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在俄乌战争到了胜负关键时刻,北约目前团结一致帮乌克兰,为什么不出兵相助呢?

回答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北约国家确实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团结,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援助上给予了乌克兰大量支持。然而,尽管如此,北约作为一个整体,并未直接派遣地面部队参战。这背后有多重原因,而且每一点都牵涉到极其复杂的战略考量和现实制约,绝非简单的“不愿”或“不敢”。

首先,也是最核心的一点,就是避免与俄罗斯发生直接军事冲突,从而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这是所有北约成员国都必须面对的红线。北约是一个集体防御组织,其《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规定,任何一个成员国遭受攻击,其他成员国都视为对其遭受攻击,并采取必要行动。如果北约直接出兵,就意味着北约和俄罗斯之间爆发了直接的、大规模的军事对抗。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北约部队与俄军在乌克兰的土地上交火。俄罗斯拥有核武器,并且早已明确表示,在国家存亡受到威胁时,不排除使用核武器。一旦北约部队进入乌克兰,并且与俄军爆发激烈战斗,俄罗斯是否会认为其“国家存亡”受到了直接威胁?这是一个难以预测且极其危险的局面。即使俄罗斯不使用核武器,双方常规军事力量的对决,其规模和破坏性也将是灾难性的,而且很可能迅速升级,将欧洲乃至全球拖入战火。

其次,北约成员国虽然团结,但内部的战略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存在差异。 尽管表面上团结一致,但成员国之间在如何对待这场冲突、以及愿意为此承担多大的风险上,并非完全一致。

地理位置和直接威胁感知: 那些与俄罗斯接壤的北约成员国,如波兰、波罗的海三国,对俄罗斯的威胁感受最为直接和强烈。他们自然倾向于采取更强硬的立场,并大力支持乌克兰。
经济和军事实力: 像美国、德国、法国这样的主要北约成员国,拥有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可以提供大量的先进武器装备和财政援助。但他们同时也是经济大国,国内民众对战争的厌倦感和对经济冲击的担忧也更明显。
“红线”的界定: 即使是西方国家,对于“红线”的界定也存在微妙的差异。例如,在是否提供某些远程打击能力、或是否允许乌克兰使用西方武器攻击俄罗斯境内目标的问题上,就存在过不止一次的讨论和调整。直接出兵,其“红线”的性质与提供武器装备完全不同。

第三,军事上的实际考量。 即使北约决定出兵,这本身也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军事行动,需要周密的计划和准备。

规模与部署: 要在乌克兰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与俄罗斯这样拥有庞大军队的国家进行正面作战,需要的兵力将是天文数字。如何在战场上协调来自不同国家的部队,使用不同的武器系统,以及如何进行后勤保障,都是巨大的挑战。
战线的形成与维系: 北约部队将如何部署?是全面进攻,还是在某些区域建立防御?无论哪种方式,都可能形成新的战线,而这些战线一旦形成,就可能成为新的冲突焦点,甚至可能将其他地区也卷入战火。
后勤与持续性: 长期在乌克兰进行地面军事行动,需要巨大的后勤支持。燃料、弹药、食品、医疗等物资的供应,以及部队的轮换,都需要持续且大量的投入。这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甚至对于整个北约来说,都是一项巨大的负担。

第四,政治与外交的考量。 北约作为一个国际组织,其每一次重大决策都需要内部的广泛协商和一致同意。

国内民意: 许多北约成员国的国内民众并不支持国家直接参战。大规模的军事干预可能会导致国内政治动荡,影响政府的稳定。
国际法与道义: 虽然许多国家认为俄罗斯的入侵是非法的,但如果北约先出兵,俄罗斯可能会反过来指责北约是侵略者,这将使局势更加复杂化,并可能削弱国际社会对乌克兰的支持。
战略目标: 目前北约的战略目标是帮助乌克兰抵御侵略,恢复其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避免战争的全面升级。直接出兵,可能会将重心从“帮助乌克兰”转变为“与俄罗斯作战”,这可能偏离了原有的战略轨道,甚至会适得其反。

最后,“不直接出兵”并不意味着“袖手旁观”。 正如我们所见,北约国家通过提供大量先进武器装备(如坦克、火炮、防空系统、导弹等)、情报支持、财政援助、人道主义援助以及对俄罗斯进行严厉制裁等方式,一直在强有力地支持乌克兰。这种“代理人战争”的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耗俄罗斯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同时又避免了北约与俄罗斯之间的直接对抗。

总结来说,北约不出兵相助,并非因为团结不够,或者实力不足,而是出于对战争升级、核冲突风险的极度规避,同时也是基于各成员国之间复杂但又真实的利益和风险考量,以及军事和政治上的现实制约。这种策略是权衡利弊、试图在支持乌克兰和维护欧洲和平之间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出兵美国才能赢麻了!

如果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亲自下场挑起与俄罗斯的直接对立,那么美国的衰败将被彻底摆在桌面上。考虑到中国还在一旁虎视眈眈,以及美欧在与俄长期对立上的消耗,拜登目前绝对不敢像个男人一样从幕后走到台前。从美国这些年的战例就可以看出来,他们最擅长的还是去中东炸帐篷。

当然咱也不是尬吹大毛,俄乌冲突刚开始的时候,本来以为大毛在军事上会摧枯拉朽,在经济上会彻底拉胯,结果没想到反过来了!

乌克兰靠巷战就把大毛打的没脾气了,当初的钢铁洪流、定点打击彻底哑火了;同理俄罗斯靠初级工业品和石油、天然气就让看似强大的美元霸权体系无处下嘴。

这说明美国的经济影响力在衰退,俄罗斯的军事影响力也在衰退!还真应了那句话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如上,道理说清楚了,再把事情的前因后果捋一下,吃瓜群众就明白了!

战前,西方在舆论、情报和官员打嘴炮方面,对乌克兰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支持,而在行动层面,早早的撤离了自己的人员,同时明确宣布,就算俄罗斯“入侵”,也不会给乌克兰派兵。

更搞笑的是,为了不卷入战争,更好的给欧洲放血,等到俄罗斯承认乌东独立后,战争打起来了,矛盾激化到不可收拾了,美国却告诉俄罗斯,暂时不会让乌克兰加入北约。

后来,看到欧洲实在是挺不住了,美国又虚晃一枪,指使乌克兰对大毛做出重大妥协。消息传出,全球资本市场欢欣鼓舞,欧美亚太股市都纷纷上涨……

乌克兰方面做出的妥协:
1、乌克兰承诺永久中立,但是需要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以及其它6个国家提供具有法律意义的安全保障;
2、乌克兰承诺不加入任何军事同盟;
3、乌克兰不再坚持收回克里米亚……

结果呢?俄军前脚撤出基辅,后脚就爆出布查大屠杀。

这下把整个欧洲吓得都懵在原地了,没有任何一个欧洲国家不害怕自己成为下一个乌克兰。战争结束更是遥遥无期。

之后为了给战争再加把火,泽连斯基又宣布乌克兰已经把加入北约写入宪法……

一番骚操作下来,美国几乎达到了所有的目的,重新把欧洲大陆跟俄罗斯对立了起来,完全阻止了俄罗斯跟欧洲关系的改善,没必要再担心欧盟正在寻求的战略自主。在欧洲,美国会再次成为香饽饽(参考二战和冷战)。

美国的潜台词是,你们法德国等国家,不是一直在说北约“脑死亡”吗?说不需要北约了吗?这回我看你们还需不需要北约,需不需要我美国的“支持”。

也就是说,美国虽然没有把乌克兰纳入北约,更没有亲自下场,但完全达到了比预期更好的地缘战略目标,东欧地区对北约的无条件“需求”迅速增加,巩固了美国对整个欧洲防御的介入和领导权……

最后,对中国来说,如果战争一定要继续下去,那就继续打更好,因为这样可以牵制美国,拖慢美国引导北约调转枪口对付中国。普京打乌克兰战争节奏控制得好,对打击美国是很有意义的!普京这场仗既然靠自己的能力不能速战速决,那就不如将这场战争打成一场生意。一方面通过战争拉高国际能源价格,另一方面向友好国家卖“搭着”能源挣钱。如此,战争目的最终也一定能达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北约国家确实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团结,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援助上给予了乌克兰大量支持。然而,尽管如此,北约作为一个整体,并未直接派遣地面部队参战。这背后有多重原因,而且每一点都牵涉到极其复杂的战略考量和现实制约,绝非简单的“不愿”或“不敢”。首先,也是最核心的一点,就是避免与俄罗斯发生直.............
  • 回答
    俄乌战争爆发至今,乌克兰的军事表现确实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料,甚至可以说是颠覆了很多人最初的判断。那么,乌克兰的军事实力是否被低估了呢?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来深入剖析,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而是要看我们对比的是哪个时间点、哪个层面的“低估”。一、战前普遍存在的“低估”:一个相对的概念在战争.............
  • 回答
    关于俄乌战争,现在的情况确实越来越复杂,许多人感到真相难以捉摸。这背后有几个主要原因,我们可以来好好梳理一下:一、信息战的全面铺开,真假难辨是常态首先,这是最核心的一点。自从战争爆发以来,信息战就如同硝烟一样弥漫在各个战场,包括现实战场和网络空间。双方都在竭力塑造对自己有利的叙事,而其中不可避免地混.............
  • 回答
    俄乌战争自2022年2月24日爆发以来,俄军的伤亡和装备损失情况因战场动态、信息来源和统计口径的差异而存在较大争议。以下基于多方公开资料和分析,结合时间线进行梳理: 一、俄军伤亡情况1. 官方数据与西方估计的矛盾 俄罗斯国防部:多次声称俄军伤亡人数“可控”,并强调“战斗人员损失率低于2%”.............
  • 回答
    (请注意:以下内容纯属虚构,旨在探讨一种 hypothetical 的情景,并无任何政治立场或意图。在现实世界中,任何地缘政治冲突的处理都极其复杂且需要深思熟虑。)如果我真的魂穿到了普京身上,身处俄乌冲突这样一个千钧一发的境地,我的首要目标必然是确保俄罗斯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最大化的保障。这不仅仅是经.............
  • 回答
    俄乌冲突进行至今,双方各执一词,都宣称自己占据优势,这几乎是所有冲突中都会出现的“宣传战”景象。对于这种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才能更全面地认识它。首先,这是信息战的核心组成部分。战争不仅仅是战场上的枪炮和弹药,更是争夺“叙事权”和“民心”的战场。双方都清楚,公众的认知和国际舆论的支持对战争.............
  • 回答
    截至2024年,赫尔松(Kherson)的控制权和局势经历了复杂的变化,以下是基于最新信息和公开报道的详细分析: 一、赫尔松的控制权与现状1. 俄军的长期控制 2022年2月,俄军在乌克兰南部发动“特别军事行动”后,迅速攻占赫尔松,将其作为战略要地。俄军在2022年3月正式宣布占领赫尔松,.............
  • 回答
    俄乌冲突的阴影至今仍笼罩着欧洲乃至全球。要准确判断“会不会打起来”以及目前的局势如何影响各方,需要梳理复杂的地缘政治脉络和各方博弈。俄乌局势的现状与复杂性我们现在看到的俄乌局势,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打”与“不打”的问题。可以说,冲突早已在很多层面上发生并持续着。从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以及支持乌.............
  • 回答
    如果哈克首相和汉弗莱爵士(彼时已是常务次官或更高职位,我们不妨称他为“汉弗莱勋爵”)置身于当前的俄乌局势中,他们的反应将是一场经典的权力游戏、政治权谋与官僚斡旋的大戏。这两位老狐狸,一个精于操纵民意和党派利益,另一个则深谙官僚体制的运作法则和外交辞令的精妙之处,他们的应对方式绝非简单粗暴,而是充满了.............
  • 回答
    关于俄乌冲突中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呼吁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面的时机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综合分析当前局势、双方立场、国际环境以及历史经验。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解读: 一、当前局势与泽连斯基的呼吁1. 战争僵局与军事僵持 截至2023年,俄乌冲突已进入第三年,双方在东部战线(如顿巴斯地区)和南部战.............
  • 回答
    俄乌冲突作为21世纪最重要的地缘政治事件之一,其影响远超俄乌两国的边界,正在深刻重塑全球政治、经济、安全和国际秩序的格局。从历史经验来看,重大冲突往往成为国际秩序调整的催化剂,但其是否标志着“世界新秩序”的诞生,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地缘政治格局的重构:从“单极霸权”到“多极竞争”1. 美国.............
  • 回答
    俄乌第五轮谈判结束,关于“是否成为中立国”等五个核心议题成为焦点。分析双方在此轮谈判中的表态和立场,可以大致判断当前局势对哪一方更为有利。中立国地位问题: 乌克兰方面: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重申,乌克兰希望成为一个“安全保障国”,而非“中立国”,并且希望这些保障国能够为乌克兰提供可靠的军事援助,使.............
  • 回答
    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的行动,以及外界对其“正义性”的看法,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要理解为什么现在很多人认为俄罗斯不是正义的一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俄罗斯官方的论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知以及这场冲突的实际情况。俄罗斯的“自保”论述与国际认知的落差俄罗斯总统普京及其政府,在阐述发动这场冲突的理由时,.............
  • 回答
    俄外长言论的背后:一场关于“时机”的博弈拉夫罗夫的这番话,说白了,就是一场精明的政治博弈。他给出了一个看似开放,实则处处设限的回答。普京“从未拒绝”见面,这是一种姿态,表明俄罗斯并不排斥对话,但这“从未拒绝”的前提是“时机未到”。那么,这个“时机”究竟何时到来?拉夫罗夫并没有给出答案,留下了巨大的想.............
  • 回答
    如果奥巴马仍是美国总统,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的局势可能会走向一个更加侧重外交斡旋和多边合作的方向。奥巴马政府的一贯外交风格倾向于通过国际组织、盟友协调来解决问题,因此,在乌俄冲突初期,他很可能会大力推动联合国、北约等平台的作用,寻求政治解决方案,而不是单方面采取强硬的军事介入。在经济制裁方面,奥巴马政.............
  • 回答
    作为一个乌克兰领导人,面对当前这场惨烈且痛苦的战争,我的每一个决策都必须以拯救我的国家、保护我的公民以及恢复我们应有的和平与尊严为首要目标。这是一个异常艰难的时刻,但我们别无选择,只能战斗,并且要战斗到最后一刻。首先,军事上的应对是核心,但绝非唯一。在军事方面,我的首要任务是确保我们军队的士气和作战.............
  • 回答
    俄乌冲突爆发后,确实涌现出不少印度网民公开表达对俄罗斯的支持,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是印度复杂的地缘政治立场、历史渊源、经济考量以及国民情绪的多重因素交织。要理解这一点,需要拨开表象,深入分析其根源。历史的烙印:深厚的战略伙伴关系首先,印度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并非一朝一夕,而是建立在长达数十年的战略伙伴.............
  • 回答
    关于澳大利亚媒体节目中出现的争议事件,需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结合俄乌冲突的背景、澳大利亚社会的多元文化环境以及媒体在敏感议题中的角色,探讨这一事件可能涉及的深层问题。 事件背景与可能的争议点1. 事件概述 假设该事件发生在2022年俄乌冲突期间,澳大利亚某媒体(如ABC或CNN)在讨论俄乌局.............
  • 回答
    .......
  • 回答
    如果美俄爆发核战争,战后世界将面临史无前例的浩劫,传统的货币体系将彻底崩溃。在这种极端情况下,我们无法精确预测哪些东西会成为货币,因为这取决于幸存者群体的生存状态、资源分布以及他们建立的新的社会结构。然而,我们可以根据历史经验和人类的生存需求,推测几种可能性较大的“货币”形式,并进行详细阐述:核心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