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元宇宙能用低成本创造各种乐趣,甚至可以替代爱情和亲情,这意味着人工智能技术(虚拟出爱情和亲情)、视觉触觉交互体验技术、网络传输技术等都取得了突破性发展。有这样的技术基础,谈何科技停滞?而且这样也意味着多数工作可以交给机器完成,人类有更多时间进行跨性别深入交流以及培育神兽,又怎会人口风险呢?
至于要让旅游更有交互性、沉浸感,充分展示真宇宙的高级趣味?这个,交互性和沉浸感是虚拟现实技术的追求,旅游项目的优势是人文感受与放松舒适效果,拿自己短处和别人长处比,是不是梁先生自己已经投资元宇宙旅游项目了?
这位梁主席有句话说得好:要让旅游更有交互性、沉浸感,充分展示真宇宙的高级趣味。
如果现实世界比虚拟世界好玩,那么不用你多说,人们自己会选择。
要达成这一目标,有两种路线:
我估计他们还是会选择后者。
即使自己已经享尽世间荣华富贵,可要一看到别人也享受上了,那心里就开始刺挠,干啥啥没劲儿,吃啥啥没味儿。非得看到别人求之而不能得,自己的享受才有了滋味。
“用低成本创造各种乐趣”,这是在批判,还是在表扬啊?
这些说法是有倾向性的,是在假大空里掺杂真话:
“让旅游更有交互性、沉浸感”这种空话,无法解决热门景点每逢节假日就人山人海、出入城市的道路堵到冒泡、旅游体验跟跳进猴山里看猴子差不了多少的实际问题,在新冠疫情的阴影下更是搞笑。在旅游中并不存在什么“真宇宙的高级趣味”。
所谓“真宇宙”,或者叫“基底现实”、“真实世界”,作为一款游戏来衡量时,各方面的游戏体验就那么回事,各方面的吸引力很容易被简单的虚拟现实超过。不过,人是参差多态的,大概会有人喜欢“真实世界”带来的挑战,觉得那胜过“安全”的虚拟现实。
“真实世界”提供包括爱情和亲情在内的一切东西的能力上限摆在那里,成本高昂,难以拓展。但是,购入虚拟现实设备、为其提供能量和维护保养是有成本的,满足人们的生物学身体的各项生理需要并进行“维护保养”也是有成本的。为了支付这些成本以便继续获得快乐,从虚拟现实中取乐的人们不会完全放弃“真实世界”。
大量的人口将许多时间花在虚拟现实中,倒是可能让景点的拥挤程度明显下降,改善出来玩的人们的体验;这对修复并保护名山大川的自然生态、修理并保养人文古迹也有好处。
在这里谈论“科技停滞”是吓唬人的。环境变化、天文灾害、潜在的外星威胁之类都可能打断在虚拟现实中取乐的进程。为了不断获得快乐,发展科技、对抗气候灾难、探索太空都不会因为虚拟现实的存在而停滞。
历史上,很多小孩是人们无聊时靠身体取乐的副产物,是意外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当人们有办法不附带小孩地取得乐趣,小孩的自然供应量理所当然会下跌,这事在欧美国家已经持续了几十年。情况并没有现在危言耸听的人们说得那么夸张。国家或资本如果想要更多的小孩,大可新增一些公务员岗位或雇佣劳动职业,其职责就是生孩子、抚养孩子、教育孩子。
虚拟现实可以帮助人们教育孩子,并给孩子带来快乐。可以论述“让更多人诞生在世上并享受快乐”在道德上的好处。
无论如何,人们目前无法证明外部世界存在、无法证明你周围的一切和你本身的身体不是虚拟的。但是,人们目前还没办法从这状态中逃出去,只能姑且接受这一切。虚拟现实要改变这情况的话,至少要实现“不需要能量输入、在硬件被摧毁后仍然存在、能自己永久持续下去的虚拟现实”——你不觉得那是超因果的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