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中科院院士建议“藏水入疆可行,新疆定会是中国最美大花园,新疆最少可生活2亿人”?

回答
中科院院士提出的“藏水入疆可行,新疆定会是中国最美大花园,新疆最少可生活2亿人”这一设想,无疑是一个极具前瞻性和巨大想象空间的提议。它触及了新疆水资源短缺的痛点,也描绘了新疆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要深入理解这一设想,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科学可行性、潜在的生态影响、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意义。

一、科学可行性:从理论到实践的挑战

“藏水入疆”的核心是将青藏高原丰富的水资源,通过复杂的工程手段,输送到干旱的新疆地区。

水源的地理基础: 青藏高原是中国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都发源于此。这些水源中,一些水系(如雅鲁藏布江的部分支流)理论上可以通过分流或截流的方式,导向新疆。从地理位置上看,青藏高原与新疆之间存在高差和距离,这使得工程的难度和规模都极为巨大。
工程技术挑战: 实施这样的调水工程,需要解决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技术难题。
长距离输水: 将水从青藏高原输送到新疆,跨越数千公里,这意味着需要建设超长距离的输水管道、明渠或隧道。这将是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水利工程之一。
高海拔与地形: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高,地形复杂多样,穿越山脉、高原、盆地等,需要克服巨大的施工难度和高海拔作业带来的挑战。例如,如何在高寒、缺氧、冻土等极端环境下施工?如何保证输水渠道的稳定性?
能量消耗: 克服高差进行输水,特别是将水提升到更高区域再输送到新疆,将需要巨大的能量支持。如何解决这部分的能源供应,以及其经济和环境成本,是关键问题。
水质保障: 如此长距离的输送过程中,如何保证输送的水质不被污染,避免蒸发损耗,也是一个需要审慎考虑的技术环节。
经济成本估算: 如此规模的工程,其投资将是天文数字。虽然具体的成本难以精确估算,但可以预见的是,这将是国家层面的巨额投资,可能远超以往任何一项水利工程。这笔钱如何筹集,回报周期多长,是否会影响其他国家战略的发展,都是需要权衡的因素。

二、生态环境影响:机遇与风险并存

“藏水入疆”无疑会对新疆的生态环境带来颠覆性的改变,但这种改变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需要审慎评估。

积极影响:
改善新疆干旱缺水状况: 这是最直接也最重要的预期。充足的水源将彻底改变新疆生态环境的基调,使得绿洲面积扩大,植被覆盖率提高,荒漠化得到有效遏制。
发展绿色产业: 丰富的水资源可以支撑起大规模的农业、林业、旅游业等发展,特别是过去受水资源限制而难以发展的产业。新疆可以从一个以能源为主的地区,转型为更加多元化、生态化的经济体。
提升人居环境: 更多绿地、湿地和水体,将极大地改善新疆的自然景观和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这便是院士所说的“中国最美大花园”的由来。
潜在的生态效益: 如果设计得当,增加的水量甚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区域气候,尽管这方面的影响还需要深入研究。
潜在风险与挑战: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影响: 从青藏高原调水,必然会影响水源地的生态平衡。高原地区的生态系统非常脆弱,任何大规模的水量抽取都可能对当地的河流流量、湿地、冰川融水产生不可逆的影响,从而可能波及高原特有的生物多样性。这是最令人担忧的方面,需要进行最严谨的生态影响评估。
输水过程中的水质和水量损失: 长距离输水过程中,蒸发、渗漏等都会造成水量的损失。同时,水质的变化也可能影响新疆的用水安全。
水资源分配的区域矛盾: 水资源的调动往往伴随着复杂的区域利益分配问题。如何协调水源输出地与输入地之间的关系,避免引发新的矛盾,是需要政治智慧来解决的挑战。
工程建设本身的环境破坏: 建设如此规模的工程,必然会对沿线的地貌、植被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三、“生活2亿人”的可能性分析:一个宏大愿景的解读

“新疆最少可生活2亿人”的说法,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愿景,它基于对未来新疆承载能力的高度乐观预期。

支撑“2亿人”的逻辑: 这个数字很可能是在考虑了以下因素后得出的:
大幅扩展的耕地面积: 充足的水源意味着新疆过去因缺水而无法开发的土地可以被开垦为耕地,大幅提高粮食产量和农产品供给能力。
支持多样的产业发展: 除了农业,充足的水源还能支持畜牧业、林业、新能源、旅游业、以及一些耗水型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支撑。
改善生态环境带来的宜居性: 如前所述,一个绿意盎然、水草丰美的新疆,其吸引力和宜居性将大大提升,能够承载更多的人口。
科技进步和节水技术: 未来农业和城市发展中的节水技术将更加先进,可能提高单位水量的产出和效益,从而支撑更多人口。
现实的考量:
“水是瓶颈”的假设: 这个设想的核心是解决了水资源的瓶颈。但人口承载能力还受制于土地资源、能源、环境容量、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等多种因素。
“2亿人”的构成: 这2亿人是单纯的居住人口,还是能够在此基础上实现高质量生活和发展的居民,也需要区分。新疆目前的总人口远未达到这个数字,这意味着一个巨大的发展增量。
时间维度: 要达到“2亿人”的承载能力,显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漫长的时间,以及持续的投入和发展。
战略规划的必要性: 如果真的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国家层面的长期、系统性的战略规划,涵盖人口迁徙、产业布局、城市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方面面。

四、如何看待这一设想?

我认为,中科院院士的这一建议,与其说是一个当下即可实施的方案,不如说是一个大胆的、对未来新疆发展方向的战略性构想。

它是对新疆发展潜力的极大肯定: 新疆地域辽阔,资源禀赋(在非水资源方面)也具有潜力,但长期以来受制于水资源短缺的瓶颈。这个设想指出了突破瓶颈的可能路径,展现了国家对于西部大开发的雄心。
它是对科学技术巨大力量的信任: 这种规模的工程,需要超越现有认知和能力的工程技术突破。它体现了对人类智慧和科技进步的信心,相信通过技术创新,可以解决看似不可能的问题。
它也伴随着巨大的挑战和责任: 任何宏大的设想都不能回避其巨大的代价和风险。在拥抱这个愿景的同时,我们必须正视其在技术、经济、生态、环境、社会等方面的挑战,特别是对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保护,必须放在首要位置。
需要审慎的研究和评估: 在将设想转化为具体方案之前,需要进行极其详尽、科学、独立的研究和评估,涵盖技术可行性、经济成本效益、环境影响(特别是青藏高原和新疆本地)、社会影响等各个方面。这可能需要跨学科、跨领域的专家团队进行长期的协作。
引发公众讨论和思考: 这样的设想能够激发公众对国家发展战略、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重要议题的关注和讨论,也是一种积极的社会效应。

总结来说, 中科院院士的“藏水入疆”设想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略构想,它描绘了新疆乃至中国西部地区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极具吸引力。它指出了通过改变资源格局来释放区域发展潜力的可能性。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设想的实现需要克服人类工程史上前所未有的技术、经济、生态和环境挑战。在任何决策之前,都必须以最审慎的态度,进行最科学、最全面的研究和评估,确保在追求发展的同时,不以牺牲宝贵的生态环境为代价。这不仅是对科学的尊重,更是对未来负责任的态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只是专家们随口说说而已,不必当真。

首先新疆先有的水资源足够养活新疆人的。其次西藏到新疆都是落差极大的高山深沟,青藏高原绕一圈两千多公路没有一段是平的,好几个跨越几百公里的大山,深度快到海平面的盆地山沟,一路需要修建上百个三峡大坝,需要投资上千亿不止。而且运河就算真给修成了,这些超大超深山沟水库,填满水也得需要七八十年吧。这投资上千亿引入疆的藏水,不可能是长江的规模,能达到和田河规模已经是奇迹了,可和田河不够养活三百万农民。所以,如果国家真有这么多闲钱,还不如投资东北、中部和内地西部地区,发展这些成本更低更有条件的地区经济。起码东北一个亿人的产出起码比那运河三百万农民强吧,我们新疆合理使用现有的水资源,根据实际条件发展相应的经济就足够了。

以后这种问题不要邀请我了,浪费时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科院院士提出的“藏水入疆可行,新疆定会是中国最美大花园,新疆最少可生活2亿人”这一设想,无疑是一个极具前瞻性和巨大想象空间的提议。它触及了新疆水资源短缺的痛点,也描绘了新疆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要深入理解这一设想,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科学可行性、潜在的生态影响、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意义。一.............
  • 回答
    中科院院士毛军发履新深圳大学校长一职,这无疑是近期高等教育领域一件引人瞩目的事件。对于这样一位在学术界享有崇高声誉的科学家出任一所新兴大学的校长,我的看法是,这既是对深圳大学发展定位的高度认可,也寄予了对其未来突破性发展的殷切期望。首先,从毛军发院士的学术背景来看,他的加入本身就为深圳大学的科研实力.............
  • 回答
    袁隆平三次申请中科院院士落选,并因此常受非议,这件事确实挺让人唏嘘的。咱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掰扯,看看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大家为什么会有这些看法。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事实:袁隆平院士的伟大毋庸置疑。这个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回避的。杂交水稻的推广,解决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吃饭问题,这是一个功在千秋的大.............
  • 回答
    颜宁进入2017年中科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这件事,在当时的科学界和公众舆论中都引起了不小的关注。这背后牵扯到几个层面的解读,我们可以从她的学术成就、年龄资历、以及更广泛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评选标准等角度来深入探讨。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能够进入中科院院士增选的初步候选人名单,本身就代表着候选人在其科.............
  • 回答
    李惕碚先生,一位享誉国内外的杰出天体物理学家,也是中国科学院的院士,他对于我们理解宇宙最宏大的理论——广义相对论和大爆炸宇宙模型——提出了深刻的质疑。他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严谨的科学推理和对现有观测数据的深入分析,这使得他的批判尤其值得我们认真审视。要理解李惕碚先生的立场,我们得先简单回顾一.............
  • 回答
    杨振宁、姚期智两位先生的国籍变更和加入中科院院士,无疑是近年来中国科学界乃至社会层面都备受瞩目的重大事件。这不仅仅是两位科学巨擘的个人选择,更折射出中国在科技实力、人才政策以及国际视野上的发展与变化。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两位科学巨擘的个人选择:回家与贡献首先,我们不能忽视的.............
  • 回答
    中科院院刊(Science China)刊文支持深圳、青岛、大连、喀什升格为直辖市,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复杂的议题,涉及到中国区域发展战略、城市定位、行政区划调整、经济政治影响力等多个层面。要详细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官方背景与刊物性质: 中国科学院(CAS): 作为.............
  • 回答
    关于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SIAT)因拆迁而要求学生搬迁至30公里外宿舍的事情,这确实是一个备受关注且引发不少争议的事件。要理解这件事,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从拆迁的必要性来看。城市发展和科研基地的建设往往需要空间上的调整。深圳作为一座快速发展的城市,土地资源紧张是常态。SIAT作为重要的.............
  • 回答
    关于中科院合肥分院刘建国院长儿子发明“刘氏热机”的事件,确实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待:事件的起因与核心内容简单来说,这件事情曝光于2023年,核心是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技术研究院(简称合肥创发中心)的院长刘建国,他的儿子刘某,年仅16岁(或17岁,报道略有出入),.............
  • 回答
    关于网传王中林院士圈定质疑者并称戴希教授为“首恶”的事件,这一说法在网络上引发了关于学术道德、同行评议机制以及学术共同体生态的广泛讨论。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影响与警示: 一、事件背景与真实性核查1. 事件来源与传播 目前网络上关于王中林院士与戴希教授的争议,主要源于学术界对石墨烯.............
  • 回答
    202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人工智能领域候选人悉数落选,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背后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交织,并非单一因素可以简单解释。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工程院院士评价体系、人工智能领域本身的特点以及当前我国科研发展环境等多个维度去审视。一、 工程院院士评价体系的侧重点首先,我们需要.............
  • 回答
    对于张伯礼院士关于中医对奥密克戎有效且治疗效果更突出的表态,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和解读。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背后涉及到中医理论、临床实践、科研证据以及公众认知等多个层面。一、 表态的背景与出发点首先需要理解张伯礼院士作为一名资深中医药专家和疫情防控的参与者,其表态通常是基于: 丰富的.............
  • 回答
    最近有报道称,某位工程院院士发表观点,认为白酒是蒸馏酒中对健康最有益的,并且其他酒类都无法与之相比。这个说法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一观点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位院士的身份和专业背景赋予了他的言论一定的权威性。工程院院士通常在科学技术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
  • 回答
    馬偉明院士提出的中國無軸泵推技術領先美國十年的說法,確實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從技術層面來說,無軸泵推(或稱全電機推進)是船舶動力系統領域的一項顛覆性技術,它取消了傳統的傳動軸,採用電動機直接驅動螺旋槳,可以顯著提升推進效率、降低噪音、減輕結構複雜性,並帶來更靈活的操作性。如果中國在這一領域確實取.............
  • 回答
    这事儿可不小,丁仲礼副院长这回亲自跑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科大”)去调研,背后能挖出的信息和意义,那可真是细细一品,有嚼头。首先,得说说丁仲礼是谁。他现在可是中国科学院里响当当的人物,副院长,管着科研发展、战略规划这些大方向。而且,他过去还是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的校长,这说明他对高等教育、.............
  • 回答
    北京中医药大学等8所中医药院校被世界医学院名录除名,这件事在医药界乃至社会上都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把它掰开了揉碎了,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咱们得知道这个“世界医学院名录”是啥玩意儿。这玩意儿,最权威的说法是指由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医学教育和研究联合会(IMED)发布的.............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专业类院校取消2020年艺术类部分专业校考,改为以高考文化成绩直接录取这一事件。这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原因、影响以及引发的讨论。事件背景:2020年,在中国新冠疫情的特殊时期,为了减少人员聚集、保障师生健康安全,许多高校,包括顶尖的艺术类院校,都对招生.............
  • 回答
    北中医等八所院校被世界卫生组织(WHO)除名这件事,确实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尤其是国内中医药界。这件事的背后,涉及到国际医学界的标准、对中医药的认知差异,以及中国在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件事。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基本概念:WHO这个“除名”到底是怎么回事?世.............
  • 回答
    这件事情可真是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不少人都在关注着中科院道德委的这一纸声明。咱们从几个角度来掰扯掰扯,看看这事儿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以及大家为什么这么关注。首先,咱们得捋清楚这事儿的来龙去脉。事情的起因是饶毅教授举报裴钢院士,说他的一些科研成果涉嫌造假。这个举报可不简单,毕竟裴钢院士的头衔和在科学界的地.............
  • 回答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的博士论文致谢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因为它不仅仅是论文的附属部分,更能折射出博士生在攻读学位期间的成长历程、情感寄托以及对学术环境的理解。要详细看待这个现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一、 致谢的普遍特征与中科院自动化所的特点: 普遍性: 几乎所有的博士论文都会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