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高考最重要。
看上去很像交感神经系统多点激发,全网驳火,对艺术的渴求更像饮鸩止渴,提油救火。神经敏感程度与脆弱程度高度相关,互为因果,不建议长期出现这种消耗式激发。
这个问题在我的时间线上出现好多次了,不同于劝退或者提醒答主反思的几位(或者用诗性语言鼓励答主),我打算就题主说的这个现象:读完一些哲学觉得有进入其他领域比如艺术领域的冲动——进行一些分析。声明这只是我自己的分析,不具有普遍性,仅供大家思考。
首先,我提出帕斯卡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消遣(divertissement),对帕斯卡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宗教气息的概念,正是我们认识到了自己有限性的本质和悲惨命运之后,我们才会使用“消遣娱乐”这种方式去对抗它;也就是说,当我们认识到了某种不可避免的必然性,我们的天性会驱使我们走向另一个方向——即不去面对它,找点别的关注点,或者获得某种逃避性的安抚。在《思想录》171中,帕斯卡说:“人的心中充满了空虚和污浊。”如果我们过于严肃地去思考一个问题,那么我们的天性会驱使我们离开它,远离它,正如divertissement这个词的原意就是“转移”“使离开”。
那么,当我们面对一个严肃的哲学文本时,或者以其为代表的一切理性思维活动时,是否也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这种“不可避免的必然性”呢?换言之,假如一种宏大叙事的哲学信念使我们得到了某种前见,而这种前见足以说服我们的理性,认为这个意见是必然的——在这时,意见就已经转化为真理——那么,接下来我们的天性就面临着挑战,因为它从本质上是反抗这种严肃性和必然性的,哲学在此时就变成了一个异己的东西,我们会出于本能远离它。而且,正是因为这种远离,让我们感到“幸福”——这种悖论性的存在就是:我们严肃思考其实会让我们痛苦,但是这种远离痛苦的天性就是痛苦的原因。
这与你具体阅读的哲学文本是无关的,假使我非常认真的阅读了有关心灵与世界的著作,也会获得与阅读柏拉图对话同样的体验——迫切地希望从当前的结构中抽离出来,转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我个人认为,这可以很好的解释“拖延症”“学哲学越学越魔怔”“陷入宏大叙事不可自拔”等等各种各样的精神症候。如果我们面对这样的意愿,将其置之不理,或者故意压制它,就会变成后面两种病症;但一般人会服从天性,也就是去看点跟哲学不一样的东西,从理性思辨中抽离出来,进入感性领域,享受生活,享受艺术。
所以,我认为题主的这种想法毫无问题,甚至提醒了我自己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是否浸泡在某种理性主义的营养液中太久,而陷入了某种病症之中。所以,我才会在写论文焦虑时,去写小说——这就是消遣对人性的滋养,让我们远离精神病。
以上,我对帕斯卡的理解完全是个人式的,希望大家自己去读书。
参考文献:
Pascal: Pensées, opuscules et lettres, Selliers, 2011.
V. Carraud: Pascal: des connaissances naturelles à l'études de l'homme, Paris, Vrin, 2007。
此外我的一位同学在研究帕斯卡的“消遣”概念,他的一次课堂报告也给了我启发,在此鸣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