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与主机相比,PC 是不是已成游戏大势,未来的游戏世代还可能存在新的游戏主机吗?

回答
与主机相比,PC 游戏是否已成大势?未来的游戏主机还可能存在吗?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游戏产业的演变、技术发展以及玩家群体偏好等多个层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PC游戏和主机游戏各自的优劣势,并以此来预测未来的游戏格局。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PC游戏已成大势”的说法。

从某些维度来看,PC游戏确实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主导地位:

市场规模与收入: 长期以来,PC游戏在全球游戏市场中占据着重要的份额,并且随着数字发行和免费游玩模式的普及,其收入持续增长。尤其是在一些亚洲地区,PC游戏(尤其是网络游戏和电竞)拥有极其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商业价值。
游戏数量与类型多样性: PC平台拥有最为丰富和多元化的游戏库。从AAA级大作到独立开发者的创新作品,从模拟经营到硬核策略,从竞技射击到角色扮演,几乎你能想到的游戏类型,都能在PC上找到高质量的代表作。独立游戏(Indie Games)尤其钟爱PC平台,因为其较低的开发门槛和自由度更适合小团队的创意发挥。
技术领先与硬件迭代: PC硬件的迭代速度远超主机。玩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预算和需求,自由选择CPU、GPU、内存、存储等配置,从而获得最高画质、最流畅的帧率体验。PC硬件的不断进步,也催生了更高要求的游戏开发,推动了图形技术的进步,例如光线追踪等新技术的普及往往率先在PC上实现。
开放性与自由度: PC平台提供了极高的自由度。玩家可以自由安装各种软件,使用MOD(游戏模组)来改变游戏内容,这极大地延长了游戏的生命周期和可玩性。同时,PC也更容易支持鼠标键盘、手柄、VR设备等多种输入方式,满足不同玩家的习惯。
跨平台与社交: 随着Steam、Epic Games Store等数字平台的兴起,PC游戏的跨平台联机和社交功能越来越完善。很多游戏支持跨平台游玩,这意味着PC玩家可以与主机玩家一起游戏,打破了平台壁垒。
电竞的驱动: PC平台是电子竞技的发源地和主战场。诸如《英雄联盟》、《CS:GO》、《Dota 2》等电竞巨头都主要在PC上进行,这不仅吸引了大量玩家,也为PC游戏带来了巨大的关注度和商业价值。

然而,要说“PC游戏已成大势”就完全取代了主机,可能还为时过早。主机游戏依然拥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

易用性与沉浸感: 主机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即插即玩”的简单易用性。玩家只需要连接电视、电源和手柄,就可以轻松享受游戏,无需担心复杂的硬件配置、驱动更新或兼容性问题。同时,主机通常与电视搭配使用,提供更大的屏幕和更舒适的坐姿,营造出一种更具沉浸感的游戏体验,尤其适合客厅娱乐。
独占游戏与品牌忠诚度: 主要的游戏主机制造商(索尼、微软、任天堂)都拥有强大的第一方工作室,能够开发出许多高质量的独占游戏,这些游戏往往是吸引玩家购买主机的最重要因素。例如,PlayStation的《战神》、《蜘蛛侠》、《最后生还者》,Xbox的《光环》、《战争机器》,以及任天堂的《塞尔达传说》、《马力欧》系列,都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和极高的品牌忠诚度。这些独占游戏在很大程度上定义了主机平台的特色。
硬件标准化与优化: 主机硬件是固定的,这意味着开发者可以针对特定的硬件配置进行深度优化,从而在同等硬件条件下,主机上的游戏画面和性能表现可能比配置相对较低的PC更好。这种优化也使得游戏的开发和测试流程更加可控。
客厅社交与多人游戏: 主机平台在客厅多人游戏方面有着悠久的传统和优势。许多主机游戏都注重本地分屏多人模式,方便家人朋友围坐在一起玩游戏。同时,主机的线下派对模式和社交体验也更具吸引力。
更低的入门门槛(某种程度上): 虽然高端PC硬件价格不菲,但一台标准配置的主机通常比一台能流畅运行最新3A大作的PC价格更低,这使得主机成为许多普通玩家接触高质量游戏的更经济实惠的选择。

那么,未来的游戏世代,新的游戏主机还可能存在吗?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并且会以新的形式存在。

尽管PC游戏势头强劲,但主机平台的核心优势依然稳固。然而,未来的游戏主机不会简单地重复过去,它们需要与时俱进,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和技术趋势。

以下是未来游戏主机可能演变的方向和存在的理由:

1. 云游戏(Cloud Gaming)的崛起与融合:
云游戏作为主机服务的补充或替代: 谷歌Stadia(已关闭,但其技术和理念可能被继承)、微软Xbox Cloud Gaming、索尼PlayStation Plus Premium等云游戏服务的出现,模糊了主机和PC的界限。未来,主机可能不再是必须的物理硬件,而是通过订阅服务提供游戏访问。玩家可以在电视、手机、平板甚至低端PC上体验高质量主机游戏。
“主机”的概念可能演变为“服务”: 未来的“主机”可能不再是一个厚重的盒子,而是一种软件服务、一种账号体系,一种将游戏内容串流到任何屏幕的解决方案。

2. 混合硬件与多平台生态的延伸:
任天堂的模式将继续: 任天堂Switch的成功证明了,与主流技术路线不同,专注于创意玩法和跨平台融合(掌机+主机)的混合设备依然拥有巨大的市场。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类似Switch的产品出现,提供更灵活的游戏体验。
微软和索尼的生态拓展: Xbox已经开始大力推广其Game Pass订阅服务和云游戏,这使得Xbox主机不再是唯一获得微软游戏的途径。未来,微软可能会将更多重心放在其跨平台生态系统上,主机可能成为体验其服务的核心节点,但不是唯一节点。索尼也在加强其PC游戏发行和跨平台战略。

3. 专注特定体验的“主机”:
VR/AR游戏主机: 随着VR/AR技术的成熟,可能会出现专门的VR/AR游戏主机,提供比PC VR更简单易用、更经济实惠的沉浸式体验。
客厅娱乐中心: 主机依然是客厅娱乐的中心,除了游戏,它还可以整合流媒体服务、音乐、社交等多种功能,成为家庭娱乐的综合平台。

4. 性能与性价比的平衡点:
尽管PC硬件更新迭代快,但高配PC的成本依然是许多玩家的门槛。主机厂商可以通过批量生产和标准化来提供一个性能相对强大且价格可接受的平台。在下一代主机中,我们可以期待更强大的图形处理能力、更快的存储速度(如NVMe SSD)以及支持更高分辨率和刷新率的技术。

5. 开发者生态的依赖:
主机平台积累了大量的开发者支持和成熟的开发工具链。许多大型游戏厂商在开发过程中,依然会将主机作为重要的开发目标平台。这种惯性和生态系统不会轻易消失。

总结来说:

PC游戏确实已经非常强大,并且在许多方面引领着游戏产业的发展。 其开放性、多样性、技术领先性和用户自由度是其核心优势。
但是,主机游戏并未“过时”,它依然凭借其易用性、独占内容、沉浸式体验和客厅社交优势,在游戏市场中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
未来的游戏世代,新的游戏主机很可能不会消失,但其形态和定义会发生变化。 云游戏、混合设备、生态系统的延伸以及对特定体验的专注,将是主机进化的主要方向。
PC与主机的竞争与融合将继续并存。 玩家将拥有更多选择,可以在不同的平台和设备上享受游戏。关键在于,主机厂商如何应对技术变革和玩家需求的变化,找到自身独特的价值主张。

最终,游戏产业的未来将是更加多元化和互联互通的,PC和主机不再是完全对立的概念,而是构成一个更广阔的游戏生态系统中的不同组成部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ps5下一代估计要在七八年后,2027年。如果5G和高速互联网真的在全世界范围内铺开,云游戏成为主流,估计ps 5和xsx有可能真的就是最后一代家用机了。当然PC估计也会消失,大部分服务都将云端进行,终端只负责输入输出,索尼微软游戏部门也会转型服务,硬件开发不再是核心。

user avatar

游戏方面嘛,我觉得自己不怎么懂,但是我可以告诉你电视为什么没能弄死电影院。

当年电视机刚出现的时候,几乎人人都觉得电影院已经完蛋了,有录像带租谁去电影院看电影啊?我一盘带子看几百遍看到吐,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想什么时候上厕所就什么时候上厕所,这不爽吗?还要花大价钱去电影院,和几十上百人挤一起,只能看一遍,这傻逼才去看吧?

一直到今天,我可以保证,电影院依然是一种缺陷极多的观影模式,不管从自由度上,从性价比上,都远远比不了个人播放设备,他不但被电视完杀,还被电脑完杀再完杀,甚至手机都能踩它一脚。

所以在当时,录像厅、电视、VCD这些东西直接就把电影院打傻了,电影院纷纷倒闭,人们惊呼电视电影才是未来,大银幕已经过气。

然后这时候是谁拯救了电影院呢?

答案是赚不到钱。

电影从业者们懵逼了一段时间,然后发现,自己的收入水平急剧下降,已经快要养不起家了,再继续拍电视电影,就要成为广告商的工具人,在广告里面插播电影了。

这时候电影从业者们达成了一个共识:我们要让电影的收入,超过电视广告能承受的范围,要让电影院重新成为观影的主要平台。(这句话可以解决评论区百分之九十的反对声,但这些人很奇怪,就像瞎了一样就是看不到原文)

后面的IMAX啊,大成本大制作大特效啊,都是建立在这个共识上的结果。

这时候电影业的相关从业者开始砸钱,改善电影院的技术,观影环境,和小屏幕拉开技术差,然后疯狂宣传电影院看电影的“沉浸感”、“体验”。

事实上,如果真的说这些方面的东西,真正地解决方案是投影仪和家庭影院。

但是没有办法,如果影片放映变成买断制,就不会有重复观影,不会有二刷三刷四刷;如果大家都在家里看,就卖不出去高价可乐爆米花;如果赚不到钱,电影业就玩球了,大家一起去拍电视剧算了,投入少还能多卖点广告。

我可以直白的告诉你,电影院模式就是为了多赚你点钱才存在的,电影院能活到现在,从来都不是因为观影的用户需要它,而是因为电影这个行业需要它。

游戏行业也是一样的。

如果你问我主机在游戏体验上相比PC有什么优势,我可以毫无犹豫而且坚决果断的告诉你:有个屁的优势。

电脑兼容性强,可以插手柄,可以DIY,可以魔改MOD,可以开修改器,可以多开,什么类型的游戏都可以玩,PC从来就吊打主机好么。

但是主机有一个玩家一点也不需要,但是游戏行业很需要的优势,那就是防盗版。

不要信什么中国玩家素质低正版意识差之类的屁话,只要有盗版玩,全世界玩家都一样,游戏公司不喜欢PC,最主要的原因就是PC盗版控制不住。

有些人说中国单机游戏发展不起来是因为中国玩家只玩盗版害的,我跟你讲,这只是表象,后面还有一层,中国没有游戏机,中国的开发者是完全不面向主机平台的,而在单机游戏这个领域,主机才是真正的收入大头。

至于中国为什么没有游戏机我就不聊了。

在这种状况下,你跟我谈技术,谈体验,谈取代,那就是没看懂发生了什么。

要谈取代不取代,最最最最最核心的问题就一个:取代之后,取代者能带来超过被取代者的利益吗?

只要主机市场的收入还凌驾于PC市场,游戏人和游戏公司就会坚定不移的做主机,必要时甚至会彻底封杀PC只做主机独占,因为不如此,整个行业都将吃不饱饭,而吃不饱饭的行业,最后一定会自己死亡。


我就是在谈商业逻辑而已,然而有些人就无法承受自己是变着花样被商家多收钱了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非要给自己多花钱找点理由,说电影院这个好那个好,游戏机这个好那个好。

什么叫消费主义啊?战术后仰。

user avatar

先说题干的问题。

自从本世代索尼和微软两家采用了和PC一样的架构,PC和主机的进步速度就绑定了,根本不存什么主机的进步速度比PC慢,两者只有可能同速进步。


如果你作为一个纯PC玩家,尤其是所谓的非电竞玩家,只是不爽主机玩家所谓的优越感,那我劝你最好期待还有主机这种东西。

因为,PC除了电竞化游戏、部分小众偏硬核游戏和低成本独立游戏以外,其余游戏基本都是依附于主机市场的。意味着没有主机,那么大部分合格线以上的游戏也会同步消失在PC平台上,而不是像题主这样的人想象中的那样,玩家转换到PC上来。

第一受害者就是所谓的工业化3A游戏,没有主机,100%的3A游戏都会消失。

没有主机,超过70%的中型游戏会消失。

没有主机,最精品的那一小撮独立游戏会消失一半。

没有主机,PC上应该只剩网游、独立游戏、部分PC小众独占游戏。

没有主机,PC显卡价格会高好几倍。因为没有足够游戏让玩家购买显卡,750Ti能打十年LOL。

没有主机,在steam上不会再有所谓的低价区,还活着的那30%中型游戏,大概率会涨价到100美元以上,而且长期保持不打折。

就这样,这块市场不会转移到PC上,而是会直接消失,活着的厂家要么涨价要么也一样消失。


其实我能理解这些玩家为什么会这么想,毕竟精准定位:


对了,我既是PC玩家,也是主机玩家。

我之所以还要当主机玩家,除了独占的原因以外,就是因为我知道游戏市场是生意,花钱才能维护住想要的市场,否则都是瞎逼逼。

user avatar

比性能进步是吧?咱从PS2时代算起。

PS2 XBOX 6~20G

PS3 X360 230~240G

PS4 X1 1.3~1.8T

PS5 XSX 10~12T

可以看到每代游戏机性能进步至少6倍,7年一代。

PC这边咱别走极端直接配置拉到顶,从2012年开始算,2000元级显卡从2012年的2T到2020年的7T不到,8年3倍出头。

你要是土豪,每代直接80ti,那就当我没说话。

你要是一般玩家,你确定未来几年的主流游戏PC能轻易追上游戏机性能?

为什么最开始的游戏机性能吊打顶级PC,反而现在的游戏机只相当于一台中端电脑呢?

user avatar

游戏的未来是属于手游的,你看看腾讯的收入比例就知道了。

虽然手机性能最差,画面最挫,但是它方便便宜。

手机输入必需品,要通讯一定有手机用。

手机游戏大多是玩免费,道具收费。

你不买道具可以一直免费玩。

单机游戏很多,而且现在手机性能已经能模到到PS2,SWITCH了。之前的街机,8位,16位游戏机当然更不在话下。

安卓的PC模拟器可以模拟红警2,大富翁4的水平,用865模拟有p4的性能级别。

以后估计PS3,xbox360也能模拟。

从历史看,被人玩的最多的游戏不是画质最好的,而是好玩又廉价的(硬件加软件)。

PC在这方面已经不如手机了。

PC的问题是游戏PC要比办公PC贵很多。

笔记本电脑即使是游戏本,性能的不够强,价格还贵。

大部分PC都是玩不爽3A大作的。

玩小游戏,手机比PC方便。

PC的独立显卡销量一直在下滑。

游戏机相比游戏PC要便宜得多。

可以保证你若干年玩到新的3A大作,画面有缩水,但是能玩。

而且游戏机默认接电视,比显示器大很多。

只有HTPC玩游戏的性价比不如游戏主机,游戏主机就无法被替代。

游戏主机一直带有播放器的功能,以前是DVD,后来是蓝光,现在当盒子用。

当电视升级速度放慢的时候,需要有一个外接设备提供计算能力。

可以是内置的,可以是盒子,可以是主机,可以是HTPC。

只有盒子或者HTPC竞争力高于游戏主机的时候,游戏主机才会被替代。

普通家庭,3米观看距离,100寸的8k电视是极限了。类似于电脑的30寸,手机的7寸。

到了这个极限,用户可能很多年不升级电视。

而智能电视内置的算力会不够,外接的东西总要有,游戏主机会有优势。


未来游戏主机可能更接近PC和盒子。

可能会标配键鼠,让你玩RTS和FPS游戏更舒服。

可能开放一些PC的生产力APP,譬如办公制图之类的功能,让用户处理一些简单工作。

游戏机可以有盒子的生态,游戏手柄遥控器化,或者带遥控器。

游戏机与手机的互联也可以加强。手游上游戏机,手机做控制器。

user avatar

PC想取代主机的话,说白了就是一个价格的问题。

如果30显卡能压到1000元区间,i10和ryzen 5000能压到1000元区间,同时主机的价格不变,那么这样子PC绝对能逼死主机。

但事实上是什么情况呢,一张30显卡,最丐的也要3000多,配上板U套装,装个机至少6000大洋出去了,再加上显示器,7000-8000是至少的,而主机的话只要买个盒子,2000多元就搞定了,直接连家里的电视,性能有个2080s的水平。

现在的显卡是3060ti≈2080s,如果想配个3060ti的电脑,那么至少6000多,价格是主机的2-3倍,这已经超出绝大多数人的预算了。

至于很多人说游戏是基于主机开发的,这个确实如此。但是真正能够让厂商围着主机转还是因为消费者选择主机,而消费者选择主机的原因恰恰是主机性价比完爆高端PC。所以只要PC解决不了硬件价格的问题,那么主机永远是玩游戏的第一选择,厂商也会永远首先支持主机玩家。

至于高端显卡和CPU价格能不能压下来呢?答案是否定的,一张3060ti的原材料成本都已经超过1000了,别说带上加工产生的增值了。更何况主机这些年一直是干着赔本卖机器的活,如果高端芯片也敢赔本卖那分分钟亏得公司倒闭。

所以主机在未来尚可一战。而且现在市场其实挺好的,主机负责主流游玩,PC负责极致体验,互相不竞争不掺和,挺健康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