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网友「推拿熊」所说的拒绝努力的工作态度?在职场上这样可以吗?

回答
“推拿熊”的“拒绝努力”的工作态度,这是一个在现代职场中越来越被讨论的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是人们对工作意义、个人价值以及生活平衡的重新审视。理解这种态度,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并探讨其在职场上的可行性以及潜在的影响。

一、 “拒绝努力”的态度可能包含哪些具体表现?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拒绝努力”并不是说完全不工作、偷懒、或者故意敷衍了事。更准确地说,它可能是一种有选择性的努力、有边界的投入、以及对无效和过度劳动的拒绝。具体可能体现在:

只做分内事,不揽额外活: 严格按照岗位职责要求完成任务,不主动承担超出职责范围的工作,尤其是那些吃力不讨好、没有明显回报或上升空间的项目。
拒绝“内卷”式加班: 对无意义的加班持抵制态度,不参与那种为了看起来很努力而进行的加班,注重工作效率和产出,而非工作时长。
追求工作与生活的平衡(WorkLife Balance): 明确界限,下班后不再处理工作事务,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个人生活、兴趣爱好、家庭等方面。
对低价值或无效工作的排斥: 质疑并拒绝那些可能出于政治考量、形式主义或低效流程而产生的任务,更倾向于将精力投入到真正能产生价值的工作上。
不追求“狼性文化”: 对企业推崇的“燃烧自己”、“奉献一切”的文化不认同,更倾向于一种理性、成熟、可持续的职业发展模式。
更注重结果而非过程中的“奋斗感”: 只要结果达到要求,过程中的“艰辛”和“拼搏”并非其追求的重点。
对晋升和加薪的期望调整: 不再将“拼命努力”作为获得晋升和加薪的唯一途径,可能更看重工作的稳定性和自身感受。

二、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拒绝努力”的态度?

这种态度的出现并非偶然,是多种社会、经济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 反思“奋斗逼”文化: 长期以来,社会推崇“加班”、“奋斗”、“996”等模式,但许多人发现,这种看似努力的方式并没有带来预期的回报,反而牺牲了健康和生活,加剧了焦虑和倦怠。因此,人们开始反思这种“内卷”的奋斗模式。
2. 对个人价值的重新定义: 现代社会越来越强调个体价值的多样性,工作只是人生的一部分,而非全部。人们更倾向于在工作之外寻找个人意义和幸福感,不再愿意为了工作而牺牲其他更重要的事情。
3. 信息透明度提高: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员工能更容易地了解行业内薪资水平、工作强度以及其他公司的招聘信息。当发现自己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时,自然会产生抵触心理。
4. “躺平”思潮的衍生: 在经济增长放缓、社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躺平”作为一种消极抵抗和自我保护的姿态出现。“拒绝努力”可以看作是“躺平”在工作态度上的具体体现。
5. 对不公平竞争的感知: 很多时候,努力并不一定能获得公平的回报,办公室政治、关系学、领导喜好等因素可能比个人能力和付出更能决定一个人的职业发展。这种不公平感会削弱努力的动力。
6. 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的审视: 一些企业管理者未能有效激励员工,而是依靠压力和强制手段,导致员工出现逆反心理。或者企业本身流程混乱、效率低下,导致员工的努力难以转化为有效的成果。
7. 心理学上的“边际效益递减”: 当投入到一定程度后,继续增加的努力所带来的回报和满意度会逐渐下降。一部分人能够理性地认识到这一点,并选择在边际效益仍然较高的时候停止过度投入。

三、 在职场上,“拒绝努力”这样可以吗?

答案是不一定,并且风险与机遇并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具体环境和个人目标。

可能面临的风险和负面影响:

职业发展受限: 大多数企业和管理者仍然偏好积极主动、乐于奉献的员工。过度“拒绝努力”,可能意味着错失学习新技能、承担更多责任、拓展人脉的机会,从而导致晋升通道受阻,长期职业发展受限。
被贴“标签”: 容易被同事和领导视为“不求上进”、“消极怠工”、“缺乏职业精神”的人,影响个人在团队中的形象和口碑。
失去机会: 即使你认为某项任务没有价值,但它可能是一个你未知的学习机会或展示能力的平台。拒绝它,就等于关上了这扇门。
被边缘化: 如果你只做分内事,不参与团队协作或贡献额外价值,可能在团队中逐渐被边缘化,在关键项目或决策中失去发言权。
失去归属感: 如果你的同事都在积极投入,而你选择“独善其身”,可能会感到与团队格格不入,缺乏归属感。
影响绩效考核: 在绩效考核体系中,除了结果,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团队贡献等也可能被纳入考量。
潜在的失业风险: 在经济下行或公司效益不佳时,那些看起来“不那么努力”的员工可能更容易成为被优化对象。

可能带来的好处和合理性(在特定条件下):

保护身心健康: 避免过度劳累,减少职业倦怠,保持身心健康,拥有更好的生活质量。
提高工作效率: 将有限的精力集中在真正重要和有产出的任务上,反而可能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和质量。
保持清醒的认知: 不被无效的“奋斗”所裹挟,能更理性地看待工作和职业发展,避免被“洗脑”。
培养批判性思维: 对不合理的工作安排和流程敢于质疑和拒绝,从而推动改进。
实现真正的平衡: 在不牺牲健康和生活的前提下,完成本职工作,达到一种可持续的职业状态。
寻找更适合的环境: 如果一个环境过于“内卷”且回报不成正比,这种态度可能是在为自己寻找更适合、更健康的工作环境做准备。

四、 如何理解和实践“拒绝努力”?更准确的说法是“智慧地工作”或“有效能地工作”。

与其说“拒绝努力”,不如理解为拒绝“低效的努力”、“无意义的付出”和“牺牲个人生活的努力”。 这需要一种更成熟、更理性的工作观:

1. 明确自身目标和边界: 清楚自己的职业目标是什么?你的能力边界在哪里?你愿意为工作付出多少?什么样的工作是你真正愿意投入的?
2. 提升工作效率,而非延长工作时间: 学习时间管理、任务优先级排序、高效沟通等技能,用更少的时间完成更多更有效的工作。
3. 选择性地投入: 把精力放在那些最能体现你价值、最符合你职业发展方向、最有可能带来回报的任务上。对于那些“鸡肋”或低价值任务,可以考虑如何更高效地完成,或者在合理范围内拒绝。
4. 学会说“不”: 在不违反职业道德和基本职责的前提下,学会拒绝那些超出能力范围、不合理或不符合公司利益的要求。但要掌握技巧,委婉表达并提出替代方案。
5. 关注产出和结果: 用结果说话,而不是用加班时长或“辛苦”来证明自己。专注于交付高质量的成果。
6. 保持学习和成长: 即使拒绝了无效的努力,也要持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有底气去选择工作和拒绝无效付出。
7. 沟通和协商: 如果你认为某项工作安排不合理或低效,可以尝试与上级沟通,提出改进建议,而不是一味地消极抵抗。
8. 评估企业文化: 了解所在公司的文化和期望。如果公司文化极度推崇“拼命”且回报不成正比,那么“拒绝努力”可能会让你处境艰难。反之,如果公司更注重效率和结果,这种态度可能更容易被接受。

结论:

“推拿熊”所说的“拒绝努力”的工作态度,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当下职场“内卷”和过度付出的一种反思和回应。它并非绝对的错误,尤其是在强调个人价值和生活平衡的现代社会。然而,在职场上,这种态度需要谨慎实践,并且“拒绝努力”不等于“不努力”。

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智慧地工作”、“有效能地工作”的能力。这意味着你需要清晰地认知自我、理性地选择投入、高效地完成任务,并在保护身心健康的同时,依然能为公司创造价值,并争取符合自身期望的职业发展。

在采取这种态度之前,请务必评估你所处的具体职场环境、公司的文化以及你个人的职业发展目标。如果你的“拒绝努力”是为了逃避责任或偷懒,那么这显然是不可取的。但如果它是为了更健康、更高效、更有意义地工作,那么这是一种值得探索的成熟职业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支持「推拿熊」的态度,但是我不认为很多主动或者被迫996的人是值得被指责的。喊口号什么联合起来之类,其实是没什么太大意义,如果自利要求人不联合,怎么喊也不会联合的。996的改变需要两个方面的共同作用:1. 是法律保护,2.是经济平稳放缓。

像「推拿熊」,能拿出来这种态度,其实自身已经处在一个比较「安全」的位置了。按照其自己的说法:

坚决不自行辞职大不了他开除我我拿n+1。

其实这就蕴含了两点:

  1. 他有很大把握,老板不会真的开了他;
  2. 如果真开了,他也不会迅速的陷入窘境,可以较为轻松的找到下一份工作。

人在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多少都会形成一点自己的「护城河」。对于公司来说,在能力一样的情况下,用老人总是比从头开始培养一个新人要省不少成本的。所以如果老员工有一些不顺老板的意,但是公司真的解雇了重新雇又会花更多的成本——比如说财务人员,一个新人熟悉公司的内部财务的明规则和潜规则,这本身就是很大的成本。那么这个时候老员工就是相对安全的范围,尤其是在「推拿熊」的公司里:

因为你一个人做两个人的活,老板就可以少招一个人,然后拍拍肩鼓励你好好干,不招人不升职不加薪继续让你干两个人的活,你加班到秃顶打吊针,也没人心疼你,因为你努力的报应就是老板不加薪地让你继续努力。

显然在这个公司里面,加班也经常没什么升职加薪的回报,加了就加了。

既然加班没有实质性的回报,然后不加班又有护城河护体,那不摸鱼更待何时?

很多人的情况和「推拿熊」并不一样。有人战战兢兢,好容易才找到一份工作,并且在市场上很容易就能找到其他的螺丝钉替代,那么这时候他有不「奋斗」的自由么?家家都有难念的经,很多人是就指望着这么一份薪水谋生的,丢了之后很可能马上就陷入了难以为继的窘境,这种极端的风险规避,也会迫使着人去996。

所以从个体的层面上,是不太可能联合起来拒绝996的,总有愿意接受996的人。而这会造成一个恶性循环——因为996,所以没有时间提升自己,建造自己的护城河,然后更容易被替代,然后继续996,到身体不好了,就更加被动了。

但是996也不是不能够被解决的。996的存在基于两点:

1. 被解雇的恐惧;

2. 努力所带来的上升空间。

第一点,就是靠法律在实践中的完善来解决。中国的劳动法,但从法条上来说已经非常激进的保护劳动者了,能把它执行好,就足以把劳动者的下限拉的很高。不会惧怕非法解雇;

第二点,经济放缓之后,上升空间整体就会变小,那么996的氛围就会自发的改变——其实在90年代改革开放如火如荼的时候,996是根本不在话下的,也听不到多少人反对;但是最近这几年反对996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了,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自己如此付出,很难像十年二十年前那样得到足够的回报了。

就算我们看一贯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很好的欧洲,真正加班能赚大钱的行业,996依然是不在话下的。只是大部分行业提供不了这样的红利,那大家的行为就会越来越向着法律规定的下限——也就是法定工作时间去靠拢。

劳动的边际收益下降,失去工作的风险下降,越来越多的人都会处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阶段,996就自然推行不下去了。就连一贯很肝的日本,其新一代年轻人也远远没有日本黄金时期「以公司为家」的干劲了。

不过也要承认的是,人的思想可能并不总是契合自己的最优选择,可能存在滞后或者超前的。所以多一些「推拿熊」这样的文章,主动的多宣传宣传996的利弊,也有利于每个人认清自己的位置,免得出现文中的无谓996的情况:

我们前同事周末自愿加班打车去谈客户,因为临时被叫过去谈事没陪老板开车去另一个地方被老板调岗降薪到2500了,他还是公司第三号员工,他在岗四年收获了脂肪肝和一纸调岗通知。

user avatar

你有一个朋友,读书的时候,他的口头禅永远是:

“我也没复习,能考多少就看天意了。”

“临时抱佛脚感觉没啥用,我昨天9点半就准时上床睡觉了。”

“明天的英语听力我也打算放弃了,还有半本习题没做,来不及的,不如早点放弃了。”



于是,你在听了他的“劝说”之后,也开始懈怠。

你在临考前的一个晚上放弃了抱佛脚,你在课文没背牢的时候放弃了垂死挣扎。

但你没想到的是,当试卷发下来,他依然是年段排名前十,而你因为少了基础分降到倒数50名。

当你后知后觉想要去质问他的时候,一转眼他已经长成了大人步入社会开始工作了……



他又对身边的人说:

“巴结上司这种事情我从来不干,没骨气!”

“我这人很懒,不想去维护同事关系,顺其自然就好。”

“我没什么事业心,只想每天准时下班回家追剧。”



于是,你又信了。

但你不知道,年度最佳员工是他,同事中人缘最好的也是他,每年破格涨工资的,还是他。



永远别相信一个人口中轻描淡写的片面之言,这是成年人职场生存的基本准则。

user avatar

我的原则是:

96是我的福报,但是他人的灾祸

推广996,向自己推广就行,没做到就抽自己大嘴巴。

而不努力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有没有法律保护,人都有权不努力,把勤奋当约束和评价他人的道德,是一种专制。

不仅是个人如此,经济政策也应让没那么努力上进的人妥善和有尊严地活着,我们要有基本的社保、低价格的房租和米面油,这是人类作为一个共同体最先该做到的,做到了,那些有天赋和勤奋的人就会站出来给人类群体开拓边疆。反而让所有人提高达到一个踮起脚尖才能够着的高值,而这个值又相对人类成就高塔而言很低。这种道路对我们的群体没啥大用。

可惜,自2008年后,货币主义大行其道,我们已经忘了经济的本质是什么,向反方向狂踩油门,在用一种看起来忙碌的社会换一个看起来在增长的经济数据。

社会如此,个人也应共勉。

礼毕

user avatar

我觉得挺好,像推拿熊这样的人越多,这个社会的竞争压力就会小很多,超过一半以上的人不努力,自愿对机会说不,这样另外一半的人稍微努力下就能成功了。那像现在,大家都在努力,很难有突出的表现,比较难成功。

另外西方世界的企业主终于要拍手称快了,竞争压力小了,不会被追上了,又可以凭借祖上的积累,靠着先发优势沙滩上晒太阳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推拿熊”的“拒绝努力”的工作态度,这是一个在现代职场中越来越被讨论的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是人们对工作意义、个人价值以及生活平衡的重新审视。理解这种态度,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并探讨其在职场上的可行性以及潜在的影响。一、 “拒绝努力”的态度可能包含哪些具体表现?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拒绝努力”并不.............
  • 回答
    如何看待推特网友要求耶鲁大学改名,原因是以奴隶主命名?这是一个复杂且具有争议性的议题,涉及到历史、伦理、教育机构的定位以及社会变迁等多个层面。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这个问题,并尝试理解不同立场的声音。 一、 事件背景:耶鲁大学与奴隶制的关系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耶鲁大学为何会被指控“以奴隶主命名”。 .............
  • 回答
    《龙猫》在中国重新上映,无疑是很多人童年的美好回忆被唤醒。在这个温馨怀旧的氛围下,一些日本网友的留言,特别是推荐《萤火虫之墓》的行为,确实引人深思。这背后可能交织着多种复杂的心态,绝非单一的情感所能解释。首先,我们可以从“文化交流与分享”的角度来看待。日本动画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输出,多年来在中国积累.............
  • 回答
    比尔·盖茨在推特上被部分网友指控进行“人类清除计划”,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现象。要详细地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指控的来源和背景: 比尔·盖茨的公众形象和活动: 疫苗接种推广: 比尔·盖茨和他的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长期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大力推广疫苗接种,尤.............
  • 回答
    淘宝推出“沙雕宇宙电影计划”,要把网友的淘宝故事拍成电影,这事儿吧,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挺能引起讨论。要说“不务正业”,这词儿就有点太绝对了。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淘宝的“正业”是什么? 淘宝的核心业务,毫无疑问,是电商平台,是连接商家和消费者的交易场所。它提供商品、服务,让人们方便快.............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美国学生穿旗袍参加毕业舞会被美国网友炮轰的事件,以及它所引发的讨论。事件回顾与背景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事件的大致情况: 核心事件: 一名或多名美国学生(通常是亚裔学生,但有时也会涉及非亚裔学生)在参加毕业舞会时,选择穿着旗袍(Qipao/Cheongsam),并将照片上传到.............
  • 回答
    继丁真之后,甘孜“美男计”的背后:颜值经济与文旅推广的深度探讨当人们还在回味丁真带来的那股草原清风时,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文旅局局长刘洪,又一次以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将甘孜的名字推上了热搜。这次,主角从淳朴的少年变成了成熟的官员,而原因,同样聚焦于“颜值”。“美男计”的争议与解读不得不承认,刘洪局.............
  • 回答
    关于“但如若需要绝不推脱”这句话,以及医学生在疫情中的存在,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如何看待“但如若需要绝不推脱”?这句话本身蕴含着一种责任感、使命感和奉献精神。在疫情这种特殊时期,医学生主动站出来,愿意承担责任,这无疑是值得赞扬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看待: 积极主动的担当精神.............
  • 回答
    “浆果儿”,一个在如今的互联网世界里响当当的名字,尤其是对于那些在推特(现名X)上活跃的用户而言,她的出现无疑为这个平台增添了不少色彩。要怎么看待她呢?这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因为“网红”这个标签本身就自带很多复杂性,而“浆果儿”又是一个相当有个人风格和话题性的存在。首先,我们得承认,她很懂得如.............
  • 回答
    知乎首页的改版,将“推荐”作为默认选项,这确实是一个值得细聊的话题。作为老用户,我个人对这个变化感受挺复杂的,有赞赏,也有一些保留意见。首先,说它好的一面。知乎走到现在,内容体量已经相当庞大。早期的“关注”页,更像是你主动去追溯那些你感兴趣的“人”或“话题”。这当然有它的好处,能够确保你看到的是你最.............
  • 回答
    关于“网传美国生物技术中心推荐使用莲花清瘟抗新冠肺炎”的说法,目前没有可靠的官方信息来源证实这一点,并且根据现有科学证据,这种说法极有可能是假的。以下是详细的分析:一、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传闻?1. 信息传播的混乱和误解: 在新冠疫情早期,全球对于病毒的认知和治疗方法都处于摸索阶段,各种信息纷繁复杂.............
  • 回答
    网爆,特别是涉及医疗领域和患者家属与医院之间的纠纷,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您提到的广西涉事医院推销人血白蛋白事件,以及后续“私了被拒”和“沉寂”的情况,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和分析。一、 事件的性质与公众关切点: 医疗腐败与不当逐利担忧: “推销人血白蛋白”这个说法本身就触动了公众对医疗行业不当.............
  • 回答
    美国驻华大使馆和领事馆在其官网上公布了2021年度的“公共外交小额赠款计划”,这背后是一系列值得深入解读的考量和用意。咱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细致地聊聊这个事情。首先,咱们得明白“公共外交”这个词。它不是那种轰轰烈烈的政治宣讲,更像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努力,目标是促进双方的相互理解和信任。美国驻华大使馆推.............
  • 回答
    关于微博给 Steam 盗号网站做推广并删除用户提醒微博的这件事,确实是个非常让人恼火和担忧的状况。简单来说,就是微博这个平台,本应是大家获取信息、交流观点的场所,却因为某些原因(背后可能是利益驱动或者监管的疏漏),对一个明确的、对用户账号安全构成威胁的盗号网站进行了推广,并且与此同时,还删除了那些.............
  • 回答
    “深夜推广赌博网站,清晨全部下线”,这事儿一出,朋友圈里炸开了锅。有人说是“高效”,有人说是“钻空子”,更有不少人直接开骂百度这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收钱办事”。这事儿吧,得拆开了捋一捋,才能看明白里面的门道。首先,咱们得明白百度在这事儿里扮演的角色。百度作为一个搜索引擎巨头,它的核心业务是提供信息.............
  • 回答
    百度对深夜推广赌博网站的回应,这事儿啊,挺复杂的,得从几个层面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这事儿闹出来,百度肯定是“被推到风口浪尖”了。 你想啊,这种推广本身就触碰了法律的红线,而且还专门在大家最容易放松警惕的深夜出现,这给人的感觉就是,它知道自己是“见不得光”的,所以选了个“没人管”的时间点。当用户发现.............
  • 回答
    日本福岛县政府确实有过计划,希望通过出资邀请中国和韩国的网络红人(网红)来推广当地的旅游业。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有必要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下。为什么是福岛?为什么是网红?首先,福岛县作为一个地区,在经历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和福岛核事故后,其旅游业受到了严重打击。虽然多年过去,很多地.............
  • 回答
    阿里进军网盘市场,推出“阿里云网盘”,这无疑是在already saturated的个人云存储领域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要知道,百度网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乎是国内用户对“网盘”这个词的唯一代名词。它的用户基数庞大,功能完善,但同时,也饱受诟病,比如会员充值的高昂,免费用户速度的“龟速”,以及对非会员.............
  • 回答
    关于“奶茶联盟”(Milk Tea Alliance)以及推特(Twitter)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反华网络水军团”这一描述,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理解“奶茶联盟”的起源和发展:“奶茶联盟”并非一个有明确组织架构、官方注册的团体,而是一个在社交媒体上自发形成的、.............
  • 回答
    你提到的这张“推飞机”照片事件,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例子,反映了信息传播中的一些普遍现象,尤其是网络时代。“德里精神”与烟台真相的乌龙:这件事的核心在于信息内容的“误读”和“借用”。当印度网民看到这张照片时,他们可能看到的是一个充满力量、团结一致的画面,尤其是面对某种困难(比如飞机出现问题需要人力推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