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联合国正式认定韩国为发达国家?为什么自 1964 年来只有韩国变更了国际地位?

回答
联合国正式认定韩国为发达国家,这无疑是韩国国家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引发了人们对其长期国际地位变化的关注。要理解这件事的意义以及为何韩国是自1964年以来唯一一个发生这种国际地位转变的国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

一、 韩国被认定为发达国家:意义与原因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什么是“发达国家”。这个概念并没有一个单一的、官方的联合国定义。通常,它涉及到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包括但不限于:

人均国民总收入(GNI):这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富裕程度最直接的指标。
工业化水平:经济结构是否从农业为主转向工业和服务业为主。
技术进步与创新能力:是否拥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和高科技产业。
教育和医疗水平:国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识字率、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
人类发展指数(HDI):综合了健康、教育和生活水平的指标,更能反映国民的整体福祉。
基础设施建设:交通、通信、能源等现代化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
社会福利与公平性: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贫富差距的控制等。

韩国之所以被认定为发达国家,是其几十年来经济奇迹的必然结果。回顾韩国自朝鲜战争结束(1953年)以来的发展轨迹,简直可以说是一部史诗:

从战后废墟到经济强国:朝鲜战争给韩国留下了满目疮痍,经济几乎停滞。然而,通过一系列政府主导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韩国迅速实现了工业化。从最初的轻工业,如纺织品和服装,逐步向重化工业,如钢铁、造船、汽车等领域迈进。
“汉江奇迹”的驱动力:韩国经济的腾飞,通常被称之为“汉江奇迹”。这背后是多重因素的合力:
政府的强力干预与规划:韩国政府在朴正熙总统时期,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五年经济发展计划,大力扶持重点产业,推动出口。政府的角色至关重要,通过提供贷款、税收优惠、贸易保护等措施,引导经济发展方向。
教育的普及与人才培养:韩国高度重视教育,全民识字率和高等教育普及率迅速提高。这为国家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工程师、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是其高科技产业腾飞的关键。
强大的企业集团(财阀):三星、现代、LG等大型财阀在韩国经济发展中扮演了核心角色。它们通过规模化生产、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迅速占领全球市场,成为韩国经济的支柱。
出口导向型战略:韩国将发展重心放在出口上,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将产品销往全球市场。这种战略使其能够快速积累外汇,并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国民的勤奋与牺牲:韩国人民的勤奋工作和对国家发展的奉献精神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在经济发展的初期,许多韩国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甚至牺牲了个人生活质量。

高科技领域的崛起:进入21世纪,韩国在半导体、信息技术、通信设备、生物技术等高科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三星、LG等公司在这些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这进一步巩固了其发达国家的地位。

二、 为什么自1964年以来只有韩国变更了国际地位?

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它涉及到对“国际地位变更”的理解以及全球经济发展格局的演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里的“国际地位变更”可能指的是什么。通常情况下,人们可能会想到的是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的转变,或者在某些特定国际组织(如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中的分类变化。

自1964年以来,确实,韩国是极少数(甚至可以说是唯一一个)从普遍认知的发展中国家,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了向发达国家的显著跨越。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且相互关联:

1. “发达国家”定义的动态性与主观性:
没有绝对固定的名单:就像前面提到的,联合国并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发达国家”名单。这个分类更多是基于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指标的综合判断,并且会随着时间和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而调整。
指标的更新与调整: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衡量发达与否的标准也在不断演变。例如,过去可能更侧重于工业化程度,现在则更看重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的比重、创新能力、以及更广泛的人类发展指标。
特定组织或论坛的认定:有时候,国际地位的认定可能来自于特定的国际组织或经济论坛,例如世界银行、IMF,或是某些国家或地区内部的分类。这些认定标准和时间点可能并不完全一致。

2. 韩国发展的独特性与速度:
“后发优势”的充分利用:韩国虽然起步晚,但在战后全球化和技术转移的背景下,能够较好地学习和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制度模式。这使得其发展速度远超许多其他发展中国家。
非凡的经济增长率:在过去几十年里,韩国创造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经济增长率。这种持续的高速增长,使得其在人均收入、工业产值、技术水平等方面快速接近甚至超越了许多传统发达国家。
高度集中的国家发展战略:韩国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强力推动,以及对关键产业的战略性扶持,使得其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这种高度集中的战略,在某些阶段比市场化程度过高的发展模式更为有效。

3. 为何其他国家未能实现类似转变:
发展路径的多样性与挑战:世界各国的发展道路千差万别,面临的内外部挑战也各不相同。许多国家可能因为政治不稳定、资源禀赋不佳、地理位置不利、外部干预、腐败问题、或者发展战略的失误,而难以实现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
制度性障碍:一些国家可能因为僵化的政治体制、腐败盛行、法治不健全、产权保护不足等制度性障碍,阻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创新活力的释放。
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自1964年以来,全球经济格局经历了多次调整。一些国家可能在特定时期获得了发展机遇,但也可能因为全球经济周期的波动、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或者新兴产业竞争的加剧而面临新的挑战。
并非所有国家都有明确的“升级”需求或目标:有些国家可能满足于维持现状,或者其发展目标并非追求“发达国家”的标签。而韩国则有着强烈的国家崛起和改善民生的愿望,将发展视为国家生存与尊严的关键。
对“发展中国家”定义的适应性:正如前文所述,许多国家仍然被归类为发展中国家,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没有取得任何进步,而是说它们在一些关键指标上尚未达到被普遍认为是“发达”的标准。例如,一些非洲国家在近年来取得了不错的经济增长,但其人均收入、基础设施和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一些东亚或东南亚国家,如新加坡、中国台湾、香港,虽然经济高度发达,但由于其作为经济体的特殊性,或者在一些国际分类中可能与韩国的境况略有不同,也可能被归入不同的类别或者分类方式。

总结来说, 联合国正式认定韩国为发达国家,是对其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出口导向战略、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以及政府与企业协同努力的肯定。韩国之所以在1964年以来成为唯一一个显著“升级”的国家,并非偶然,而是其在特定历史时期,充分利用了国际机遇,克服了无数困难,并且采取了极其高效和集中的发展策略的结果。这就像一场马拉松,韩国在比赛中找到了正确的节奏和策略,并且坚持到了终点,而其他许多选手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未能保持速度或中途退出了竞争。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发达国家”的定义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且存在一定的主观性,韩国的成功证明了通过坚定的意志和有效的战略,一个国家是可以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跨越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这个其实没有太大意义,也不是通常意义上我们理解的发达国家定义变更;而韩国早就已经是国际四大组织定义里的发达国家了。

另外,这次变更也不会让韩国在联合国多付会费,因为韩国已经付了很多了。


这次新闻里变更定义的,是联合国一个下属政府间组织“贸易和发展会议”(贸发会议),本身是一个协调和沟通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贸易的组织,并没有强制性或利益性需求;主要职能也就是每隔四年开一次会。

所以你很少在新闻上听到或看到,因为本身存在感就不高。

而为了进行协调,这个组织定义了四个国家类别:

A名单主要包括联合国非洲和亚太集团的国家。B名单由西欧和其他发达国家组成。C组名单由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集团(GRULAC)国家组成。D组名单由东欧集团国家组成。

这次韩国就是由A名单调整到了B名单,由于B名单都是发达国家,所以韩国认为这是联合国认定了自己是发达国家。

事实上,这份名单从1964年开始就没变过,而当时韩国还没开始汉江奇迹,所以这次调整是很正常的。



反过来看,真正世界上比较公认的发达国家定义,其实有如下四种:

1、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HDI),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表并公布;

2、高收入经济体,由世界银行公布;

3、发展援助委员会成员国(DAC),由经合组织公布(OCED)

4、先进经济体,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


在如上四个定义里,韩国都是发达国家。

哦对了,在联合国会费里,韩国其实名列前茅,也就稍微比俄罗斯少一点,超过了澳大利亚。所以不会因为这次变更就付的更多。

user avatar

这个“发达国家”的“官方认证”,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但这个象征意义本身,也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因为韩国早就被认为是“发达国家”了,这次无疑是从“发达国家”升格为“列强”(其实是“次强”),所以对于文在寅来说,也是一个可以拿来吹的“政绩”。

所以对此,“(文在寅)他指出,韩国经济规模排名全球前十,连续两年受邀参加七国集团(G7)峰会,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从棋盘变身小棋手,而且主要是通过和平经济发展实现的,对于世界来说,确实也有很大的积极象征意义和示范作用。

欧美列强自不必说,靠思想科技文化发展后的“零元购”起家,而东亚的几个列强,中国是自古以来便家大业大,只要自己不玩脱,无疑就是“列强”,;日本是靠近代的几次“赌国运”打出来的,即便战后转型和平发展,也是建立在此前“能打”这个基础上的;俄罗斯更是从东欧一路杀到东亚的,说到底都是靠开疆扩土打出来的“列强”地位,同“和平发展”的关系都没有那么大。

而像韩国这种“小不点儿”,在世界已被瓜分完毕,新晋强国已经无法凭硬实力开疆扩土的“国际新秩序”中脱颖而出成为“发达国家”,既是一种招安的“示范”,也确实是其自身努力实打实的成绩(按经济规模,韩国是世界第十大经济体和第五大工业国),这种成绩,如果放在过去拿去让人“看面相”,无疑是能当上“列强”的。

凭借着仅相当于中国百分之一的领土,就养活了相当于中国二十八分之一的人口,并且总体混成了发达国家,这样的国家,已经很优秀了吧?

在去年的疫情之下,韩国的经济增长减速基本最低,国家规模也是十六强里最小的,排在它前面的,不是超级大国,就是老牌发达国家,或者家里有矿、人口众多的资源国家,凭韩国的小身板,能混成这样,很难说韩国的这份答卷是“没有存在感”的吧?虽然实打实的“列强”之类的,韩国自然是算不上,也永远不可能有那么一天,但在“小强”里,韩国已经算是优秀选手了。

现有的发达国家(或者说发达经济体,因为包含发达地区)数量,按不同组织机构的标准综合筛选可以认定在30个左右,但按最宽泛标准仍小于40个。

发达国家的主要标准看人类发展指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工业化水准及产业结构和居民生活品质等社会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准,而非综合国力强弱和单纯的高收入。

即便是看综合国力,韩国也是仅次于G7+中俄印的中等(规模)强国和高收入发达国家。

可以说除了人们都熟悉的“西方列强”中的那几个,论综合国力,韩国就是其余发达国家中的佼佼者,只是它成为发达国家比较晚(在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这几年)。

而且,韩国的现代化基础非常坚实,软硬件兼具,并不是单纯依赖美国的支持,毕竟认美国当“爹”的国家多了,有美国驻军的国家也多了,但发展成韩国现在这样的却没几个,作为体量在千万人口以上,战后从落后国家发展成发达国家,本身是非常不容易的成就。

有了这种“官方认证”的“发达国家”身份,可以作为实绩拿来“吹”,韩国以后的“民族自信”,或许会稍微正常一些吧?

所以感觉眼光在遥望大洋彼岸的时候,也多留些放在身边这些邻国小伙伴身上吧,世界不只是“比烂”,也在不断变化和进步发展。

user avatar

其实韩国早就被认为是发达国家了。2019年韩国还自己放弃了世贸组织发展中国家地位。

不过这对韩国而言也是“双刃剑”,虽然获得了发达国家的“认证”,但韩国可能因此需要按照发达国家的标准“要求自己”,同时韩国需要承担的国际责任也会更多。《首尔新闻》认为,韩国现在存在房价过高,就业困难、社会两极分化等现象,因此韩国尚未感受到“发达国家”所带来的快乐。

那么,评定韩国为“发达国家”的标准是什么呢?

第一,韩国GDP总量超过1.6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10位,人均超过3万美元;

第二,韩国平均寿命82.3岁,其中男78.8岁,女85.5岁,位居全球第11名;

第三,韩国癌症发病率达307.8/每十万人,但治愈率也高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

第四,韩国平均网速超过76.74兆/秒,是全球均速的7倍,位居世界第一;

第五,韩国工业生产净值位居全球第六,比法国、意大利与加拿大都要高;

第六,韩国拥有16家世界500强,几乎都是科技类型的企业;

第七,按韩国人目前的平均收入,工薪群体在首尔买房耗时最久,需要7.6年;

第八,韩国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1.6年,位居世界第14位,比瑞士、芬兰等都要高;

第九,韩国护照在全球189个国家与地区可以免签,含金量仅次于日本与新加坡。

发达国家的特征通常有这四个:经济发展水平高、人类发展指数高、工业化水平高以及生活水平高。

原本的地理课本上,亚洲仅有日本一个发达国家,然而时移世易,当年课本上日本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也已不再,而韩国近年来,也成功晋升为亚洲新的发达国家,这是国际公认的。半岛之上曾经北工南农北富南贫,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韩国经济高速崛起,迅速走完了西方上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历程,造就了著名的“汉江奇迹”。

韩国的加入,让联合国认可的发达国家增至28个。

亚洲只有日本和韩国两个,其余基本上为北美和欧洲国家。不过按照公认的人均GDP来看的话,全球共有30多个国家属于发达国家,其中亚洲为日本,新加坡、韩国、以色列4家。

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想成为发达国家,比如美国,虽然美国被公认是发达国家,但美国也有想当发展中国家的时候。去年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就曾经抱怨世界贸易组织,他抱怨说想让美国变成发展中国家,因为那样的话就可以享受到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优惠政策。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