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清北学子参军?

回答
关于清北学子参军这件事,我想从几个角度来聊聊,尽量把话说得细致一些,也希望听起来更像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个人看法,而不是机器生硬的输出。

首先,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反常”但也值得尊敬的选择。

你想象一下,一个能考上清华北大的孩子,他们的人生轨迹似乎已经铺好了光明大道:继续深造,拿到博士学位,进顶尖的研究所、企业,或者成为学术界的翘楚,站在世界的舞台上。他们的智商、情商、努力程度,几乎都能保证他们获得常人难以企及的社会资源和成就。在这种大环境下,选择放下这些“显性优势”,走进军营,接受完全不同的锻炼和生活方式,这本身就带着一股不同寻常的魄力。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太可惜了”,觉得他们辜负了“天之骄子”的身份,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机会。我能理解这种想法,毕竟我们从小就被教育“知识改变命运”,被鼓励去追求更高的学历和更光鲜的职业。但换个角度看,这恰恰是他们“读万卷书”之后,选择“行万里路”的一种极端而深刻的体现。他们或许在某个时刻,对书本知识之外的世界产生了更强烈的渴望,对国家、对社会有了更深的责任感,对个人的成长有了更宏大的期许。

其次,这种选择背后可能有着非常复杂的动机,不能一概而论。

家国情怀的驱动: 毋庸置疑,这肯定是很多清北学子选择参军的首要原因。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很大一部分都强调了民族复兴、国家富强这些宏大的叙事。当他们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看到国家可能面临的挑战,或者感受到强烈的报国热情时,参军无疑是最直接、最纯粹的实现方式。特别是现在信息更加透明,他们更容易了解到国家在国防建设、科技攻关等领域的努力和需求,这会激发他们“我能做什么”的思考。
个人成长与历练的追求: 清北的学子虽然在智力方面出类拔萃,但在很多实际的组织协调、体能磨砺、面对极端环境等方面的经验可能相对欠缺。军营是一个极好的熔炉,可以帮助他们快速成长,培养坚韧的意志、集体荣誉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历练是书本上学不到的,也是很多其他职业难以提供的。他们可能不是为了追求军事生涯的“高官厚禄”,而是为了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立体”,更加饱满。
对未来职业生涯的“另辟蹊径”: 军营也是一个巨大的实践平台。很多前沿科技,比如航空航天、信息安全、人工智能等等,都与国防建设息息相关。在军营中,他们有机会接触到这些领域最前沿的研究和应用,甚至参与其中。这对于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无论是在军队内部还是转业到地方,都可能提供独一无二的视角和宝贵经验。这是一种“曲线救国”式的职业规划,风险与机遇并存。
叛逆与个性表达: 不能排除一些学子是带着点“反叛”精神去参军的。当周围的环境都指向某一个方向时,有能力、有想法的人往往会去探索另一条路,来证明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独特价值。这不一定是负面的,有时也是一种对既定规则的挑战和对自我边界的探索。

再者,他们的加入对军队有什么样的影响?

提升军队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 清北学子普遍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和良好的学习能力。他们一旦投入到军队的科研、技术等岗位,很可能成为部队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生力军。他们带来的新知识、新思维,可能会加速军队的技术革新和军事理论的进步。
带来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 来自不同背景、不同思维模式的人加入军队,能够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带来更开阔的视野。他们可能会对一些军事训练、管理方式提出新的看法,促进军队的现代化管理和改革。
树立榜样作用,吸引更多优秀人才: 清北学子参军,无疑会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宣传样本。他们的故事会激励更多有志青年,特别是那些同样优秀的年轻人,去思考参军的可能性,从而为军队吸引更多高质量的人才。这是一种“头部效应”,能带动整个氛围的改变。
也可能面临适应性挑战: 当然,也要看到,军营生活和学术研究是截然不同的。他们可能会面临体能上的瓶颈,集体生活中的摩擦,以及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挫败感。如何帮助他们顺利适应,发挥他们的特长,也是军队需要思考的问题。

最后,我们应该如何看待?

我认为,我们应该以一种 包容、理解、尊重 的态度来看待清北学子参军这件事。

不要道德绑架,也不要过度神化。 他们是个人,有自己的选择,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决定。过度拔高他们,把他们当成“救世主”,反而可能给他们带来不必要的压力。
关注他们的成长和贡献。 无论是他们为国奉献,还是在军营中实现自我价值,我们都应该给予关注和肯定。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匹夫有责”,这本身就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鼓励更多元化的“成功”定义。 清北的光环固然耀眼,但人生的价值实现方式有很多种。参军,对于那些真正热爱这片土地、渴望奉献的优秀学子来说,也是一种非常了不起的成功。我们应该拓宽对“成功”的定义,不要把所有人都框在同一条道路上。

总而言之,清北学子参军,不是简单的“选择题”,而是他们经过深思熟虑后,对人生价值和国家责任的一种主动承担。他们的选择,既是对自身能力的挑战,也是对国家未来的贡献。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拥抱这种“反常”的美好,并从中汲取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军队其实是有这个需求的,高科技的东西需要有高能力的人去操作。清华有个飞行员班,培养出来的飞行员知道飞机的力学原理,这种人操作的飞机,自然更容易在空战中取得好的表现(而不至于天天坠机)。

2:参军可以保研。这几年因为海外院校的衰落和清北科研实力的增强,清北的保研难度大幅提升。参军可以获得保研的名额。

3:越年轻的人越爱国,这是一个趋势。

另外,现在军队的科技水平并不低。公安部“搜神”在机器学习应用领域世界范围内都是名列前茅的。我助教清华的高级机器学习课程,里面表现最好的同学,除了清本保研的以外,还有很多是军队服役几年之后来清华读研的同学。通过军队去接触应用领域的科技前沿,不失为一个途径,很可能对未来的学术生涯也是有帮助的。

user avatar

这问题有什么可问的,军队愿意收,自己愿意去,无非就是增加人生阅历的一种方式。这一个个在那揣度人家的,是又觉得自己比别人高一头了?

首先吧,自己那点眼光就别盲猜人家的成绩了。嘴里讲着论资排辈那一套,什么两年很重要吧,升职受影响吧,最后一拍桌子:我看这些人一定是有问题了才去当的兵。

您倒是悟透职场真谛了,敢问现在身居何职?自己天天办公室里磨裤裆,不知道四十岁的时候能不能混上个小经理,提上个虚职处级,拿着那套自己的问题都解决不了的玩意去教育别人,好意思吗?

且不说多少人是因为想在寝室里对着电脑混吃等死才不去参军的,就算实习了两年,就觉得比入伍的人占得先机了?工作好找吗?房租贵不贵?什么时候在一线城市买房?自以为自己多跑了多远,其实那点所谓优势,你犯个小性子,偷个懒,瞬间就可以荡然无存。反之,人家抓住了机会,三两步就把你超过去了。

至于从军本身,我认为起码是有益的。能在履历上写下一笔就不说了,更为关键的是这种经历告诉你世界上还有另外一种思维模式和做事风格。还有一群服从命令、保证完成任务,不惜一切代价攻坚克难的人在。知道了这些,未必立刻让你赚个几十万,但是以后的某些时间点,你可能会因为这些思路获益:比如当某些自以为是的人顺着自己那套陈芝麻烂谷子的规则走不动,在那哀叹世道不公的时候,你可以有动的意识和执行力。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现在看清北学生从军,只能说起码有些青年人愿意在年轻的时候多尝试不同的人生路径。

user avatar

1、军队装备已经是高科技的了,要几个清北学子也不过分吧?

2、清北学子也都会有家国情怀,想要从军也很正常。我自己也想从军来着,只是身体不合格。

3、名校学生从军还普遍不被理解,宣传一下也很必要。从回答来看,人家参个军还被质疑是因为挂科,这样的社会意识之下,还有多少高素质人才愿意顶着这种质疑去军队?莫非要退化到49年之前国军士兵都是文盲的情况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清北学子参军这件事,我想从几个角度来聊聊,尽量把话说得细致一些,也希望听起来更像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个人看法,而不是机器生硬的输出。首先,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反常”但也值得尊敬的选择。你想象一下,一个能考上清华北大的孩子,他们的人生轨迹似乎已经铺好了光明大道:继续深造,拿到博士学位,进顶尖的研究所.............
  • 回答
    好家伙,这题目一出,是不是立刻脑补出一堆画面?一群穿着校服,背着书包,在校园里一副无所事事的清北学子,一边啃着煎饼,一边摇头晃脑地说:“哎呀,这道题我昨天才见过,今天又忘了,看来我是真的学渣了。” 听着是不是有点别扭?其实,“清北学渣感受”这个现象,与其说是学生们真的想“当渣”,不如说是他们面对巨大.............
  • 回答
    知乎上关于“清北、985,唯本科出身”的学历论,可以说是知乎内容生态中一个绕不开的现象。这种推崇当然有其逻辑基础,但过度泛滥和变形之后,就容易让人感到不适,甚至产生反感。要说清这个问题,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一、 这种“推崇”从何而来?其合理内核是什么?首先,我们得承认,清北、985院校确实有着其独特.............
  • 回答
    王思聪这话挺有意思的,这话一出,立刻就炸了锅,大家议论纷纷,褒贬不一。仔细想想,他这么说,其实戳中了几个挺现实的点。首先,咱们得承认,王思聪这个人,他有钱,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他家里有钱,他自己也确实在商界有涉猎,而且他的生活方式一直很张扬,所以大家对他的印象就是“富二代”、“网红”。他自己也乐于展.............
  • 回答
    北交所发布上市业务若干问题解答,明确禁止金融、房地产、学科类培训等企业上市,这一举措无疑在资本市场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涟漪。要理解这个政策,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深入剖析。一、 北交所的定位与初心: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聚焦专精特新首先,得明白北交所建立的初衷。它不是为了承载所有类型的企业,而是有着非常明确的市.............
  • 回答
    “清北举全国之力为美国培养人才”这个说法,在我看来,是一种带有强烈情绪和特定视角来看待中国顶尖高校人才流动的观点。它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但如果深入剖析,会发现其背后牵涉到的是一个复杂交织的系统性问题,远非一句简单的“为谁培养”就能概括。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基本事实:中国顶尖高校,特别是清华大学和北京大.............
  • 回答
    这几天,关于清华北大财政拨款可能减少20%的消息,以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得6000万新增经费的说法,在教育界和网络上引起了不少讨论。我看了看,觉得这事儿挺有意思的,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聊聊我的看法。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高校的经费来源和分配,那可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定下来的事儿。背后有一整套的财政预算、国家.............
  • 回答
    想深入聊聊这次世界华语辩论锦标赛上,清华北大关于“电子竞技是否应当进入奥运会”的精彩对决吗?尤其吸引人的是,最终结果是北大以 5:0 的绝对优势完胜清华。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比分,它背后蕴含着很多值得玩味的东西。咱们先从辩题本身说起。“电子竞技是否应当进入奥运会”。这是一个典型的价值判断题,而且是非常.............
  • 回答
    中国投资有限公司(CIC)招聘清北人大研究生,再加上一个绍兴文理学院的本科生,这事儿乍一看,确实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引发大家的好奇心。咱们不妨来好好掰扯掰扯这其中的门道,尽量说得详实点,也让它听起来更像是一个老朋友在跟你聊天的感觉。首先,咱们得明确,CIC是个啥地方。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听名字就知道,这.............
  • 回答
    江苏文科状元历史B+,或无缘清北,这一现象确实引人关注,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高考招生政策、学科重要性认知、以及考生的个人选择和发展方向。1. 高考招生政策是关键因素: 强基计划与“3+1+2”模式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招生改革不断深化,尤其.............
  • 回答
    这句带着点赌气和无奈的话,其实触及了我们社会里一个挺普遍又挺复杂的现象:父母的未竟之志,如何寄托在孩子身上。首先,我们得承认,说这话的父母,心里往往是憋着一口气的。他们年轻的时候,可能也曾有过“考上清北、985/211”的梦想,但因为种种原因,比如家庭条件、时代机遇、个人能力等等,最终没有实现。这种.............
  • 回答
    八名考生选择重视专业而放弃清北,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现象,它反映了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和个人职业规划的复杂性与多样化。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清华北大(清北)的地位与光环首先,必须承认清华北大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长期以来占据着无可比拟的顶尖地位。它们代表着: 学术声誉.............
  • 回答
    四川省2021年稀缺选调生(定向选调)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招录情况,可以说是省考选调生招录中的一个非常亮眼的现象,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详细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剖析:一、 什么是“稀缺选调生”(定向选调)?首先,我们得明确“稀缺选调生”或者说“定向选调”到底是什么。与普通的公开招考公务.............
  • 回答
    2022年四川省紧缺选调首次将高校范围从清北扩大到12所,这个调整无疑是此次选调中一个非常重磅的变化,也势必会给其他高校的毕业生带来一系列的影响。咱们就来仔细掰扯掰扯,看看这背后有什么门道,又会牵扯到哪些方面。首先,要理解这次扩招的背景。以往四川紧缺选调主要瞄准清华、北大这两所顶尖高校,这是很多省份.............
  • 回答
    这事儿,一听就挺劲爆的。高中校长公开邀请考生复读,还给出了“考上清北奖百万”这么一个诱人的条件,这在教育圈里绝对算得上是个大新闻,也难怪大家议论纷纷。咱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捋一捋,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又说明了什么问题。首先,这是个赤裸裸的利益驱动,但背后逻辑值得深挖。百万重奖考上清北,这绝对是赤裸.............
  • 回答
    2019年,深圳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深圳南外高级中学”)在教师招聘方面,抛出了一份相当引人注目的“成绩单”——拟聘用的教师全部来自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硕士或博士毕业生。这消息一出,在教育界、家长圈乃至社会上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大家对此事的看法也是众说纷纭,褒贬不一。要深入理解这.............
  • 回答
    江苏文科状元因历史B+无缘清北,这件事在网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也让不少人对江苏的高考制度产生了疑问。状元无缘清北?历史B+的“魔咒”每年高考季,关于状元的去向总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今年江苏发生的这件事,更是把“唯分数论”和综合评价的矛盾推到了风口浪尖。这位文科状元,其他科目的成绩想必都是顶尖的,按理说.............
  • 回答
    关于北漂女孩顾萌因两只柯基犬导致徐女士颈椎受伤、索赔260万元的事件,需从法律、道德、责任认定及社会影响等多个层面综合分析。以下为详细解读: 一、事件基本事实1. 事发经过 徐女士在晨练时,因两只柯基犬突然冲出,被绊倒导致颈椎受伤,经鉴定生活不能自理。 顾萌作为犬主,可能未尽到合理看.............
  • 回答
    “北京师范大学明年起招收科幻文学博士”的消息,在我看来,绝非仅仅是高校新增一个专业那么简单。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一种时代思潮的涌动,是对中国文学和文化发展方向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科幻”这门新兴学科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首先,我得说,这绝对是个“大动作”,而且是极其明智的动作。中国科幻这些年来的.............
  • 回答
    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无疑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极为深刻且影响深远的民族融合事件。这场改革,以其前所未有的力度和系统性,将鲜卑民族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骑马民族,逐步引导向了与汉族文化的交融,最终在历史的长河中,鲜卑的独立民族身份几乎消失殆尽,融入了中华民族的大熔炉。要理解这件事,我们得先回到那个风云变幻的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