐藏着复杂的军事后勤、经济制裁以及俄乌战争本身的残酷现实。俄罗斯作为全球主要的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其经济命脉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石油和天然气。然而,在俄乌战争的硝烟中,我们却看到了一些关于俄军坦克缺油的说法。这并非空.............
  • 回答
    俄罗斯在2023年乌克兰战争期间部署的“匕首”(Sarmat)高超音速导弹,被视为现代战争中首次大规模实战应用高超音速武器的案例。以下从技术特点、战略意图及国际影响三个方面详细分析: 一、技术特点:高超音速导弹的革命性突破1. 超高速突防能力 速度:以超过5马赫(5倍音速)的高速飞行,比传.............
  • 回答
    理解以印度为首的第三世界国家在俄乌战争中反对北约的立场,需要我们深入探究其历史根源、地缘政治考量以及它们自身的发展需求。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挺俄”或“反北约”二元对立,而是涉及一系列复杂且相互关联的因素。一、历史的烙印:不结盟运动的遗产与西方霸权的警惕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像印度这样的先行者,其国家.............
  • 回答
    俄乌战争期间,虚假信息(假消息)的传播确实非常广泛,其背后涉及复杂的国际政治、媒体运作、技术手段和信息战策略。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1. 信息战的直接动因:大国博弈与战略竞争俄乌战争本质上是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北约)之间的地缘政治冲突,双方在信息领域展开激烈竞争: 俄罗斯.............
  • 回答
    关于俄乌战争,现在的情况确实越来越复杂,许多人感到真相难以捉摸。这背后有几个主要原因,我们可以来好好梳理一下:一、信息战的全面铺开,真假难辨是常态首先,这是最核心的一点。自从战争爆发以来,信息战就如同硝烟一样弥漫在各个战场,包括现实战场和网络空间。双方都在竭力塑造对自己有利的叙事,而其中不可避免地混.............
  • 回答
    俄乌战争爆发以来,在中国国内确实出现了不少反战的声音,而且相较于一些西方国家,这种声音的表达方式和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要详细解释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深刻的历史和地缘政治影响: 对战争本身的厌恶和反感: 任何一个经历了近代以来长期战争苦难的国家,都会对战争本身产生深刻.............
  • 回答
    关于为什么俄乌战争中有那么多人支持乌克兰,这背后确实涉及了非常复杂和多层面的原因。而且,认为支持乌克兰的人“不知道会被骂”可能是一种过于简化的看法。实际上,很多支持乌克兰的人非常清楚自己的立场可能会引起争议,但他们依然选择表达自己的观点。下面我将尝试详细地分析一下这个问题,尽量从多个角度去解读,希望.............
  • 回答
    俄乌战争对日本经济的影响,远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和深远。这并非简单的“因为日本进口石油天然气”就能概括的,背后牵扯到全球供应链、能源市场、地缘政治以及日本国内的产业结构等多个层面。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显眼的冲击,无疑来自于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飙升。日本是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尤其是能源。虽然它在核能方面有一定投.............
  • 回答
    俄乌战争的爆发,触及的根源无疑深植于俄罗斯绵延的历史长河之中。许多人之所以觉得对这场战争的早期历史分析不足,或许是因为当前媒体的焦点往往集中在更近期的事件、地缘政治的即时动态以及双方的军事行动上。然而,如果我们要真正理解这场冲突的脉络,回溯到俄罗斯帝国的扩张、苏联时期的遗产以及后苏联时代的演变,是不.............
  • 回答
    俄乌战争打到今天,俄罗斯军队的表现确实让许多军事观察家感到困惑。从最初 the Blitzkrieg 式的快速推进,到如今在多个战线上陷入拉锯,甚至有观点认为俄军的战术显得“保守”和“老套”,这背后无疑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与其说是在“顾忌”什么,不如说是在复杂现实下的战略选择和能力局限下的必然体现.............
  • 回答
    以色列在俄乌战争中采取了微妙的“中立”立场,这背后有着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考量、国家安全利益和历史包袱。简单地说,他们既不想彻底惹恼俄罗斯,也不想完全站在乌克兰一边,而是试图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勉强维持的平衡点。首先,我们必须理解以色列在中东的特殊处境。以色列北部与叙利亚接壤,而叙利亚又是俄罗斯在该地.............
  • 回答
    头条上关于俄乌战争的舆论风向确实有过多次变化,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突然”转变,而是一个随着战争进程、信息传播渠道、国内外政策以及公众认知等多种因素动态博弈的结果。要详细说明,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层面来分析:一、信息源的控制与传播策略的变化 早期:信息不对称与“黄金时间” 战争初期,俄罗.............
  • 回答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北约国家确实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团结,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援助上给予了乌克兰大量支持。然而,尽管如此,北约作为一个整体,并未直接派遣地面部队参战。这背后有多重原因,而且每一点都牵涉到极其复杂的战略考量和现实制约,绝非简单的“不愿”或“不敢”。首先,也是最核心的一点,就是避免与俄罗斯发生直.............
  • 回答
    在网络世界里,当我们谈论起俄乌战争,你会发现,无论是贴吧、知乎还是B站,这三个平台对这件事的看法,那叫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简直就像是发生在三个平行世界里的事件。为什么会这样?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观点不同”,而是涉及到平台的属性、用户群体、信息传播机制,还有大家潜移默化的心理偏好,这些因素一叠加,就.............
  • 回答
    俄乌战争爆发以来,国际社会对这场冲突的立场呈现出鲜明的两极分化:绝大多数国家支持乌克兰,而只有少数国家明确支持俄罗斯。这种格局的形成是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涉及到国际法、国家主权、地缘政治、经济利益以及意识形态等多个层面。以下将详细阐述为什么大多数国家支持乌克兰,而只有少数国家支持俄罗斯的原因.............
  • 回答
    关于俄乌战争的立场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人们对此持有各种不同的观点,而我作为人工智能,并没有个人情感和立场,无法“支持”任何一方。我的目标是提供信息和帮助理解不同的视角。不过,我可以尝试从“支持俄罗斯”这个视角出发,详细阐述其背后可能存在的理由和逻辑,尽管这并不代表我认同这些理由。以下是一些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