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提一些建议吧。】
1、管控校园里针对最终使用者是家长的网络平台建设开发招标采购。
清查一下全国范围内有多少家校共建形式的网络平台,有多少是需要家长每日打卡的、有多少是需要家长缴费的。省级、市级、区级、校级等层级,有没有重复开发相关软件给家长用的。我认为,家长减负,不仅仅是减经济上的负担,也是减时间上的负担。一些家校共建的网络平台,是否有必要存在?如果确实有必要,能否将不同种类和共同的网络平台,整合成一个?另外教育部门是否有必要自己去测试一下,每一位家长,每天需要多少时间去完成类似打卡、疫情体温报备的网络平台使用时间。
2、减少需要家长参与的学校活动。
类似网络学习课程需要家长写心得体会、举办活动要求家长参加、制作手工作业要求家长参与指导等等。清查学校是否为了完成一些上级部门的绩效任务,而设计开展必须要家长参与的活动,对该类活动进行统计,研究一下每年家长需要为学校活动花费的工作日小时数一共有多少。
研究一下是否存在有孩子的家庭,经常需要为了参加学校活动,而经常向用人单位请假。研究一下这种情况比较重的地区,是否用人企业对有子女家庭具有消极情绪。
3、减少面向学校的摊派任务或者增加学校行政人员编制。
了解学校在承担一些社会事业推进的过程中,是否负担过重,探讨标准,就是任务完成过程中占用教师时间的比例究竟有多大。是否存在学校和教师为了完成任务,留信息、留活动开展图片,而经常叫家长去学校参加活动的情况出现。了解学校和老师是否出于完成任务的无奈而进行。
如果确实存在这种情况,探讨是否直接减少该类摊派,或者直接增加行政人员编制,由增加的行政人员去完成该类业务。
4、全面的推行“禁止机器阅卷”和助教制度或专职班主任制度。
在减少学校和教师上级任务摊派压力的基础上,推行禁止机器阅卷,任何考试,均要求教师手工阅卷,以此来实现教师能够对学生考试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对症下药。使90年代教育优秀传统进行回归。
同时探索助教制度或专职班主任制度,更为细致的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将管班与课程教授业务分开来,各司其职,各岗位业务深入开展。
5、鼓励一定规模的写字楼、园区、大型企业开办托儿所、幼儿园。
建立课题组对七八十年代的国企、事业单位托儿所及幼儿园制度进行研究,探讨复制的可能性。鼓励一定规模的写字楼、园区、大型企业开办托儿所、幼儿园,并对此类机构的开办方,提供水、电、暖、城建税费等等方面的补贴或减免。最终目标是,实现劳动者可以在上班之前将孩子送到工作场所附近托儿所或幼儿园,下班后接回,收费尽可能低廉。
6、就业局与民政局联合成立孵化办公室,针对小区非正规托儿所进行引导孵化。
将各个小区内,由民房改造的小微型托儿所,由孵化办公室进行指导、手续办理支持等形式,进行合规化运营。以官方引导小微民营的形式,去探索小区民营托儿所正规化、普及化。
7、育儿产品健康耐用品认证。
建立育儿产品健康耐用品认证体系,设计专用标识。要求:申报企业产品符合育儿耐用品合规标准,标准除了从材质、功能的健康认证以外,还要求产品在价格层面做到价格合理低廉。以此来确定育儿过程中物质消费品的锚定物,避免消费主义资本,带动育儿消费贵族化、奢侈化。
使愿意理性消费的育儿群体,可以选择由国家认证的育儿健康耐用品。
使愿意超高消费的育儿群体,可以自由选择。
8、探索建设社区图书馆运行。
制定社区图书馆标准,针对中小学生进行12小时开放,实现中小学生一定步行路程即可享受无家长看管的公共文化消费服务。
9、幼儿园收费标准参照义务教育执行。
改变目前由发改委召开价格听证会形式确定价格的现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