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了,原来勃艮第国就在我身边
TNO诚不我欺
贵校校规上的“超越永无止境”
原来是指超越下限啊
祝贵校培育出雅利安超人
就这件事情特意采访了一个毕业于衡水中学的同学,以下是我们的对话:
实话说,看了衡水二中的作息时间表,我最终也没有弄清楚这里的小孩到底什么时间允许拉屎。
我上高三的时候,早晨第一节课是7点10分开始。这未免太早了些,每天都六点多起床,心脏哪里受得了。我经过深思熟虑,认为每天早晨第一节课对我的收益远远达不到我早起给我带来的一整天的精力打击,最终我决定翘掉每天的第一节课,从8点钟的那一节开始上,这样我相当于舍弃掉了每天大约10%的学习时间,提升了大约50%的学习效率,稳赚不赔。
我向班主任提出了这一申请,班主任同意了。
你问我班主任为什么这么开明,原因很简单,因为怹老人家的儿子就是清华的,比我们大三岁。他深知一个孩子要想考上清华,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素质。人靠卖肾不可能发大财,正如学生靠早起也不可能考上好大学。
我们班的其他学生也各有自己的节奏。有的同学经常整个上午或者整个下午不来,在家补觉。这种老师一定准假。有的人喜欢熬夜泡网吧打游戏,这种需要管管,班主任找这位同学谈话,告诫他打游戏只能白天去打,坚决不能耽误了晚上的睡眠。这位老哥服从了班主任的管教,把打游戏的时间挪到了白天。这名同学成绩较差,最后只考上了北航,这说明网瘾还是不可取。
高中知识的最大特征,一是有明确的边界,二是体系性极强。这两点特征,决定了高中知识的学习中,只要你能够掌握高中的学科知识体系,你就能节省下极其大量的学习时间,因为它翻来覆去就是那点玩意。但如果你无法掌握这一套学科知识体系,你就要永远在题海中苦苦挣扎,不得要领,成绩越来越差,还给你累个不像样。
试图建立起学科知识体系,需要的是短时间、极高强度的脑力劳动,这需要的是你在一段较短时间内的极端清醒与敏锐。可能只是两个小时,但这两个小时带给你的收获是超过你啃书两个月的。如果你寄希望于绝对延长学习时间,那你就会永远错过这种“短时间的极端清醒与敏锐”状态。
这多么像人的一生啊。一个成功的人,往往就是他一生中某一天的某几个小时,走对了那么一步。那么一步,就顶了别人一生。而好多好多人,一生都在泥潭中苦苦挣扎。
大家都知道衡水系的学生压力非常大,那么为什么没有听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爆雷呢?高度严密的紧凑时间表,整齐划一的作息时间,高强度的衡水系成功学话术灌输,可以把心理问题爆雷的风险压下去。就是要让学生连自杀自残的时间都没有啊!学校这都是为了学生好!等到学生毕业离校再出问题那就不是学校的事情了。
看到这个问题下很多大V们反内卷的说法,但是我觉得在今天的中国现实里,反内卷这事是需要上了大学以后再想的事。因为上大学之前,中国不同地方的学生其实生而不平等。
在高考之前,衡水的学生只能拼命去卷,这就是中国。
小时候不想写作业的时候,我妈就会替编病假条。后来收的多了,班主任说你们家孩子爱上上,不爱上领回家去。初中时如果要去实验班,需要交“赞助费”。我妈也抠门了一下,于是被分配到了年级里吊车尾的班上。
从某个角度来看,我妈是又不上心又抠门,不是个好家长。但是,我最感谢她和我爸的就是没指望我在学业上有啥大发展,也不期待我出人头地,差不多过一辈子就行了。他们并不是不舍得给我花钱,而是纯粹觉得学习这个东西差不多就行了,疯狂的加码边际收益绝对递减。而恰恰是这份「不期待」,给了我莫大的自由和发展空间。而三十年过去了,我过得不比那些曾被疯狂「期待」的人要差,反而过得更像个人。
回到问题本身,我倒不觉得学校和老师们是疯了的想要挤压时间,而是害怕一份份家长们和社会带来的「沉甸甸的期待」。我们的社会早就习惯了「层层加码」,把一份份建议和期待转化为严酷的压力,用努力和拼搏来卸掉责任。“至少我们努力了,责任不在学校。”
你仔细想想现在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事情,是不是都存在用力过猛的问题?
前几年北京某所著名高中曾搞过一场教育实验,尝试素质教育是否能一定程度让学生的减负的同时稳住甚至提高高考成绩。具体结果不记得了,但当时的校长遭受到了来自于各方的巨大质疑和各种阻力。这还是在我们最发达的顶级高中,更何况是欠发达的省份。
所以想要逐步逃离畸形的教育模式,有几个问题需要回答。首先,如果我们只有普通的教育背景,能否在社会上找到一份过得去的工作,过上正常的生活,既不躺平也不996?如果大家都可以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是否我们能逐步放弃让子女出人头地,改变人生的过度期待?如果家长和社会都相对平和的话,学校是否能不因害怕责备而做到健康教育?
所以问题的根源真的不在学校。如果一个普通毕业生能够较为轻松的在毕业后找到一份可以养家糊口的工作,家长的期待也不至于过高。那么学校自然不至于层层加码,走上愈发畸形的的路。
我们今天表面上质疑的衡水二中的教育模式,而本质上却是对年轻人就业发展的焦虑。当就业竞争没那么激烈,当我们对教育的期待回归理性后,这样的魔幻课表自然也就不存在。所以单单拿出学校批判,是没法解决这种复杂的结构、政策、社会性问题的。
「为年轻人创造机会,而合理期待」,这大概才是“减负”的基石,“加码”的灭火器,也是我们整个社会该努力奋斗的方向。
就算退一万步讲,「不期待」也不该成为我们对年轻人“讽刺般"的祝福。
我们应该真的祝福他们。
我从念完这么多年书以后,已经认识到中国教育并不是教育,而是全球最大的人力资源系统,他的目标不是让人“学起来爽”,而是通过分门别类,标签化和军事化手段,帮助社会企业和事业单位的降低择人成本,教育已经成为一个筛子行业,相比印度这种种性阶级,很可能你念了啥高中,大学念了啥专业,就让你阶级直接固化,永世不得超生。
很有趣的是,政府担心税收需要有招商引资的 KPI,所以还会顾虑一下当地企业收益,企业需要利润和高估值所以还保持一定程度创新,这因为商业和经济规律迫使(也是我以前特别鄙视的玩意)系统至少有一个利大于弊的循环
但是,教育本身已经能够脱离任何行业,自己单独玩起来,我们不需要创新,不需要培养,作假都没人责罚,大家只需要分门别类,不断制造阶级金字塔,就能让这个游戏无限度玩下去,高中到高校就是如何进一步把筛子孔做小,同时找到更多能够通过筛子孔的人才。
而这种落后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也促进中国下一个爆发性流动资本必然集中到廉价的科技人才红利上,因为能力强极度耐操,只要中国通过外资引进刺激起本土高端供应链,扩大生产上下游链条,这大批量分门别类带有各种标签的鲜活血液,只要物理上不死亡,必将会成为共和国的核子弹
著名的明朝学者宋濂形容过八股选出来的某些人才“与之交谈,两目瞪然视,舌木强不能对”,活脱脱一副白痴面孔。
-----《明朝那些事儿》
无言以对 无言可对
------分割线------
没想到一张图几句话引来了那么多朋友的感触与留言,我想就我对于衡水模式的看法写一点东西
首先,衡水模式是有用的
虽然衡水模式会培养大量小镇做题家,但毫无疑问,它有用,它确实能出成绩,高考能考到分(如此可怕的制度下不出成绩就是智商问题)
第二,衡水模式的本意
是希望通过一种紧张机械的模式,让学生们在有限的教育资源背景下,上更好的学校,这是学校的本意,没有人会无理由压制他人
第三,为什么会如此畸形
总结一下,人多
你衡水中学用衡水模式,旁边的学习看你成绩上去了,肯定会模仿,你一来我一来,大家成绩都上去了,当然,大学分数线也上去了,没有人会甘于人后,只有通过更加严格的管理来要求学生,但是即使你河北全部600分以上,清北也不会多一个名额,这便是教育如此畸形的根源
与其在这里痛斥河北的教育畸形,还不如督促国家加快河北的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建设
当然,这不是我们能决定的
---------又是一个分割线---------
有的朋友指出“这是衡一的图啊这个问题是关于衡二的”
仔细看了一下也是,我搞错了(鞠躬)
但这不是问题重点,这是衡一,令人很不舒服对吧
衡二只会更加令人难受!!!具体多难受,看图就知道,只会比图上的更严格
虽然我充分理解中学的目的是上好大学。但是这样是纯内卷。
不过我转念一想,普通人家里没办法提供资源,大学也得卷,研究生还得卷,工作也得卷。要想不卷只能去棺材里。
所以我就释然了。
按照这种套路,下一步可能就是逐步取缔学生私自建的QQ/微信群。
(或许是上一步,我也不大了解)
大家有没有发现:人们对衡中衡二这类高中,其实经历了许多次看法的改变。
衡水模式刚被大众所知的时候,全社会批评声一片,全都反对这种模式,把它喷的体无完肤,称其“违背了教育的初衷”。
后来大家慢慢接受了这种模式,因为它确实能提高成绩,每届考上清北的学生竟然有100+,这在非北京地区的高中简直不可想象,这导致全国很多学校都纷纷效仿衡水模式。
再到最近的一年左右,衡水模式竟然又重新被大规模批判,类似的热搜近一年我看到的一只手都数不过来,衡水模式重新被戴上了“惨无人道”甚至“违法违规”的帽子。
是什么导致了衡水模式在大众眼里的印象反复横跳?
那就不得不提,在2020年以来网络上流行的很多热词了:内卷、小镇做题家、996、福报...
疫情突然就让中国一路高歌的经济形势有些硬着陆。当然如果没有疫情,这个着陆迟早会发生,只不过现在提前了。
最根本的变化是蛋糕不够分了。
在以前大家都忙着赚钱,没谁管马云吹了什么牛皮,没谁管“丁真”有没有真本事,更没谁闲的没事一直抨击衡水模式——因为这种模式确实能让你上名校。
上名校意味着好的起点,好的起点意味着就业时有更大的竞争力,从而实现最终的“阶级跨越”。
可现在,蛋糕不够分了。
社会发展势头减缓,资本又拼命扩张,直接导致普通人阶级跨越的机会无限变小,人们发现即使你去衡中,即使你上了名校,即使你996,到了最后只不过是棵韭菜。
一套房子搭上夫妻双方和双方父母的钱包,甚至透支你下半辈子的精力和财富,可到了35岁还是免不了被裁员,加班又落得一身伤病,就这样被社会无情抛弃。
既然是这样,那为什么要996?为什么要接受衡中模式?甚至为啥要结婚生子?就为了生个小韭菜然后养大再被资本家割一次?
所以现在连生育率都在不断下跌。
衡中模式基本上是中国独有的,就是因为中国发展快,所有人都在拼命朝前赶,因为努努力真的能跑到前面。
在日本韩国你搞个衡中模式试试?人们不骂死你才怪!日韩阶级都固化了,甚至很多人都不结婚生子了,就是因为没盼头没希望。
你说人活这一世为了啥?绝对不会有人活着是为了受苦吧,都想成为人上人,吃好的住好的玩好的。
但如果这个愿望完全不可能实现呢?那就只能狗着,没有人会上赶着被资本家剥削。
前段时间我看新闻联播,好像说的是接下来中国的一些目标,其中就有这么一条:
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说明国家也慢慢回过神来了,我们在过去重要的行业都是国企,不会有无序扩张这种事,而且员工待遇还不错。结果近二十年出现了互联网行业,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迅速做大做强,竟然已经隐隐失去了控制。
所以国家现在也在出手。
抖音起诉腾讯垄断就是在这条新闻联播之后,说明字节跳动对政策的敏感性很强,现在国家有意整治这些,字节跳动立马就搞了个起诉,估计字节跳动和腾讯的这场官司会很严肃也很重要,会具有代表意义(而且对结果的猜测我偏向于腾讯会吃一些亏)。
所以啊,近一两年发生的一切看似毫无章法,其实都有迹可循。
对于这次的衡水二中事件,我想说这简直是对学生赤裸裸的侵犯!如果在前几年做了也就做了,大家忙着挣钱没空管这些。但现在不一样,越是蛋糕不够分,大家越会在各个方面据理力争。
之前是因为有阶级跨越的机会所以衡水模式忍忍就行了,现在既然没有阶级跨越的机会了,又有谁会心甘情愿的忍?
但这个问题也要多角度去看。衡水模式只有在中国大发展的背景下才会存在,如果将来不可避免的造成发展放缓,那势必会让衡水模式没有市场,将来人人都会接受“快乐教育”,“快乐”最重要。
人类之所以是人类,就是因为有着延迟满足的能力。我们可以在秋天储存食物过冬,我们可以种半年的田就为了丰收那一刻,我们可以苦读十几年就为了出人头地。
可如果未来毫无指望,那我们将失去这种能力,变成“过完今天再想明天”,“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快乐教育透支的是一个人未来的希望,但我们却不得不这么做。
因为那时候除了廉价的快乐,我们将一无所有。
从小自大,我父母基本扮演的都是偏鼓励的角色,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会过多干预我,包括补习班,也是我主动提出,他们就尽量帮我去找合适的。
初中开始,我就住校了,初中,高中,大学甚至硕士期间,我都存在迷茫或者重心不对导致走错路的情况,但最后,总归还是能走上正轨。
微调的题眼是“不期待”,霍华德的题眼是“心中的火”,他们两位主要都来自于父母。我则认为,其实万物都可以是燃料,主观能动性才是最终目标,它可以来自于对优秀女生的爱慕,可以来自父母师长的期许,可以来自于你夸下的海口,可以来自于自己的争强好胜欲,可以来自于你幻想中的功成名就,也可以来自于对知识边界的探求。在人生的不同时期,找到不同的理由来鞭笞自己,远比其他都重要的多。至于最后你当初的想法是否真的实现,已经无所谓了。举个例子,我偶尔也在怀疑,当初真的有那么喜欢那位女生还是仅仅把她作为提升自己的借口,但是其实这都不重要了,因为你的核心目标是成长。
无论所谓的为他人学习,还是为自己学习,亦或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人本来就是复杂的动物,只要把各种欲望与念头,都汇总到主观能动性的海洋里,那么你无论做什么事,就都会积极许多。
看了 @微调 的回答,心有戚戚焉。真是同款爹妈,我以前不想写作业,想睡懒觉,我妈都会给我写请假条,甚至签好了一叠请教条,我只用自己往上面填日期就好了。
微调的题眼是“不期待”,我的题眼是“心中的火”。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这火焰是什么?是求知欲的火焰,这可以是生命力的火焰,这可以是自驱力的火焰。我父母种种不可理解的“放纵”背后都是在小心翼翼保护我心中的火焰。对于学生,最重要的是知道为谁而学,为什么而学。对于人,最重要的是知道为谁而活,为什么而活。
当心中的小小火苗变成熊熊烈火,会发现这个学生,学习起来比谁都拼命。这个员工工作,比谁都更有自驱力,每天工作16个小时不知疲倦。而这团火焰会伴随一生,而此人也会因为这团火焰受益终身。
只有让大家高中这么苦,
以后才能更好地适应:
工作996、地下室出租房、
每天通勤3小时(5:30挤地铁)、
老板的pua。
内卷一以贯之,以后再苦就能自我安慰:还好没有高中艰苦。赢麻了∪・ω・∪
只能这么去想了,因为我实在想不到衡二这样的作息时间有什么用。
我高考上浙江一本线几十分,不算太好。
《绞架下的报告》《红与黑》这种都是我偷偷下载在mp3电子书里,在高中课上看完的。
因为那时我就知道例如数学的一张卷子,我已经能做对99%,那我再听数学老师讲解完全浪费时间。 然而高中数学老师并不会允许你用数学课上的时间去补强英语。
个人订制教育才是最有效,然而跟着高中老师根本做不到。
所以我只能偷偷摸摸看名著补强语文了。
衡水二中,和与其类似的学校,真的特别有sis文xx训练营里的风采。
遇到学生负担,第一反应肯定是军备竞赛。但教育再如何内卷,也不能解释为什么时间要规定的如此”恰好“。请问,开班会为什么非要在年三十晚上呢?早读为什么一定得在初一呢?我都不说”可以少读一天“了,就是你真的一天时间也不想放弃,你也可以把班会放在年三十中午,把早读推迟个2-3小时吧?这也算有点人性吧?
但是不行。
因为这一类的规定,其用意不是在于让你学到什么,而是让你养成被规训的”习惯“。
什么叫习惯?就是不管外界发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你都得始终如一的受我规训。所有可能让你松一口气的机会,即便它存在,也必须是出自管理者的上意,不可能是由任何外在因素造成的。
所以越是年三十,年初一这样的特殊日子,才越得强化灌输,越不能通融。你越想着某一天可能宽松,就越不能在这一天让你宽松。
这才能彻底绝掉被管理者的念想:你看,连一年一度的,最特殊的日子,你都必须和班级在一起,享受无微不至的高压管束,那还有什么可盼望的呢?
断掉所有外在的盼望,才能真正把人调教好。——当然,也是所有调教手段的第一步。
ps:刚看到有答案科普,原来衡水二中,高考当天都要跑操的,考完还要继续上自习的。
嗯,现实总是能不断刷新相像的极限呀。
这就是典型的中层官僚集团阳奉阴违顶层执政者的经典案例。
顶层执政者在乎的是教育公平和选拔公平,以及合格的符合执政者价值理念的公民。
但是中层官僚集团的利益所在是个人部门的业绩和个人的仕途。
所以中层官僚集团往往会选择性执行上层的政策和纲领,以达到对自己和小集团有利的目的。
在这起事件中,衡水二中校长,老师的利益所在是什么呢?
就是二中的升学率,只要二中的升学率高过衡水中学,就证明了校长的能力和老师的能力,只要衡水二中去清北的数量高过衡中的清北数量,以衡水二中比衡中差一级的生源,那么必然可以比较得出衡水二中校长的能力。
这对整个衡水二中的领导层会有极大的仕途好处,以后衡水二中的校长就等于镀了层金,而衡水二中的家长也喜不自胜,本来自己的孩子中考分数不如衡中,结果高考分数却差不多,这不是捡到了便宜么?
但是这会损害的是谁的利益呢?
其实是整个国家长远的利益,也损害的是最高层的长远利益。
大年三十是什么日子?
是中国人一年里面最重要的节日,有春节晚会,有举家团圆,有年夜饭。
不要小看这个习俗,孔孟之道为何对周礼尊崇备至,为何把礼仪甚至上升到了教条的高度?就是因为在实行礼的整个过程中,会对一个人进行全方位的价值塑造,会对整个社会进行塑造。
有了升旗仪式,就有了对国旗的认同,进而就有了对国家的认同。有了代表大会的召开和闭幕,就有了新的执政者上位的权力基础。警察的制服,医生的白大褂,军人行的军礼,都是在塑造一个社会身份,当你看到了警察制服,你就知道这身衣服背后的意义是什么,当你看到医院里穿着白大褂的人,你立刻就会猜到这是医护人员。
礼,就是塑造社会和职业角色里最重要的一环,从心理上完成对一个社会的构建。
所以大年三十意味着什么?
大年三十意味着,你要和家人一起快快乐乐、热热闹闹的庆祝新年,在执行这个节日仪式的整个过程中,你就会意识到,你是一个中国人,你在过一个中国文化的传统节日,你在参与这个活动,你成为了中国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当千千万万和你一样的人,在同时过节看晚会时,你在这个团体中找到了民族的认同感和传承感。
那么当衡水二中强制性的要求大年三十晚上开会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衡水二中的校长在解构中国社会的价值认同感,这个行为有个非常重要的潜台词————所有中国人一切的节日都是可有可无的,所有的亲人团聚都是可有可无的
在这个最重要的节日,居家团员全国庆祝的时刻,校长在提醒你————不要被这一切虚妄的节日和亲情所感动,任何一秒都不要放松,不要忘记高考,不要忘记你的成绩才是你的一切
当学生最终战胜了亲情和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想庆祝的冲动时,他的价值观就被重新塑造起来了
————我的分数是最重要的,那么说明我的分数是大于人世间的一切感情和民族认同的
————所以我个人的一切都是最重要的,什么中国人,什么家庭,根本无法和我个人的利益相提 并论
————所以为了我个人的利益,任何不择手段都是应该的,因为我个人的利益是至高无上的,任何亲情,国家的宣传,中国人的认同全都是虚假的
————我是忍耐了这一切,跨过了所有的情感,才走到了今天,我要继续为了我的利益奋斗到最后一刻
————世间的一切都要为我的利益让路,国家算什么?民族算什么?亲人算什么?
这就是一个在衡水二中校长教育下合格的学生会产生的很自然的价值理念,这也是许许多多无数以分数为导向的学校,在蔑视德育,搞面子工程的前提下,教育出来了的好学生。
为什么我们中国有这么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为什么极端利己主义者在高考分数高的群体里,比例越来越高?为什么中国的优秀人才最终大量投向了欧美?
为什么小镇做题家甚至成了总裁,董事长,还会那么渴望美国?
因为教育出来他们的不是别人,就是衡水二中校长这样明着为国家好,暗中却在解构中国价值观的教育工作者。
一边是教师要求八小时工作制被三校长约谈,一边是衡水二中过年加班
这说明啥?
衡水的老师们都是那啥和那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