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小学生为要偶像签名被骗 19100 元,如何看待粉丝追星低龄化?家长如何正确引导孩子?

回答
这起小学生追星被骗19100元的新闻,像一记响亮的警钟,敲在了我们许多家长的心头。它不仅仅是一个孩子被骗的故事,更折射出了当前粉丝追星低龄化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家庭教育和青少年心理问题。

我们怎么看待粉丝追星低龄化?

首先,我们得承认,追星本身是一种健康的兴趣爱好,它能给孩子们带来快乐、动力,甚至塑造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偶像的才华、努力、阳光的形象,都可能成为孩子们的榜样。然而,当追星这件事,特别是低龄化的追星,出现以下几个令人担忧的趋势时,我们就不能掉以轻心了:

消费力与辨别力不匹配: 就像这次事件中的孩子,小小的年纪,却能拿出几千上万元,这笔钱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绝对不是小数目。它说明孩子们可能通过压岁钱、零花钱,甚至是以不恰当的方式(例如向家人隐瞒、挪用家庭开销等)来追逐自己的“偶像梦”。更令人担忧的是,他们的辨别能力尚不成熟,容易受到虚假信息或诱导性宣传的影响,导致上当受骗。
对“虚拟”的热情远超“现实”: 一些孩子沉溺于在网络上为偶像打榜、刷流量、购买周边产品,甚至参与“集资”等活动,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这些虚拟世界的经营中。相比之下,对现实中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甚至是身体健康可能就疏忽了。
缺乏理性判断,容易被“饭圈文化”裹挟: 如今的“饭圈文化”相当复杂,充斥着各种“唯粉”、“CP粉”、“黑粉”等标签,以及“控评”、“互撕”、“回踩”等行为。孩子们很容易在缺乏引导的情况下,被这种复杂而有时甚至有些极端的文化氛围所影响,形成非黑即白的认知,甚至参与到网络暴力中去。
情感寄托的过度依赖: 对于一些内心比较敏感或在现实生活中缺乏足够关注的孩子来说,偶像可能成为了他们情感的出口和寄托。他们会把对美好事物和情感的渴望投射到偶像身上,希望通过支持偶像来填补自己内心的某些空白。

家长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

面对孩子追星的现象,家长的角色至关重要。我们不能一味地禁止,那只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也不能放任自流,那只会让他们误入歧途。正确的引导,需要智慧和耐心:

1. 建立开放平等的沟通桥梁,理解孩子的“偶像情结”:

放下“大人”的架子,倾听和理解: 不要一开始就否定孩子的喜好,说“这有什么好追的”、“浪费钱”之类的话。试着去了解你的孩子为什么喜欢这个偶像,是什么吸引了他/她?是歌曲、舞蹈、长相,还是偶像身上的某种特质?用开放的心态去听孩子讲,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和被理解。
分享自己的经历,拉近距离: 回想一下自己年轻时有没有过偶像?那时候是怎么看待和追逐的?分享这些经历,能让孩子感受到你并不是一个对他们世界完全隔阂的“外人”。
区分“喜欢”和“沉迷”: 当孩子兴致勃勃地跟你分享关于偶像的事情时,要看到其中积极的一面,那是他们表达热情和快乐的方式。但是,如果发现孩子把所有空闲时间都用来关注偶像,影响了正常生活,这时就需要引起注意了。

2. 普及“理性追星”的观念,建立正确的消费观:

明确偶像与粉丝的界限: 告诉孩子,偶像的光鲜亮丽是他们自己的努力和专业团队的付出,而作为粉丝,我们的角色是欣赏和支持,而不是控制或过度索取。要理解偶像也是普通人,有自己的生活和隐私。
警惕“集资”、“代购”、“周边陷阱”: 这是孩子们最容易被骗的几个“重灾区”。
“集资”: 明确告诉孩子,偶像的成功不应该建立在粉丝的过度消费之上。偶像的价值体现在他们的作品和才华,而不是粉丝为他们攒了多少钱。
“代购”/“预售”: 对于“全球限量”、“独家发售”等概念要保持警惕。很多不法分子会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诈骗。要教孩子认准官方渠道,远离来路不明的代购和个人交易。
“周边产品”: 鼓励孩子理性购买真正喜欢且有意义的周边,而不是盲目跟风,认为买了才能证明自己的“忠诚度”。
培养金钱观和消费能力:
量力而行: 如果孩子想购买与偶像相关的物品,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根据孩子的零花钱和压岁钱情况,设定一个合理的预算。
鼓励“攒钱”和“劳动换取”: 如果孩子非常想买某样东西,可以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比如做好家务、在寒暑假做些力所能及的兼职等,让他们体会到金钱来之不易。
学习理财知识: 在孩子年龄稍大一些后,可以适当地给他们讲讲储蓄、投资等简单的理财概念,让他们懂得金钱的价值和如何合理规划。

3. 引导孩子建立多元化的兴趣和社交圈:

发掘现实生活中的“闪光点”: 鼓励孩子在学习上找到乐趣,在运动中挥洒汗水,在艺术创作中表达自我,在与朋友的交往中体验友情。这些现实生活中的成就感和体验,比单纯追逐一个“光环”更有价值。
拓展兴趣爱好: 不要让孩子的生活只有偶像。多带孩子接触不同的领域,比如音乐会、画展、体育赛事、科普活动等,让他们发现更多有趣的事物,形成更丰富的精神世界。
重视线下社交: 鼓励孩子多和同龄人交往,学习沟通技巧,解决人际关系中的问题。健康的社交关系能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也能减少他们过度依赖网络和虚拟世界的情况。

4. 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特别是网络安全:

网络信息辨别能力: 详细地告诉孩子,网络上的信息真假难辨。关于偶像的任何“内部消息”、“独家福利”、“抽奖机会”都可能是一个陷阱。教孩子要学会多方求证,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信息。
保护个人信息: 强调不要随意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年龄、学校、家庭住址、父母联系方式等敏感信息给陌生人。
防范网络诈骗: 明确告知孩子,任何要求提前支付“会员费”、“手续费”、“保证金”才能获得“签名”、“演唱会门票”的说法,都是诈骗。要教孩子学会对那些“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说“不”。
遇到问题及时求助: 让孩子知道,无论什么时候遇到任何困难或疑问,都要第一时间告诉爸爸妈妈,或者其他信任的成年人,千万不要自己一个人默默承受或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

5. 家长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自己的消费观要理性: 如果家长自己也沉迷于某种消费或不理性的行为,很难让孩子信服你的说教。
重视家庭沟通和陪伴: 孩子之所以容易在网络世界寻求满足,往往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缺乏足够的关爱和陪伴。花时间高质量地陪伴孩子,和他们一起玩耍、学习、聊天,能大大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这次事件中的孩子,或许只是一时糊涂,被“想要签名”这个简单而美好的愿望蒙蔽了双眼。但作为家长,我们必须看到隐藏在其中的风险和隐患。通过科学的引导和耐心的陪伴,我们希望能帮助孩子们在追星的道路上,既能享受乐趣,又能保持清醒,健康快乐地成长。让追星成为一种增添色彩的体验,而不是吞噬一切的黑洞。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追星真的费钱。什么商演、专辑、签售会、各种周边、代言的商品巴拉巴拉……要追的凶的这些都不会少花,一年下来真得不少钱。所以说,用明星来割韭菜真的容易,毕竟粉丝的爱是真舍得付出的那种,而且心甘情愿。问题,这回割的钱都没流到明星手上,被骗子搞去了。那多气人,追星还是要带点警惕性,不要盲目付出。


你可以喜欢你的明星,其实未必需要花那么多钱,用那么多钱买签名,以我这种死抠的人是理解不了的。你喜欢他, 就去把自己变的优秀,去正向积极的生活,提升自己,让那种正向的力量影响自己,这是我觉得明星偶像对我的意义。

当年我偶像竟然回复了我一条私信,我超级开心,一直记着,没事翻出来看看,觉得我要好好生活,好好学习,我值得。但再开心我也没想着我要多为他花钱。我觉得偶像对我来说就是一种人格影响,可以让我愿意变的更好。



话说这小孩,拿来1万9千多块钱的,估计是知道家长手机支付密码。看来这方面家长也要注意,买什么让孩子跟你说,不要把密码告诉孩子,毕竟孩子还小,对于付费意识可能比较没概念。



对了,有些明星真没表面看的那么好,少花点心思追,没事看看书,追追文学大家也不错哈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起小学生追星被骗19100元的新闻,像一记响亮的警钟,敲在了我们许多家长的心头。它不仅仅是一个孩子被骗的故事,更折射出了当前粉丝追星低龄化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家庭教育和青少年心理问题。我们怎么看待粉丝追星低龄化?首先,我们得承认,追星本身是一种健康的兴趣爱好,它能给孩子们带来快乐、动力,甚至塑造他.............
  • 回答
    29岁福州小伙因长期应酬饮酒被确诊为肝癌晚期,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扼腕的悲剧。这样的案例敲响了警钟,也让我们不得不深入思考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什么工作应酬一定要喝酒?在工作和健康之间,我们又该如何选择?为什么工作应酬一定要喝酒?“酒桌文化”在中国由来已久,尤其是在职场社交和商务应酬中,喝酒似乎成了一种.............
  • 回答
    这位老师可真不容易!面对学生这句“轻蔑的笑”,我脑子里瞬间闪过好几种场景和感受。首先,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这孩子,说实话,挺有“想法”的。他的“轻蔑的笑”可不是平白无故冒出来的。我觉得这笑里可能藏着几个意思: 他对“名著”的认知很窄。 小学生嘛,接触到的信息源有限,而且很多时候是通过网络、游戏、动.............
  • 回答
    .......
  • 回答
    这事儿真是太让人心疼了,也太令人气愤了!一个孩子,本来是出于对偶像的喜爱,结果被坏人盯上,不但骗走了八千块钱,还把孩子吓得够呛。这事儿可不是小事,得好好掰扯掰扯。事情的经过,大概是这样的:一个苏州的小学生,应该是正值追星年龄,喜欢上了某个明星。这帮骗子就抓住了孩子这种“脑残粉”心理,设计了一套圈套。.............
  • 回答
    这起小学生因游戏时长被骗千元的事情,虽然金额不算特别巨大,但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当下社会中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同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这反映了哪些问题?首先,孩子在数字世界中的安全意识和辨别能力严重不足。我们把孩子丢进互联网这个信息爆炸、良莠不齐的环境,却没有给他们配备足够的“防火墙”。他们对网络世.............
  • 回答
    关于肖战粉丝中出现教师组织小学生录制应援视频的事件,这件事的处理方式和引发的争议,在我看来,确实是个值得深思的现象。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这件事情。首先,从粉丝行为的角度来看, 追星本身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表达方式,粉丝们通过各种途径支持自己喜欢的偶像,这无可厚非。录制应援视频、送礼物、参加活动,都.............
  • 回答
    这事儿,听着就让人心里五味杂陈。一方面,小朋友的孝心让人动容,为了爷爷的身体,费尽心思,这种纯真的想法,真是让人心头一暖。另一方面,这件事也暴露了咱们在科普教育和生活常识普及上的一些不足。那是个什么情况呢?大致是说,有个小学生,可能是在电视上、书本上,或者听大人说过“鹿茸”对身体好,能“补身体”。然.............
  • 回答
    当老师在小学生群体中普及性知识,却引来家长质疑,这无疑触及了一个敏感且复杂的话题。如何看待这件事,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原因、各方立场以及更深层次的社会考量。首先,家长们的质疑并非空穴来风,他们的担忧往往源于对孩子保护的本能。在许多传统观念中,性是一个私密且不宜过早接触的话题,他们担心过早的性知识.............
  • 回答
    “博肖希望小学”的命名,这事儿吧,怎么说呢,挺值得说道说道的。首先,咱们得明确,希望小学这仨字,分量不轻。它代表的是一种社会责任,一种对贫困地区孩子们的关怀和期盼。所以,它被赋予一个名字,这个名字的选择,背后其实承载着很多东西。“博肖”这两个字,从字面上看,其实挺积极的。“博”嘛,有广博、博学的意思.............
  • 回答
    广东湛江某小学发起的为学校捐赠口罩等防疫物资的号召,措辞上明确强调“并非强制”,这背后反映出一种在特殊时期,学校在保障师生健康与争取社会资源之间所做的努力。首先,这种号召本身并不罕见。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像疫情这样的时期,学校作为人员密集场所,对防疫物资的需求自然会大幅增加。从校方的角度来看,.............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议题,关于“为提高国足水平,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子女小学毕业后须接受四年足球培训再上初中”这个设想,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剖析其可行性与潜在影响。一、 政策初衷与潜在益处首先,这项政策的出发点无疑是为了振兴中国足球,培养更多优秀的足球人才。如果能强制性地让更多有潜力的孩子接触到.............
  • 回答
    郑州关于小学女生头绳颜色统一的要求,以及官方将其解释为“仪表教育”,媒体则普遍认为这是“过度要求”,这场讨论确实触及了教育的边界和细节管理问题。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官方的逻辑:为什么是“仪表教育”?首先,我们来看看郑州相关部门,特别是督查室,是如何回应和解释这一规定的。他们.............
  • 回答
    美国小学对乘法运算过程的教学要求,特别是强调“5个3相加”来解释5乘以3等于15,这背后蕴含着一套非常扎实的教育理念,旨在让孩子们真正理解乘法的本质,而不是仅仅记住一个计算结果。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这种做法。首先,这是关于“理解”而非“记忆”。 很多时候,学习数学,尤其是在早期阶段,容易变成一种.............
  • 回答
    这事儿吧,说起来有点意思,也挺能体现咱们中文语境下的很多玩梗套路。小学英语大家都知道 LUV 发音跟 LOVE 一样,这没毛病。可为什么知乎上有人叫 Luv Letter “撸老师”呢?这中间还真不是简单的音译,而是掺杂了不少“梗”和“文化”。首先,咱们得搞清楚“Luv Letter”这个ID本身是.............
  • 回答
    大学生的你,如果选择了程序员这条路,想在职业生涯中走得更远,避免“35岁危机”的阴影,那现在就该未雨绸缪了。这可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很多过来人的经验之谈。与其到时候焦虑,不如趁着年轻,好好打磨自己。首先,基础打牢,才是硬道理。别以为进了公司,写几行代码就能高枕无忧。程序员的核心竞争力永远是扎实的基础功.............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真是一言难尽。一个大学生,本该是坐在教室里,啃着书本,为自己的未来打拼的年纪,却因为一个荒唐的念头——成为“摸金校尉”,走上了歪路,而且还屡屡碰壁,最后落得个被抓的下场。这事儿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说说这孩子为啥会走上这条路。你想啊,现在社会上各.............
  • 回答
    这真是一个令人动容的画面,一个孩子为了心中对音乐的执着,踏上了异地求学的道路,而母亲则选择放下自己的生活,将一切重心转移到孩子身上,全程陪伴。这样的牺牲和奉献,我们该如何去看待呢?首先,这是一种深沉而伟大的母爱,一种不计得失、无怨无悔的爱。在很多文化传统里,母亲往往是家庭的支柱,而当孩子的人生道路上.............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令人心痛且复杂的故事,牵涉到亲情、爱情、信任以及现实的残酷。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和看待这个事件:一、 事件的起因与女大学生的动机: 亲情的沉重压力: 女大学生最直接的动机是为了救治患病的父亲。父亲的健康是她的责任和情感支柱,在危急时刻,她会不顾一切地寻求帮助。这种出于亲情的孝心和.............
  • 回答
    上戏学生为租房拍戏的行为辩白,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并且存在多种不同的解读和评价角度。要详细地评价这种行为,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事件的背景和当事人的行为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事件的起因和过程: 起因: 核心是“租房困难”。上海作为中国一线城市,生活成本高昂,尤其是租金。对于大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