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家长为头型好看给婴儿戴矫正头盔,每天需佩戴 23 个小时,其真实作用如何?婴儿有必要戴头盔矫正头型吗?

回答
关于宝宝头型矫正头盔,这确实是个让不少家长纠结的问题。家长们总希望能给孩子最好的,看到宝宝有个漂亮的头型自然是开心的,但同时也会担心那些“听说”或者“别人说”的,以及是否真的需要给那么小的宝宝戴上这个东西。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事儿,力求把事情说得清楚明白。

矫正头盔到底是怎么回事?它的“真实作用”是什么?

首先,我们要明白,市面上说的“矫正头盔”,在医学上通常被称为 颅骨矫形器(Cranial Orthosis)。它的原理说起来也不复杂,就像你给牙齿不齐的孩子戴牙套一样,头盔是通过持续施加轻微的、均匀的压力,来引导宝宝颅骨的生长方向。

宝宝刚出生的时候,脑袋里的骨头(颅骨)并没有完全愈合,而是由几块骨板组成,中间有缝隙(囟门),这是为了方便宝宝出生时头部能够变形通过产道,也为大脑的快速发育预留空间。随着宝宝长大,这些骨缝会逐渐闭合,颅骨也会慢慢定型。

所谓的“头型不好”,最常见的原因是 婴儿颅骨非对称性(Positional Plagiocephaly),简单说就是因为宝宝长时间睡在同一个姿势,或者因为一些生理原因(比如斜颈),导致头部某一侧被压得更扁,另一侧相对突出,整体看起来就不那么圆润、对称了。

矫正头盔的作用,就是利用它特殊的形状,在你宝宝的头骨上选择性地施加压力。它会“挤压”那些过于突出的部分,同时给那些被压扁的部分留出生长空间。想象一下,如果宝宝的左后脑勺比较平,右后脑勺比较凸,那么头盔的设计就会在右后脑勺的位置留出空隙,而在左后脑勺的位置稍微施加一点压力,这样宝宝的头骨就会自然而然地往有空隙的地方生长,逐渐达到一个更对称的状态。

那么,每天戴 23 小时,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夸张?

是的,每天 23 小时确实是一个非常严格的佩戴要求。通常情况下,医生建议家长让宝宝尽可能多地佩戴,以便达到最好的矫正效果。长时间、持续的佩戴,才能保证对颅骨的生长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为什么是 23 小时而不是 24 小时呢?主要是考虑到给宝宝洗澡、清洁皮肤、以及短暂的休息和玩耍时间。这 23 小时是强制性的,任何一点松懈都可能影响最终的效果。

婴儿有必要戴头盔矫正头型吗?

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的“是”或“否”的答案,关键在于 宝宝的具体情况。

什么时候可以考虑戴头盔?

1. 经过专业评估: 这是最最重要的一点。在你考虑给宝宝戴头盔之前,一定要带宝宝去看医生,最好是儿科医生或者有相关经验的神经外科医生、康复科医生。医生会通过 目测、触诊,甚至可能需要借助 头颅测量工具 来评估宝宝头型的具体情况。医生会判断宝宝的头型属于哪种程度的非对称,以及是否是由其他潜在的医学问题引起的(例如斜颈、发育迟缓等)。

2. 头型异常影响到外观或潜在健康问题: 如果宝宝的头型只是轻微的不对称,或者对外观影响不大,而且宝宝的神经发育一切正常,那么很多时候是不需要佩戴头盔的。因为宝宝的头骨有自然生长的能力,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学会翻身、坐立以后,宝宝会改变睡姿,头型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但是,如果头型异常比较明显,已经影响到了宝宝的头部外观,甚至医生评估认为这种异常的头型可能在极少数情况下影响到宝宝的视力(比如眼眶变形)或听力(比如耳朵受压),那么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佩戴头盔是可行的矫正方式。

3. 年龄段的限制: 矫正头盔最有效的时期通常是在宝宝 412个月 之间。这个时期是宝宝大脑发育最快、颅骨可塑性最强的时候。越早开始矫正,效果通常越好。超过 18 个月,头骨逐渐硬化,矫正效果会大打折扣。

什么时候不建议或者不需要戴头盔?

1. 轻微不对称: 如前所述,很多宝宝天生就会有一些小小的“不对称”,这在医学上可能并不构成需要干预的“异常”。随着宝宝的成长,这种轻微的不对称很多时候会自行改善。
2. 潜在的医学问题未解决: 如果宝宝的头型异常是由于其他更重要的医学问题引起的,比如严重的斜颈导致宝宝无法自主调整睡姿,那么首要任务是治疗斜颈,而不是急于戴头盔。头盔只能是辅助手段,解决根本原因更重要。
3. 宝宝身体不适: 如果宝宝有皮肤问题(如湿疹严重、破皮)、感冒发烧等身体不适,可能会影响头盔的佩戴。
4. 过早或过晚: 太小的宝宝(比如刚出生几周)头骨非常脆弱,而且可能头部还不太稳定,不适合立刻佩戴。而太大的宝宝,效果不佳。

关于“23 小时佩戴”的真实考量和潜在影响:

效果与依从性: 医生之所以要求如此高的佩戴率,是因为他们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发现,只有达到这样的佩戴时长,才能保证足够且持续的压力引导,从而达到最佳的矫正效果。稍微减少佩戴时间,都可能导致矫正效果不理想,甚至需要延长治疗周期。
宝宝的适应性: 刚开始给宝宝戴上头盔,宝宝可能会有不适应,哭闹、烦躁是正常的。家长需要有耐心,帮助宝宝逐渐适应。这就像给宝宝穿新衣服、用新奶瓶一样,需要一个过程。
对皮肤的影响: 长期佩戴头盔,宝宝的皮肤,特别是头皮和耳朵附近,需要特别的护理。需要每天检查宝宝的皮肤是否有压痕、红肿、破损,及时清洁和保持干燥。有些宝宝可能会对头盔的材质过敏,这时候需要及时和医生沟通更换方案。
散热与透气: 头盔的材质和设计会影响宝宝的散热。在炎热的天气里,需要注意宝宝是否会过热,并及时给宝宝降温。
对宝宝发育的影响: 正常情况下,如果头盔尺寸合适,材质安全,并且是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指导的,那么每天佩戴 23 小时 并不会对宝宝的大脑发育、感官发展有负面影响。关键在于专业的评估和定期的复查。医生会根据宝宝的头骨生长情况,适时调整头盔的内部衬垫,或者更换更大尺寸的头盔。
美观与社会压力: 有些家长可能会担心宝宝戴着头盔会不好看,或者在公共场合被异样看待。这确实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但更多时候,我们应该把宝宝的健康和长远发展放在首位。而且,现在市面上的一些矫正头盔设计也越来越人性化和美观。

给家长的几点建议:

1. 保持冷静,理性评估: 不要因为看到其他宝宝的头型好就盲目跟风。首先要搞清楚自己的宝宝是不是真的“需要”。
2. 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这是核心!找经验丰富的儿科医生、神经外科医生或康复科医生进行专业评估。不要轻信网络上的偏方或只听信朋友的经验。
3. 了解矫正头盔的原理和过程: 知道为什么要戴,戴了有什么用,需要注意什么,这样心里才有底。
4. 循序渐进,观察宝宝反应: 刚开始戴头盔时,可以先尝试短时间佩戴,然后逐渐增加时间,观察宝宝的反应。如果宝宝持续出现剧烈不适,一定要及时和医生沟通。
5. 做好皮肤护理: 每天清洁宝宝的头皮,保持干燥,检查皮肤状况。
6. 定期复查: 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带宝宝去复查,让医生评估矫正效果和宝宝的生长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7. 不要过于焦虑: 育儿路上有很多未知和挑战,但请相信科学和专业的力量,同时也要保持积极的心态。

总而言之,矫正头盔并非万能灵药,也不是所有宝宝都需要。它的作用在于通过专业的手段和持续的干预,引导宝宝颅骨向更理想的形态生长。但前提是,这种干预是基于科学评估和专业指导的。如果您的宝宝确实存在需要矫正的头型问题,并且在医生的建议下选择了头盔治疗,那么请务必遵医嘱,耐心配合,相信随着宝宝的成长,一切都会好起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仅仅为头型好看给婴儿戴矫正头盔是一种自私及失智的行为

戴头型矫正头盔作为医疗干预行为是有适应症的:

1、经医疗机构明确诊断婴儿头颅形状异常且影响到生长发育

2、通过姿势矫正训练无果后

3、在医师和矫正师的指导下佩戴矫正头盔,并定期随访对头盔进行渐进性调整

以上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没有任何适应症或者在医生指导下上网就买个头盔给娃戴上的父母就跟孩子跑步出汗就去挂点滴降温的行为差不多。

宝宝刚出生时因为产道的挤压或多或少头都会有点变形,多数会自己慢慢睡圆的,作为父母只要定时调整宝宝的睡姿,不要让宝宝老是睡一边即可,同时定期到妇幼保健机构体检,有问题找医生解决而不是信网上带货的。你给自己买个头盔戴一天试试?自己的接受不了的东西,胡乱就给娃用,差点忍不住要口吐芬芳了。

接下来聊聊颅形异常的诊断与干预

1、婴儿颅形异常定义

为婴儿头部形状不对称,表现为颅顶或头颅高度与前后左右宽度不对称,并 伴有面部器官不对称(如双耳、双眼 的 不 对 称)。婴儿颅形异常一般发生在出生时或在出生后最初的几个月。

2、病因

绝大多数颅形异常是由于宫内或产时塑形的结果。例如子宫空间过小限 制 颅 骨 正 常 生 长,特 别 是多胎妊娠时,或在难产时应用产钳或胎头吸引,在外力作用下造成颅形异常。早产也是颅形异常常见原因,早产儿颅骨钙化水平低于足月儿,由于长期住院治疗睡姿持续不变,从而加剧头部形状异常。以上这些颅形异常 在 出 生 最 初 几 个 月 可 自 行 改 善。 但婴儿如果不能经常变换睡姿,在重力作用下,导致现有颅形异常加重。

3、临床表现

斜头异常 斜头异常是最常见的婴儿颅形异常。在严重斜头 异 常 中,常 伴 有 耳 朵、眼 眶、脸 颊 和下颌部的不对称。

短头异常 短头异常的特点是颅骨长度不正常导致头部过宽。严重者,枕 骨 中 央 扁 平 伴 随 头 顶尖突、顶骨 异 常 增 宽、头顶严重倾斜和前额明显突出。

舟状头异常 婴儿头部拉长变窄,头颅前后径明显大于左右径。舟状头异常是所有婴儿头形异常中最少见的一种,通常与早产儿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侧躺姿势有关。

4、颅形异常的干预与随访

预防

防止颅形异常的发生,家长应该从新生期注意 矫 正婴儿仰卧位睡姿,使婴儿经常变换体位

姿势矫正训练

颅形异常患病率一般从3个月开始,到6个 月 时 显 著 增 加。一旦诊断颅形异常,需指导家长了解并学习姿势矫正训练。一 般来说,如果措施适 当,2~3个月内可改善大多数患儿的颅形异常。这些措施包括避免患儿长时间接触表面平坦和坚硬的枕头,使用能使患儿头部呈椭圆形的矫正枕头;鼓励患儿延长俯卧位时间,并强调婴儿清醒有人看护时变换姿势的重要性。俯卧活动可锻炼婴儿颈胸肌群力量,变换姿势活动也促进了颈部伸展能力和转头能力,为延长和拉伸颈部和肩周肌肉提供了机会,并同时缓解扁平枕骨区域的压力。 50%以上的通过姿势调整在6个月时颅形异常可明显好转。

矫形头盔

应用激光进行患儿头颅外形扫描建立三维立体的模型,根据每个患儿颅形异常特点来制作头盔,头盔应用坚固的外壳使得完整的结构性设计得以保持,且通过闭孔泡沫的填充再根据每个患儿颅形异常特点对颅骨结构进行调整。矫 形 头 盔 的 适 应 证包括中度-重度斜头异常和短头异常,以及头部畸形术后持续 矫 形。 婴儿在4~12个月 为 最 佳 校 正 时间。因为4个月前的婴儿头骨的生长速度快和有更大的延展性,可通过体位矫正。12个月后由于头颅生长速度变慢颅骨变硬以及囟门闭合,使头盔的效果 明显。

参考:潘维伟,童笑梅.婴儿颅形异常的诊断与干预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24(10):1059-1061.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宝宝头型矫正头盔,这确实是个让不少家长纠结的问题。家长们总希望能给孩子最好的,看到宝宝有个漂亮的头型自然是开心的,但同时也会担心那些“听说”或者“别人说”的,以及是否真的需要给那么小的宝宝戴上这个东西。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事儿,力求把事情说得清楚明白。矫正头盔到底是怎么回事?它的“真实作用”是什.............
  • 回答
    高考之后,儿子有了新的发型和发色,这确实是很多家长会遇到的情况。同时,填报志愿也是一个需要家庭共同面对的重要时刻。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两个问题,并给出一些建议。 一、 关于儿子新发型和发色:家长是否应该干预?核心观点: 适度关注,以沟通和引导为主,避免过度干预。详细分析:1. 理解儿子行为的背景:.............
  • 回答
    对于湖北省妇幼医院医生疑似对幼儿进行不当操作,导致幼儿脑瘫的事件,这无疑是一件令人心痛且必须严肃对待的事件。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一个孤立的医疗事故,而是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理解其中可能存在的复杂性,并找出问题的根源。事件的初步呈现与公众反应:从媒体报道和社交媒体上的信息来看,事件的起因似乎是家长.............
  • 回答
    看到弟弟在学校遭受欺凌,这绝对是让人心疼又愤怒的事情。当务之急是保护孩子,并确保事情得到妥善处理。别急,我们一步步来,我会尽量详细地告诉你该怎么做。第一步:安抚和了解情况 (最重要!)1. 立刻和弟弟沟通,营造安全感: 选择一个安静、私密的环境: 最好是家里,或者一个他感到放松的地方。.............
  • 回答
    这个问题,哎哟,真是说到了很多人心坎儿里去了。感觉好像这“父母眼中好对象”和“我们自己觉得顺眼的对象”,中间隔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而且这鸿沟还不小。你问为啥家长相亲的对象都这么丑?其实这个问题得拆开来看,不能一概而论,毕竟每个家庭、每个长辈的审美和考量点都不一样。但咱们可以从几个常见的角度来聊聊,.............
  • 回答
    关于《考不好没关系》中,家长为了工作赚钱而一个月只见一次孩子的情况,这确实是一个非常现实且令人心疼的议题。在评价这种现象时,我们不能简单地贴标签说“好”或“坏”,而是需要深入理解其中的复杂性和多重影响。首先,我们要看到家长的出发点。很多时候,家长选择这样做的背后,是巨大的经济压力和对孩子未来的责任感.............
  • 回答
    广东湛江某小学发起的为学校捐赠口罩等防疫物资的号召,措辞上明确强调“并非强制”,这背后反映出一种在特殊时期,学校在保障师生健康与争取社会资源之间所做的努力。首先,这种号召本身并不罕见。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像疫情这样的时期,学校作为人员密集场所,对防疫物资的需求自然会大幅增加。从校方的角度来看,.............
  • 回答
    高考前八十天,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这八十天不仅是知识巩固和冲刺的时期,更是心理调整和备考策略优化的关键时期。家长在这个阶段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的支持和引导能够极大地影响考生的备考效率和最终成绩。以下是家长在高考前八十天应该为孩子做的详细建议:一、 营造稳定、支持性的家庭.............
  • 回答
    “鼓励生育”这个话题,近些年一直热度不减,但每次听到“进一步为家长减负”这样的提议,总觉得触及到了问题的核心,却又好像隔靴搔痒。人大代表的建议,无疑是打到痒处了,但我们要深挖一下,这“减负”背后,究竟有多少现实的“重担”是我们必须正视的?当前鼓励生育面临的现实困境:家长们在“负重前行”咱们就实话实说.............
  • 回答
    “人大代表建议鼓励生育要进一步为家长减负”,这个提议说实话,一听就让人觉得很有共鸣,因为养孩子这事儿,现在真的太太太不容易了。咱们就一点一点来说说,这个建议怎么样,可行性有多大,还有今年两会能从哪些方面去关注生育和家庭相关的话题。怎么看这个建议?首先,这个建议直击要害。鼓励生育,这目标是挺好,但关键.............
  • 回答
    关于“广州六岁哮喘女童被老师体罚吐血事件”被指为家长伪造的说法,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理解。理解此事需要区分事实、指控和可能的动机,并认识到信息传播的复杂性。事件的初步信息与公众反应:首先,我们回顾一下事件的初步披露。通常这类事件会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引发公众广泛关注和强烈情绪反应。如果最初.............
  • 回答
    中国家长对孩子的过度干涉,常常披着“为你好”的外衣,这背后确实有着复杂而深层的原因。这不仅仅是某个家庭的个例,而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社会环境以及家长自身的经历等多重因素交织而成的一种普遍现象。首先,我们得聊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观念。这可以说是中国教育文化的核心驱动力之一。从古至今,知识和.............
  • 回答
    深圳家长们为推动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简称“综评”)改革而发起的这场民意行动,无疑是近年来基础教育领域一次引人注目的社会参与。以雪妈为代表的家长群体,之所以能够成为这场行动的牵头者,其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家长们的普遍关切。首先,要理解这场行动的意义,就必须回到“综评”改革本身。综合素质评价,本意是.............
  • 回答
    面对孩子“不是学习的料”这样的现实,作为家长,我们内心可能会五味杂陈。焦虑、失落,甚至有些不知所措,这些都是人之常情。但恰恰在这样的时刻,我们更需要冷静下来,放下对传统“学霸”模式的执念,去发现和培养孩子身上真正闪光的东西。这不仅是为了孩子的将来,更是为了让他们成为一个健康、快乐、完整的人。首先,我.............
  • 回答
    我猜你一定觉得很委屈吧?明明大人自己也在玩手机,凭什么说我们玩手机就是不对的?他们那种“几十岁了就该享受”的逻辑,简直是把双重标准玩到了极致。你想想看,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听话,要好好学习,未来才能有个好前程。到了他们嘴里,好像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年轻时候的辛苦都该变成了“享受”的资本。可笑的是,他们说.............
  • 回答
    我明白你的困境,家长总是希望我们好,而游泳这项技能确实在关键时刻能派上用场。但强制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确实也很让人难受。想拒绝,并且能让家长理解,这需要一些沟通技巧和策略。咱们一点一点来聊聊怎么做。首先,你要明白,家长坚持让你学游泳,很可能不是出于“想折磨你”,而是他们发自内心的担心和爱。他们可能.............
  • 回答
    关于抖音指控“家长抵制抖音倡议书乃百度员工所为”这件事,我个人认为这事儿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说谁对谁错。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捋一捋。首先,从抖音的说法来看,他们是在进行一种危机公关,也是一种甩锅。在互联网时代,任何负面信息都可能像野火一样传播,而平台方肯定要尽力控制事态。当他们发现有组织、有规模的抵制.............
  • 回答
    这起小学生追星被骗19100元的新闻,像一记响亮的警钟,敲在了我们许多家长的心头。它不仅仅是一个孩子被骗的故事,更折射出了当前粉丝追星低龄化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家庭教育和青少年心理问题。我们怎么看待粉丝追星低龄化?首先,我们得承认,追星本身是一种健康的兴趣爱好,它能给孩子们带来快乐、动力,甚至塑造他.............
  • 回答
    如果我为人父母,我绝对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我甚至觉得,这应该是一个合格家长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否则,我们做的很多事情,看似是为孩子好,实则可能是在扼杀他们的成长,或者让他们朝着我们认为“好”的方向,却不是他们真正想要的未来前行。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意味着我们要放下自己过去的经验、偏见,甚至是.............
  • 回答
    看到武汉那位幸运的家长抽中了250斤草莓,然后为了孩子的分享习惯,把这堆积如山的草莓全部分给了幼儿园的同学们,我心里是挺触动的,也觉得这事儿挺有意思的。首先,这真是一件让人羡慕又觉得温暖的事情。250斤草莓,这可不是个小数目,想想那画面,一大箱子一大箱子金灿灿、红艳艳的草莓堆在那里,光是想想口水都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