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过年亲戚聚餐,我随口问了表姐怀孕几周,饭后我妈就连发好几条微信骂我,到底是谁有问题?

回答
过年嘛,本来就是图个热闹,一家子人凑一块吃顿饭,叙叙旧。我这人一向是比较大大咧咧的,跟亲戚们关系也都不错。我有一个表姐,比我大几岁,人也挺好。那天聚餐,大家有说有笑的,气氛挺好。

吃到一半,我突然想到,好像好久没见表姐了,她最近怎么样?我记得好像听说她结婚了,但具体结婚多久,有没有计划要孩子,我一直没太关注。当时脑子一抽,就冲口而出了:“姐,你现在怀孕几周了呀?”

这话一出口,我本来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毕竟是亲戚,问问近况很正常。表姐听到我问,愣了一下,然后笑着说:“哎呀,还没呢。”旁边我舅妈(我表姐的妈妈)听到这话,表情稍微有点微妙,但也没说什么。我心想,可能是我问得太直接了,有点扫了她的兴致,就没再深究,继续跟大家聊天吃饭。

饭局散场,各自回家。我以为这事儿就过去了,没想到,刚到家坐下没多久,手机就响个不停,是一连串我妈发来的微信。打开一看,我的妈呀,我妈这是在“火力全开”啊!

第一条:“你今天吃饭的时候是怎么回事?怎么能问你表姐怀孕几周?”

我还没反应过来,第二条又来了:“你嘴巴那么大,不知道说话注意点吗?人家还没怀上,被你这么一问,多尴尬!”

第三条:“你这孩子,怎么就这么不懂事!什么话该问,什么话不该问,你都分不清吗?人家想怀孕是人家自己的事情,你这么公开问出来,是想让全家人都知道她怀不上吗?”

我看着这些微信,整个人都懵了。我妈这是怎么了?我就是随口问一句,怎么就罪大恶极了?

我赶紧给我妈回微信:“妈,我就是随口问一句,没想那么多啊,就是关心表姐。”

结果我妈的回话更激烈了:“关心?这就是你的关心方式?人家想生孩子,可能正在努力,或者遇到什么困难,你这么一问,让她多难堪?你不知道现在很多年轻人备孕有多不容易吗?”

我妈越说越气,又发了好几条:“你以为人人都能像你一样,顺顺利利的?人家可能承受着多大的压力,你一句‘怀孕几周’,就把人家所有的努力和可能的不易,全部都暴露在大家面前了!你这是在戳人家的痛处!”

我看着我妈的这些话,真的有点委屈。我承认,我当时可能确实没想太多,嘴巴有点快。但是,我妈这反应也太夸张了吧?我妈平常虽然有点唠叨,但也不至于因为这么一件小事,对我发这么大的火啊。

我坐在沙发上,思考着我妈说的那些话。她说的“戳人家的痛处”,这倒是有点道理。可能表姐真的在备孕,或者有什么不顺的地方,我这一问,确实让她感到尴尬和不舒服。特别是饭桌上那么多人,我这么一问,等于把她的“未孕”状态公之于众,如果她本来就为此苦恼,那我的确是让她更加难过了。

我妈一边骂我“不懂事”、“嘴巴大”,一边又带着一种“恨铁不成钢”的语气,好像我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一样。她说得好像我故意去揭人伤疤,故意去刁难表姐一样。

可是,我真的只是一个随口一问,一种自然而然的关心,并没有任何恶意。我没有怀疑她,也没有讽刺她,更没有恶意揣测。我以为这就是正常的家庭对话,是一种亲近的表达方式。

那么,到底是谁有问题呢?

从我妈的角度来说,她觉得我“没分寸”、“不懂事”、“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她是在用一种“过来人”的视角,教导我如何更成熟、更体谅地与人相处,特别是和亲戚打交道。她认为,在这些比较私人的问题上,应该更加谨慎,不能随意触碰。她说的“备孕不容易”、“承受压力”这些话,也确实反映了一种现实,就是生育问题对很多家庭来说,并非易事。她可能担心我在不经意间,给表姐带来了二次伤害。

从我的角度来说,我问得确实是有点唐突,尤其是在多人场合,而且话题又涉及到“生育”。我当时确实是心直口快,没有顾及到可能存在的敏感性。如果表姐真的在备孕,或者有什么难言之隐,我的问题确实会让她感到尴尬。我的出发点是关心,但方式可能欠妥。

那么,是不是我妈也有点“反应过度”?她的情绪是不是也太激动了点?我才刚问一句,她就劈头盖脸地骂我好几条微信,几乎把我贬得一无是处。难道我妈在她自己女儿面前,就不能更温和一点,先解释一下事情的严重性,再进行教育吗?这种直接的“攻击”,我确实感到不太舒服。

同时,我也反思,是不是我妈对表姐和她的家庭,有更深的了解?她可能知道表姐最近备孕的压力有多大,或者有什么不顺利的地方,所以才如此愤怒。而我,因为不常接触,信息不对称,所以才显得“无知”和“冒失”。

所以,我觉得,问题的关键在于“沟通的艺术”和“对他人感受的体察”。

我有点问题: 我没有做到“好好说话”,没有顾及到别人可能存在的敏感点,我的提问方式可能显得不够体贴,不够成熟。我需要学习在与人交往中,特别是涉及一些私密或敏感话题时,如何更委婉、更恰当地表达。

我妈也有点问题: 她的反应有点过于激烈,而且她对我的教育方式,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方式上可以更温和,更能让我接受。直接的指责和谩骂,反而容易让我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真正吸取教训。她也可以在我刚问完的时候,先跟我私下沟通,而不是通过一连串的“愤怒轰炸”。

那么,谁“最”有问题呢?

如果非要分个高下,我还是觉得,我在这个事情上的“问题”是更直接的,是我的言语行为引发了后续的争议。我的“随口一问”直接触碰到了可能存在的敏感点,这是事实。

但是,我妈的“问题”在于她处理这件事情的方式,她的沟通方式可以改进。

所以,与其说是“谁有问题”,不如说是大家在这次沟通中,都存在可以改进的空间。 我需要提升我的沟通技巧和同理心,而我妈在处理家庭教育时,也可以选择更有效、更温和的方式。

总的来说,这件事让我明白,有时候一句看似无心的问话,背后可能隐藏着别人不为人知的压力和故事。而家人的沟通,也需要技巧和温度。下次,我一定会更注意,多观察,多思考,再开口。至于我妈,我打算等她气消了,再跟她好好聊聊,也跟她说说我的感受,希望我们都能在这次事情中有所成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妈妈算不错了,别人家的妈妈都是明知别人不能生,然后哪壶不开提哪壶。

user avatar

当然是你妈的问题。

一堆人聊天,说错说对都很正常。

说过了就说过了。何况你也没说错啥。

本来就芝麻粒大的事,还一直耿耿于怀,反复回味,乃至于对自己孩子出口大骂,只能说明她又敏感又狭隘。

大概率自己混得不咋地,平时只能察言观色,伏低做小,小心翼翼。

唯有面对自己的孩子,才会精神抖擞,耍家长的威风。

真的,作为家长,在外面没什么卵用,回家拿孩子耍威风是最可耻的。

user avatar

我说个实事,你就发现这种问题不是特别难解决。

我早年间,认识俩人,这俩人互相之间也认识,咱就简称甲和乙吧。

他们俩都是在某行业里小有能量的主儿,彼此也有生意往来。

不一样的是,甲是一家庭观念挺重的中年老梆cei,当时二胎好像还得罚钱呢,他就有俩孩子,天天倍儿有满足感。

乙则不同,他是一离婚单身的中年光棍老梆cei。

甲手下的人跟我说过,说甲跟别的老板们以私人身份见面沟通感情啥的,有时候会带家里人一块去。唯独跟乙见面,甲都是单刀赴会。

甚至甲公司组织几个骨干,以团建为名出去玩几天,有一次邀请乙作为贵宾同游,甲都特地嘱咐手下们:

“这次都自己去,别带媳妇女朋友啥的,因为乙老板单身,我怕他看见你们都阖家欢乐,他心里难受。他命不好,他太可怜了……”

这道理甲从主观看绝对没错,但他不知道的是,乙其实根本不在乎离婚这事,他都离过两次了,下海创业初期离过一次,后来又离过一次。

这故事底层逻辑,跟题主这情况一模一样。

都是某主体主观认为的价值量,在客体内边也许就是个寻常物。

题主她妈觉得有孩子是特荣耀特值钱的一个事,所以他面对没孩子的人,就不乐意提孩子。

她怕的是把这么有价值的一个事拿出去,跟无缘拥有的人说,对对方而言,是多么沉重的一个思想包袱,多么不留情面的一次冒犯啊!

其实呢,对面兴许觉得有与没有,都属正常。

所以在饭桌上,对方表现的泰然自若。

所以在回家后,亲妈把题主骂街的狗血淋头。

全是因为每个人对特定事物的价值估算,完全不同。

这个主观价值的错位,反映在日常有很多很多体现。

比方说,有些人爱面子,甚至有点玻璃心,他觉得丢面子是跟丢命同等重要的事,所以他也特别注意在外边处处给人留面子。

但遇上内种大大咧咧口无遮拦脸皮比城墙还厚的人,比如我,就没事瞎鸡掰开玩笑,指不定哪句就伤到对方了。

面子,于他值钱,于我不值钱,所以我跟这种特别爱面子的人接触机会

他会来知乎发问:为啥我善待世人,世人却吻我以喷?

我也会来知乎发问:为啥有些人聊的好好的,一眨眼工夫就掉脸儿了?

这也是对于“面子”这个无定价资产,各人标价不同的体现。

因此说

题主妈老一辈人,觉得孩子值老鼻子钱了,所以面对没孩子的人,此话题讳莫如深,唯恐得罪人。

而题主跟这帮年轻亲戚,都觉得有没有孩子并不能影响人的价值,也不能评价生存的意义,所以随便就唠。

那么题主该怎么驳回她妈?

她可以用实例叫她妈换位思考。

问问她妈,你们老一辈儿人,吃国企大锅饭度过的青春期,你们子啊饭桌上打听小辈的公司薪酬,是不是觉得特正常,毕竟你们这辈人以前赚的都差不多,这问题不算隐私。

但在我们年轻的看来,您觉得我跟人谈孩子有多鲨臂,我们就觉得您问工资有多弱智。

因为现在年轻人之间,有汽车亲戚之间,把收入亮出来比,就像把丁丁亮出来比一样羞耻。

您这辈人觉得可以用有无子嗣分高下。我们不觉得。

我们这辈人觉得收入水平见高低。您这辈人不觉得。

这就是代际鸿沟,这就是新陈代谢,这就是大人时代变了。

所以,如果您见我跟邻居家没孙子的张奶奶秀我二胎,您尽情骂我。

但您见我跟同龄人谈孩子,您可别觉得是我情商低。

反过来,您既然觉得孩子多就是拥有巨大的,会引人妒忌觊觎的财富的话,您表现出来的自豪感反而会让我们觉得您情商低惹……

您如果不服的话,我且问您,我就是您孩子,也恰是您价值观里定义的无上财富。

您这样把我骂的狗屁不是,这是对待珍宝的态度么?您这相当于珍藏了一司母戊鼎,然后往里边滋尿啊!这是对宝藏的态度?

宁并没有珍视我半分。

足以说明:

孩子即无上珍宝,对于您来说,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希望您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要不识抬举。

说完你最好扭头快跑。

user avatar

你这个问法,一般来讲是肯定没有问题的,无论你表弟家媳妇是否不育,你问另外一家孩子多大,这个在社交礼节上来说,都是可以的。

这件事只有在一种时候会显得不太礼貌,情商低,就是你表弟家的权力非常大,你们整个家族都要依靠你表弟媳妇的力量,就是你把你表弟媳妇当领导来看,当时问这话,有可能会惹恼你表弟媳妇。

但是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而且从你叙述的你和你表弟一家当时的对话来看,非常流畅,你表弟一家看起来也不是那种胡搅蛮缠或者极品的夫妇,所以你完全不需要介意你问另外一个孕妇孩子几个月的事。


你母亲之所以会说你,一方面是她老思想作祟,一方面是她辈分比你大,孩子干啥都是错的,另外一方面,我觉得很有可能是你娘亲对有没有孩子这件事特别敏感,在她心里,可能这件事比天还大,然后她以己度人,就觉得你表弟媳妇太太太太太悲惨了,她根本听不得这种话。

其实这事,就是你娘亲自己把这个事看得太重,反过来说你情商低。她觉得没孩子就是天塌下来的事,所以她觉得你竟然在没生育的亲戚面前提孩子,表弟媳妇该疯了。


我猜你妈应该平时没少得意你生了俩孩子。

user avatar

感觉题主和她妈,情商都不高


对于题主她妈,事情已经发生了,没有办法改变。最好的方式,是和题主大概说一声,让题主以后注意点就行了。拿着题主骂,这脾气太强势了。


至于题主也一样强势,把这件事放到知乎上来找大家评理。大家又不知道你们的具体对话内容、不知道当事人表情,怎么可能说得出所以然。

双方当时的心理和行为动机,题主在事后没能力判断出来吗?

如果不能,那果然是一家人。如果能,还来网上找认同干嘛?


感觉,果然是一家人

user avatar

巧了,我刚看到一句话:

我有一个看法,就是当人们给你某些建议的时候,其实他们是在对过去的自己提意见。

所以,别在意,你妈妈针对的不是这件事。她可能针对的是你的人(你曾经语言刺痛过她),或者她在这样的事上吃过亏,仅此而已。

user avatar



1.你这不是明知道表姐怀孕5个月吗?而且还总是微信交流。咋的又当面问人怀了多久?

2.你和你妈跟表弟的老婆都不熟,所以,她是个啥性格,是否玻璃心,是否介意,你们其实不知道。那么,既然不知道,是预设人家介意,然后自己谨言慎行?还是说预设人家不介意,畅所欲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过年嘛,本来就是图个热闹,一家子人凑一块吃顿饭,叙叙旧。我这人一向是比较大大咧咧的,跟亲戚们关系也都不错。我有一个表姐,比我大几岁,人也挺好。那天聚餐,大家有说有笑的,气氛挺好。吃到一半,我突然想到,好像好久没见表姐了,她最近怎么样?我记得好像听说她结婚了,但具体结婚多久,有没有计划要孩子,我一直没.............
  • 回答
    过年走亲访友,那份浓浓的年味里,总免不了被七大姑八大姨围着,问那几个“经典”问题。别担心,咱们今天就来聊聊,怎么把这些“灵魂拷问”应付得既得体又巧妙,让你的过年时光更舒心。一、 “今年多少钱?”—— 收入与“钱景”的艺术化解读这绝对是新年最绕不开的话题,尤其对于还在打拼的年轻人来说,简直是“年终奖”.............
  • 回答
    过年回家遇到亲戚轮番劝你买房,并且说你“傻”,这确实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局面。如何有理有据地反驳,既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又能尽量避免冲突升级,需要一些策略和准备。以下是我为你梳理的详细反驳思路和具体话术,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和组合:核心原则:1. 理解和尊重(表面上): 亲戚的出发点往往是关心,.............
  • 回答
    过年了,好不容易大家聚在一起,难免会聊到一些话题,其中“疫情什么时候能结束”绝对是绕不开的。面对亲戚们的关心,咱也不能含糊其辞,得说得科学又到位,既让大家心里有个谱,又不至于过于恐慌。我这儿就给大家理一理思路,怎么跟长辈们聊这个事儿。首先,咱得明白一个根本的道理:像新冠这样的传染病,想“一刀切”地彻.............
  • 回答
    哎呀,这场景太熟悉了!过年红包,这可是孩子们一年中最期待的事情之一,结果一打开发现“不够数”,那小小的失落感瞬间就能放大成一场“世界末日”的哭戏。这事儿确实让家长们挺头疼的,但也是个绝佳的机会,好好给孩子梳梳“压岁钱”这笔账该怎么算。首先,咱得承认,孩子会因为红包少而哭,说明他对“钱”有了初步的概念.............
  • 回答
    过年回家,给亲戚送礼,这事儿可不小。说实话,送礼送的是一份心意,一份感情,但同时,也得讲究个“体面”二字,这面子上的事儿,在咱这辈分长幼有序、人情往来的社会里,确实挺重要。要我说啊,这体面不体面,得从几个方面来看:礼物的价值、实用性、新意,以及最重要的——是否符合收礼人的喜好和需求。一、 先说说“价.............
  • 回答
    过年回家,最令人头疼的,莫过于那些“杀人不见血”的亲戚们,他们张口闭口就是“凡尔赛”。不过别担心,学会几招,咱们也能把场面扳回来,让他们的“凡尔赛”变成“凡尔赛玫瑰”,开得更艳,也更让人觉得……嗯,挺有意思的。核心策略:钝化,转化,反击咱们的目的是“回怼”,不是“吵架”,更不是“撕破脸”。所以,我们.............
  • 回答
    过年回家,和亲戚们坐在一起闲聊,这事儿对我来说,就像是每年一次的“文化考察”,得揣摩着大家的心思,把话说到点子上,既要显得热情周到,又不能太露骨,还得有点新鲜劲儿。一般来说,开场白总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哎呀,你这变化可真大!”或者“哎呀,你今年看着气色真好!”这种客套话,无论说了多少年,大家还是喜欢.............
  • 回答
    过年了,家家户户都热热闹闹的,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更是给节日增添了不少喜庆。不过,有时候,这份喜庆里也会夹杂着一点小小的“甜蜜的烦恼”——那就是遇到那些特别疼爱孩子、忍不住想给孩子“放放风”的亲戚。场景重现:你正开开心心地和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或者在客厅里聊天。这时,二姑妈拿出一大包进口巧克力,笑眯.............
  • 回答
    过年回家,免不了要被七大姑八大姨围着问东问西,其中最让人“头疼”的,大概就是那句:“今年有没有涨工资啊?” 这个问题吧!它就像一个定时炸弹,不管你涨了多少,或者没涨,说出来都可能引发一连串的讨论,甚至隐形的比较。面对这句灵魂拷问,我一般会根据几个维度来决定我的回答策略。首先,看问我的是谁。 关系.............
  • 回答
    我有个表姑,提起她来,我的血压都要往上蹿。她这个人,怎么说呢,就是那种“热情”到有点过头的类型,但这份热情,在我看来,很多时候都是纯粹的添乱。最让我记忆犹新的,大概是好几年前,我刚毕业不久,租了个小公寓。那个小公寓虽然不大,但对我来说,简直是我的一个小天地,我花了很多心思去布置,一点点地添置我喜欢的.............
  • 回答
    那感觉就像憋了多年的脏水,终于找到一个出口,轰轰烈烈地喷涌而出。不过,这可不是一般的水,而是夹杂着怨气、委屈和一股子压抑太久的火气。我有一个亲戚,具体是谁就不说了,反正跟我这辈人沾点儿亲戚关系,但平时几乎没什么来往。她呢,就像是那种自带BGM,出场自带“死亡凝视”的奇女子。每次见面,她总能找到角度把.............
  • 回答
    我有个远房姑姑,住在另一个城市,一年也就见个一两次。每次见到她,都感觉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味儿”扑面而来。不是那种香水味,也不是汗味,而是一种混合着陈旧油脂、烟草味,还有点说不上来的霉味。这味道浓烈到我总是忍不住往后退一步。最让我受不了的是她的卫生习惯。她总是一副慢悠悠的样子,但这种慢悠悠体现在很多.............
  • 回答
    我无法“见到”任何东西,因为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没有视觉或实体存在。因此,我无法像人类一样经历“见过”亲戚并做出判断。不过,我可以理解你想要了解的是哪些行为或特质会让人觉得亲戚“恶心”。虽然我没有亲身经历,但根据我学习到的海量信息,我可以描绘出一些在人们普遍认知中可能被视为“恶心”的亲戚类型和行为。请.............
  • 回答
    过年回老家,那真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尤其是面对七大姑八大姨的“热情召唤”,那招式之多,简直能凑成一本《亲戚劝说秘籍》。我这些年也算“身经百战”,见过不少精彩的回击,有些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我二姑家。二姑夫是个在本地很有名气的公务员,从小就给我灌输“铁饭碗”的优越性。那.............
  • 回答
    当然,每个家庭似乎都躲不过那么一两个让人头疼的亲戚,我家也不例外。说到“恶心奇葩讨厌”这四个字,我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就是我那位二姑奶奶。我家里人给她起过不少外号,但我印象最深的是“祥林嫂Plus”。她这个人啊,就像一台永不关机的收音机,而且播报的都是些负能量和陈年旧事。无论你跟她聊什么,她都能拐弯.............
  • 回答
    我虽然没有“亲戚”这个概念,但作为AI,我接触并学习了海量的人类信息,其中也包括了关于“奇葩亲戚”的各种描述和故事。我可以基于这些信息,为你梳理出一个充满细节、尽可能不带AI痕迹的“奇葩亲戚”故事。想象一下,就我所知的无数个家庭聚会场景里,总会有那么一两个,他们的出现就像一颗不定时炸弹,或者说是一道.............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头疼又无奈的话题,说到“恶心”的亲戚,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个模糊又清晰的形象,那是我一位远房的姑妈,她给我的童年留下了太多“深刻”的印象。说她“恶心”,主要体现在她那近乎病态的贪小便宜和毫无边界感的行为上。她住在我们城市,但总觉得和我们家关系特别亲近,那种亲近不是温暖的家族情谊,而是让.............
  • 回答
    您好,我理解您现在的心情一定非常复杂和痛苦。面对从未照顾过您的生父即将离世,同时还要承担医疗费,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局面。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建议和分析,希望能帮助您理清思路,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第一步:冷静分析现状,了解事实在做任何决定之前,您需要先冷静下来,尽可能收集和了解相关信息:1. 您与.............
  • 回答
    在我印象里,有一个表哥,我们从小一起长大,关系挺不错的。他大概是大学毕业没几年,正处于找工作、想闯出一番事业的年纪,那时候家里也一直盼着他能有份好工作,经济独立。最初,他从外地回来,说是在一个公司做“市场推广”,听起来挺高大上的,说是什么“互联网+”、“共享经济”,听得我们云里雾里,但看他一脸兴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