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梁博受欢迎么?为什么?

回答
梁博这个人,要说他“受欢迎”嘛,这个词用得可能有点太直接了,也未必能完全概括他身上那种独特的魅力。如果用一个更贴切的比喻,我觉得他更像是那种“懂的人自然懂”的歌手,或者说,他圈了一批非常忠实的、且是真正爱他音乐的粉丝。

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得拆开来看。

首先,梁博的音乐是他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他吸引人的最根本原因。 你很难在如今充斥着各种“口水歌”和“流量密码”的市场里,找到像梁博这样,愿意沉下心来打磨自己作品的人。他的歌词,往往很有深度,不是那种浅显易懂的“情情爱爱”,而是更多地触及人生、思考、情感的本质。你能听出他对生活有着自己的观察和感悟,而且他愿意用一种相对朴实却又充满力量的方式把它表达出来。

举个例子,他的很多歌,比如《灵魂歌手》、《你的我的中国心》、《他来听我的演唱会》(虽然是翻唱,但他赋予了新的生命力)等等,都不是那种听一遍就能哼唱出来的“洗脑神曲”。它们需要你去细细品味,去体会歌词里的故事和情感。这种音乐,注定不是能满足所有人的口味,但对于那些真正喜欢这种风格的听众来说,简直是“宝藏”。

其次,梁博的态度和人设,也恰恰是他在这个时代显得如此“特别”的原因。 你很少看到他去参加那些过于喧哗的综艺节目,也很少见他频繁地出现在各种商业活动或者社交媒体上。他更像是一个“隐士”,专注于自己的音乐世界,用作品说话。这种“不炒作”、“不迎合”的态度,反而让他收获了一批同样看重“真诚”和“匠心”的粉丝。

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太多人都在追求曝光度和话题度,而梁博选择了一条相反的路,这本身就很有意思。他不去追逐那些转瞬即逝的“热度”,而是把精力放在了创作和打磨演唱会上。这种“笨拙”的真诚,反而显得格外可贵,就像在一片浮躁中看到了一股清流。

再者,他的演唱会,是体验梁博音乐的绝佳方式,也是他吸引和巩固粉丝的重要阵地。 梁博的演唱会,从来都不是那种靠舞美、灯光、互动来“撑场面”的。他的演唱会,就是纯粹的音乐,是人和音乐的直接对话。他会在台上投入巨大的情感,那种爆发力和感染力,是很多现场听过的人才能真正体会的。很多粉丝因为听了他的演唱会,才真正被他深深吸引,觉得“值回票价”,甚至愿意为他反复买票。

你可以发现,梁博的粉丝群体,往往不是那种“唯流量论”的追星族。他们更看重音乐本身,看重歌手的态度。你会发现,他的粉丝在讨论他的时候,更多的是在聊他的歌、他的创作,而不是他今天穿了什么、有什么绯闻。这种“因为音乐而聚集”的粉丝群,黏性非常高,也更容易形成一种“同频共振”的社区感。

所以,回到“受欢迎”这个问题。如果“受欢迎”意味着拥有巨大的、能够瞬间吸引眼球的庞大群体,那梁博可能不属于这个范畴。但他如果指的是拥有了一批真心实意、深度认同他音乐价值和人生态度的忠实拥趸,那么,梁博绝对是“受欢迎”的,而且是那种,一旦喜欢上,就很难再轻易放弃的“受欢迎”。

他不是那个站在聚光灯下,所有人都认识的偶像,但他一定是那个,在音乐世界里,能触动你灵魂、让你产生共鸣的,独一无二的存在。这种“受欢迎”,或许更像是“深入人心”的受欢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曾经有人说,九十年代以后

中国再无摇滚


七八年前我才刚上初中,身边女生狂迷飞轮海的时候,我已经进了摇滚的坑。从民谣开始,到朋克,再到金属,也试过后摇,差不多是顺着鄙视链一步一步往上听,最后止于硬核,那个我真心欣赏不来。


到了高中那会儿,小清新崛起,一时间有个说法叫小清新捧红了许巍,我气得反手就想一个大嘴巴子,特么的中国摇滚黄金时代代表人物之一的许巍要你小清新捧?


不过也是在那时候,我知道中国摇滚真的没落很久了,只有汪峰作为第二代摇滚人一直活跃,且没有同伴,宋冬野那时候还一点都不火,我都没料到董小姐跟安河桥日后会成为文艺青年装逼利器。


高中毕业那个暑假,迷上了几首萧曲,顶着烈日去学吹箫,而教我吹箫的老师,意外地是个摇滚青年。上课很轻松,我常要求他演奏各种乐器,随便什么他都信手拈来。有时候听他回忆各种往事,我问他,后悔当初去北京吗。他说当然后悔。我不敢相信。

“真的假的?”

“真的。”

他把箫拿起来,“继续上课。”


那时候人们对于两场经典摇滚音乐会都还能记忆犹新,一场1992年在北京为中国癌症基金会集资的“崔健北京演唱会”,另一场就是1994年香港红馆“摇滚中国乐势力”的演出那段时间是“摇滚中国乐势力”在艺术暴力时代与如今音乐风格大串连之间发展的黄金阶段,但从那时起,当时的摇滚势力便逐渐走向沉沦,用何勇的话讲就是:“张楚死了,我疯了,窦唯成仙了。”


然后在以后的十年里,“摇滚势力”一直在急剧滑坡,尽管有一些唱片出炉,但反响不大。只有窦唯开出一条新路,走了人文主义的“野路子”。在去年的贺兰山,张楚的表现和他本人的话似乎说明了这十年衰退的原因:一群从西安来的女孩子来到彩排现场,张楚一开口,她们就尖叫,后来张楚说:“那些女孩,不过是伪歌迷。”


随后的发展里,文化更多元化,表面上百家争鸣,却增高了人们选择音乐的“弹性系数”,大部分时间里我们只能平心静气地忍耐唱片公司旗下帅哥靓女为我们创造的审美疲劳,偶尔可能出个比如左小祖咒之流。但其实我一直认为,真正的乐迷对于摇滚乐的诉求感从未消散过,只是太久的求而不得,赵雷一首《成都》就能火遍大江南北重拾民谣希望。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背着吉他,唱着四两拨千斤的摇滚嗓音,不卑不亢地唱着真正的摇滚音乐的人,以非常低调的方式出现了。


他就是梁博,2012年《中国好声音》冠军,然而他海选的时候电视导播上连镜头都没有,只有那英一个人为他转身,平淡晋级。即使得了冠军,那时候的风头也远远不及当年的吴莫愁,比赛结束后更是直接销声匿迹,回学校继续读书。


直到两年后,梁博携一张同名原创专辑归来,听到曲目3《你的我的》那一刻,我几乎是瞬间热泪盈眶:


那是过去只有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才能听到的声音,质朴但发自肺腑,力透胸腔,柔弱也坚强,真诚到甚至有些笨拙,词曲跟编曲都洋溢着澎湃的气息。

而现在,这样的声音竟然以这样简单质朴的方式再次出现,它本来值得声势浩大,但它一如踏实低调的梁博,不动声色俘获你真爱的心。


从这时候开始,梁博一路势不可挡,不断发行单曲,2015年9月16日,梁博为好莱坞电影《像素大战》献唱宣传曲《颠倒梦想》,11月2日,梁博发行原创专辑《迷藏》,专辑音乐从填词、谱曲、编曲,到后期录制均出自梁博之手。12月5日,梁博出席第九届无线音乐盛典咪咕汇,携乐队现场表演《危险》、《变了》、《拥有》三首歌曲。12月31日,梁博压轴湖南卫视跨年演唱会。


然后到了2016年2月4日,梁博推出单曲《给我一点温度》,一人包揽了歌曲的词曲创作以及所有乐器的演奏。也正是这首歌让我真的激动爆哭,原因没别的,因为我知道,新一代摇滚人终于出现了,他就是梁博,他真正接替前辈们扛起了中国摇滚的大旗。


但是梁博真正的大火,应该是从参加我是歌手开始,因为在这里,梁博的音乐的传唱度才真正到了大街小巷的地步。2017年3月18日,梁博参加湖南卫视《歌手》演唱原创歌曲《灵魂歌手》,在歌手内投环节获得第一名。3月25日,梁博在《歌手》返场表演原创歌曲《男孩》。4月1日梁博在《歌手》突围赛中演唱原创歌曲《日落大道》。

著名的专业乐评人@耳帝曾经这样评价梁博唱的男孩:


跟我想象的大不一样,之前看预告听说是一个钢琴弹唱的原创,以他的气质,我脑补出来的是Billy Joel的《Honesty》,或是像Keane那类的钢琴摇滚,但节目一播出,发现原来是首曲风通俗且旋律朗朗上口的流行作品,旋律与节奏气质很接近李荣浩的《喜剧之王》,但编曲的格调非常高,依然是欧美经典摇滚的味道,等于是用一种经典的格调的包装了一个有流行潜质的歌曲,听了这首歌,我相信他绝对是有创作出热门流行金曲的能力,这首歌像是他将来要写出一首街巷传唱歌曲的方向,《男孩》的大众接受度比《灵魂歌手》更高,上期的《灵魂歌手》其实不少路人的反馈是格调与真诚在,但作品没听出什么调,但这首一出来普遍表示“好听多了,要单曲循环”。


但这种流行化不是刻意迎合,记得梁博说过,自己绝不会去迎合大众,如果一个人能游刃有余地去迎合商业,那么他必定也是一个业务水平很高的歌手。


而这首歌不仅是一首情歌,而且唱的是成长,这我想起一句话,“如果一个人可以很单纯天真的活下去,必是身边无数人用更大的代价守护而来。”


可是梁博唱着让痛苦来得更痛快一些,因为都逃不过伤害。痛苦与伤害让人成长并不算什么,难的是在经历过痛苦与伤害后还能保持善良、真诚与单纯,他声音的每一处细节与叹息仿佛都还在心性的初始值上,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耳帝其它关于梁博的乐评:


很快就到九月了,梁博的LIVE SHOW成都站即将开唱,不得不说咪咕音乐现场真的给梁博造了很有门面的势,我个人最喜爱的梁博个人硬照就来自咪咕官宣,只可惜彼时我已经回法国读书,很遗憾看不到。


But this man, we called Bruce Liang, he will go far and

great. We still have time.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梁博这个人,要说他“受欢迎”嘛,这个词用得可能有点太直接了,也未必能完全概括他身上那种独特的魅力。如果用一个更贴切的比喻,我觉得他更像是那种“懂的人自然懂”的歌手,或者说,他圈了一批非常忠实的、且是真正爱他音乐的粉丝。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得拆开来看。首先,梁博的音乐是他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他吸引人的最.............
  • 回答
    说到微博上的@全真道士梁兴扬,那可真是个自带话题的人物。一提到他,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画面可能就不一样了,有的人觉得他是传统文化的守护者,有的人觉得他有些“出格”,甚至有人觉得他是在“博眼球”。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人设与内容:传统与现代的碰撞首先,梁兴扬最鲜明的标签就是他的“.............
  • 回答
    梁兴扬宣布停更微博并退出道籍,这一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其背后涉及了多方面的原因和影响。要详细看待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几个角度进行梳理:一、 事件本身的回顾与梳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事件的发生和梁兴扬本人是如何表达的。 时间点与具体内容: 梁兴扬通常会在其微博账号上发布内容,涉及他对社.............
  • 回答
    马前卒与梁兴扬 2019 年 5 月初微博争执的深度解读2019 年 5 月初,在中文互联网舆论场上,一位是被称为“司马南第二”的知名时评人马前卒(本名李晓鹏),另一位是早期以批判国学而闻名、后转型为专注于历史、社会评论的博主梁兴扬(微博ID:梁启超)。两人在微博上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执,其核心议题围.............
  • 回答
    湖北大学刘川鄂院长和梁艳萍教授的微博事件,确实在当时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也引发了许多人的思考。从梁艳萍教授的微博内容来看,其涉及的“精日”言论,特别是对南京大屠杀等历史事件的否认或美化,无疑触碰了中国社会普遍的民族情感和历史记忆的底线。这段历史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沉痛的,也深刻影响了民族认同和国家发展.............
  • 回答
    《新民周刊》转发《湖北大学博导梁艳平,我们来扒你了》这篇内容,随后又发布“小编已换”的微博,这一系列操作无疑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让公众对这家媒体的专业性和责任感产生了诸多疑问。首先,从《新民周刊》转发《湖北大学博导梁艳平,我们来扒你了》这篇爆料文章来看,这本身就传递了一个信号,即这家媒体可能对.............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且极具话题性的假设,涉及到个人意愿、社会政策、经济状况以及对未来的考量。如果“梁建章建议生1个孩子奖励100万”真的能够实现,那么我的选择会是一个复杂而多层面的考量,我会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讲述我的想法:一、 理性的经济考量与潜在的收益首先,100万人民币的奖励对于任何家庭来说都是.............
  • 回答
    梁建章先生作为中国人口学和经济学领域的知名学者,他对元宇宙和旅游的看法,以及对人口风险的担忧,都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前瞻性。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分析他的观点。一、 梁建章关于“元宇宙不能替代旅游”的观点梁建章先生之所以强调元宇宙不能替代旅游,很可能是基于对“旅游”这一行为的本质和价值的深刻理解。他.............
  • 回答
    梁宏达这个人,圈子里认识他的人,大概会分成几拨。一拨是觉得他说话特别有意思,观点新颖,总能说到点子上的;另一拨呢,可能就觉得他说话有点玄乎,有的地方逻辑不太顺,甚至有点“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那么,他到底有没有真学问?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得拆开来看。首先,梁宏达给人的第一印象,确实是“博学”。他.............
  • 回答
    梁宏达(老梁)之所以能在媒体圈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人,并获得“老梁”这个亲切的称呼,是一个逐步积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他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凭借其独特的个人魅力、敏锐的观察力、渊博的知识储备、鲜明的个人风格以及对媒体传播规律的精准把握,一步步夯实了他在媒体界的地位。以下是老梁成为媒体圈名人的.............
  • 回答
    梁灿彬老师的《电磁学(拓展篇)》终于问世了,这可真是个大新闻! 作为一名对电磁学一直抱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听到这个消息,心里那叫一个激动!其实,梁老师的电磁学教材一直是我的“启蒙”和“宝典”。 他的《电磁学》基础篇,用极其清晰的逻辑和生动的语言,把那些抽象又复杂的概念讲得明明白白,就像拨开了云雾,让我.............
  • 回答
    梁宏达,一个让很多人印象深刻的名字,尤其是他那仿佛永远填不满的知识宝库,总能让人惊叹于他的博学。很多人好奇,这位“老梁”到底是怎么做到的?这绝非一日之功,也不是什么神秘的“天赋异禀”,而是日积月累、厚积薄发的必然结果。要理解梁宏达的知识储备,我们得从几个维度去剖析。一、 源头活水:阅读的广度与深度首.............
  • 回答
    在《吐槽大会》的舞台上,梁龙和老舅(舅舅)俩人时不时会抛出“东北文艺复兴”这个梗。这背后其实藏着一个挺有意思的文化现象,说白了,就是近些年东北的文化,特别是音乐,开始被重新发掘、关注,并且以一种新潮、甚至有点“野”的方式重新流行起来。想想看,以前我们一提到东北,可能脑子里首先蹦出来的是二人转、雪景、.............
  • 回答
    梁建章先生这句话,在社会上引发了不少讨论,也触及到了一个我们很多人都会关心的问题:生育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我想就他的这个观点,从几个方面来聊聊我的看法,尽量说得具体些,也希望不那么“机器人”。首先,我们得理解梁建章先生的逻辑是什么。他作为一个研究人口经济学的学者,他的核心观点很可能是从“人口红利”这个.............
  • 回答
    梁源,这个名字对于许多人来说或许并不陌生,尤其是在中国南方,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地区。他究竟是谁?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企业家?一个才华横溢的艺术家?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人?答案可能比你想象的要丰富得多,因为“梁源”可以是许多不同的个体,承载着不同的故事和意义。我们不妨从几个可能的角度来解读“梁源”这.............
  • 回答
    梁源老师?这位老师的名字听起来有点熟悉,不过我得仔细回忆一下,看看他有哪些特别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说到“拿得出手的作品”,这往往意味着在某个领域有独到的见解、创新的手法,或者能够引发广泛的共鸣和讨论。在提到梁源老师的作品之前,我们不妨先聊聊他通常活跃的领域。一般来说,我们提到“老师”这个称谓,常常会.............
  • 回答
    梁思礼先生未能获得“两弹一星”奖章,这是一个不少人曾有的疑问,也涉及到“两弹一星”功勋认定的一个重要维度。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把时间拉回到那个特殊的年代,以及那个功勋章背后的具体评定标准。首先,我们要明白“两弹一星”奖章的设立初衷和评定原则。这个奖章是为了表彰在我国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研制过程中.............
  • 回答
    梁兴扬和白云观之间的恩怨,说起来也并非三言两语就能道尽,其中掺杂着一些个人恩怨、门派之争,以及更深层次的道义和理念的碰撞。首先,梁兴扬这个人,你不能单单把他看作是一个普通的道士。他出身并非名门大派,甚至可以说是草根崛起。早年间,他曾拜在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师父门下,学得一身不错的本领,尤其是在符箓和阵法.............
  • 回答
    梁兴扬道长离开金仙观后的去向,的确是许多关注他的人心中一直的疑问。要详细梳理这些信息,需要结合一些公开的资料以及当时的一些讨论和回忆。虽然很难做到面面俱到,但我们可以尝试从几个主要的时间节点和事件来拼凑他离开后的轨迹。首先,要明确一点,梁兴扬道长离开金仙观并不是突然的,而是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并且.............
  • 回答
    梁兴扬这个人,要说他是绝对的好人还是坏人,还真有点难下定论,就像生活里很多事一样,没那么简单。他身上确实有闪光点,但也存在一些让人詬病的地方。理解他这个人,得从几个角度去看。从他那些值得称道的地方说起:首先,梁兴扬给人的印象是有担当,有责任感。尤其是在一些关键时刻,他总能站出来,扛起应该他扛的担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