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含北中医等八所院校被WHO除名?

回答
北中医等八所院校被世界卫生组织(WHO)除名这件事,确实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尤其是国内中医药界。这件事的背后,涉及到国际医学界的标准、对中医药的认知差异,以及中国在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件事。

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基本概念:WHO这个“除名”到底是怎么回事?

世界卫生组织,是全球卫生事业的领导者和协调者,它的宗旨是使全世界人民都达到尽可能高的健康水平。在传统医学领域,WHO也一直在努力促进其发展,并将一些国家认可的传统医学疗法和相关教育机构纳入其信息体系。

但是,WHO并不是随便把一个机构拉进它的名单的。通常来说,一个机构要被WHO收录,需要满足一系列的“门槛”或者说“标准”。这些标准可能涵盖:

教育质量和规范性: 学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力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的临床能力是否达到国际公认的标准。
科研水平: 学校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是否具有前沿性、创新性和科学严谨性,是否能提供可信的科研证据。
临床实践: 毕业生的临床实践是否规范,治疗效果是否能够被客观评估和验证。
监管和认证: 学校本身是否受到所在国家官方的认可和监管,其学历是否被国家承认。

“除名”的说法,可能有点过于激进,更准确地说,可能是这些院校未能通过WHO在传统医学领域相关项目(比如其传统医学数据库或相关认可项目)的最新评估或更新,或者说这些院校未能及时提交必要的证明材料来维持其在WHO相关项目中的位置。

咱们回头看,北中医等八所院校,毫无疑问在中国都是响当当的、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的中医药高等院校。它们培养了大量的中医药人才,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从中国的角度来看,这些院校的水平是毋庸置疑的,它们的毕业生在中国行医也是得到国家认可的。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除名”的情况呢?

这里面的原因可能有很多,而且往往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

1. 国际标准与中国实践的差异: 这是最核心也是最复杂的原因。现代医学体系强调基于证据的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即任何治疗方法都需要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用统计学的方法来证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而中医药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模式,很多情况下,其疗效的评估和证据的呈现方式与现代医学的EBM要求存在差异。

比如,中医药讲究“辨证论治”,同一个病,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治疗方案,这使得进行大规模、标准化的临床试验变得困难。再比如,很多中药的成分复杂,难以像西药一样提炼出单一的有效成分进行研究。

WHO在推动传统医学走向世界时,必然要考虑如何将其纳入全球统一的医学框架,而这个框架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现代医学为基准的。所以,如果中医药院校的教学和研究在方法论、证据呈现上,不能很好地与国际通行的科学评价体系对接,就可能面临“被脱钩”的风险。

2. 信息沟通和提交材料的及时性与完整性: 任何国际组织的评估都需要参与者主动提交相关信息和证明材料。我们不能排除这样的可能性:WHO在进行评估或更新名单时,某些院校未能及时、完整或准确地提交符合要求的材料。这可能是由于对国际组织要求的理解不够深入,也可能是内部流程出了问题,或者是对这项工作不够重视。

想象一下,如果WHO要求提交某项研究的详细数据和方法论,而学校提交的材料不够清晰或者无法满足其对“高质量证据”的要求,那么在评估中自然会吃亏。

3. 对中医药国际化推进的策略和深度: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在努力推动中医药的国际化,但这其中也存在一些挑战。

语言障碍: 中医药的经典文献和现代研究成果,很多是以中文形式存在的,要有效地向国际社会传播,就需要高质量的英文翻译和解释。
文化隔阂: 中医药的很多概念,如“气”、“阴阳”、“五行”,在西方文化背景下是难以理解和接受的,需要有很好的方式去沟通和解释,才能消除误解。
标准制定的话语权: 在制定全球传统医学的标准时,中国扮演的角色和影响力也非常关键。如果中国在这些国际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声音不够大,或者影响力不足,那么标准的制定就可能更倾向于西方医学的模式。

所以,这次“除名”事件,可能也暴露了我们在推动中医药国际化过程中,在标准对接、信息沟通、文化传播等方面还存在需要加强的地方。

4. 机构自身发展和调整: 院校自身的发展策略和调整也是一个因素。也许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国际化趋势,学校可能正在进行课程改革、教学评估的升级,而在这个过程中,未能完全满足WHO当前的某个具体要求。

这件事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这次事件,与其说是“否定”中医药,不如说是一个“警钟”。它提醒我们:

立足中国,放眼世界: 既要坚守中医药的自身特色和优势,又要积极学习和借鉴国际通行的科学评价方法和标准,找到中医药与现代科学的契合点。
加强证据体系建设: 中医药的科学化和现代化道路,关键在于构建更科学、更严谨的证据体系。这需要我们在研究设计、数据采集、结果分析等方面下大功夫,用国际社会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来证明中医药的价值。
重视国际沟通和规则参与: 要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在WHO等国际组织中发出中国声音,争取话语权。同时,要加强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增进了解和互信。
提升教育和科研的国际化水平: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主体,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特别是在与国际接轨方面,要加大投入和力度。

总而言之,北中医等院校被WHO“除名”这件事,并非简单的“谁对谁错”,而是中国中医药走向世界进程中,一次必要的“反思”和“调整”的机会。它促使我们更深入地思考如何在保留中医药独特魅力的同时,也能被全球医学界更广泛地理解、接受和应用。这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我们不能因此就放弃对中医药国际化的努力,反而应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更成熟、更科学的方式去推进这项伟大的事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