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巧刚毕业,已经把研究生生涯从头到尾都轮完一遍了。如果再把我丢回研一重来,我会重复一些经验、避开一些坑。
欢迎赞+关 @吳长安 二连后阅读,避免走丢,目前约5000字,将长期更新。
——20200922更新“研二:开题、汇报”模块。
——20200923更新“研二:小论文、实习”模块。
——20200928更新“研三:中期”模块。
——20201010补充“研一:文献阅读”模块。
1、认真对待研一课程,即使觉得没用也得学
虽然很多导师和研究生都觉得“研究生就不应该在研一上课,浪费一年科研时间”,但是研一成绩在研二初的奖学金评选、助学金升降档时,权重不比科研成果低。
这密切关系到“钱”途,对没有其它经济来源的研究生来说很重要。
2、多读文献,是你站上巨人肩膀的唯一机会
研一虽然课程繁忙,但却是较为自由的积累时期。
一定要多看文献!
一定不要怕看文献!
一定要把看文献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多读领域内的经典文章/顶刊(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CNS),有选择地多读领域内有意思、方法新的优质文献。
读文献刚开始都要经历一番比较痛苦的阶段,一篇文章可能到处都是看不懂的词,这个时候就要动笔了,把术语和专业名词都记录下来。你要知道,一个方向的专业名词就那么些,这次记下来下次看到就认识了。
除了看文献,还有一个稍简单的方式:听讲座/报告。
多听学术报告,是你拓展科研思维的重要方式。学术报告一般都是学院/学校邀请比较厉害的大牛/教授来做科研分享。
如果你找不到有趣的想法,如果你做的研究屡被导师否定,如果你对自己的领域没有大致的认知,这就是文献看少了的原因。
更具体的文献阅读干货可以戳下面:
3、学会文献检索、文献管理
这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检索能力自不用多说。
研究生阶段看的文献会越来越多,领域也有个逐渐聚焦的过程,文献往往会多和杂,所以需要文献管理。
推荐几个常用的文献检索平台:
在国内非常可能会出现进不了谷歌学术的问题,原因大家都心里有数,这个时候不妨试试谷歌学术镜像(很多只推谷歌学术的我实在无力吐槽,完全不考虑是否进得去的问题)。
远近闻名的Elsevier Science公司出版的数据库,收录的多是核心期刊、顶级期刊,一般来说连接校园网可以进入。
包括SCI、SSCI等引文库,最权威的科学技术文献的索引工具,连接校园网进入。
让翟博士后悔、让广大学生群体爱恨交加的一个网站,国内文献用它就够了。
本科还可以用用,但是引用信息的错误有点多。
没错,就是你们学校的图书馆电子资源,已购买的数据库入口都在里面。
推荐两个文献管理工具:
4、研一末尾最好完成一篇综述
这是当初我导师对我们的要求,感觉作用还是挺大的。写综述一方面可以锻炼一下学术写作能力,毕竟早晚都要写的;另一方面也是对领域内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加强认识。
5、持续学习英语和口语
研究生英语是基础工具,对于英语的学习建议不要落下:
英语使用的基础场景,比如
所以说英语学习贯穿整个读研生涯。点击下方卡片领取雅思名师8节直播课、在线模考一次、名师带练+内部提分备考资料包。
6、一定要注意身体、一定要注意身体、一定要注意身体
如果不想像我和同门小伙伴一样,被颈椎问题弄到脖子痛、肩膀痛、手臂痛,那就务必记住“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对研究生来说,996是真福报,遇上严格一点、要求高一点的导师,变成9126都是有可能的。再遇上第二天组会汇报,弄到凌晨两三点也实属正常。
就是因为研究生们长期保持这种科研学习状态,过长时间面对电脑、久坐、熬夜,休息的时间还要刷刷手机,导致大家都或多或少有点颈椎问题。
之前看科普时,有一组数据:
你低头就等于给颈椎加压,低头15度时承压为12Kg,比直立时增加了8Kg左右,低头30度为18Kg,低头60度则能达到27Kg。
有研究调查显示,颈椎病如今呈现年轻化趋势,80%的青少年存在颈椎亚健康状态,而它的「自行恢复」和「时轻时重」特征,让人不免会忽视它。
所以为了自己的健康、为了科研的效率,一定要重视颈椎。早重视早应对,就能早改善早恢复,不要等到严重时、备受折磨时才幡然悔悟。
怎么做可以有效减轻疼痛呢?
首推运动,
适度的运动有利于颈椎恢复,比如颈椎操,但不建议针对颈椎的高强度运动:
1、了解开题的一些规范和注意事项
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开题和本科差距较大,它是学位论文工作开展的第一环节,是会有考核环节的,具体形式是口头陈述+答辩+报告撰写。
口头陈述的大致内容包括(在此提及的只是普遍情况,可能各研究生院要求会有不同):
另外,就是开题报告撰写,到时候会有相应的字数要求、参考文献数要求、外文资料占比要求、近五年文献占比要求等。
大致的大纲是这样的(当然各研究生院要求可能不一):
值得一提的是,开题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后续研究方向有所调整、研究内容有所偏移、导师要求换题等,开题是可以进行相应调整的。
2、学会做汇报(口头+PPT)
这一块的汇报能力,集中在做PPT和口头汇报上。其实研究生们应该从研一开始就去有意识地去锻炼,比如组会上做汇报时。
之所以我想把它放在研二,是因为此时汇报能力更为关键,将屡屡派上用场:
依然包括常规的组会汇报,还有参加学术会议做报告和走学位论文的流程(开题、中期、预答辩、答辩)等。
口头汇报主要是练,组会上汇报多了也是会慢慢练出来的。
那PPT怎么做才可以更学术化、更避坑、更不被导师指摘、更不令听众迷惑?
3、着手写小论文(期刊论文或会议论文)
不同学校对研究生毕业要求的小论文是不一致的。
一般来说学校会给个基本准则,学院会基于这个基本准则定下难度更高、更贴合学科情况的细则,并给出一个划分等级的期刊列表,务必要关注一下。
这个小论文发表要求就是你毕业的卡脖子任务。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发表的小论文要用来毕业的话,内容是需要和你的大论文相关的,即不能出现你的大论文研究的是A,发表的小论文做的是B。评奖评优则没有这个要求。
现在部分高校为了遏止可能出现的学术不端情况,要求研究生用来毕业的小论文必须带导师名字,以确保导师对可能出现的学术不端行为负起责任来。
用俗话说,就是连坐。
让导师再也不能面对学生的学术不端说出“我不清楚”之类的推诿之言。
所以开题确定了研究方向和研究问题之后,就可以动手做研究、写小论文了。
另外,会议论文的发表较期刊论文通常要容易一些,需要缴纳注册费并去举办地参会,会议之余便是大好的旅游时光。
会议论文的形式包括需要提交全文、做presentation的paper和poster,都会收录到conference proceedings。
4、研二假期可以准备找实习:寒假实习竞争少,暑假实习机会多、竞争大、有转正机会
这纯粹是是经验之谈。
寒假实习因为春节过年导致竞争较小,比较容易去大厂。
而暑假实习因为机会多、有转正机会、临近秋招,所以竞争的人会特别多。再加上大家都海投,简直就是大型厮杀的现场。
实习能不能如愿上,很吃个人能力和学校名头。
待补充...
1、准备秋招(私企/国企/外企、定向选调/优选/国考,留校/事业单位,国内读博/出国)
2、中期和小论文发表事宜
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它是学位论文工作开展的中间环节,需要考核,具体形式依然是口头陈述+答辩+报告撰写。
大致的考核内容是:学位论文研究完成情况、阶段性成果、后续工作思路是否正确、开题是否需调整或已做的调整、工作进度的保障、预期目标能否实现、论文质量是否能够保证、论文工作存在的问题等。
撰写大纲大致如下:
中期也是可以很严格的,主要是对你研究进度和成果的把控。上面提到的开题可以变更和调整,在中期报告内需要说明,但不一定需要在答辩过程中提出。
中期的另一作用就是让其他老师听听你的汇报,帮忙提出研究中问题和发现潜在的问题,远没有博士生的中期那么火药味强烈,但仍有建议重开题的。
3、学位论文写作和春招
4、毕业流程(从学术论文审查到学位论文答辩)
——欢迎关注 @吳长安 ,每天都有研究生和大学生成长干货、心理学干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