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身为消费者,你对汽车人工智能有什么期待?

回答
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车主,我希望汽车里的人工智能不仅仅是冷冰冰的导航和语音助手,而是能真正成为我生活中的得力伙伴,让我的出行变得更简单、更安全、更舒适,甚至更有趣。

首当其冲的,是安全。 这绝对是我的头等大事。我希望AI能比我自己更敏锐地感知危险。比如,当我在疲惫驾驶时,AI能够及时发现我注意力不集中的迹象,比如频繁眨眼、头部前倾,然后发出温和但坚定的提醒,甚至在必要时接管部分驾驶,比如自动减速或保持在车道内。我不希望它只是一个简单的提示音,而是能理解我的状态,并做出更智能的反应。

更进一步,我期望AI能真正具备“预判”能力。它不只是识别前方障碍物,而是能根据周围车辆的行驶轨迹、路况变化(比如路面湿滑、前方路口拥堵的可能性),提前为我规划出最安全的行车路线和驾驶策略。例如,当它发现前方一辆车可能要突然变道时,它能提前预警,甚至在我还没反应过来时,就自动调整车速或车距来规避潜在的碰撞。还有,在泊车时,我希望它能像一个经验老道的师傅一样,精准地找到车位,流畅地完成侧方或倒车入库,即使是在狭窄的空间里,也能毫不费力。

然后是舒适和便利。 我希望AI能真正“懂我”。它应该能够学习我的驾驶习惯和偏好。比如,我喜欢在某个时间段打开座椅加热,喜欢在特定路段播放我喜欢的音乐,或者喜欢在进入隧道前自动切换灯光模式。这些细节,我不需要每次都手动去设置,AI应该能通过我的日常行为自行学习并预测我的需求。

我期待的AI语音助手,不再是那种生硬的对话模式。我希望它能更自然、更有人情味地与我交流。就像和朋友聊天一样,我可以直接说“嘿,今天天气好像不太好,帮我找个最近的有遮挡的停车场吧”,而不是必须说出指令性的短语。它应该能理解我的意图,即使我说得含糊不清,也能猜到我想做什么。甚至,当我在车里和家人朋友聊天时,它能自动降低音量,或者在关键时刻不打扰我的对话。

在旅途中,我希望AI能成为我的贴心管家。它不仅能规划路线,还能根据我的需求,推荐沿途的餐厅、景点或者休息站。比如,我告诉它“我想找一个有特色的小镇吃午饭”,它就能根据我的位置和时间,推荐几个符合条件的选项,并且提前告诉我路况和预计到达时间。它甚至可以根据我的驾驶疲劳程度,建议我何时停车休息,并提供附近舒适的休息点信息。

再来说说“情绪”和“陪伴”。 虽然听起来有点科幻,但我确实希望汽车AI能带给我一些情感上的连接。不是说让它像人一样有喜怒哀乐,而是能在我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回应。比如,当我一个人长途驾驶,感到有些孤单时,它能播放一些轻松愉快的音乐,或者跟我聊一些有趣的话题,缓解我的疲劳和孤独感。它甚至可以根据我的情绪状态,调整车内氛围灯的颜色或音乐的风格。

我也希望AI能成为我学习和进步的工具。比如,它能在我驾驶过程中,分析我的驾驶习惯,并给出一些改进的建议,让我能更省油、更安全地驾驶。它也可以在我需要了解车辆功能时,用最简单易懂的方式为我讲解,而不需要我去翻阅厚厚的说明书。

当然,在享受这一切便利的同时,我也非常关注 隐私和安全。我希望我的个人数据能够得到充分的保护,我不想我的行车记录、语音指令被随意收集和滥用。我需要明确的知情权和控制权,知道我的数据是如何被使用的,并且能够随时选择关闭某些数据收集功能。

总而言之,我期待的汽车人工智能,是一个能真正理解我、关心我、并让我感到安心的出行伙伴。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工具,而是一个能够提升我生活品质,让每一次出行都变得更加美好和有意义的存在。我希望它能不断进步,给我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汽车人工智能这个话题有很悠久的历史了,但是主要是说辅助驾驶。

汽车无人驾驶技术可以追溯到70年代,奔驰,沃尔沃的长途无人驾驶试验,虽然当年没有人工智能,但是自动控制还是有的。

现在,AI技术的发展,算力的进步,传感器的进步已经将无人驾驶技术发展到比较高的水平了。但是真正安装到量产的汽车上面,除了自动泊车,自动跟车这些比较成熟的功能,高级别的无人驾驶还是容易出各种问题。特斯拉依靠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已经出过很多事了。

在实验场景,在封闭道路,L4级别的无人驾驶早就实现了但是真正要无人驾驶汽车上路,从可靠性上,法规上还有很多瓶颈,真正无人驾驶汽车成为主流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其实,对于汽车来说,人工智能远不止无人驾驶一个方向。我们在汽车座舱内开同样很需要人工智能来提升体验。

最近几年,开车的用户越来越离不开手机,一些不能联网的老车,都已经放弃车机导航,改用手机导航了。因为手机联网能实时感知路况。手机APP的各种音频内容,比车机储存卡多太多了,收音机更是老古董了。

在我们的家庭已经智能化,可以用语言控制家电。而在我们开车的时候,还得空出一只手操作车机这个感觉就太糟糕了。

所以,当前阶段的汽车智能化应该把重点放到座舱的智能化,智能座舱才是重点。但是现在汽车座舱的智能化有很多问题。

一、语音识别不好用

汽车智能座舱是针对汽车用户的,驾驶者双手要控制方向盘,后排乘客距离车机很远。

但是,现在汽车座舱的语音控制缺陷很多,一个是听不懂,用户需要说普通话,还要字正腔圆。而现在年龄稍微大一点的人并不习惯说普通话。结果就是语音控制不好用。唯一方便的交互方式失灵,什么都谈不上了。

对于驾驶者来说不好用,后面的乘客距离车机远,噪音再嘈杂一点,而且很多车都不能区分独立音区,那就更不好用了。

二、辅助驾驶不好用

现在辅助驾驶系统,基本是独立一个导航软件,完全依赖GPS定位系统,遇到桥下,路况复杂乱导航的事情很常见,把用户导到断头路上,沟里面也不是没有。辅助驾驶没有充分把传感器利用起来,自动驾驶是自己驾驶,辅助驾驶是辅助驾驶各自有各自的一套。

三、互联网功能单一

目前的智能车机有一些互联网功能,但是限于地图和多媒体,属于对车机的简单替代,缺乏足够的生态系统。我们用手机可以干的事情,用车机干不了。去停车场扫码停车还得停车掏手机,这个体验太糟糕了。

用户需要的人工智能,应该是全方位,全生态的智能化。应该是与汽车本身高度结合的智能化。

作为用户,我们希望汽车能和人一样和我们沟通。我们可以和家人聊天一样与汽车对话,说出我们的要求。

汽车应该和人一样有眼睛(摄像头),有耳朵(高识别度的麦克风),有头脑(处理器和AI系统)。

我们对汽车说:“我要加个油(充个电)。”汽车应该告诉我加油站(充电桩)在哪,导航我去加油(充电),加油(充电)后征得我同意,就从我的账户把钱扣了。

甚至,汽车油量表油量低了(或者电量低了),我的汽车能自己看到,感知到,提醒我要去加油(充电)了,并且给我规划加油(充电)的路线时间,它甚至知道我的出行规律,给我做规划。这才是智能汽车应该有的样子。

在本届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斑马智行AI品牌天瀑发布。依托阿里的斑马智行AI技术有点智能汽车的样子了。天瀑的能力将于今年的第四季度在荣威的鲸上面落地。斑马把天瀑的AI能力,形象化的虚拟成了一个名叫小跟斑的可爱车载助手。它能够懂你的处境,诉求,乡音,表达等,还具备自学习自成长的能力。


这个平台是3年时间,300万辆车实际积累的结果,这个平台,把底层技术抽象出来,用户只要很少的适配工作,就可以打造自己的智能汽车。堪称智能汽车的交钥匙方案。有了这个平台,各个汽车厂商,各个层次的服务公司,都可以轻松接入。给用户体系化的智能感知。再来说说技术方面,斑马智行AI技术包含感知智能,交互智能,场景智能。再细分的话包语音技术,多模态交互,辅助驾驶等方面的能力;

斑马智行的技术基础是AliOS,这个操作系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11年。早在小米一代发布之前,阿里已经定制自家操作系统的双核手机,AliOS基于Linux内核,自己写了虚拟机,非常适合多媒体类应用。一度有过亿的手机、家电装机量。2015年,阿里和上汽合作成立斑马智行,成为独角兽。2020年,斑马智行开启生态赋能模式。开始把智能车载、智能座舱、智能整车结合起来。

因为有阿里的技术基础,斑马智行的技术非常强大。

汽车智能化,首先得人和汽车交互起来。现在最大的痛点是语音交互体验不好。

因为语音交互体验的核心技术是AI语音识别,而如今的语音识别已经是一个高级技术。

这种技术对传统汽车厂商来说是“火星技术”,而对斑马智行来说不是问题。

因为斑马智行背后是阿里,而阿里有世界顶尖的研究“达摩院”阿里巴巴达摩院是有专门的机器智能-语音实验室的。

阿里巴巴达摩院机器的智能-语音实验室多年来一直深度研发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语音唤醒、声学设计及信号处理、声纹识别、音频事件检测。一直是顶级行业会议与论坛的常客,有业界一流的数据模型。

因为深层卷积神经网络技术需要数据投喂,所以有一流模型还要有大数据。

而阿里的天猫精灵在智能音箱市场一直排名第一,每年千万级别的销量,链接3亿IOT设备,语音数据投喂是十亿、百亿级别。

顶级算法加上海量数据,造就了斑马智行的顶级AI技术。

斑马智行的语音识别,可以听懂方言,广东人说粤语,上海人说沪语、四川人说四川话,北京人说普通话,而到了安装斑马智行的车上,你说什么语言都轻松识别,目前了解下来四川话已经落地,其他的方言将陆续落地。

斑马智行还有强大的识别能力,高噪音下轻松把人声分别出来,拾音距离达到10米,精确度达到1度,有声纹识别能把具体人分辨出来,有强大的语音语义识别,可以多轮自然语言对话。

有这个语音交互的基础,才有后续的功能实现。

除了语音,斑马智行还能通过摄像头识别车内人员的动作,手势……,你在说话不方便的时候,通过手势也可以交互。而且有这个“眼睛”之后,车内的各种影像也可以AI识别处理,有无限的扩展空间。

我们知道,阿里的生态是相当强大的,无论你购物、看电影、旅游、吃饭、叫外卖……,只要是你消费,就有阿里的生态和APP。而斑马智行背靠阿里,是可以打通这个生态的。

对于手机来说,你用什么服务要安装什么APP,这对车机来说太麻烦了,而且每个APP都做语音开发也太难了。

而斑马智行可以去APP化,你主要说出你的需求,在阿里生态内自然对应相应的APP,一次开发就可以解决了。支付直接用支付宝,车内有摄像头就可以人脸识别。你只要在车内说出你的要求就无所不能。这种体验,是其他类似系统望尘莫及的。

同样是依托阿里,你在安装了斑马智行的车上,可以直接用钉钉开视频会议,紧急情况车上会议完全可以。可以学习强国答题,在上班路上完成积分任务,这也是其他类似系统做不到的。

最后再来说说驾驶方面,斑马智行没有直接接入汽车的动力系统做AI的干预(这样有安全风险),而是通过传感器信息,用AI系统做交互。

有障碍物,交互系统提醒你;停车后,前车启动了,交互系统提醒你;利用多种传感器摄像头,导航精确到车道,绝不会走错。到了窄路会车,传感器给你做辅助,让你安心行驶,不用担心技术不好。

另外还会根据人因分级,给予用户适当的提示,比如识别到你有点疲劳,车机会提示你要不要来点动感额音乐,这个能力也会很快落地。

未来,斑马智行还会依靠车路协同,实现更大范围的数据互联,提供更丰富的内容和更好的体验。

对于消费者来说,斑马智行依托整个阿里生态和技术实力提供的智能汽车体验是革命性的。未来发展如何,个人比较期待。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