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随着经济下行,爱国题材的电影票房会越来越低的。
毕竟马克思说过:一切社会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经济问题(引发)。
不拍爱国的,难道拍卖国的?
何况还有很大一类,比如 李焕英,哪吒,药神,唐人街探案等等都取得很好的票房。
观众不是傻子。
真要总结高票房电影的特点,个人觉得就是突破以往局限的电影反而容易取得高票房。
比如战狼,终于中国人也可以像美国人一样拯救世界了。
比如红海行动,中国军人可以像美国人一样跨国作战?
比如流浪地球,第一部中国科幻大制作电影。。
比如哪吒之魔童降世,能和美日一样好的动画片,观众是买账的。
最近的,比如长津湖,我们看了许多抗日题材的,反应朝鲜战争的电影真不多。固态有官方力推的作用,但是题材稀缺是个主要因素。。
个人总结就是,制作好的突破性的电影,受市场追捧。你不能只盯着爱国不爱国看。再好的爱国题材,多了也会审美疲劳,观众也会累。
高赞同学一看就没经验,所有题材里爱国题材是最难做,审查最严,所有主流商业片公司轻易是不碰的。
爱国类题材电影,一般都是审全本,不像爱情类、家庭类、古装类等剧本都是交一两千字大纲即可,这类剧本交完全本之后,还要获得相关原型人物家属授权,比如长津湖,就要彭德怀、宋时轮、毛岸英等家人授权,麻烦的要死。
同时剧本一个改动就要发回公司重写,然后在送交,一来一回就要三个月,然后新改的剧情又要改,轻轻松松一年就过去了。
一般爱国题材电影大多数投资三五百万,地方以宣传本地爱国人物为主,不在乎投资回报率,地方上一折腾就是一年半载。
当年《冲出亚马逊》口碑极高,但是票房极低,让无数商业公司不肯沾边。
《建国大业》是韩三平、黄建新亲自出马,剧本还改了无数遍。
到了《建党大业》成龙出来客串,票房都赔的一塌糊涂,本来大家以为这类电影不再有市场的时候。《智取威虎山》和《湄公河行动》以数亿人民币的票房直接砸开市场,大家一下子发现,原来美式主旋律创作技巧,套上中国故事就是票房灵药。
但是核心是中国人自信心起来了,以前中国人心态不自信,无论干啥都要外国人举大拇指说OK,中国人才会觉得这个个好,金坷垃那个老头子在中国赚了无数人民币,就是中国人这种不自信心态的体现。
我2008年到2014这几年接广告,但凡是个商品就要有个老外出镜,没老外就显得不国际,一堆乌克兰女孩在中国赚了不少钱,这群女孩要是在别的国家只能当小三,做代孕,在中国金发碧眼就是抢手货,八小时结算工资,超时就加钱。同样中国演员要过半夜12点才加钱。
可是2014年之后,中国人自信了,一部分不在觉得美国灯塔能引路了。
《湄公河行动》就是试探出来中国人的一个心态,我们可以中国边境那里宣示自己国威了。到了《红海行动》就变成可以去恐怖分子战斗了。《战狼二》让国人发现这面五星红旗可以在别的大陆显示出国威。
电影里的非洲不再是白人老爷们的天下,记得早年一部电影《走出非洲》看的国人魂牵梦绕,现在在看,不就是白人老爷们在非洲作威作福吗!
《长津湖》大卖,是市场的选择,不是说非要爱国就会卖座,香港导演彭顺拍了一个朝鲜战争电影《我的战争》,结果票房烂的一塌糊涂。
不是说爱国就会卖座,不可能,国内观众又不是傻子,啥宣传的好就看啥,电影人最美好的时代是2012年到2014年《澳门风云3》之间那几年。
那时候电影公司弄几个一线,炒作一下,观众就会买票,知道《澳门风云3》,观众一下子就对任和这种炒作直接忽视,电影宣发进入新的阶段。
《长津湖》是这个时代需要这样的电影,满足观众内心的需求,这几年想讨好观众的电影基本都完蛋了。满足观众需求才会赢得市场认可,这毕竟是生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