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网传线上剧本杀 app 纳入网络游戏管理,需获取版号才能上线运营?

回答
最近网上传言,说线上剧本杀APP也要纳入网络游戏管理,以后上线运营需要版号,这事儿挺能引起大家关注的。说实话,这事儿对咱们玩剧本杀的,还有做剧本杀生意的,影响都挺大的。咱们就好好掰扯掰扯,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它可能带来的影响。

首先,为什么会有这个风声传出来?

这事儿不能空穴来风。国家对网络内容管理一直都很严格,尤其是在游戏这块。早些年,游戏版号审批收紧,很多游戏都受到了影响。而剧本杀,虽然形式上和传统游戏有点区别,但本质上它是一种强互动、有规则、有输赢目标(虽然不总是明显的输赢)、需要平台支撑的娱乐产品。而且,现在很多线上剧本杀APP,内容上也越来越丰富,玩法上也越来越接近游戏。

更重要的是,剧本杀的内容,尤其是剧本本身,其创作和传播也容易触碰到一些监管的敏感区。比如一些涉及暴力、色情、封建迷信、历史虚无主义等等的内容,如果监管不到位,就可能传播开来。而按照网络游戏管理的方式来审批,就能对这些内容进行一个“前置审查”,把风险降到最低。

所以,把线上剧本杀APP纳入网络游戏管理,说白了就是一种“规范化”和“风险控制”的手段。就像国家需要给出版物审批一样,也需要给这种新的线上娱乐形式一个说法。

那么,如果真的需要版号,对线上剧本杀APP有什么影响?

这个影响可以说是颠覆性的,具体来说:

门槛大大提高: 申请游戏版号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一套完整的流程,包括内容审查、技术审查、审核标准等等,过程漫长且复杂。对于一些中小型的线上剧本杀APP来说,可能根本没有能力去应对这个流程,或者说,申请版号的成本过高,他们承担不起。
“野蛮生长”时代结束: 过去几年,线上剧本杀可以说是野蛮生长,各种平台、各种剧本层出不穷。一旦纳入版号管理,很多没有实力、没有资质、内容不过关的APP可能会被清理出局。这无疑会洗牌整个行业。
内容审核更严格: 版号审核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内容审查。剧本的题材、情节、人物设定、价值观等等,都需要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这意味着,以后想做一款受大家欢迎的线上剧本杀,就得在剧本创作时就考虑到合规性,不能再“天马行空”了。一些可能引起争议、或者擦边球的内容,很可能就没法通过审核。
盈利模式受影响: 版号的获取需要成本,后续的运营也需要符合规定。这可能会增加平台的运营成本,从而影响到原有的盈利模式。比如,一些免费玩,靠广告或者增值服务盈利的模式,可能需要调整。
创新可能受到一定限制: 虽然规范化是好事,但过度的审批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创新。毕竟,很多新颖的玩法和题材,在初期都可能面临争议。审批环节如果过于僵化,可能会让一些有创意的剧本难以面世。
对玩家的影响: 玩家层面,如果大量APP下线,选择可能会变少。同时,如果运营成本转嫁到玩家身上,游戏价格也可能会上涨。不过,如果能通过规范化带来更高质量、更安全的内容,对玩家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支持者和反对者的声音:

对于这件事,自然会有不同的看法:

支持者会认为,这是行业走向正规化的必然趋势。他们觉得,过去线上剧本杀确实存在内容良莠不齐、信息安全隐患等问题。纳入版号管理,能够净化市场环境,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维护社会文化秩序。就像电影需要审查,图书需要出版号一样,这是对文化产品的基本要求。
反对者可能会觉得,剧本杀不应该被简单地等同于网络游戏。他们认为,剧本杀更侧重于“角色扮演”和“社交推理”,是一种更偏向文学和社交的体验。用游戏版号的框架来套,可能会限制其艺术性和创造性。而且,审批的难度和成本,可能会扼杀掉很多有潜力的小团队和新想法。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件事?

在我看来,这件事本身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关键在于如何落地。

从监管角度讲,规范化是必要的。 任何一种流行的娱乐形式,只要涉及到线上传播和用户互动,都应该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运行。这既是对用户负责,也是对行业健康发展负责。
但从行业发展角度看,尺度和方式很重要。 如果审批流程过于漫长和复杂,或者审核标准过于僵化,那可能会扼杀掉这个新兴的行业。希望相关部门在制定政策时,能够充分考虑到线上剧本杀的独特性,给予一定的灵活性和过渡期。
对从业者而言,这是机遇也是挑战。 如果你想继续在这个行业里做下去,就必须适应新的规则。那些能够创作出优质、合规剧本的团队,或者能够提供优质平台服务的公司,反而会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这也会促使行业走向精品化、专业化。

总而言之,网传的这个消息,如果成为现实,无疑会给线上剧本杀行业带来一场大洗牌。对行业来说,意味着告别野蛮生长,走向规范化;对玩家来说,可能会面临选择变少、价格变高的情况,但长远来看,也能享受到更安全、更优质的内容。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还得看后续政策的具体执行情况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线上剧本杀的未来,肯定会和现在不一样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位104岁的老太太耳聪目明,老而弥坚。有人向她请教长寿秘诀,老太太笑了:“我有一帖灵丹妙药,那就是每天化三分钟时间感恩。”


她说:


花一分钟感恩父母、丈夫、儿女、邻居和陌生人;


一分钟感恩大自然给予的种种关怀和体贴;


一分钟感恩每一个祥和、温暖和快乐的日子。感恩使她心里永远流淌着幸福的泉水,有这样的“神水”滋养,身体自然健康,生命自然长久。

人生在世,纠纷矛盾、曲折坎坷,不如意事情就像春风吹又生的“原上草”,枯荣起落,循环往复,没有尽时,这位老太太也不例外。但是,她以感恩之心,不断地加上豁达、欣慰、温暖、知足……累积起来,就拉上了和谐幸福、健康长寿之手,轻松地领跑在人生的马拉松跑道上。





有人说,生活中好像没什么值得感恩的事。他们认为家人对自己的关怀和呵护是理所应当的;陌生人为自己的服务远远做得不够;社会对自己有许多的不公……因此,不满、委屈、埋怨、忿恨,像毒蛇一样缠住了心灵,把原本应是明媚的日子,过得暗淡无光。君不见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悲剧,都与不懂得感恩有关。

每天化三分钟时间感恩,时间不长,但效力很大。它能平息怒火,遏制冲动,换位思考,宽容谅解。在体会到亲人为自己操心、操劳,亲朋同事乃至陌生人为自己付出爱心的同时,也能发现,原来,记住别人所做的一切,充满感激地去回报,就会得到更多的快乐和爱。



感恩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和辛勤的抚育,我们有什么理由与父母顶撞,使父母生气,危害父母的健康?感激爱人在茫茫人海中携起自己的手,一路走来多少风雨,自己怎忍心再去伤害?感谢孩子降生自家,完整了我们人生的另一半,给了我们一生中最大的幸运和幸福,除了教育和呵护他健康成长,还有什么值得苛求?

各行各业的陌生人,都在为我们提供温暖和保护。美国法学家弗里德曼说:“陌生人保护我们,如警察扑灭我们的火灾,老师教育我们的孩子,工人建造我们的房子,新闻人在媒体上告诉我们新闻和知识……当我们乘坐公共汽车、火车、飞机旅行,我们的生命便掌握在陌生人手中。如果我们生病进医院,陌生人为我们治病……”对此,我们要充满感恩,默默地回报。



感恩早上的晨曦,夜晚的星月,春夏秋冬的轮回。感恩有多少,爱就有多少;爱有多少,幸福就有多少。



听过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说两人同去见上帝,问天堂的路怎么走。上帝见二人饥渴不堪,就给他们每人一份食物,一人感激不尽,一人无动于衷。之后,上帝让那个说“谢谢”的人上了天堂。被拒之门外的人不服气:“我不就是忘了说声谢谢?”上帝说:“不是忘了,是你没有感恩的心。”“少说一句谢谢,差别也不能这么大呀?”上帝说:“这没有办法,因为上天堂的路是用感恩的心铺成的,天堂的门只有感恩的心才能打开,而下地狱则不用。”


唐代魏征说过“爱出者反爱,福往者福来”意思是你热爱别人,别人也热爱你;你为别人谋幸福,别人也会让你得幸福。


每一次感恩都会为心田注入一串叮咚水珠,不断地感恩,它将汇成潺潺流水,哗哗流淌,浇灌出幸福的花朵。



如果把人生比作长征,那么,拥有感恩这帖灵丹妙药,就能抗击长征路上的“枪林弹雨”,抵御“雪山草地”,谁说人生不能像诗一般地度过呢?

user avatar

感恩吧

user avatar

剧本杀行业的从业者可以考虑转行了。

目前中国有2300家创作和发行团队,平均每年产出的剧本作品大约15000个。

按新规线下归类为实体出版物(需要书籍版号),线上为游戏(需要游戏版号)。

书籍版号的申请动辄半年以上(还经常被打回修改),游戏版号则干脆停发了。

新规之后,没有版号就是非法出版物。

90%的工作室是不可能承受半年以上的审核周期的,大部分人最终都要转行。

每年15000个剧本杀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全部审完的,等新规实施后....中国剧本杀的产量上限取决于审核部门的人力。

每年能有200—300个就算不错的结果。

看似还欣欣向荣的剧本杀已经是死缓了,更何况实体审核的效率只会更低。

按书籍版号标准,合格的剧本杀没几个。

至于「获取版号上线运营」,游戏版号何时开放还是未知数,开放了也说不清什么时候就突然停止审批,风险太大了。

剧本杀的盈利周期本就很短,长期以来都是靠走量生存,这下量肯定是没了。

过长的审核周期+反复被打回修改,无疑会加剧成本.... 成品必然面临涨价。

剧本杀一旦涨价50%,还能有多少销量?

事实上不可能只涨50%,房租水电都是很难降的硬性成本,而原本全行业15000的年产量骤然被审核速度砍到300....

这300部就要获得原本15000部的利润。

送审很少有一次过的,大多都是反复被打回修改,大量人力被圈在修改方面。

这也是要付出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的。

本来剧本杀创作是2个月,如果送审出现多次反复....可能两年你都看不到成品上市,有几个工作室经得起这么拖?

别觉得不可能哦....书籍版号是这样,已经让实体出版行业死得不剩几家了。

游戏版号也这样,这几年多少游戏公司被拖死,已经到了业内都麻木的地步。

剧本杀也被纳入,那等于它要凉了。

此前几年剧本杀的发展,恰恰是因为它是「非法出版物」,不需要经过审核。

这才能有高效的产出、丰富的创意。

一旦它被纳入监管....这个不用细说,前车之鉴多如牛毛,下场也可以预见。

我个人估计,85%的从业者最终会转行。

在这个市场环境是养不活2300家工作室和数万名从业者的,会陷入极度内卷。

这个目前还生机盎然的行业,结束了。

user avatar

热知识:游戏版号已经停发五个月了

悬在各位剧本杀从业者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终于落了下来,而且一下砍在了大动脉上。

上海的管理规定刚出台不久,没想到紧随其后的竟然是福建。但是这个相关通知,可是非常业余,甚至可以说是极其不负责任。

当然福建省下发的通知可不止线上剧本杀。福建省新闻出版局直接把线下剧本杀列为出版物了。也就是说:

如果没有意外,以后剧本杀创作者或者发行,再想出一个新本就必须通过出版社进行出版。否则可以按照非法出版物进行整治。

不过鉴于问题只限定于线上剧本杀 APP,所以在这个回答里就只谈谈对线上剧本杀的影响。

这波我愿称之为图穷匕见,因为玩线上剧本杀玩的少,所以就简单讲讲。

首先,将线上剧本杀 app 纳入网络游戏管理,也就是剧本杀 app 需要领取游戏版号才能上线运营。这是否意味着 app 中的所有剧本全部需要通过审核?如果需要,那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我随便截了某线上剧本杀 app 的剧本库。

我随便选一个种类,随便一滑,都至少有百十来个剧本。审核这么多剧本我想象不到要多长时间,也想象不到能给各大 app 造成多少损失。

其次,管理?怎么管理?具体管理的标准是什么?没有一个具体的管理标准,是否意味着相关人员一拍脑子,就可以否定一个作者甚至一整个团队数十天到数个月的劳动成果?是否意味着他们就白干了?

要向影视审核看齐?影视家大业大经得起折腾。剧本杀行业至今依旧是一个小众行业,经得起这样的折腾吗?

如果要向出版物看齐,传统出版物现在已经没落成什么样难道出版局没数吗?

最后,线下剧本杀也离死不远了。福建省出版局明确要求投放市场的剧本产品应有出版社正式出版,现在一个盒装的价钱是几百,我看到时候能涨成什么样。不过关于线下剧本杀,因为牵扯东西更多,所以如果有相关问题,我会去相关问题再开一个回答。


本来以为关于线下剧本杀会有其他人提问,不过题主补充了福建省的相关材料,我就在这个问题下面补吧。

首先请允许我发泄一下自己的情绪。福建省新闻出版局是不是想冲业绩了?什么规范都没出台直接把剧本归入出版物管理?如果按照现在的规范来进行审核出版,我打包票,剧本杀市场上至少一半的剧本杀直接死绝,剩下一半也垂死挣扎。这是一个相关部门对待一个新兴行业应有的态度吗?我是没想到真就一棍子打死了。

好了,发泄完了,我们来理性的看待一下这件事。

正如我上面所说,福建省出版局简单的将盒装剧本杀列入普通出版物是无疑是大家最讨厌的「一刀切」的做法。全国连带出名和不出名的剧本杀发行,往少了数有至少 1500 家,每个月都有至少两到三个展会。每天都在有新的剧本杀作品问世。

我们来看看正常出版一本书的流程是什么?

1.完成作品并录入/排版,设计封面,做到稿件齐、清、定;
2.直接向出版社编辑部门投稿或者找代理人代理出版您的作品;
3.由出版社或者代理人初步审核选题、稿件,签署出版合同或代理合同;
4.交纳相关费用:出版管理费(书号费)、编审费(部分出版社不收取或者包含在管理费之中);
5.进入出版环节(若代理出版一般为一个月左右或者更短时间);
6.审稿完成后,由出版社发取书号、CIP、委印单等(部分有发行委托书);
7.印刷-发行。[1]

出版一本书的时间成本普遍在六个月左右,当然剧本杀与书有区别,我们直接砍半,三个月。时间成本剧本杀发型承担的起吗?

出版一本书的价格一般在三万元,我们直接砍掉六分之五,五千块。现在盒装剧本杀普遍几百就能买到,这规定一出台,剧本杀成本直接飙升十倍。剧本杀价格我不敢想了。只能说这一改,基本相当于宣判线下剧本杀店家以及发行死刑。

所以这也是在前面说的,我为什么阴谋论的怀疑现在传统出版业式微,看到这么一大块肥肉终于忍不住下嘴了。

但这吃相也太难看了……

同时我还想再问一个问题:「审核剧本杀的标准是什么?」书籍没有分级制度,「上海市密室剧本杀内容备案管理规定」明确提出: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按照之前书籍的标准来管理一个可以说是 18+ 的行业,是否太过武断?恕我愚钝,实在不能理解。

最后,请问之前已经出版过的剧本杀作品,该如何进行处理,重新进行登记审核然后出版?还是不去管?

这次相关文件的发布,我除了看到相关部门高高在上、不顾行业发展死活的随意态度;毫无水平的规定外,相比上海市之前「管理规定」,我真的看不到任何值得肯定的地方。

祝各位且行且珍惜。

以上


2022.2.11 第二次补充

针对评论区有老哥提出的「剧本杀是否算出版物的问题」。我没有否定过剧本杀应该被规范管理,也没说过剧本杀不能被归位出版物。我甚至希望剧本杀能够规范,但同时希望剧本杀的管理能够与传统出版物的管理与审核有所区别。

其原因正如我上面所说的,审核的标准尚不明确,甚至只字未提。

出版的费用尚且不算,但是时间成本更是一个难以忽略的问题。一个非爆款剧本能赚到的钱本身就有限,分到具体的作者与发行就更少了。把一个剧本的出品时间强行拖长六个月(正常图书的出版时间)。会造成什么后果可想而知。

至于评论区中还提到的「黄暴本」问题。我在之前的回答中提过不少次。就来粘贴一下。

剧本杀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不是演绎,不是机制,更不是剧本包装的精美程度,而是剧本杀的内容,也就是文字。那么对于文字的规范,自然是剧本杀规范的重点,当然也是难点。
从《禁果》到《现世》再到《不止一日》。「黄暴本」始终是剧本杀众多种类中较为特殊的一类,这种剧本既不以精妙的诡计为依托,也不以优美的文笔为卖点,更不用哭哭本的名义去吸引玩家。只用一句「很黄很暴力」就能吸引大量的关注。这种剧本的质量高低我们暂且不谈。要知道,剧本杀可没有分级,也没有网吧「禁止未成年人入内」的标牌。这种即使成年人看了都可能会有些许不适的剧本,如果被不良的店家拿去开给未成年人,对未成年人的危害可以想象。
因此我认为应该对剧本杀的内容进行规范,但规范的绝不是所谓灵异、所谓暴力或是所谓血腥,而是这种真正的黄暴本。
当然,因为这种剧本的受众始终较少,而且质量着实不高,现在市场上应该已经没什么店家来开这种本了(至少我不知道)。而且由于剧本杀蛋糕越做越大,优秀剧本的质量也在内卷中变得越来越出色。所以希望相关部门不要一刀切,更不要一棒子打死。

严格意义上我不算剧本杀从业者,所以各位也不用说「诶你看他急了」。我只是希望各位在说出,剧本杀确实算出版物(在这个问题下,这句话的潜台词可以理解为支持福建省的管理文件)的时候,能够与相关从业者产生最基本的共情。设身处地的想想,如果政策真的这么实施,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会对相关从业人员产生什么的影响。最后再点击手机右下角「发送」按钮。

参考

  1. ^自费出版一本书大概需要多少钱? - 连赛男编辑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026764/answer/249681520
user avatar

好耶,全面沙漠化,好长出沙漠一神教.jpg

user avatar

线上按游戏版号批,线下按出版物批书号……

做这个行业的兄弟姐妹,撤吧!

user avatar

“早该管管了”

“倒逼行业精品化”

“资本无序扩张”

“保护未成年”

user avatar

好,直接灭绝娱乐吧,都好好的干活!八嘎。

是这个味就对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