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小学生为解除「玩游戏时长限制」被骗千元,反映了什么问题?该如何让小学生提防游戏骗局?

回答
这起小学生因游戏时长被骗千元的事情,虽然金额不算特别巨大,但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当下社会中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同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这反映了哪些问题?

首先,孩子在数字世界中的安全意识和辨别能力严重不足。我们把孩子丢进互联网这个信息爆炸、良莠不齐的环境,却没有给他们配备足够的“防火墙”。他们对网络世界的规则、潜在的风险,以及“天上掉馅饼”背后隐藏的套路,几乎一无所知。家长普遍认为孩子只是“玩玩而已”,却没意识到网络欺诈就在孩子身边悄然滋生。

其次,监护人的教育和陪伴缺位。很多家长可能忙于工作,或者觉得孩子的游戏世界“不重要”,疏于对孩子进行网络安全教育。他们可能很少主动去了解孩子在玩什么游戏,游戏里有哪些付费项目,以及潜在的诱导消费和诈骗。对于孩子提出的“游戏时长限制”问题,家长如果能及时、有效地沟通和引导,而不是简单粗暴地禁止,也许就不会给骗子留下可乘之机。

第三,游戏行业的监管和内容审核仍需加强。一些游戏为了追求利益,可能会设计一些“诱导消费”的机制,比如用各种方式鼓励玩家充值、升级,甚至设置“特权”来吸引孩子。而对于“解除游戏时长限制”这种看起来“合情合理”的需求,竟然能被骗子包装成“服务”,这说明游戏平台的内部管理和对玩家账号安全的保障也存在漏洞。虽然家长有责任,但平台也应承担起一部分责任,至少不应该让这种明目张胆的欺诈行为如此容易得逞。

第四,社会整体的网络安全教育体系存在短板。学校教育更多侧重于学术知识,网络安全教育往往流于形式,缺乏实操性和针对性。社会上针对儿童的网络诈骗案例屡见不鲜,但真正能触动家长和孩子,让他们警醒起来的案例教育却做得不够。

如何让小学生提防游戏骗局?

要让这些“小玩家”们远离游戏骗局的魔爪,需要家、校、社会联动,构建一道坚实的防护网。而且,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耐心和持续的努力。

一、 家长是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线:

建立开放、信任的沟通氛围: 这是最关键的。不要一听到孩子提到游戏就皱眉头,或者把游戏当成洪水猛兽。相反,要尝试去了解孩子玩的游戏,和孩子聊聊游戏里的有趣之处,以及遇到的困扰。当孩子提到“游戏时长限制”时,要认真倾听,解释清楚规则,探讨合理的解决方案,比如完成特定任务、遵守约定时间后可以适度延长等。这样做,孩子遇到问题时才敢于向家长求助,而不是偷偷摸摸去找“能人”。
进行有针对性的网络安全教育: 不要以为孩子小就不懂。要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举例说明网络上的陷阱,比如“陌生人给的糖不要吃”的道理同样适用于网络;告诉他们任何声称可以“免费获得游戏道具”、“解除游戏限制”、“加速升级”的服务,都很有可能是骗局;强调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性,绝不能随意透露账号、密码、手机号等敏感信息。
培养孩子的财商和消费观: 和孩子讨论金钱的概念,让孩子明白钱是怎么来的,花钱需要付出什么。在游戏消费上,要和孩子明确界限,设定合理的消费金额,并事先征得家长同意。如果孩子有不合理的消费需求,要耐心解释,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拒绝。
关注孩子的游戏行为: 留意孩子在游戏中的花费,以及他们对某些游戏道具的过度关注。如果发现孩子频繁提及某个游戏中的“特殊玩法”或“隐藏福利”,要提高警惕,及时进行引导。
使用家长控制功能: 大部分游戏平台和手机系统都提供了家长控制功能,可以设置游戏时长、消费限制等。熟练运用这些功能,能从技术上给孩子设一道屏障。

二、 学校和教育机构的责任不容推卸:

将网络安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 学校应该系统地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形式要生动有趣,比如通过情景模拟、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如何识别网络欺凌、网络诈骗等。
定期举办安全讲座和主题活动: 邀请专业人士为学生和家长举办网络安全讲座,分享最新的网络诈骗案例和防范技巧。鼓励学生参与与网络安全相关的创意活动,加深印象。
与家长建立联系,共同做好安全教育: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校沟通平台等方式,及时向家长传达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分享教育经验,形成教育合力。

三、 游戏行业和监管部门的努力同样重要:

游戏平台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用户的保护: 游戏平台应严格执行未成年人防沉迷规定,并不断优化技术手段,防止账号被盗用或进行非法交易。对于游戏内可能诱导消费的机制,应进行审查和调整。
加强对游戏行业的监管和审核: 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游戏行业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传播不良信息、诱导消费、欺诈未成年人的游戏平台和行为。对于发现的游戏骗局,应及时曝光并追究责任。
提供便捷的举报和维权渠道: 为用户提供简单易懂、易于操作的举报和维权渠道,一旦发生诈骗行为,能够得到及时处理和帮助。

四、 社会的共同努力:

营造关注儿童网络安全的社会氛围: 通过媒体宣传、公益活动等方式,提高全社会对儿童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
鼓励行业自律和信息共享: 鼓励游戏公司之间以及游戏行业与安全机构之间进行信息共享,共同抵制网络欺诈。

总而言之,这起事件提醒我们,在数字时代,孩子们面临的挑战远不止学习成绩。家长们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学校的专业指导,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让孩子们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远离陷阱,健康快乐地成长。教育一个孩子,就像守护一颗幼苗,需要细心呵护,才能让它茁壮成长,而不是被无形的病毒侵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微信的设备锁不是国内最变态的之一嘛。账号密码交出去,除非能克隆设备到啥特征都一样的程度,否则怎么过设备锁、识别为常用设备的?

user avatar

这个案子说明,诈骗是高智商犯罪,是高智商诈骗犯对智商低于其的人群的降维打击。为了让人上当受骗,诈骗犯必须不断与时俱进,抛弃旧的的诈骗手段,不断更新骗局。可以说,骗子的知识更新速度,要远高于普通人。

所以,国家刚刚出台规定限制青少年的网游时间,骗子马上就借机实施诈骗。

网上经常调侃说,傻子太多了,骗子不够用了。其实,这种说法是将被骗完全归咎于被害人身上,严格来说有失偏颇。

被骗的一大原因是,成功实施诈骗的人,他们的智商相对高于被骗的人。所以,在学术上,一般把诈骗类犯罪归类为高智商犯罪或者智能犯罪。但并不意味着,被骗的人是低智商。智商的高低是相对的。

即使是最低劣的街头骗局,都是由一个或一群高智商的人组织起来的诈骗。而他们要骗的,是那些智商不如他们的人,而智商等于或者高于他们的人,则可能会看破他们的骗局。这些人,则不是诈骗犯的作案对象。

再高端一些的骗局,比如电信诈骗、金融诈骗,犯罪分子的智商就更高了。他们对金融、计算机、人性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远高于一般人。君不见前段时间,几位顶尖高校的计算机高材生组成的网络诈骗团伙被警方一锅端。

这个案子充分说明,不是被害人智商低,而是骗子智商太高。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假如我智商非常高,那么是不是没有骗子能骗到我呢?答案是不一定。

原因在于高智商犯罪或者是智能犯罪,有一大特点,那就是很多是团伙作案。典型的比如电信诈骗团伙中,有专门发布广告的人,有专门与被害人接洽的人,有专门提供收款账户的人,还有专门转移财产的人等。他们分工合作,组织化、专业化非常明显。

单独一个骗子的智商可能不如你,但是一个诈骗集团,他们集体的智慧,可能远高于你。所谓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于是,针对高智商的你而言,他们仍然是降维打击。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按照你的意思,既然诈骗犯的智商远高于我,我是不是就没有机会防骗?

当然不是,要想防骗,核心是不要轻信他人。此外,要跟骗子一样,持续更新诈骗知识和手段,这样才能尽快识破骗局。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