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开始使用信笺,我们的笔迹和邮件发出地址可以被标识。
当我们开始使用电脑,我们的言论开始和我们的IP、ID绑定。
当我们开始使用手机,我们的行动轨迹消费习惯开始被收集。
请问,谁还能回到只有笔墨纸砚的时代。
回不去了。
让渡权利,换来更多的便利,科技前进的每一步,让依附科技生存的人们都必须舍弃掉过去的生活方式。
昨天的先行者对IP地址忧心忡忡,今天的我们会觉得电子身份证是损害个人隐私,明天的未来人类就会觉得脖子后面植入ID识别芯片是反人类。
然而舍弃掉从出生起就已经在适应的便利那又是绝不可能的。
20年代出生的孩子们,出生成长于初步智能化环境里的孩子们,当他们长大成年,让他们出门必须携带身份证驾驶证这些万一丢失会带来诸多麻烦的实体证件?
各位,想一想,他们会乐意么?
如果说电子身份证有数据安全风险,那么应该做的不是抵制,而是尽可能的降低风险。
就好像脑机接口一定会有身心健康方面的风险隐患,但是应该抵制这种技术么?
出让个人的权利和隐私,换取生活和工作质量的上升,这个就是我们人类社会一直在做的事情,科技文明的进步就是这么体现的。
不以个人意愿为转移。
在对个人隐私泄露惩罚力度不够的今天,我不支持。
虽然eID这玩意已经有了,我觉得暂时不需要太多场景必须使用。
如果你认为电子化是方便了验证,倒不如考虑很多场景是否有需要交出个人信息去验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