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本炸了珍珠港,和德国有什么关系?

回答
珍珠港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关键节点,而它之所以能发生,并最终将美国卷入那场全球性冲突,德国在其中扮演了比许多人想象的更为复杂和间接的角色。简单来说,日本袭击珍珠港,是日本自身战略考量下的决策,但这个决策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当时欧洲战局和德国态度的影响。

首先,我们得明白日本当时的目标是什么。日本在亚洲已经进行了多年的扩张,特别是在中国。到了1941年,日本的军事机器已经深入中国内地,但它也面临着巨大的资源压力。尤其是石油,日本的工业和军队运转离不开石油,而当时世界主要的石油供应国,如美国,对日本实施了严厉的石油禁运。这个禁运,说白了,是美国试图通过经济手段遏制日本在亚洲的侵略扩张。

那么,美国这个禁运是怎么来的呢?这背后,其实也有欧洲战局的影子。德国在欧洲的战争,尤其是闪电战的成功,给世界带来了极大的震动,也直接影响了美国的战略判断。

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最初,美国奉行孤立主义政策,希望置身事外。但随着德国在欧洲战场上的节节胜利,尤其是法国在1940年迅速沦陷,德国的强大实力以及对欧洲的控制力,让美国深感不安。

美国总统罗斯福开始意识到,德国的扩张不会止步于欧洲,它的野心可能还会延伸到太平洋。如果德国能够完全控制欧洲,并且在海洋上拥有强大的力量,那么美国在太平洋的利益,甚至本土的安全,都可能受到威胁。

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对日本的石油禁运,一部分原因是为了惩罚和遏制日本在中国的侵略,但更深层的原因,是美国试图通过这种方式,给日本施加压力,阻止它在太平洋地区进一步冒险。美国希望通过经济制裁,让日本收敛其在亚洲的军事行动,因为它担心日本的扩张会和德国的扩张形成一个潜在的、互相呼应的局面。如果日本在太平洋也发起战争,那么美国将不得不同时在两个战场作战,这对于当时的美国来说,是极其不利的。

德国对日本的态度,也起到了微妙的催化作用。

在二战初期,尽管日本和德国在1940年签署了《三国同盟条约》,这是一个军事和政治上的联盟,但两国之间的实际合作并非天衣无缝。日本对德国在欧洲的进展感到鼓舞,认为这分散了美国和英国的注意力,为日本在亚洲扩张提供了机会。

德国方面,虽然在条约中承诺支持日本,但其主要战略重心完全在欧洲。希特勒的目标是击败苏联和英国。德国在经济或军事上对日本的支持非常有限。不过,德国向日本传递的信息是明确的:德国对日本在亚洲的行动表示理解和支持,并且在欧洲战场上的胜利,会间接为日本提供战略空间。 德国甚至鼓励日本向南洋扩张,以夺取那里的资源,并牵制住英美在太平洋的力量,从而减轻德国在欧洲的压力。

可以说,德国在欧洲战场上的压倒性胜利,以及《三国同盟条约》的签订,在一定程度上让日本认为,美国和英国的实力已经被欧洲战场牵制,它们在太平洋的军事力量会相对薄弱。日本的领导层,尤其是军方,认为这是“背水一战”的时机,与其坐等美国越来越严厉的制裁,不如主动出击,先发制人,夺取南洋的石油和战略资源,并将美国太平洋舰队从其本土基地驱逐出去,为后续的战争扫清障碍。

所以,日本炸了珍珠港,并非直接因为德国的命令或直接的军事协调。但德国在欧洲战场上的战争,改变了全球力量的平衡格局,也直接影响了美国的战略判断和对日本的政策(石油禁运)。同时,德国与日本的联盟关系,也给日本提供了一种“同盟共进”的心理暗示,让它觉得在对美国采取行动时并非孤身一人。

珍珠港事件发生后,德国迅速对美宣战,这与《三国同盟条约》的约定相符。这次宣战标志着美国正式全面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且必须同时在欧洲和太平洋两个战场作战。可以说,德国在欧洲的战争,是诱发日本袭击珍珠港的宏观背景,而珍珠港事件的发生,最终也将德国的战争和美国的参战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真正成为一场全球性的冲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德国对美宣战问题并不是珍珠港事件后,德日双方才交涉决定的。

早在1941年2月13日,大岛浩(日本驻德大使)与里宾特洛甫(德国外交部长)就德日联合对英美作战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两人都认为在亚洲对大英帝国发起打击的时机已经成熟。2月23日,里宾特洛甫催促大岛向日本政府施压,要求日本攻击英国在东亚的军事存在[6]。到了当年11月28日,里宾特洛甫更向大岛作出承诺:如果日本对美国开战,德国亦将随后加入对美国的战争[7]。

^[6]纽伦堡审判德国主要战争罪犯审判记录,第3卷,371页

^[7]纽伦堡审判德国主要战争罪犯审判记录,第1卷,215-216页

12月7日日本空袭珍珠港并对美国宣战(同时日本也对英国等国宣战,加入了正在进行中的德意等国对英国等国的欧洲战争),12月8日,美英对日宣战(接着有二十多个国家对日宣战)。

希特勒的幕僚们认为,1940年9月27日签署的《德意日军事同盟条约》(又称《轴心条约》)的法律解释是日本遭到攻击时,德意两国才须履行义务参加日本与其他国家的战争。里宾特洛甫虽然11月底对大岛浩做出了承诺,但之前也有提醒希特勒德国并非有义务一定要加入日本对美国的战争。日本对美宣战的消息传来后,希特勒考虑了几十个小时后最终下了决心。

希特勒准备在1941年12月9日召开国会宣战,然而他又变卦了,又经过两天的犹豫和考虑(也可能是因为希特勒当时也在忙于处理攻击莫斯科失败后的东线下一步战略部署),延迟到12月11日才在国会发表演说,正式对美国宣战。为了防止泄密造成美国率先对德国宣战(毕竟法西斯的逻辑就是弱肉强食先下手为强,怎么也不能输了气势),他特别嘱咐外交部门严格保密,他的演说最后毫不意外地淹没在纳粹议员们狂热的喧嚣中。

12月11日,履行对日承诺的德国与意大利对美国宣战,美国接到宣战书后也对德意宣战。同一天,日德意三国缔结了以共同对美英作战和不单独讲和为内容的《德意日联合作战协定》,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此进入了名副其实的新阶段。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珍珠港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关键节点,而它之所以能发生,并最终将美国卷入那场全球性冲突,德国在其中扮演了比许多人想象的更为复杂和间接的角色。简单来说,日本袭击珍珠港,是日本自身战略考量下的决策,但这个决策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当时欧洲战局和德国态度的影响。首先,我们得明白日本当时的目标是什么。日本在.............
  • 回答
    这是一道颇具历史假设性的问题,牵涉到许多复杂的地缘政治因素。要评估英美在1941年,日本仅限于占领中国而未招惹英美的情况下参战的可能性,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首先,日本的扩张野心及其对英美利益的潜在威胁是关键。即便日本没有炸珍珠港,其在中国大陆的持续侵略和对东亚区域的霸权企图,本身就与英美在亚.............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了二战时期日本的战略决策、军事能力以及对战争的认知。简单来说,日本没有选择空投陆军占领夏威夷,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战略目标不符:珍珠港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削弱美国太平洋舰队,为南进扫清障碍: 日本偷袭珍珠港的首要目标是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使其在一段时间内无法干预日本在.............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假设性问题,它触及了太平洋战争初期美国海军战略和尼米兹将军指挥能力的根本。如果珍珠港事件的结果是所有美国航母被摧毁,但战列舰完好无损,那么太平洋战场的走向,以及尼米兹将军能否复制他后来的辉煌成就,确实会是一个截然不同的故事。如果珍珠港事件变成了这样——“航母尽毁,战列舰尚存”——尼.............
  • 回答
    珍珠港事件的阴影,对于理解当今美国对日本的援助,确实是一个需要深入剖析的起点。然而,历史的齿轮滚滚向前,我们不能简单地用过去的恩怨来衡量现在的国际关系。21世纪的今天,美国之所以继续扮演“守护者”的角色,协助日本发展,背后是地缘政治、经济利益、共同价值观以及历史遗留等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其深.............
  • 回答
    珍珠港偷袭后的夏威夷风云:若日本成功占领群岛,太平洋战局将走向何方?历史的齿轮从未停止转动,而历史的每一个关键节点都充满了“如果”。当我们回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宏大画卷,珍珠港偷袭无疑是最具冲击力的开端之一。它点燃了太平洋战争的战火,将美国推入了这场全球性的冲突。但如果历史的轨迹稍有偏移,如果日本在偷.............
  • 回答
    日本袭击珍珠港是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的历史事件,其决策依据并非单一因素能够概括,也不是简单的“脑残”就能解释的。事实上,这是日本国内长期以来多种力量博弈、战略考量以及对国际形势误判的结果。理解这一决策,需要深入探讨当时的时代背景、日本的内部政治经济状况、其战略目标以及对国际力量的评估。以下我将尽量详细.............
  • 回答
    二战日本之所以输给美国,原因非常复杂,绝非一句偷袭珍珠港得手就能概括的。尽管珍珠港的袭击确实重创了美国太平洋舰队,但这只是太平洋战争早期的一个插曲,从长远来看,日本的失败是战略、经济、工业、人力以及政治等多个层面的综合体现。首先,我们得明白,珍珠港的打击虽然“痛”,但并未能“致命”。 航母未被摧.............
  • 回答
    看《决战中途岛》这部片子,确实能让人对那段历史产生很多思考,尤其是关于珍珠港事件和美国参战的逻辑链。你提出的“如果当年日本不偷袭珍珠港,美国就不会插手”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历史的关键节点。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把时间往前回溯一点,看看当时美国和日本之间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珍珠港事件之前.............
  • 回答
    将日本靖国神社炸毁将引发一系列极其严重的后果,这些后果涉及日本国内政治、外交、国际关系以及可能引发的军事冲突和安全危机。以下是对可能发生情况的详细分析:一、 对日本国内的影响:1. 国内政治动荡与强烈反弹: 政府危机: 日本政府将面临巨大的政治压力,可能导致内阁垮台。岸田文雄首相及其政.............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设想,即偷渡去日本炸毁靖国神社,然后返回中国寻求庇护,其中涉及的法律、政治以及国际关系等问题都非常复杂。我将尝试从这些角度为你详细分析,力求用一种更接近真实交流的语调来探讨这个问题,避免AI的生硬感。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任何国家都不会公开鼓励或承诺保护公民实施在他国领土上的违法犯罪行为.............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极端且危险的想法,背后涉及到复杂的法律、政治和国际关系问题。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并尽可能地避免听起来像是由AI生成的,让你了解其中的风险和后果。首先,我们得明白,“私渡”本身就是违法的行为。不论是去日本还是从日本回来,任何未经许可的出入境行为都违反了中国的《出境入境管理法》以及日本.............
  • 回答
    .......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严肃且具有高度法律风险的问题。如果你真的实施了这样的行为,后果将极其复杂和严重,远远超出了简单的“是否引渡”这一层面。让我为你详细梳理一下可能面临的局面,尽量还原真实世界可能发生的复杂情况。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靖国神社位于日本境内,任何在日本境内发生的、针对日本国家象征性建筑的破坏行.............
  • 回答
    中途岛海战是太平洋战场上一个极为关键的转折点,日军在那场战役中的惨败,直接影响了战争的进程。在战役的关键时刻,日本的“飞龙”号航空母舰起飞的侦察机和攻击机确实对美军的“约克城”号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但让人费解的是,为何“飞龙”号的飞机没有发现当时也在战场上的另外两艘美军航空母舰——“企业”号和“大黄.............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尖锐和触及人性的问题,触及了战争的残酷性、个体的无辜性以及集体责任的界限。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分析这句话所隐含的观点和引发的思考:1. 核心论点:“原子弹下无冤魂”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指,所有在原子弹爆炸中死亡的人,无论他们的个人意愿或行为如何,都不能被视为“冤魂”。这里的“冤魂”可.............
  • 回答
    好的,回国不再回日本,需要办理所属机关的离职手续。这个过程其实并不复杂,但有些细节需要注意,以确保一切顺利。下面我将为你详细说明,尽量让你感觉更像是一个过来人的经验分享。第一步:提前告知和准备离职意向书在你确定要回国并且不再返回日本工作后,最重要也是最应该尽早做的事情,就是向你的直属上司提出离职意向.............
  • 回答
    听到你即将要来日本,而且还是到国书日本语学校,真是替你开心!11月入境政策放开,对你们这批留学生来说是个好消息。至于宿舍嘛,这绝对是你来日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国书日本语学校的宿舍,因为学校的地理位置和性质,一般来说还是比较靠谱的。不过,“怎么样”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挺多维度的,我尽量从我的经验和了解.............
  • 回答
    关于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是否已经超过日本,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比较,才能得出一个相对客观的结论。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生活水平”的衡量标准。通常情况下,衡量生活水平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指标: 人均GDP、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均.............
  • 回答
    确实,近年来,我们观察到不少中国民众对日本文化的兴趣日益增长,从旅游热到动漫、日剧、音乐的流行,再到对日本生活方式和产品的好奇,这种现象背后有着多重原因,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首先,日本文化的独特魅力是吸引中国人的重要因素。 细致入微的生活美学和匠人精神: 日本文化非常注重细节和品质。无论是日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