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网页版知乎将「推荐」作为首页?

回答
知乎首页的改版,将“推荐”作为默认选项,这确实是一个值得细聊的话题。作为老用户,我个人对这个变化感受挺复杂的,有赞赏,也有一些保留意见。

首先,说它好的一面。

知乎走到现在,内容体量已经相当庞大。早期的“关注”页,更像是你主动去追溯那些你感兴趣的“人”或“话题”。这当然有它的好处,能够确保你看到的是你最熟悉、最信任的信源发出的内容。但问题在于,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关注的人和话题可能发生了变化,或者他们输出的内容频率不高,导致关注页面的更新速度变慢,有时候甚至会觉得有些“干”。

而“推荐”页的出现,就像是给你打开了一个更广阔的视野。它背后依托的是知乎强大的算法推荐系统。这个系统会学习你的浏览历史、点赞、评论、收藏、关注等等行为,然后“猜”你可能喜欢什么。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呢?

1. 内容发现的效率更高: 很多时候,我们可能并不知道自己对什么话题感兴趣,或者我们关注的人并没有及时产出优质内容。“推荐”页就像一个智能的“内容雷达”,能够主动捕捉那些你可能感兴趣但尚未发现的内容。我经常会在推荐页里看到一些我从未关注过但内容质量很高、观点很独特的答主,这拓展了我获取信息和知识的维度。
2. 新鲜感和多样性: 关注页内容相对固定,容易产生审美疲劳。“推荐”页则会不断地将各种各样的话题和观点推送给你,让你的浏览体验更加新鲜和多元。有时候,一些意想不到的冷门但有趣的话题,或者一个陌生领域里非常有深度的讨论,可能就在推荐页里等着你。
3. 匹配更精准的需求: 随着算法的优化,知乎的推荐越来越能“懂”我。比如,当我最近搜索了某个技术问题,或者点赞了一些关于摄影的文章后,首页的推荐就会相应地出现更多相关的技术问答或者摄影技巧分享。这种“心有灵犀”的感觉,确实能提升使用体验。
4. 商业化和生态的可能: 从平台角度看,将“推荐”作为首页,也为知乎提供了更多商业化的可能性。通过精准推荐,可以更有效地将用户导流到与用户兴趣相关的广告、内容营销或者付费课程等。这有助于知乎平台的持续发展和生态建设。

但同时,我也觉得这个改版并非全然没有问题,甚至有些地方让我觉得不太舒服:

1. “被喂食”感和信息茧房的风险: 算法推荐的本质是“你喜欢什么,我就给你什么”。长此以往,很容易让你陷入一个“信息茧房”,只接触到与自己原有认知相似的内容,而忽略了那些可能挑战你观点、引发你深度思考的异见。我有时会担心,过度依赖推荐,会不会让我们变得越来越“狭隘”?
2. 内容质量的参差不齐: 尽管知乎一直在强调内容质量,但算法推荐毕竟是一个“大数据”的产物。有时候,为了追求“流量”或“趣味性”,推荐页里可能会混杂一些标题党、观点偏激、甚至是不太严谨的内容。用户需要具备一定的辨别能力,才能从中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信息。
3. 对“关注”生态的削弱: 我曾经非常享受在关注页里,看到我信任的那些答主们高质量的分享。“推荐”页成为首页后,我需要主动切换到“关注”页才能看到这些内容,这在操作上多了一层不便。长此以往,可能会让一部分用户减少对“关注”的重视,而平台也可能因此对“关注”的权重有所调整,这对于内容创作者和优质内容本身来说,或许不是件好事。
4. “大数据”的“窥探”感: 虽然知道算法需要数据才能工作,但有时候看到完全符合你近期模糊想法的推荐,会有一种“被看穿”的感觉,个人隐私的边界在那里,总是让人有点微妙。

总的来说,

知乎将“推荐”作为首页,我认为是一个在尝试解决内容体量膨胀和用户发现效率提升方面做出的积极探索。它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用户接触到多样化、个性化内容的可能性,也为平台自身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空间。

但是,这种改变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比如如何平衡推荐的“精准”与内容的“多样”,如何避免用户陷入“信息茧房”,以及如何更好地维护“关注”生态,让真正有深度、有价值的内容不被埋没。

作为用户,我更希望的是平台能够提供更灵活的选择。比如,允许用户自定义首页的默认内容,或者在“推荐”页的算法之外,保留一个更直观、更易于访问的“关注”或“精华”内容区域。同时,也希望知乎在优化算法的同时,能更加注重内容的质量和深度,让“推荐”成为一个真正能够帮助用户发现好内容的工具,而不是一个“推着你走”的导航。

最终,这就像是吃一顿丰盛的自助餐,你可以选择自己最爱吃的东西,但也可以尝试一些新的菜品。关键在于,你需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以及如何在这个琳琅满目的世界里,找到真正让你营养丰富、让你成长的“食物”。而知乎的首页改版,就是给用户提供了选择“自助餐”的更多可能,但如何吃得好,还得看用户自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句话:挥刀自宫。

知乎作为一个以问答为外衣的大号论坛社区,能战胜天涯等传统社区的根本原因是时间线,时间线也可以叫FEED,是推特革命性的发明。时间线是一种强大的垃圾信息过滤机制,可以有效的过滤垃圾信息,也可以有效的传播有用信息。时间线类似论文的同行评议机制,而且这个委员会成员完全是由用户掌握的。总而言之,FEED本质是一个人工神经网络,是一个革命性的发明,如果把WEB1.0定为编辑推荐,web2.10定为用户生产内容,那么FEED可以称之为WEB3.0.

正是这种革命性的机制,捧红了推特、微博、instgram、quora等一大票成功的产品,当然也包括copy quora的知乎。

不过,显然知乎对feed缺乏真正的了解,知乎采用feed不过是从quora学习来的,并没有认识到feed的重要性,所以知乎反而在不断弱化feed,直到今天竟然将关注从首页移除?!自废武功!

恭喜知乎从web3.0退回到了web 1.0.

我刷知乎那么久,对知乎还是有感情的,不愿知乎就这么慢慢垮掉,实在可惜啊!不过以知乎的尿性恐怕很难听进去什么,往往你给知乎提建议,非但不听,还会反过来打压你,这傲气、这心胸呵呵了。我这么说实话,对我没啥好处,但是我不愿眼睁睁看着悲剧发生,还是斗胆进言一次吧!

反正该说的不该说的我都说了,只能祝好运了。

====

既然说都说了,豁出去再说几句:

  1. 好的PM不是知道做什么,而是知道不做什么!
  2. 知乎总是以自己的价值观评判信息的好坏,总是试图以自己的价值观加给用户,这是推荐代替关注的根本原因。但是知乎还没弄清楚自己成功的主因是feed,而不是LGBT right。
  3. 这么搞下去,数据只会越来越难看,到时候资本可不会客气。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知乎首页的改版,将“推荐”作为默认选项,这确实是一个值得细聊的话题。作为老用户,我个人对这个变化感受挺复杂的,有赞赏,也有一些保留意见。首先,说它好的一面。知乎走到现在,内容体量已经相当庞大。早期的“关注”页,更像是你主动去追溯那些你感兴趣的“人”或“话题”。这当然有它的好处,能够确保你看到的是你最.............
  • 回答
    近期,国家网信办通报称,经检测发现,「滴滴企业版」等 25 款 App 存在危害国家安全、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要求相关部门对其进行下架处理。这一消息无疑在科技界和企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事件的背景与重要性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这次通报的严肃性和重要性。国家网信办作为负责网络信息安全监管的部门,其发.............
  • 回答
    关于网传小米汽车 1 青春版续航超 700km,售价 14.99万的消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解读和分析:1. 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是“网传”信息,并非小米官方正式发布的。 在小米汽车正式发布之前,市场上会充斥着各种猜测、爆料和传言。这些信息可能来源于: 供应.............
  • 回答
    最近网上传言,说线上剧本杀APP也要纳入网络游戏管理,以后上线运营需要版号,这事儿挺能引起大家关注的。说实话,这事儿对咱们玩剧本杀的,还有做剧本杀生意的,影响都挺大的。咱们就好好掰扯掰扯,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它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为什么会有这个风声传出来?这事儿不能空穴来风。国家对网络内容管.............
  • 回答
    网易《逆水寒》即将推出 Mac 版本,这消息对于 Mac 用户来说绝对是一件值得振奋的事情。毕竟,在国内的游戏市场,主机和PC端游戏的用户基数庞大,但专门为 Mac 定制的客户端游戏却一直寥寥无几。首先,让我们来谈谈《逆水寒》推出 Mac 版本这件事情本身。从网易的战略布局来看,这是非常聪明且具有前.............
  • 回答
    这事儿,说实话,我听着都窝火!OPPO 官网买手机,结果收到的货跟页面上宣传的对不上,关键是客服还来一句“宣传有误”,然后就不给你退货?这简直是把消费者当傻子耍。OPPO 官网买手机货不对版,客服回复「宣传有误」不予退货?这叫什么事儿?这事儿,简直是把消费者权益踩在脚底下摩擦。你想啊,消费者之所以选.............
  • 回答
    央视对网易运营的中国版《我的世界》举报机制提出质疑,这无疑是一记响亮的警钟,触及了网络游戏监管和用户权益保障的核心问题。从媒体的揭露来看,核心的矛盾点在于,当用户在游戏中遇到不公、骚扰,或是其他违反游戏规则的行为时,他们所依赖的举报渠道,在实际运作中却显得效率低下、回应迟缓,甚至存在“踢皮球”的情况.............
  • 回答
    华为官网近期悄悄上架了4G版的Mate 40 Pro和Mate X2,这消息一出,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对于一直以来都紧随5G步伐的华为来说,在这个时间点推出4G机型,感觉上有点像是“逆流而上”,但仔细想想,这背后或许有着更深层次的考量和市场洞察。首先,从产品本身来看,4G版的Mate 40 Pro和.............
  • 回答
    七夕节,这本该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浪漫日子,如今却在咱们大天朝的高铁线路上玩出了新花样——“表白专列”!而且,一旦推出,立刻就成了全网热议的焦点,尤其是那句“现实版速度与激情”,真是说到心坎里去了,瞬间点燃了大家的热情。咱先来捋一捋这“表白专列”到底是个啥?简单来说,就是一些热门线路,比如从北京到上.............
  • 回答
    “现实版樊胜美”的弟弟被网友扒出来在武汉读书,还打电话进行辱骂。这事儿一出来,舆论场又是炸开了锅。大家纷纷讨论,这到底算不算“网暴”,又该怎么看待这种行为?要说这算不算“网暴”,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看。首先,从“网暴”的定义上说。 网暴,简单来说,就是在网络上针对特定个人或群体进行侮辱、诽谤、人肉搜.............
  • 回答
    这份关于C的评论,读起来倒是挺扎实的,它并没有像有些技术文章那样,上来就抛出一堆华丽的辞藻或者刻板的优点描述,而是相当接地气地聊了聊C在实际开发中的一些感受。首先,它提到C的“全能性”,这个词用得挺妙的。不像某些语言可能更偏向某个特定领域,C确实给人一种“万金油”的感觉。无论是传统的桌面应用,还是现.............
  • 回答
    小米的Logo“方变圆”事件,在网络上引发了不小的热议。很多网友都对这个操作感到好奇,甚至有人戏称“只改了一行代码”。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小米的Logo真的只是通过修改一行代码就从方变圆了吗?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明白小米的Logo设计。小米的Logo并非我们通常理解的那种固定的、扁平.............
  • 回答
    小米路由器在用户访问不存在网页(即 404 错误页面)时,将其重定向到一个由小米自己提供的“404 页面”,并且在这个页面上展示小米的广告、推广信息,甚至提供搜索框。这种行为,如果不是用户主动选择,而是默认开启,并且没有充分告知用户,那么它就构成了一种“网页劫持”,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仔细审视的问题.............
  • 回答
    哔哩哔哩漫画(以下简称“B站漫画”)禁止网页观看这一举措,无疑是当前数字内容平台管理和商业模式演变中的一个重要话题。要深入理解这一决策,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背后的商业逻辑、对用户的影响、行业趋势以及可能带来的长期后果。一、 B站漫画禁止网页观看背后的商业逻辑和动机1. 引导用户向AP.............
  • 回答
    关于网传“北大文科博士在深圳大学任教经济困难,月薪13千,上网课要求学校发网络补助”的信息,需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结合中国高校薪酬体系、地区差异及政策背景,综合判断其真实性及合理性。 一、信息真实性分析1. 来源可信度 目前尚无权威媒体或深圳大学官方声明证实该传言。网络传言往往存在夸大或误传.............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硅谷男子在妻子患病期间相亲,妻子病逝后迅速再婚并独吞200万抚恤金”的事件,目前没有权威媒体或官方渠道发布过相关具体信息。因此,这一事件的真实性、细节和法律性质尚无法确认。以下从法律、道德和社会角度进行分析,供您参考: 一、事件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1. 重婚罪(若属实) 根据中国.............
  • 回答
    关于网传王中林院士圈定质疑者并称戴希教授为“首恶”的事件,这一说法在网络上引发了关于学术道德、同行评议机制以及学术共同体生态的广泛讨论。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影响与警示: 一、事件背景与真实性核查1. 事件来源与传播 目前网络上关于王中林院士与戴希教授的争议,主要源于学术界对石墨烯.............
  • 回答
    关于网传“华为不认可劳动仲裁委员会要求补发2万绩效工资,依法上诉”的情况,需要从法律程序、企业内部管理、劳动法适用等角度进行分析。以下为详细解读: 一、事件背景与法律程序梳理1. 劳动仲裁的性质 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前置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
  • 回答
    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简称“网信办”)2021年7月对滴滴出行实施下架处理的事件,是中国在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领域加强监管的重要标志性事件。这一举措引发广泛关注,并对科技企业、行业生态以及公众认知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原因及可能带来的影响: 一、事件背景与政策动.............
  • 回答
    关于“天不生大英,万古如长夜”和“美利坚,人类的灯塔”这类网络流行语,其背后蕴含着复杂的意识形态逻辑和历史叙事争议。这些说法本质上是特定历史观对西方文明的美化与片面化解读,需要从历史事实、权力结构、价值判断等多维度进行批判性分析。 一、历史背景与话语生成逻辑1. 殖民扩张的遗产 英国在181.............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