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支持「推拿熊」的态度,但是我不认为很多主动或者被迫996的人是值得被指责的。喊口号什么联合起来之类,其实是没什么太大意义,如果自利要求人不联合,怎么喊也不会联合的。996的改变需要两个方面的共同作用:1. 是法律保护,2.是经济平稳放缓。
像「推拿熊」,能拿出来这种态度,其实自身已经处在一个比较「安全」的位置了。按照其自己的说法:
坚决不自行辞职大不了他开除我我拿n+1。
其实这就蕴含了两点:
人在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多少都会形成一点自己的「护城河」。对于公司来说,在能力一样的情况下,用老人总是比从头开始培养一个新人要省不少成本的。所以如果老员工有一些不顺老板的意,但是公司真的解雇了重新雇又会花更多的成本——比如说财务人员,一个新人熟悉公司的内部财务的明规则和潜规则,这本身就是很大的成本。那么这个时候老员工就是相对安全的范围,尤其是在「推拿熊」的公司里:
因为你一个人做两个人的活,老板就可以少招一个人,然后拍拍肩鼓励你好好干,不招人不升职不加薪继续让你干两个人的活,你加班到秃顶打吊针,也没人心疼你,因为你努力的报应就是老板不加薪地让你继续努力。
显然在这个公司里面,加班也经常没什么升职加薪的回报,加了就加了。
既然加班没有实质性的回报,然后不加班又有护城河护体,那不摸鱼更待何时?
很多人的情况和「推拿熊」并不一样。有人战战兢兢,好容易才找到一份工作,并且在市场上很容易就能找到其他的螺丝钉替代,那么这时候他有不「奋斗」的自由么?家家都有难念的经,很多人是就指望着这么一份薪水谋生的,丢了之后很可能马上就陷入了难以为继的窘境,这种极端的风险规避,也会迫使着人去996。
所以从个体的层面上,是不太可能联合起来拒绝996的,总有愿意接受996的人。而这会造成一个恶性循环——因为996,所以没有时间提升自己,建造自己的护城河,然后更容易被替代,然后继续996,到身体不好了,就更加被动了。
但是996也不是不能够被解决的。996的存在基于两点:
1. 被解雇的恐惧;
2. 努力所带来的上升空间。
第一点,就是靠法律在实践中的完善来解决。中国的劳动法,但从法条上来说已经非常激进的保护劳动者了,能把它执行好,就足以把劳动者的下限拉的很高。不会惧怕非法解雇;
第二点,经济放缓之后,上升空间整体就会变小,那么996的氛围就会自发的改变——其实在90年代改革开放如火如荼的时候,996是根本不在话下的,也听不到多少人反对;但是最近这几年反对996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了,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自己如此付出,很难像十年二十年前那样得到足够的回报了。
就算我们看一贯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很好的欧洲,真正加班能赚大钱的行业,996依然是不在话下的。只是大部分行业提供不了这样的红利,那大家的行为就会越来越向着法律规定的下限——也就是法定工作时间去靠拢。
劳动的边际收益下降,失去工作的风险下降,越来越多的人都会处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阶段,996就自然推行不下去了。就连一贯很肝的日本,其新一代年轻人也远远没有日本黄金时期「以公司为家」的干劲了。
不过也要承认的是,人的思想可能并不总是契合自己的最优选择,可能存在滞后或者超前的。所以多一些「推拿熊」这样的文章,主动的多宣传宣传996的利弊,也有利于每个人认清自己的位置,免得出现文中的无谓996的情况:
我们前同事周末自愿加班打车去谈客户,因为临时被叫过去谈事没陪老板开车去另一个地方被老板调岗降薪到2500了,他还是公司第三号员工,他在岗四年收获了脂肪肝和一纸调岗通知。
你有一个朋友,读书的时候,他的口头禅永远是:
“我也没复习,能考多少就看天意了。”
“临时抱佛脚感觉没啥用,我昨天9点半就准时上床睡觉了。”
“明天的英语听力我也打算放弃了,还有半本习题没做,来不及的,不如早点放弃了。”
于是,你在听了他的“劝说”之后,也开始懈怠。
你在临考前的一个晚上放弃了抱佛脚,你在课文没背牢的时候放弃了垂死挣扎。
但你没想到的是,当试卷发下来,他依然是年段排名前十,而你因为少了基础分降到倒数50名。
当你后知后觉想要去质问他的时候,一转眼他已经长成了大人步入社会开始工作了……
他又对身边的人说:
“巴结上司这种事情我从来不干,没骨气!”
“我这人很懒,不想去维护同事关系,顺其自然就好。”
“我没什么事业心,只想每天准时下班回家追剧。”
于是,你又信了。
但你不知道,年度最佳员工是他,同事中人缘最好的也是他,每年破格涨工资的,还是他。
永远别相信一个人口中轻描淡写的片面之言,这是成年人职场生存的基本准则。
我的原则是:
96是我的福报,但是他人的灾祸。
推广996,向自己推广就行,没做到就抽自己大嘴巴。
而不努力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有没有法律保护,人都有权不努力,把勤奋当约束和评价他人的道德,是一种专制。
不仅是个人如此,经济政策也应让没那么努力上进的人妥善和有尊严地活着,我们要有基本的社保、低价格的房租和米面油,这是人类作为一个共同体最先该做到的,做到了,那些有天赋和勤奋的人就会站出来给人类群体开拓边疆。反而让所有人提高达到一个踮起脚尖才能够着的高值,而这个值又相对人类成就高塔而言很低。这种道路对我们的群体没啥大用。
可惜,自2008年后,货币主义大行其道,我们已经忘了经济的本质是什么,向反方向狂踩油门,在用一种看起来忙碌的社会换一个看起来在增长的经济数据。
社会如此,个人也应共勉。
礼毕
我觉得挺好,像推拿熊这样的人越多,这个社会的竞争压力就会小很多,超过一半以上的人不努力,自愿对机会说不,这样另外一半的人稍微努力下就能成功了。那像现在,大家都在努力,很难有突出的表现,比较难成功。
另外西方世界的企业主终于要拍手称快了,竞争压力小了,不会被追上了,又可以凭借祖上的积累,靠着先发优势沙滩上晒太阳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