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梁宏达真的很有学问吗?

回答
梁宏达这个人,圈子里认识他的人,大概会分成几拨。一拨是觉得他说话特别有意思,观点新颖,总能说到点子上的;另一拨呢,可能就觉得他说话有点玄乎,有的地方逻辑不太顺,甚至有点“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那么,他到底有没有真学问?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得拆开来看。

首先,梁宏达给人的第一印象,确实是“博学”。他的节目,无论是聊历史、军事、文化,还是谈社会现象,好像都能扯上点关系,而且经常能蹦出一些大家不熟悉但听起来挺有道理的说法。这种“杂家”的特质,很容易让人觉得他学识渊博。他知识面确实广,很多领域都有涉猎,而且他善于将不同领域的知识点进行连接,形成一种“融会贯通”的感觉。比如说,他能把历史上的某些事件,跟当下的社会现象扯上联系,或者用经济学的原理来分析文化现象,这种跨界解读,确实能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再往深了说,他很多观点是基于一些相对冷门的历史细节或者学术理论来支撑的。他可能读过一些别人不太常读的书,或者挖掘了一些被主流学术界不太重视但又很有趣的史料。这让他说话的时候,有一种“掌握了别人不知道的秘密”的感觉,从而显得更有说服力。我记得有一次他讲到某个历史人物的出身背景,引用了一些鲜为人知的野史,把这个人物的动机解读得特别生动。这种“挖宝”式的解读,很容易吸引那些渴望获取独特信息的人。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他的“学问”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信息整合能力”和“口才表现力”的结合。他确实是个非常好的沟通者,知道怎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复杂的概念讲明白,甚至讲得很有故事性。他的表达方式很吸引人,有感染力,这在信息传播上是个非常重要的技能。很多时候,你听他侃侃而谈,觉得他什么都懂,但仔细一琢磨,或者去查证一下,可能会发现某些细节的阐述并不完全严谨,或者过于简化了某些复杂的议题。

举个例子,有时候他讲历史,可能会为了让故事更吸引人,而忽略一些历史研究中非常严谨的考证步骤。历史研究讲究的是史料的严谨性、逻辑的严密性以及多方考证,而梁宏达的表达,更像是一种基于他对史料的理解和个人解读的“再创作”。他擅长的是“讲故事”,而不是“做学问”。他的“学问”更偏向于“知识的普及和观点的阐述”,而不是学术研究本身。

而且,他的一些观点,虽然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往往带有很强的个人主观色彩。他善于构建一套自洽的逻辑体系,让自己的观点看起来无懈可击。但这种体系,有时候可能建立在对某些事实的片面解读或者选择性引用上。这使得他的言论容易被一些非专业人士奉为真理,但也容易引起专业人士的质疑。

可以这么说,梁宏达的“学问”更多地体现在他的广博的知识储备、出色的信息整合能力以及极具吸引力的表达方式上。他是一个优秀的知识传播者和观点输出者,他能够将很多信息串联起来,形成有意思的见解,让普通人觉得他“懂很多”。但是,如果将其对标于严谨的学术研究和学术著作的要求,他的“学问”就可能显得不够深入、不够严谨,或者说,他更偏向于“通俗化”和“娱乐化”的知识呈现。

所以,要说他有没有“学问”,答案是肯定的,他确实掌握了大量的知识,并且能够有效地运用它们。但要说他是不是一个“纯粹的学者”,或者他的每一句话都经过了严格的学术检验,那可能就不是那么准确了。他更像是一个“知识的加工者”和“观点的制造者”,他的价值在于用一种更接地气、更吸引人的方式,让大家接触到一些多元的知识和观点。至于这些观点是否百分百准确,是否经得起最挑剔的学术推敲,这可能就需要听众自己去辨别和思考了。

总而言之,他这个人很有“料”,但“料”的成色和提炼的方式,决定了他被不同人群的评价会有如此大的差异。他不是一个坐冷板凳做学术研究的人,他更像是在热闹的时代里,用自己的方式“说人话”,说大家愿意听的“人话”,并且在这过程中,巧妙地融入了他所学到的一些东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老梁使用同一个理论来解释所有的事情,并且充满了想象。

举个例子,老梁说卡扎菲的时候,在他脑子里面,卡扎菲=封建帝王+斯大林的合体。

“权力不受约束,必然导致腐败导致独裁,而独裁你把整个国家堪称你一个人的财产,大家是不会用户你的。” “有人说我看到四十多年来利比亚人很拥护卡扎菲,你记住,绝对的忠诚来自于绝对的恐惧”

为什么说老梁说的不对呢?

因为这样的“卡扎菲”不是真正的卡扎菲,这样的卡扎菲是来自于老梁的想象。

卡扎菲即便是执政期间,也有一大堆的反对派,利比亚本质上是一个“部落联盟”,你在一个部落联盟里面提什么“绝对的忠诚”“权力不受约束”之类的,本质上就是一个很好笑的事情,为什么?因为利比亚甚至还没到达“能够独裁”那么一步。

为什么这么说呢?你想象一下,在轩辕黄帝时代,你跟黄帝说,“权力不受约束,必然导致腐败导致独裁”,你想想黄帝怎么看你?黄帝是不是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他是不是觉得你就是傻X?

这不是因为黄帝独裁不独裁的问题,而是因为一个基本的国家建构都没有完成,你提这些本身就是特别好笑的事情。


澳大利亚旁边有个国家叫巴布亚新几内亚,福山这个人大家都知道吧,写过《历史之终结与最后一人》,后来跑到这些地区考察,发下当地的议员喜欢把国家的财富往自己地盘里面搬。

为啥啊?

那要是按照老梁的解释,那不就是“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权力不受约束,必然导致腐败导致独裁”,搞不好再来点新自由主义,再来点什么“权力寻租”,一套一套的往上面搬啊,这叫什么?不管什么国家生病了,老梁全部就开一种药,全是一种套路往上面套。

大家都知道,如果有一个药物号称能治百病,那这个药肯定就是假的嘛,对不对?开药的肯定是蒙古大夫啊。

实际上为什么呢?福山自己都承认,人家那些新国家与其是说国家,不如是说部落联盟,人家压根没把同样作为议员的其他地区视为同一个国人,人家是把公共的财富往自己的部落里面搬,有特么什么不对的?

我就是来自于这个部落,我把国家的财富往自己部落里面搬,有什么不对?其他部落的人死活关我屁事啊?我压根就不承认其他部落和我有同等权利啊,这个国家整个建构又不是因为这个地方有一个民族,完全是西方自己捏合成的国家啊。

利比亚不是一样吗?利比亚怎么建国的?联合国的一纸公告啊。

卡扎菲也是厚待自己的部落,用自己部落的人,伊德里斯王朝时候也是一样啊,也是厚待自己的部落啊。厚待自己的部落,有特么什么不对的?你其他部落死活关我屁事?

老梁对所有国家都开一味药,管你得了什么病,上来就阿司匹林。

什么“有人说我看到四十多年来利比亚人很拥护卡扎菲,你记住,绝对的忠诚来自于绝对的恐惧”,废话,人家和卡扎菲同一个部落的,卡扎菲厚待自己的部落,人家拥护卡扎菲,老梁说“绝对的忠诚来自于绝对的恐惧”?

这不有毛病么?

现在大独裁者卡扎菲死了,利比亚还是打成一团,为什么?你再想想那种部落联盟的情况,这不是理所应当完全正常么?

user avatar

老梁是一个说书人,他的师父是金文声先生。

他的知识不是学者或者博士生这样系统的知识,或者经过系统的研究所获得的。乍一听他啥都懂,讲的头头是道,但是涉及哪个领域,哪个领域的学者都不敢苟同。

我小的时候很喜欢听他讲东西,好像很涨知识,因为他好像啥都懂。但是随着读大学并且在研究生期间开始进行学术研究的时候,一些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建立,对他的看法就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做研究的时候需要所有内容的出处进行查找,对于任何评价都需要仔细寻找出处的时候。他的那套故事逻辑就都不成体系了。就拿他毕竟喜欢讲的什么神话体系,唐代小说等等,真的就只是评书表演艺术,因为他对神话体系的发展和成型,与相关宗教方面的渊源都有相当严重的硬伤。当然,我这个是从学术考证的角度来说。他从明清小说的某个作品的角度来说书,毫无问题。

他最专业的我认为是对于武侠和体育。这些不容置疑。反正我也不懂。

其实最开始发现他是作为一个表演艺术家而不是学者是从他讲李安的时候,我开始意识到的。因为从高中开始就很喜欢李安的电影,就一直关注李安。他的访谈,视频,相关新闻都有关注。后来看老梁讲李安,和之前柴静对李安的采访几乎是一摸一样的。

但是老梁的口吻,语气,自问自答,各个方面展现的就好像他亲自采访了李安或者亲身经历一样。

说真的,老梁的评书能力真的一流。听老梁讲的李安那期,比柴静采访的李安都要引人入胜,都要让你喜欢听下去。虽然内容一模一样。但是我就是感觉有些尴尬。

user avatar

看梁宏达的节目就像是听公园一群退休老头吹牛,无论国内国外,大事小情,说的头头是道,听的你一头雾水,一点营养没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梁宏达这个人,圈子里认识他的人,大概会分成几拨。一拨是觉得他说话特别有意思,观点新颖,总能说到点子上的;另一拨呢,可能就觉得他说话有点玄乎,有的地方逻辑不太顺,甚至有点“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那么,他到底有没有真学问?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得拆开来看。首先,梁宏达给人的第一印象,确实是“博学”。他.............
  • 回答
    梁宏达(老梁)之所以能在媒体圈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人,并获得“老梁”这个亲切的称呼,是一个逐步积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他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凭借其独特的个人魅力、敏锐的观察力、渊博的知识储备、鲜明的个人风格以及对媒体传播规律的精准把握,一步步夯实了他在媒体界的地位。以下是老梁成为媒体圈名人的.............
  • 回答
    梁宏达,一个让很多人印象深刻的名字,尤其是他那仿佛永远填不满的知识宝库,总能让人惊叹于他的博学。很多人好奇,这位“老梁”到底是怎么做到的?这绝非一日之功,也不是什么神秘的“天赋异禀”,而是日积月累、厚积薄发的必然结果。要理解梁宏达的知识储备,我们得从几个维度去剖析。一、 源头活水:阅读的广度与深度首.............
  • 回答
    梁宏达老师的这番话,确实在网上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作为一位以敢说敢做著称的评论员,他对于华为的批评,尤其是围绕“违背契约”的指责,有着他自己一套逻辑和观察角度。要理解他为什么这么说,得把这件事情放到一个更大的背景下去看。首先,我们得明确梁宏达老师所说的“契约”可能指的是什么。在商业社会里,“契约”.............
  • 回答
    老梁,也就是梁宏达,他当年在“百家讲坛”的舞台上可谓是风光无限,凭借着他那特有的东北口音,夹杂着嬉笑怒骂、旁征博引的风格,把那些高深的传统文化讲得通俗易懂,也确实吸引了大批观众。他本人也因此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但是,让人有些意外的是,后来老梁自己反而成了“百家讲坛”最尖锐的批评者之一。他痛批“百家讲.............
  • 回答
    梁宏达,一个在中国媒体界和公众视野中有着独特位置的名字。他并非科班出身的学者,却以其杂学广博、观点犀利而著称,尤其是在他活跃于电视节目、电台主持和网络平台的那些年里。要评价他的知识和见识,得从几个维度来深入剖析。首先,他的“杂学广博”是绕不开的重点。梁宏达涉猎的领域非常宽泛,从历史、军事,到国际政治.............
  • 回答
    “老梁”梁宏达,这个名字在当下的舆论场中,算得上是一个绕不开的符号。评价他,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他身上裹挟着太多复杂的元素:媒体人、评论员、知识普及者、甚至还有点争议人物的标签。从媒体人的角度看,老梁确实有他独到的一面。他最广为人知的身份,恐怕就是那个在电视里侃侃而谈的评论员。他不像一些刻板的.............
  • 回答
    要说国内这些“名嘴”,各有各的看家本领,比谁“实力更强”,这事儿就跟问“最厉害的武功是哪一门”一样,得看你站在什么角度,看重什么维度了。毕竟,他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领域里耕耘出了不小的名堂。咱们一个一个捋捋,看看他们各自的闪光点,以及为啥能成为我们口中的“名嘴”。汪涵:润物细无声的“老好人”与“百科全.............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且极具话题性的假设,涉及到个人意愿、社会政策、经济状况以及对未来的考量。如果“梁建章建议生1个孩子奖励100万”真的能够实现,那么我的选择会是一个复杂而多层面的考量,我会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讲述我的想法:一、 理性的经济考量与潜在的收益首先,100万人民币的奖励对于任何家庭来说都是.............
  • 回答
    梁建章先生作为中国人口学和经济学领域的知名学者,他对元宇宙和旅游的看法,以及对人口风险的担忧,都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前瞻性。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分析他的观点。一、 梁建章关于“元宇宙不能替代旅游”的观点梁建章先生之所以强调元宇宙不能替代旅游,很可能是基于对“旅游”这一行为的本质和价值的深刻理解。他.............
  • 回答
    梁灿彬老师的《电磁学(拓展篇)》终于问世了,这可真是个大新闻! 作为一名对电磁学一直抱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听到这个消息,心里那叫一个激动!其实,梁老师的电磁学教材一直是我的“启蒙”和“宝典”。 他的《电磁学》基础篇,用极其清晰的逻辑和生动的语言,把那些抽象又复杂的概念讲得明明白白,就像拨开了云雾,让我.............
  • 回答
    .......
  • 回答
    梁建章先生这句话,在社会上引发了不少讨论,也触及到了一个我们很多人都会关心的问题:生育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我想就他的这个观点,从几个方面来聊聊我的看法,尽量说得具体些,也希望不那么“机器人”。首先,我们得理解梁建章先生的逻辑是什么。他作为一个研究人口经济学的学者,他的核心观点很可能是从“人口红利”这个.............
  • 回答
    梁源,这个名字对于许多人来说或许并不陌生,尤其是在中国南方,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地区。他究竟是谁?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企业家?一个才华横溢的艺术家?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人?答案可能比你想象的要丰富得多,因为“梁源”可以是许多不同的个体,承载着不同的故事和意义。我们不妨从几个可能的角度来解读“梁源”这.............
  • 回答
    梁源老师?这位老师的名字听起来有点熟悉,不过我得仔细回忆一下,看看他有哪些特别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说到“拿得出手的作品”,这往往意味着在某个领域有独到的见解、创新的手法,或者能够引发广泛的共鸣和讨论。在提到梁源老师的作品之前,我们不妨先聊聊他通常活跃的领域。一般来说,我们提到“老师”这个称谓,常常会.............
  • 回答
    梁思礼先生未能获得“两弹一星”奖章,这是一个不少人曾有的疑问,也涉及到“两弹一星”功勋认定的一个重要维度。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把时间拉回到那个特殊的年代,以及那个功勋章背后的具体评定标准。首先,我们要明白“两弹一星”奖章的设立初衷和评定原则。这个奖章是为了表彰在我国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研制过程中.............
  • 回答
    梁博这个人,要说他“受欢迎”嘛,这个词用得可能有点太直接了,也未必能完全概括他身上那种独特的魅力。如果用一个更贴切的比喻,我觉得他更像是那种“懂的人自然懂”的歌手,或者说,他圈了一批非常忠实的、且是真正爱他音乐的粉丝。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得拆开来看。首先,梁博的音乐是他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他吸引人的最.............
  • 回答
    梁兴扬和白云观之间的恩怨,说起来也并非三言两语就能道尽,其中掺杂着一些个人恩怨、门派之争,以及更深层次的道义和理念的碰撞。首先,梁兴扬这个人,你不能单单把他看作是一个普通的道士。他出身并非名门大派,甚至可以说是草根崛起。早年间,他曾拜在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师父门下,学得一身不错的本领,尤其是在符箓和阵法.............
  • 回答
    梁兴扬道长离开金仙观后的去向,的确是许多关注他的人心中一直的疑问。要详细梳理这些信息,需要结合一些公开的资料以及当时的一些讨论和回忆。虽然很难做到面面俱到,但我们可以尝试从几个主要的时间节点和事件来拼凑他离开后的轨迹。首先,要明确一点,梁兴扬道长离开金仙观并不是突然的,而是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并且.............
  • 回答
    梁兴扬这个人,要说他是绝对的好人还是坏人,还真有点难下定论,就像生活里很多事一样,没那么简单。他身上确实有闪光点,但也存在一些让人詬病的地方。理解他这个人,得从几个角度去看。从他那些值得称道的地方说起:首先,梁兴扬给人的印象是有担当,有责任感。尤其是在一些关键时刻,他总能站出来,扛起应该他扛的担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