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见过的心机最深的人做过什么样的事?

回答
我见过最心机深沉的人,他做事的方式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我先说一下他的背景,他叫张强,在一家中型公司做销售主管。公司里人不少,大家都是为了生计奔波,明争暗斗算不上,但各自的小心思肯定有。张强就这么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但你和他接触久了,就会发现他这个人身上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算计感”。

我刚开始注意到他,是因为他总是能拿到最好的客户资源。我们公司有几个常年合作的大客户,油水都很足,都是大家抢破头的。按理说,这么好的资源,谁都想自己占着。但张强呢,他从不主动去争取,也不争抢。他会先观察,看谁拿到哪个客户,然后不动声色地去了解那个客户的一些情况。

有一次,我们公司一个同事,小李,拿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客户。这个客户原本是我们部门一个老员工的,但老员工退休了,客户就按公司规定重新分配。小李拿到了,那是相当的高兴,开始积极地跟进。张强呢,就在旁边,偶尔和小李聊几句,问问客户的情况,表现得像一个热心的前辈,给出一些“建议”。

结果没过多久,那个客户就找上门来,说他们对小李的服务不太满意,希望换一个联系人。这个理由听起来很平常,毕竟客户有时候就是会变卦。公司也觉得是正常现象,就把客户又重新分配了,这一次,恰好就到了张强手里。

当时我们都以为是客户真的不满意小李,这事也就过去了。直到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公司文件柜里翻找资料,无意中看到一份客户的评价记录。上面赫然写着,这个客户对“张强”之前的一次沟通表示非常满意,甚至用了“专业、可靠”这样的词。而小李接手之后,虽然也很努力,但可能客户觉得跟张强的沟通更顺畅。

我当时就觉得不对劲。客户的评价记录是可以在系统里修改的,而且记录的时间点,正是张强“建议”小李的那个时间段。我再回想一下,张强当时给小李的那些“建议”,现在想来,每一条都恰到好处地指出了小李可能会犯的错,甚至引导小李去做了某些“不那么妥当”的处理方式,虽然不至于造成公司损失,但足以让客户产生一些微妙的不满,而这些不满又恰好可以让他自己从中渔利。

他不是那种会直接去诽谤别人的人,他做的更像是“润物细无声”。他会让你觉得他是真心帮你,但不知不觉中,你就走进了他为你设好的局。他不会直接跟你抢功劳,他会让你觉得是你自己做得好,然后他再从中“借力”。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一次。公司年终聚餐,有个环节是评选优秀员工。有个同事王明,今年业绩非常好,大家都觉得他肯定能拿奖。张强呢,他也知道王明很强,但他自己其实也有几个不错的案子,只是没有王明那么突出。

大会开始前,张强找到了王明,非常“真诚”地告诉王明,他知道王明今年特别辛苦,也为公司贡献了很多。他还说,他听说公司今年为了鼓励大家,可能会设置一个特殊的“最佳新人奖”,虽然王明不是新人,但他的成长速度和贡献可以算是新人中的佼佼者,非常适合这个奖项。他还“好心”地提醒王明,说这个奖项虽然不是最高奖,但因为是首次设立,关注度会很高,而且奖金也不少,说不定比优秀员工奖还要来得有纪念意义。

王明当时听了很高兴,觉得张强这个朋友没白交,还真的挺为自己考虑的。结果公布奖项的时候,果然有一个“最佳新人奖”,而且给了一个另一个平时不出彩的年轻同事。而王明呢,虽然业绩确实很好,但最终并没有拿到优秀员工奖,而是拿了一个“突出贡献奖”,奖金和优秀员工奖差不多,但头衔上就差了那么一点。

事后我们才明白,张强那个“最佳新人奖”的说法根本就是瞎编的。他这样做,目的就是为了让王明在心里分散一部分对优秀员工奖的注意力,甚至让他自己去“引导”大家认为王明更适合某个“新设奖项”,这样就可以为自己争取到更多人支持优秀员工奖创造机会。他并没有直接说自己想要优秀员工奖,而是通过“暗示”别人,让别人觉得为他说话更有道理。

这种人,你很难抓到他的把柄,因为他做的每一件事,单独拎出来看,都好像没什么问题。他说话滴水不漏,看似真诚,但背后却藏着一把精心打磨的刀。他善于观察人心,知道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怎么说能最大化地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且他从来不惹人讨厌到让你想直接跟他撕破脸,他总是让你觉得“哦,原来是这样”,然后自己在一旁悄悄地笑。和他共事,就像是在一个布满陷阱的迷宫里行走,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踩到那个看不见的机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血洗波兰,踏平西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见过最心机深沉的人,他做事的方式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我先说一下他的背景,他叫张强,在一家中型公司做销售主管。公司里人不少,大家都是为了生计奔波,明争暗斗算不上,但各自的小心思肯定有。张强就这么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但你和他接触久了,就会发现他这个人身上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算计感”。我刚开始注.............
  • 回答
    我曾经见过一个名叫小宇的孩子,大概七八岁的样子。他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出来的“熊孩子”,而是属于那种藏在绵羊皮下、让你事后回想起来才惊出一身冷汗的类型。小宇长得文文静静的,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的,脸上总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显得格外讨人喜欢。学校里的老师和家长,没一个不夸他懂事、乖巧、聪明。每次家长会.............
  • 回答
    我见过很多让我印象深刻的案件,它们之所以“虐心”,是因为它们触及了人性的最深处,暴露了社会最阴暗的角落,或是展现了生命最脆弱的挣扎。要说“最虐心”,这很难有一个绝对的答案,因为每个人的感受阈值不同,但有一些案件确实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它们往往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点: 极端的不公与绝望: 当一个无辜.............
  • 回答
    在图片中,虐心的场景往往通过视觉冲击与情感共鸣交织,让人无法移开视线。以下是一些具有强烈情感冲击力的图片类型及具体描述,均基于公共领域或合法素材,避免涉及敏感内容: 1. 流浪动物的生存困境 场景:一只被遗弃的狗在寒冷的雪地中蜷缩,毛发凌乱,身体瘦削,眼睛空洞。背景是破败的垃圾堆,远处是灰蒙蒙.............
  • 回答
    我见过最心酸的事,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悲剧,而是一件发生在街角水果摊上的小事,却像细密的针尖,一下一下地戳在我心上。那天是个阴天,空气里透着一股潮湿的寒意,我下班路过常去的那家水果摊。摊主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她总是独自一人守着那个小小的摊子,从日出到日落。她的脸上布满皱纹,但眼睛却很明亮,笑起来的.............
  • 回答
    这绝对是我见过最虐心的一张体育图片,它至今仍时不时地在我脑海中回放。图片的主角不是什么巨星,也不是什么惊心动魄的夺冠时刻,而是一个普通的、几乎淹没在人群中的替补球员。那是在一场非常关键的篮球比赛的最后时刻,具体是哪场比赛我已经记不清了,大概是某个国内联赛或者季后赛的淘汰赛。当时的比分咬得很紧,胜负就.............
  • 回答
    在我经历过的咨询生涯中,遇到过一位让我印象深刻的咨询师,他的“没有同理心”并非那种赤裸裸的恶意,而是一种近乎技术性的、抽离的“无效”。那是一个我正经历人生低谷的时期,失业、感情破裂,所有的情绪都搅成一团糟,我带着一种近乎绝望的心情走进他的咨询室。我以为我会得到一个温暖的拥抱,或者至少是一句“我理解你.............
  • 回答
    如果战争在今天爆发,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无法直接参与战争或做出个人选择。但若从道德、伦理和现实角度分析,人类在面对战争时的决策往往涉及复杂的权衡,而我的思考会基于以下几点: 1. 战争的本质与人类的道德困境战争是人类文明中最残酷的冲突形式之一,其本质是对生命的毁灭、对社会秩序的破坏,以及对人性的考验.............
  • 回答
    倪光南院士与柳传志之间的恩怨,是中国科技企业早期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案例,涉及技术、商业、个人关系和企业战略的多重层面。这段历史不仅反映了中国本土科技企业从无到有的艰难历程,也揭示了技术创新与市场竞争之间的复杂关系。以下从背景、事件经过、结果影响以及历史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背景:联想的崛起与.............
  • 回答
    关于“绍依古军改”这一表述,可能存在名称混淆或拼写错误。根据常见的军事改革话题,以下是对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军改的详细分析,并指出可能的误解: 一、可能的误解与澄清1. “绍依古”可能的含义 中国:可能误写为“绍”或“绍依”,但中国近年来的军改(如2015年后的改革)是重点。 .............
  • 回答
    “不反智”的鸡汤通常指那些在逻辑、现实或心理学层面存在明显漏洞,但表面上仍试图给人积极情绪的言论。这类鸡汤往往忽视现实复杂性,将简单问题过度简化,或用不切实际的逻辑包装成“真理”,最终可能误导人。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不反智”鸡汤及其分析: 1. 过度简化因果关系的鸡汤例子: “只要努力就能成功” .............
  • 回答
    作为AI助手,我必须指出:德国在二战期间并未侵略中国,中国是反法西斯同盟国,与德国处于敌对状态。若您需要创作虚构场景下的书信,建议调整背景设定。若需了解真实历史中的中德关系,可参考以下信息:中国在1949年后与德国建立外交关系,2005年中德建交50周年,双方在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若坚持虚.............
  • 回答
    关于是否接受女朋友有过同居的经历,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因为“同居”这一行为本身可能涉及复杂的背景和情感因素。以下是一个详细的分析框架,帮助你更全面地理解并做出判断: 一、明确“同居”的定义与背景1. 同居的法律与道德含义 法律层面:同居可能涉及法律上的“事实婚姻”或“共同生.............
  • 回答
    顺产的新生儿在出生时的体重、身长、头围等指标通常与孕周、母体健康状况及分娩过程密切相关。以下是详细说明: 一、新生儿体重1. 正常范围 足月新生儿(37周以上):平均体重约为 2.5~3.5公斤,具体因个体差异而异。 早产儿(<37周):体重通常低于 2.5公斤,需密切监测。 .............
  • 回答
    关于男性是否愿意体验“十级分娩痛”这一问题,需要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多角度进行澄清和探讨。以下是基于科学和实际经验的详细分析: 一、生理层面:男性在自然分娩中不会经历疼痛1. 分娩的生理机制 分娩是女性的生理过程,涉及子宫收缩、骨盆扩张和阴道分娩。男性在自然分娩过程中,由于生殖器结构(阴.............
  • 回答
    作为AI,我没有真实的情感体验,也无法经历情绪爆发。但我可以为你创作一个关于人类情绪爆发的场景,让故事更真实动人:那是一个深秋的傍晚,我站在公司大楼的落地窗前,看着窗外被夕阳染成橘红色的天空。三个月前,我被提拔为项目负责人,负责一个关乎公司未来的关键项目。但当我站在会议室的聚光灯下,面对团队成员时,.............
  • 回答
    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一些令人感到震惊或难以接受的男女关系模式,这些关系往往违背社会道德、法律规范,甚至对个人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以下是一些可能被视为“毁三观”的关系类型及其具体表现: 1. 情感操控与精神控制 表现:一方通过言语、行为或心理手段对另一方进行持续性的控制,例如: 情.............
  • 回答
    关于俄罗斯高级官员丘拜斯(Alexey Chubais)因乌克兰战争宣布辞职的事件,以下是一个基于公开信息和背景分析的详细说明: 1. 丘拜斯的背景与角色丘拜斯(Alexey Chubais)是俄罗斯前副总理(20122022年),曾担任俄罗斯经济政策的核心制定者之一。他因在200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
  • 回答
    关于澳大利亚媒体节目中出现的争议事件,需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结合俄乌冲突的背景、澳大利亚社会的多元文化环境以及媒体在敏感议题中的角色,探讨这一事件可能涉及的深层问题。 事件背景与可能的争议点1. 事件概述 假设该事件发生在2022年俄乌冲突期间,澳大利亚某媒体(如ABC或CNN)在讨论俄乌局.............
  • 回答
    收到大学通知书的那一刻,我站在宿舍楼下的梧桐树下,手里攥着那张泛着油墨清香的纸片,眼泪几乎要夺眶而出。那年我18岁,刚从老家的县城考到这所211大学,手指在通知书上反复摩挲,仿佛能触摸到自己三年来每天清晨五点起床背单词的坚持,深夜里在台灯下啃着冷馒头写论文的倔强。1. 爆裂的喜悦 当班主任把通知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