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梁建章称不能让元宇宙替代旅游,并认为元宇宙会带来人口风险,你怎么看?

回答
梁建章先生作为中国人口学和经济学领域的知名学者,他对元宇宙和旅游的看法,以及对人口风险的担忧,都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前瞻性。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分析他的观点。

一、 梁建章关于“元宇宙不能替代旅游”的观点

梁建章先生之所以强调元宇宙不能替代旅游,很可能是基于对“旅游”这一行为的本质和价值的深刻理解。他可能认为旅游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获取或感官刺激,而是包含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真实的物理体验与感官沉浸: 旅游最核心的价值在于亲身触碰、感受、嗅闻、品尝。无论是站在古迹前感受历史的厚重,还是置身于自然风光中沐浴阳光、呼吸新鲜空气,这些都是元宇宙的虚拟体验无法完全复制的。物理世界中的细节,如微风拂过脸颊的触感、雨滴滴落在皮肤上的真实感、当地食物独特的香气和口感,构成了旅行最独特、最难以替代的部分。元宇宙可以模拟视觉和听觉,但触觉、嗅觉、味觉等高级感官的模拟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即使能模拟,其真实性和丰富度也可能远不及物理世界。
偶遇与不确定性带来的惊喜: 真正的旅行往往伴随着意料之外的惊喜和偶遇。在旅途中,你可能会遇到有趣的人,发现隐藏的小巷美食,或者参与一个临时的当地节日。这些“意外”往往是旅行中最宝贵的记忆。元宇宙的设计是可控的,其体验的“偶然性”更多是预设的,难以达到真实世界中那种“人生如戏”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魅力。
人际互动与文化交流的深度: 旅行是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深入交流的绝佳机会。在旅途中,我们可以与当地居民攀谈,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这种面对面的互动能够带来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共鸣。元宇宙中的社交互动虽然也在发展,但其真实性和情感连接的深度,与面对面交流相比仍有差距。虚拟形象的互动,其情感的传递和接收,可能难以完全承载现实世界中丰富的非语言信息。
挑战与成长: 旅行有时需要克服语言障碍、导航困难、适应不同环境等挑战,而这些挑战正是个人成长和能力提升的催化剂。克服困难后的成就感,是元宇宙的“安全”体验所无法比拟的。
放松与逃离: 对于许多人来说,旅游是远离日常压力和单调生活的一种方式。物理上的“远行”,本身就具有一种心理上的抽离感,能够帮助人们 reset 和 recharge。元宇宙虽然可以提供一种逃离感,但这种逃离是虚拟的,可能无法真正带来身心的彻底放松。
社会连接与身份认同的体现: 旅游也是一种社会行为,是人们分享体验、建立共同回忆的重要方式。晒旅游照片、分享旅行故事,都是一种社交资本和身份认同的体现。元宇宙的体验,虽然也可以分享,但其“真实性”的认同可能不如物理世界的旅行。

因此,梁建章的观点可以理解为,他认为元宇宙作为一种技术,可以作为旅游的补充、预热或辅助工具,例如通过VR/AR技术提前体验目的地,或者在旅行结束后回味虚拟场景。但它不能也不应该完全取代真正意义上的、充满物理体验、情感互动和未知惊喜的旅行。 旅游的价值在于其“真实性”、“体验性”和“人本性”。

二、 梁建章关于“元宇宙会带来人口风险”的观点

梁建章先生作为人口学家,对人口结构、生育率、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有着深刻的洞察。他担忧元宇宙带来的“人口风险”,很可能指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降低生育意愿与生育率:
替代现实生育和养育的成本与吸引力: 如果元宇宙能够提供高度沉浸式的虚拟社交、情感满足和娱乐体验,那么它可能会成为一部分人逃避现实生活压力、满足情感需求的一种方式。当人们在虚拟世界中更容易获得虚拟的“家庭”(如数字宠物、虚拟伴侣)、虚拟的“成就”(如虚拟财富、虚拟名望),以及虚拟的社交满足感时,他们可能会觉得现实世界的婚姻和生育的成本(经济、时间和精力)过高,而回报(情感满足、生活乐趣)的吸引力相对降低。尤其对于那些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孤独、压力大、或者对养育子女感到恐惧的人来说,元宇宙可能提供一个更“轻松”的替代选择。
现实生活技能与社会责任感的弱化: 过度沉溺于元宇宙,可能会导致一些人在现实生活中缺乏主动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承担家庭责任的意愿。这会进一步削弱他们建立现实家庭和生育子女的可能性。
模糊现实与虚拟的界限,影响婚恋观: 元宇宙中高度理想化的虚拟伴侣和社交关系,可能会让一些人对现实中的亲密关系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从而难以适应现实中的摩擦和不完美,影响他们的婚恋观和组建家庭的决策。
加剧社会原子化与孤独感:
“数字乌托邦”的诱惑: 元宇宙承诺了一个可以高度定制、没有摩擦的数字世界。如果人们过度沉浸其中,他们可能会选择在虚拟世界中建立自己的“社群”,与志同道合的人在虚拟空间中互动。这可能会削弱他们参与现实社会活动、建立真实的邻里关系、亲友关系的需求和动力,从而加剧社会原子化和个体间的疏离。
情感连接的肤浅化: 虽然元宇宙可以提供社交功能,但虚拟的社交互动往往比现实中的面对面交流更为肤浅和短暂。长期的虚拟社交体验,可能难以满足人类深层次的情感需求,反而会加剧深层的孤独感。
对生产力与社会贡献的潜在影响:
沉迷导致生产力下降: 如果元宇宙成为一个无止境的娱乐和逃避场所,过度沉迷可能会导致劳动参与率下降、生产力降低,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负面影响。人口红利、人才供给等都会受到影响。
创新动力与社会参与度的减弱: 真实的社会参与和对现实问题的关注是创新和进步的驱动力。如果人们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虚拟世界,他们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关注度可能会降低,从而影响社会整体的创新能力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动力。
对人口结构和代际关系的影响:
生育率下降与老龄化加剧: 如果元宇宙确实导致生育率进一步下降,这将加剧社会老龄化趋势,给社会保障体系、劳动力供给带来更大压力。
代际之间的隔阂与理解困难: 如果年轻一代过度沉浸于元宇宙,而老一代则更习惯于现实世界,这可能导致代际之间的沟通障碍和理解上的鸿沟,影响家庭传承和文化传递。

综合来看,梁建章先生对元宇宙带来人口风险的担忧,核心在于他认为如果元宇宙过度发展并成功地“取代”了现实生活中许多重要的功能和体验(尤其是社交、情感、家庭、成就感等方面),而这些恰恰是激励人们生育、承担社会责任、以及维持社会活力的关键。 他担心元宇宙可能成为一个“温水煮青蛙”式的陷阱,让人们沉迷于虚拟的满足感,从而逃避现实的责任和挑战,最终对人口结构、社会活力和人类文明的延续产生负面影响。

如何看待梁建章先生的观点:

前瞻性与警示意义: 梁建章先生的观点具有很强的警示意义,他敏锐地捕捉到了技术发展可能带来的潜在社会和人口负面影响。在技术快速迭代的今天,对新技术的潜在风险保持审慎和前瞻的思考是至关重要的。
辩证看待技术的作用: 元宇宙本身是一种技术,其影响取决于如何被开发、如何被使用以及社会如何应对。它可以是工具,也可以是枷锁。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在享受技术便利的同时,保持对现实世界的连接和责任感。
旅游业的韧性与价值: 梁建章先生对旅游价值的强调,也提醒了我们,虽然虚拟技术能模拟很多事物,但人对于真实体验、情感连接和身体感受的追求是根深蒂固的。旅游业的价值在于其“不可替代性”,它满足的是人类更深层次的需求。
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应对元宇宙带来的潜在人口风险,需要政府、企业、教育机构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这包括引导科技向善、加强现实世界的吸引力和社会支持、普及科学的婚育观念、以及引导公众理性使用技术等。
避免“技术决定论”: 虽然梁建章先生的担忧有一定道理,但也要避免陷入“技术决定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技术只是其中一个因素。个体的选择、社会结构、文化观念等都起着重要作用。人们的生育意愿和行为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元宇宙只是其中一个潜在的变量。

总而言之,梁建章先生的观点是对新时代科技发展下社会和人口趋势的深刻反思。他的观点值得我们认真对待,并在发展元宇宙的同时,积极思考如何规避潜在的风险,确保技术发展真正服务于人类的福祉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是导致人口衰退和社群的解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元宇宙能用低成本创造各种乐趣,甚至可以替代爱情和亲情,这意味着人工智能技术(虚拟出爱情和亲情)、视觉触觉交互体验技术、网络传输技术等都取得了突破性发展。有这样的技术基础,谈何科技停滞?而且这样也意味着多数工作可以交给机器完成,人类有更多时间进行跨性别深入交流以及培育神兽,又怎会人口风险呢?

至于要让旅游更有交互性、沉浸感,充分展示真宇宙的高级趣味?这个,交互性和沉浸感是虚拟现实技术的追求,旅游项目的优势是人文感受与放松舒适效果,拿自己短处和别人长处比,是不是梁先生自己已经投资元宇宙旅游项目了?

user avatar

这位梁主席有句话说得好:要让旅游更有交互性、沉浸感,充分展示真宇宙的高级趣味。

如果现实世界比虚拟世界好玩,那么不用你多说,人们自己会选择。

要达成这一目标,有两种路线:

  • 努力建设现实世界,让人们能够在现实中获得比虚拟世界更多的满足感
  • 努力阻碍虚拟世界,让人们不能在虚拟中获得比现实世界更多的满足感

我估计他们还是会选择后者。

即使自己已经享尽世间荣华富贵,可要一看到别人也享受上了,那心里就开始刺挠,干啥啥没劲儿,吃啥啥没味儿。非得看到别人求之而不能得,自己的享受才有了滋味。

user avatar

“用低成本创造各种乐趣”,这是在批判,还是在表扬啊?

user avatar

这些说法是有倾向性的,是在假大空里掺杂真话:

“让旅游更有交互性、沉浸感”这种空话,无法解决热门景点每逢节假日就人山人海、出入城市的道路堵到冒泡、旅游体验跟跳进猴山里看猴子差不了多少的实际问题,在新冠疫情的阴影下更是搞笑。在旅游中并不存在什么“真宇宙的高级趣味”。

所谓“真宇宙”,或者叫“基底现实”、“真实世界”,作为一款游戏来衡量时,各方面的游戏体验就那么回事,各方面的吸引力很容易被简单的虚拟现实超过。不过,人是参差多态的,大概会有人喜欢“真实世界”带来的挑战,觉得那胜过“安全”的虚拟现实。

“真实世界”提供包括爱情和亲情在内的一切东西的能力上限摆在那里,成本高昂,难以拓展。但是,购入虚拟现实设备、为其提供能量和维护保养是有成本的,满足人们的生物学身体的各项生理需要并进行“维护保养”也是有成本的。为了支付这些成本以便继续获得快乐,从虚拟现实中取乐的人们不会完全放弃“真实世界”。

大量的人口将许多时间花在虚拟现实中,倒是可能让景点的拥挤程度明显下降,改善出来玩的人们的体验;这对修复并保护名山大川的自然生态、修理并保养人文古迹也有好处。

在这里谈论“科技停滞”是吓唬人的。环境变化、天文灾害、潜在的外星威胁之类都可能打断在虚拟现实中取乐的进程。为了不断获得快乐,发展科技、对抗气候灾难、探索太空都不会因为虚拟现实的存在而停滞。

历史上,很多小孩是人们无聊时靠身体取乐的副产物,是意外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当人们有办法不附带小孩地取得乐趣,小孩的自然供应量理所当然会下跌,这事在欧美国家已经持续了几十年。情况并没有现在危言耸听的人们说得那么夸张。国家或资本如果想要更多的小孩,大可新增一些公务员岗位或雇佣劳动职业,其职责就是生孩子、抚养孩子、教育孩子。

虚拟现实可以帮助人们教育孩子,并给孩子带来快乐。可以论述“让更多人诞生在世上并享受快乐”在道德上的好处。

无论如何,人们目前无法证明外部世界存在无法证明你周围的一切和你本身的身体不是虚拟的。但是,人们目前还没办法从这状态中逃出去,只能姑且接受这一切。虚拟现实要改变这情况的话,至少要实现“不需要能量输入、在硬件被摧毁后仍然存在、能自己永久持续下去的虚拟现实”——你不觉得那是超因果的么。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