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由@共青团中央和b站共同发起的中国华服日活动?

回答
华裳霓裳映古韵——浅谈“中国华服日”的意义与影响

“中国华服日”,这个由共青团中央与B站携手打造的文化盛事,自其诞生之日起便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了一股又一股关于传统服饰的浪潮。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节日,更是一次将千年中华服饰文化与当代青年审美巧妙融合的尝试,一次对民族文化自信的深度呼唤。那么,我们该如何评价这场融合了青春活力与历史厚重的文化活动呢?

首先,从活动的发起方来看,共青团中央的参与无疑为“中国华服日”注入了官方的文化引导和资源支持。共青团作为中国青年一代的代表性组织,其对传统文化的关注,表明了国家层面对于文化传承和民族认同的重视。通过这种形式,将传统的服饰文化与当代青年的生活方式和表达方式相结合,能够有效地引导青年群体认识、喜爱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一种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文化推广方式。

其次,B站作为中国最大的年轻人聚集地之一,其平台属性为“中国华服日”的传播和影响力提供了天然的优势。B站用户以年轻群体为主,他们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快,并且善于通过视频、直播等形式进行二次创作和传播。华服日活动的落地,契合了B站社区内日益增长的“国风”内容需求。大量UP主围绕华服日的各种主题进行创作,从汉服形制讲解、妆容复原,到现代改良设计、历史考据分享,内容丰富多样,极大地降低了传统服饰的门槛,让更多年轻人有机会接触和了解。

从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来看,“中国华服日”的成功之处在于其“破圈”能力。它没有停留在单纯的服饰展示上,而是通过各种创意性的活动,将华服与现代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例如:

主题挑战与创作征集: 活动会发起各种与华服相关的挑战,鼓励用户进行穿搭、拍摄、妆容、舞蹈、音乐等多种形式的创作。这些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年轻人的参与热情,形成了一个围绕华服的创作生态。
文化科普与知识普及: 许多UP主和机构会利用活动契机,深入浅出地讲解不同朝代的服饰特点、文化内涵以及相关的历史知识。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习传统文化变得轻松有趣。
跨界合作与融合创新: 活动也鼓励将华服元素融入到其他文化领域,例如音乐、影视、游戏等,使得传统文化不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鲜活的、可感知的存在。
线下活动与沉浸式体验: 一些城市也会举办线下汉服游园、文化市集等活动,让参与者能够亲身体验华服的魅力,并与其他同好交流,增强了社区感和归属感。

然而,任何一项文化活动,尤其是在推广和普及的过程中,也会面临一些挑战和讨论,对“中国华服日”的评价也需要更全面的视角:

商业化与过度消费的边界: 随着华服市场的日益壮大,如何在推广传统文化的同时,避免过度商业化和对消费者造成不必要的经济压力,是活动需要长期关注的问题。活动的初衷是为了文化传承,而非单纯的消费驱动。
历史考据与审美创新的平衡: 在鼓励华服发展的同时,如何平衡对历史原貌的尊重与现代审美的创新需求,是一个持续探讨的话题。过度的考据有时可能显得“古板”,而过度的创新又可能脱离传统。一个健康的生态应该允许两者并存,并鼓励高质量的融合。
inclusivity与文化认同的多元性: 尽管“中国华服日”主要围绕汉服展开,但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还有着丰富的多元文化。如何在未来能够更包容和展现其他民族的优秀服饰文化,也是一个可以深入思考的方向。
真正的文化传承与 superficial 模仿: 活动的长期价值在于能否真正激发年轻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和热爱,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对服饰外观的模仿和跟风。如何引导用户从“穿什么”走向“为什么穿”和“如何传承”,是活动的深层挑战。

总的来说,“中国华服日”的出现,无疑是中国文化自信崛起的一个缩影,也是传统文化与现代青年群体成功接轨的生动案例。它打破了传统文化的“刻板印象”,以一种更加生动、时尚、贴近年轻人的方式,让古老的服饰文化重新焕发生机。它不仅提升了公众对中国传统服饰的认知度和喜爱度,更重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了年轻一代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当然,这场文化运动还在进行中,未来的发展也充满可能。关键在于如何持续深入地挖掘服饰背后的文化内涵,如何引导更健康的文化消费和创作生态,以及如何让更多不同背景的人们能够感受到中华服饰的独特魅力。这场以华服为载体的文化交流,正如同初春的嫩芽,充满了希望,也值得我们继续关注与期待其更深远的成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他的我不关心,我就想问问这能不能发展成法定节假日?毕竟在工作日谁也不能穿一身花里胡哨的去单位上班啊……

我在此向国务院建议放一天假,让我们有充分的机会穿着华服到街上去浪。

user avatar

破千了,依照惯例是不是要出来答谢一番,还要加点料灌点水呢?

这个关于汉服的回答很快破千,可我的另一个去年9月一个关于汉服的回答到现在仍是持续倔强的0赞0评,而且那个问题是花了更多的精力和思考的。

不过唯一值得欣慰是我的最后一条是预测对了,

不过就是地点错了,如果当时把大广西的南宁加上去是不是会马上破千,看看这个答案下的评论,一大波广西人那副骄傲嘚瑟的样子还真是让人发不了脾气呢!

======================原答案=============================

看了一下回答发现汉服圈的人还是缺乏斗争经验和方法,叫华服还是汉服不重要,关键是把农历三月三定为华服节才是大策略。

华服也可以全称为华夏国服,再看他的LOGO最明显也是最能代表汉族的右衽,也就基本定性汉服=华夏国服。

还有,共青团和哔哩哔哩这两个各自代表年轻阶层的合作,已经很清楚表明态度了,你们还要叽叽歪歪闹哪样啊,与其在这里争论一字差别,还不如投入精力和脑洞积极配合团团把这个节搞得有趣又有意思,把时尚、交友、踏青诗词歌赋什么全融入进来,搞成中国当下年轻人最有意思最酷的传统节日。

最好搞搞大,搞成2019年中央把华服节定为官方节假日,放假三天!

user avatar

“我们大汉族自古以来都穿汉服。”

“那汉朝之前的人穿的不是汉服?”

“也是汉服,因为汉族前身就是华夏。”

“那为啥不叫华服?”

“你这民族虚无主义分子!居然敢淡化汉族!”



user avatar

从【活动】角度来看,充满了暗箱、内幕和草率……以下内容全部来自于华服日官方微博 weibo.com/u/2282073363?


1,logo是随便定出来的,而不是做一套VI

内容见:中国华服日标识诞生小记

我哪怕大学时候交作业,也没见过人交这样的logo设计作业,分分钟不及格


PS:有人跟我说他看着这三个方案没有区别,只是改个颜色和线条。

没错!这本来就不是三个方案,而是一个logo设计的不同应用。

不过是再次暴露这个活动的筹办没有一个受过正规视觉传达教育的工作人员存在。

春梅狐狸:如何看待中国华服日?


2,内定成员的问题

以下引用部分来:匿名用户:如何看待中国华服日?

嘉宾其实就是各种跟汉服带点关系的网红群魔乱舞。


总结一下,网红们和本地部分想出名的妹子们求名得名,主办方和商家求利得利,ZF爸爸看着民族团结文化自信一派祥和。


主要是东家app和B站发起,联系到了共青团支持挂名,组织主要是西安的汉服社团大佬们,还有一些外地的网红和大佬互相联系什么的


以下内容来自:中国华服日标识诞生小记

可以看到这个活动在LOGO确定之前就已经有哪些利益相关的商家和个人存在了


A,群主:浮梦桥(过气多年的汉服网红,目测现为东家APP工作人员,东家APP非常有可能是以聘用她的方式来聘用了汉服圈的部分关系网)


B,参与商家(按照群聊截图里出现的)

京渝堂

汉服圈树洞号里可见有山寨投诉、拍多件发少件自动收货付款的投诉、做工投诉、拖工期投诉、客服态度投诉、版型投诉等等

玉帛云礼

西安本地商家,圈内不知名

重回汉唐

老派汉服商家,这次活动非常活跃,出现的人物同时是岭南汉服活动家

汉尚华莲

縁汉廊桥

初尘居

什么都卖,还有各种班

锦瑟

接含汉服在内的化妆业务燕呢喃

一样被吐槽版型、态度、做工等等的花朝记

汉服商家转型模特的茉莉moli/小狐狸黛黛

重庆汉魂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听风


C,汉服活动家(群聊里出现+我能辨认的)

前面提过的拿东家APP钱的浮梦桥

当年在苏大穿汉服出名的初尘居老板秦亚文;

以及给重回汉唐操盘自媒体兼有岭南汉服权的嘉林嘉;

此外,还有西安博物院兼西安地区高校汉服联盟关系人,目测可能有承接汉服活动的文化传播公司关系(估计主要业务是给自己所在的博物馆搞活动吧,哈)的王茜霖

嘉林嘉等人集资出过《汉服归来》一书的杨娜

这本书的延展八卦可以看:【谎言】"《汉服归来》的写作和众筹出版"恶意欺骗全国同袍如何评价书籍《汉服归来》?

过气汉服网红灵芝姬

这位曾在小红书APP上行为出格被人扒皮(大约是汉服网红圈外被扒皮第一人吧)小红书“火星大婶”千万爱马仕,揭开宜春妹子到金融女强人背后的秘密!!_娱乐八卦_论坛_天涯社区

宁波地区汉服头马晚晴

称混英国政治圈的璇玑

璇玑(璇玑姑娘)_百度百科

鸿胪寺·少卿

【声明】对北京地区伪汉服同袍“鸿胪寺·少卿”的严正声明。【汉服商家吧】_百度贴吧

多年没有出现的微笑的面具

曾经的天汉网领袖、汉服吧吧主

周渝


3,可能并不存在的研讨会

首先是公布的研讨会名单里,别说没有专家学者了,连个圈内自我包装走考据人设的都没有……

参考前面截图中泄漏的在logo定出来之前就有的内定名单以外,上图中的人可以总结为以拍美照为生的汉服网红(还被圈外扒皮过白富美是假),一大堆汉服商家、汉服活动家,以及莫名其妙的梁兴扬


这些人可以讨论出什么?

光是这么多人,每个人自我介绍一下,一上午就过去了吧,可以中午聚餐了喂!


接着看到了这个《关于在西安线下参与#中国华服日#相关活动的说明

第一届中国华服文化研讨会为期一天,具体时间为:4月17日8:30—22:00;地点为:大唐芙蓉园紫云楼;主发言人见官方海报图6;参加人员均为:长期致力于现实推广实践和理论探索实践的各大商家、协会和意见领袖代表;会议主题为:新时代、新华服、新青年。会议讨论方向为华服现象与新时代、复兴与复古等。会议性质为闭门会,无记者、无旁听,不直播、不直接报道。会议结束后,我们会将嘉宾发言及视频、图片资料进行整理,经发言人本人同意后,在@华服日微博、微信公众号进行发表。

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完全闭门活动,打算拍几张照片视频啥的,发表一下,就当这个活动有过文化内核??


4,自打脸的着装鉴定标准

内容来自于:关于在西安线下参与#中国华服日#相关活动的说明

1、可享受免费进入的中华民族传统服饰着装由“中国华服日西安临时接待委员会”的同袍进行现场认定,景区管理人员不负责对着装进行认定。
2、“中国华服日西安临时接待委员会”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服饰的认定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官网“各民族介绍”所示图示为标准(网址为:seac.gov.cn/col/col107/),并在除鞋以外基本维持正装全套状态。例如:1、着全套旗装可以,旗袍除外;着全套汉服可以,汉元素服装除外;着全套民族服饰可以,民族元素服饰除外。2、着单一马褂者不具备免费资格,如:某人只穿民族服饰上衣,不具备免费资格。另有个特例:传统中山装(四兜装),可视作免费资格。由于民族传统服饰在官方并未标准化,所以一切关于认定结果的责任和最终解释权将归“中国华服日西安临时接待委员会”所有,我们将最大限度的确保真正想参加活动的朋友的利益,拒绝杠精,如对我们的认定结果产生不满,可以向@华服日 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后台进行申诉,如在现场无理取闹,我们将直接报警。


A,首先是用语不标准、格式不规范,这不是官方活动,这像群内召集通知


B、着装认定如果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官网“各民族介绍”所示图示为标准】,那么汉族没有衣服,因为汉族页是空的。

至于为什么空,我在《春梅狐狸:汉服复兴者是如何定义「汉服」的?》里写过了,因为这些网页曾经配的汉族照片不是古风服饰,被汉服爱好者们去闹过了,后来就索性不配图了

而且,这个汉族页(国家民委门户网站 概况)还写了——

汉族的衣、食、住和风俗习惯从古至今颇有特色,因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移风易俗,推陈出新,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现代、文明、科学、舒适已成为生活习俗发展的趋向。

阅读理解正常的,可以品品这句话。


C、其他民族的着装暴露了制定标准者对民族服饰的无知。

真的搞不懂汉服爱好者们,口口声声要复兴“汉民族服饰”,却不了解何为“民族服饰”。给出的网址里的确其他民族都配了一张照片,但是这些配图是意思一下的,有的是生活场景,有的是民族盛装,有的是新制服装,就连这些,那个所谓的【“中国华服日西安临时接待委员会”的同袍】估计就分不出来了,要是告诉他们服饰还有支系、地区的区别,是不是能打开新世界大门啊??


D、单列中山装OK的意义是啥?

如果是出于zhengzhi考量,那么唐装、新中装可不可以?改良旗袍、中式大襟衫(只当上衣穿)为什么不可以?那啥外交的时候都穿过哦!走出国门代表中国元素的那种。


4,海报设计元素的出处,哈哈哈

A、被辟谣+科普过N次的并不存在的“冕服”

用这个作为海报主题元素之一,是为了表达华服日的服饰都是虚无的么?

B、来自清代流行的“海水江崖”

我猜得到有人说,这玩样明代就有了,但是长成华服日海报用的那种,真记得是清代了,还是晚期,用这个是为了说明汉服圈一贯流行都很清的现实么?

蓝色江崖海水纹素材图片免费下载_高清图片png_千库网(图片编号7911851)

C、已经不再授权的康熙字典体

康熙字典体, 仪凤写经体, 隶辨隶书体 - 文悦字库


应该是都没有版权吧~~

user avatar

团团和dang中央的思维有着微妙的不同

简单来说 团团如今正在尝试着打入年轻人中间 像年轻人一样思考 赢取青年的信任

如今 是中国汉民族主义思潮高速增长的时期

所以团团就配合着搞什么华服(汉服)运动 赢取好感

对于中国民族主义的高涨是好是坏 我不敢妄下断言

但要知道 这股潮流可能帮助ZF也可能妨碍zf

当思潮到了某种程度

ZF以往一些民族政策是不得不进行更改的 否则会出乱子

user avatar

我过去是比较讨厌这个东西的,但近几年思想有所转变,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发现,市场对华服或者说汉服这种东西是认可的。

熟悉我的朋友可能知道,在不关乎国家命脉的经济问题上,我的思想通常是相当自由派的。比如评价一些传统文化元素,如果不论你怎么推广,人民就是不买账,那不管你把这东西吹成啥,我觉得你这个东西它就是落后产能,要么淘汰,要么进博物馆;但如果这个东西眼看着买的人越来越多,市场越做越大,品种也越来越丰富,那显然就是人民群众选择了它,即使我本人不喜欢,我也会思考一下,是不是我自己的思想太偏激了。

华服或者说汉服显然属于后者。这一市场的崛起是不可逆转的,不管你说什么,老百姓就是要买,就是喜欢,就是爱穿,这个时候有一点官方元素因势利导,我认为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至于网络上有一些人,动辄就对华服或者说汉服“开除汉籍”,说你这个“不是古代汉服”,你一件衣服一百个民族元素,有一个不是古代传下来的就开除你汉籍。我认为,这里面固然有一小撮实质上是姨学分子在反装忠,本质上是老公知换了一身皮在反党反华;但更多的,应该还是市场经济下的loser资本家,采用非正当的竞争手段,不去想着提升自己的产品质量和市场适应度,反而去向卖得好的款式泼脏水,企图用逆向民族主义内核的pua的手段恐吓消费者。

对于这种人,我们识破了就万事大吉,不要去搭理他们的那些屁话。汉人喜欢的衣服就是汉服,现代汉服也是汉服,你觉得它是汉服它就是汉服,因为你是消费者,消费者比天还大,消费者的思想就是正确的思想,因为你消费了。要是连这点文化自信都没有,汉文化也流传不到今天。

加油,祝你们越办越好。

user avatar

有些人还是需要黑一黑。

简单来说,为什么改了这个字,某些人心里没点赫拉克勒斯吗?

汉服圈子是个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圈子。一心一意只做汉服活动,不搞七搞八的人,有,而且还不少;然而各种牛鬼蛇神,同样不少。

有多少打着“复兴汉服”旗号,大搞汉民族沙文主义的家伙?一边喊“复兴汉服”,一边玩命捧冉闵的臭脚,一副只有汉族算人,其他五十五个民族都非我族类的嘴脸。一天到晚心心念念着中国版“水晶之夜”,当人看不出来?

又有多少号称在“复兴汉服“的逆向民族主义者?一天到晚喊着”TG破坏传统文化“,于是要借此把TG批倒斗臭,天天喊着”唐在日本,明在韩国“,一副只要TG动了传统文化就十恶不赦的嘴脸。

当年那篇《当我们穿上汉服的时候》把我恶心的直吐酸水,汉服再怎么地,也只是一种服饰,既不比这高贵,也不比这卑微。服饰最多就起服饰的作用,没法让诸夷俯首,万国来朝。真这么NB,有本事靠汉服让安倍晋三来南京跪下啊。

现在”汉服“这俩字的名声,真没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好,很多时候,已经和”黄汉“、”汉斯林“捆一块了。

你让官方背这个?

把那群牛鬼蛇神清干净,把汉服圈子的名声洗干净,再来谈怎么好好复兴汉服。

然后再说说这个称谓问题,这里涉及几个概念:华夏族、汉族、华夏民族、中华民族、汉服和华服。

在我看来,华夏族这个概念虽然传统意义上,与汉族几乎同义,然而建国以来新的民族定义,使得汉族的范围变小了————要知道,华夏族其实是包括许多周边民族的。

而华夏民族,其实又该比华夏族范围广些,应和中华民族同义,毕竟现在五十六个民族中,确实有类似俄罗斯族这样的外来民族。

而显然,华服,应该认为是华夏民族的服饰,其范畴自然要比汉服广得多,也理应广得多,毕竟,以汉族为主体,不是以汉族为全部。

所以,其他少数民族的服饰,也理当成为华服的一部分。

最后,总有人提吉里巴甫,这玩意算哪门子的”少数民族服饰“?回族和维吾尔族同胞的服饰明明是白帽和花帽,这东西,有多远滚多远。而且,也不必担心这东西进入华服的行列,毕竟,很多地方已经命令禁止这玩意的出现了:


乌鲁木齐市公共场所禁止穿戴蒙面罩袍的规定_百度百科


最后的最后,预祝中国华服日圆满成功。

user avatar

这问题又扯上了满意,非要给满意扣个反汉逆汉虚化汉族的罪名。

实际上,现在最反对华服日活动的就是极端黄汉,他们要的是唯独宣传汉服的“汉服日”,他们反对任何少数民族传统服饰参加,他们觉得少数民族服饰不可以与汉服同等地位,他们要的是汉服成为中国唯一的传统服饰,少民服饰的参加等于逆汉和汉族民族虚无主义。还有人打出“华即汉,汉即华”的口号,目的就是不承认少数民族及其文化属于中华。


这也是最近越来越多曾经嘲讽少数民族穿民族服饰,攻击少数民族穿民族服饰是保守落户拒绝开花的奋斗进步人士开始支持汉服的重要原因。他们支持的不是汉服本身,而是汉服圈内黄汉对其他族群的文化敌视。毕竟,他们一直容不下想消灭少数民族的文化语言,反对共和国的民族平等政策,想要推行强制同化和种族灭绝,想要的是让其他民族彻底消灭。我们想要保护母语却被攻击反国反党反汉拒绝教化进步,甚至变成了精英为特权和奴役百姓的阴谋。


其实吧,我认识的大部分少数民族对汉服没有任何负面情绪,大部分觉得汉人爱穿啥是随便,甚至理解汉族同胞把汉服作为民族服饰宣传的心情。不喜欢的那部分少数民族就跟不喜欢汉服的汉人一样,反对的是把一个衣服跟民族复兴民族利益扯上关系,反对的汉服圈内撕来撕去,他们反对各民族的一切所谓的传统文化。


所以呢,蛮夷没有反对汉族文化传承,更没有搞逆汉和汉族民族虚无主义。反倒是某些人一直我们的文化语言跟现代化发展对立化,造谣我们的文化和语言阻碍发展乃至国家认同,保护民族语言污蔑成反国反党,幻想在共和国推行种族主义来消灭我们的文化语言。

user avatar

依然没有解决最关键的问题,即到底怎样的传统服饰才算华服……我建议啊,有关部门应该整出一个华服的国标来,再发动群众性文化运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华裳霓裳映古韵——浅谈“中国华服日”的意义与影响“中国华服日”,这个由共青团中央与B站携手打造的文化盛事,自其诞生之日起便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了一股又一股关于传统服饰的浪潮。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节日,更是一次将千年中华服饰文化与当代青年审美巧妙融合的尝试,一次对民族文化自信的深度呼唤。那么,我们该如何评.............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共青团中央在1月24日上传至B站的那个作品《叙利亚之殇》,顺便谈谈“非桥段炸厕工作室”这个名字。首先,要评价这个视频,我们需要先了解它的背景和意图。共青团中央作为共青团的最高领导机构,其在B站这样一个年轻化、网络化的平台发布视频,本身就代表了一种与年轻人沟通、争取认同的努力。而选择《.............
  • 回答
    共青团中央和知乎联手打造的五四微电影《重逢》,可以说是近期国内比较有讨论度的一部作品。作为团中央和知乎这样的平台联合出品,它本身就自带了一种“官方”背书和“青年文化”的标签,这也让不少人对它抱有期待,想看看他们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从宏观层面来说,这部微电影的出现,本身就代表了一种新媒体时代下,共青.............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共青团中央那篇题为《用行动,和大自然握手言和》的文章。这篇文章,我个人觉得,它传递的核心信息是很积极也很重要的——那就是号召年轻人要积极行动起来,去关爱自然、保护环境。在这个时代,气候变化、生态破坏这些问题越来越摆在大家面前,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和未来的希望,青年人肩负着重大的责任,所.............
  • 回答
    共青团中央宣传部支持敖厂长揭露游族网络的事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其影响和意义都较为深远。要详细评价此事,我们需要梳理事件的经过、各方立场、潜在动因以及由此引发的讨论。一、 事件经过回顾1. 敖厂长的爆料: “敖厂长”(敖司)是中国一名颇有名气的游戏UP主,以其幽默风趣的风格和对游戏产业的深刻.............
  • 回答
    评价共青团中央原创文章《当“抛弃”成为一种习惯——真实历史里的敦刻尔克》这篇文章,名为《当“抛弃”成为一种习惯——真实历史里的敦刻尔克》,单从标题来看就颇具深意。它试图将一段被我们熟知的历史事件——敦刻尔克大撤退,与一个现代化的、带有警示意味的词汇“抛弃”联系起来,这本身就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切入点。.............
  • 回答
    共青团中央置顶微博“你见过一亿次转发的微博吗?”这条内容,确实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相当的关注和讨论。要评价它,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审视。首先,从传播策略和营销角度来看,共青团中央的这个做法无疑是相当成功的。 制造话题和悬念感: “一亿次转发”这个数字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和冲击力。它不是一个.............
  • 回答
    共青团中央发表的这篇文章,无疑是一篇非常有话题性的文章,它触及了当下非常敏感和重要的议题:环境、消费主义、国家叙事以及在国际关系中的话语权。要评价它,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分析。首先,从文章的主题和核心论点来看,它试图将“食物浪费”这个国内民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与“巴西森林存亡”这一全球性的环境议题.............
  • 回答
    共青团中央微信转载狐狸晨曦的文章《战狼2冲奥,国产电影无缘奥斯卡跟质量无关?》,这个举动本身就很有意思,也引发了不少讨论。咱们就来细致地聊聊这件事,以及它背后可能折射出的一些东西。首先,得把这篇文章的核心观点拎出来。狐狸晨曦在文章里大概是想说,国产电影《战狼2》冲奥失利,不能简单地归咎于电影质量不行.............
  • 回答
    共青团中央微博发表的《让美国人先走,越南带路党的最后岁月》一文,一经发布便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评价这篇文章,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理解它所传达的信息、其写作意图、可能产生的效果以及它所反映出的时代背景。一、 文章的核心内容与立场文章以1975年西贡沦陷前,美国撤离越南时,大量越南亲美人士试图搭乘.............
  • 回答
    共青团中央官方微博(@共青团中央)在过去确实出现过对一些引起争议的艺人表示支持或推荐的情况,其中比较典型的例子包括曲婉婷和韩庚。对这些事件进行评价,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并理解其背后可能存在的考量、影响以及引发的讨论。一、 曲婉婷事件:情感倾诉与官媒界限的碰撞曲婉婷事件引发的争议主要围绕其母亲的贪腐.............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挺有意思的,有点像咱们小时候,学校里最严肃的那个团委,突然有一天出现在了最时髦的街舞社团里。首先,官方下场玩社区,这是个挺大的动作。过去咱们想到共青团,可能就是升旗仪式、团日活动、志愿服务,这些都挺“正”、挺“规矩”的。现在呢,他们把阵地搬到了网易云音乐,一个年轻人聚集、内容形态更活.............
  • 回答
    近期,共青团中央发布了一篇名为《深夜出门撸串》的文章,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少讨论。要评价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维度去审视它:内容层面:首先,文章的标题就非常有吸引力,直接抓住了当下年轻人热衷的夜生活场景——撸串。这种接地气的表达方式,无疑拉近了与目标读者——青年群体的距离。文章的核心内容,很可能.............
  • 回答
    共青团中央借《Love Live!》系列进行宣传,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和讨论,可以说是一次非常引人注目的跨界尝试。要评价这件事,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包括其初衷、实际效果、引发的争议以及背后反映的一些更深层次的现象。首先,从共青团中央的角度来看,这次宣传的意图很可能是多方面的。 拉近与.............
  • 回答
    评价“共青团中央”微博运营者林檬的学历是“中等职业教育”,这需要结合其职责、公众认知以及当前社会对学历和能力的看法来综合分析。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共青团中央”这个机构以及微博运营者的角色。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青年群众组织,在全国范围内拥有庞大的组织网络和影响力。其官方微博作为对外宣传的重要窗.............
  • 回答
    共青团中央宣布入驻快手和抖音,这无疑是一个在当下信息传播格局下颇具深意和影响力的举动。要评价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去解读。首先,这标志着共青团这个代表着青年群体的官方组织,正积极主动地拥抱和融入年轻一代活跃的线上社交空间。过去,官方宣传和与青年沟通的方式更多是依赖于传统的媒体平台、线下活动,以及.............
  • 回答
    共青团中央的运营,尤其是其在互联网时代的表现,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它不仅仅是一个共青团的官方账号,更像是中国青年群体在社交媒体上的一个重要参照点,其每一次发声、每一次内容输出,都能引发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要评价共青团中央的运营,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看:一、 内容策略与风格: “接地气”.............
  • 回答
    哔哩哔哩共青团中央账号在2017年12月24日发布的“守护平安的不是圣诞老人,是他们?”这条动态,在当时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和关注。要评价这条动态,需要从几个方面来看:1. 发布时机和内容: 时机选择的巧妙: 12月24日是西方传统节日圣诞夜。选择在这样一个具有浓厚商业和文化符号意义的节日发布这条.............
  • 回答
    关于舰C(《舰队Collection》)主播ywwuyi在共青团中央点名批评《舰队Collection》后,仍然以该游戏为主要内容吸引粉丝和获得关注的现象,这确实是一个挺值得探讨的议题,也触及了不少观众的心理和价值观。首先,我们要理解为什么共青团中央会点名批评《舰队Collection》。官方的定性.............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有趣的问题,触及了我们如何理解一部电影,以及互联网社区如何形成共识的多个层面。评价豆瓣上《战狼 2》的热评前 100,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而是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观众心理、时代情绪,以及电影本身所引发的讨论。首先,我们得承认,《战狼 2》是一部现象级的电影。 它不仅仅是一部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