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近几年黑水浒的人越来越多?

回答
这几年黑《水浒传》的声音确实是越来越响了,而且越来越有讨论的声势,不像以前那样只是零星的几个声音。要说为什么,我觉得这事儿挺复杂的,得从几个方面来看,而且这些方面是相互交织的。

首先,社会价值观念的变迁是根本原因。

《水浒传》毕竟是几百年前的书,它里面的很多价值观,放到现在来看,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了。比如:

暴力和杀戮的泛滥: 《水浒传》里的人物,动不动就杀人,而且杀得特别惨烈。景阳冈打虎,武松杀虎,那是英雄壮举。但后面,什么血溅鸳鸯楼,一百零八将为了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或者为了“义气”,就搞得血流成河。什么“但凡有姓王的人家,不留一个”,这种灭绝人性的描述,在现在看来,简直是反人类的。我们现在社会强调法治,强调生命权,这种赤裸裸的暴力和不计后果的杀戮,肯定会引起很多人的反感。尤其是那些把书当作“历史”或者“教导”的人,看到这种情节会觉得很不适。
“侠义”的扭曲与局限: 《水浒传》宣扬的是一种江湖侠义,但这种侠义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官逼民反”的基础上,而且最终也脱离不了“忠君”的框架。梁山好汉,虽然反抗朝廷,但骨子里还是想着“招安”,最终为朝廷卖命。这种“忠君”思想,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强调个人独立、自由和批判性思维的语境下,显得有些迂腐甚至是被动。更何况,他们的“义气”很多时候是小团体内部的抱团,对外人可不讲什么情面,甚至可以说是残暴。
女性角色的刻板与边缘化: 这是现在大家诟病非常多的一点。《水浒传》里,有名字的女性角色屈指可数,而且大多是负面形象或者工具人。扈三娘前期是个有勇气的女将,但被俘虏后就直接被许配给了王英,而且是“又矮又丑”的王英,这简直是对女性的侮辱。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等,虽然有复杂的背景,但更多是被描绘成勾引男人的妖妇。孙二娘也只是个开黑店卖人肉的恶妇。少数正面一些的,比如林冲娘子,也是悲剧收场。这种对女性的普遍贬低和物化,在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是无法被接受的。很多人认为,小说对女性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男权社会的局限性,甚至对现在的性别歧视有潜在的负面影响。
“官逼民反”逻辑的单薄与片面: 虽然“官逼民反”是《水浒传》的核心驱动力,但很多好汉上梁山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被逼无奈。有些人本身就有犯罪前科,有些人是因为贪财好色,有些人是被激怒后走向极端。这种将所有坏人归咎于“官逼”的逻辑,显得过于简单化和脸谱化。现在的人更倾向于看到复杂的动机和人性的多面性,而不是非黑即白的好人坏人。

其次,大众媒介和网络讨论的兴盛,放大了这些声音。

以前大家看书,可能就是自己看自己的,就算有不同意见,也是私下讨论。但现在不一样了:

自媒体的蓬勃发展: 各种公众号、短视频平台、论坛、贴吧,都是讨论的阵地。随便一个博主,都可以对《水浒传》进行解读,而且常常会抓住那些能吸引眼球的点,比如暴力、血腥、 sexism 等,来进行批判。这些内容很容易传播,吸引大量关注和互动,就把原本零散的批评声浪汇聚起来,形成一种“大家都这么说”的氛围。
“抖机灵”式的网络文化: 网络上很多讨论,喜欢用一种比较戏谑、夸张的方式来表达观点。比如“水浒108将,全是杀人犯”、“潘金莲才是被社会逼的”等等。这种说法虽然不一定有多么深刻的分析,但因为它有趣、有槽点,很容易引起共鸣和转发,进一步推动了对原著的“解构”和“颠覆”。
“政治正确”的审视: 现在的社会越来越强调“政治正确”,尤其是在涉及性别、种族、暴力等敏感话题时。对《水浒传》的批评,很大程度上也是这种审视的体现。很多人会觉得,我们不能因为它是古典名著,就忽视它里面存在的问题,更不能让这些问题影响到我们当下的社会价值观。

再者,教育方式和解读角度的变化,也带来了新视角的审视。

虽然《水浒传》依然是中学课本里的经典,但老师在解读的时候,也开始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

不再是“神化”式的解读: 以前的老师,可能更倾向于强调梁山好汉的“反抗精神”和“英雄气概”。但现在,很多老师会引导学生去分析人物的性格缺陷,去思考他们的行为是否真的“正义”,去关注那些在故事中被牺牲的群体。
引入多元解读视角: 除了传统的文学分析,现在也会从社会学、心理学、性别研究等多个角度来解读《水浒传》。这些新的视角,往往能发现原著中隐藏的、或者之前被忽视的问题。比如,为什么宋江最后会选择招安?这背后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

最后,还有一种心态上的反弹和解构。

有时候,对经典作品的过度推崇本身就会引起一部分人的反感。当大家都说《水浒传》“牛逼”,是“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时,总会有人想要跳出来,看看它到底“牛”在哪儿,或者“牛”在哪儿被夸大了。这种反弹心理,加上前面说的网络传播效应,就容易把“黑”的声音推到台前。

总而言之,近几年黑《水浒传》的人越来越多,不是说《水浒传》本身突然变差了,而是我们的社会价值观、媒介环境、教育方式都在变,大家看问题的角度也更加多元和审慎了。《水浒传》作为一部有几百年历史的作品,它里面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物观念,不可避免地会与当下产生冲突。大家对此进行讨论和批评,其实是一种文化自信和进步的表现,说明我们不再盲目崇拜经典,而是愿意去审视、去反思,甚至去“更新”我们对经典的认知。当然,这中间也夹杂着一些情绪化的、碎片化的声音,但整体来看,这是一种更成熟的文化生态的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水浒人物自产生以来,一直被黑。

水浒传自明崇祯被列为禁书,满清入关更是大规模禁书。康熙在位61年,5次下旨禁“淫邪”之书。雍正、乾隆继承且强化了这一政策。有意思的是,朝廷禁书,首先打的是“扫黄”的旗号,要求禁毁那些“宣淫诲诈,备极秽亵,污人耳目”的小说,渐渐地,“扫黄”扩大到“打非”,《水浒传》这类宣扬暴力反抗的书列入禁毁之列。乾隆十八年,上谕第一次点名批判《水浒传》,禁止将《水浒传》翻译成满文——可见当时《水浒传》之流行。第二年,福建道监察御史胡定在上奏中翻出九十多年前被杀的金圣叹“妄加赞美”《水浒传》的旧事,更把这部书定性为“实为教诱犯法之书也”。皇帝准其奏议,下旨曰“《水浒传》一书,应饬直省督抚学政,行令地方官,一体严禁。”

至于水浒人物,即使金圣叹,评价水浒时也是有褒有贬。或问于圣叹曰:“鲁达何如人也?”曰:“阔人也。”“宋江何如人也?”曰:“狭人也。”曰:“林冲何如人也?”曰:“毒人也。”“宋江何如人也?”曰:“甘人也。”曰:“杨志何如人也?”曰:“正人也。”“宋江何如人也?”曰:“驳人也。”曰:“柴进何如人也?”曰:“良人也。”“宋江何如人也?”曰:“歹人也。”曰:“阮七何如人也?”曰:“快人也。”“宋江何如人也?”曰:“厌人也。”曰:“李逵何如人也?”曰:“真人也。”“宋江何如人也?”曰:“假人也。”曰:“吴用何如人也?”曰:“捷人也。”“宋江何如人也?”曰:“呆人也。”曰:“花荣何如人也?”曰:“雅人也。”“宋江何如人也?”曰:“俗人也。”曰:“卢俊义何如人也?”曰:“大人也。”“宋江何如人也?”曰:“小人也。”曰:“石秀何如人也?”曰:“警人也。”“宋江何如人也?”曰:“钝人也。”

家中有一版金圣叹批注的水浒传,正文字里行间不时夹杂金圣叹批注。金圣叹甚至更改了原著,有些地方和其他版本的水浒略有不同,重点突出宋江的奸,可称当上“黑”宋江的高手。当时看完,只觉得原来的水浒都白看了。上海鲍鹏山教授在百家讲坛讲水浒,就大量引用了金圣叹的观点。

水浒在民间过去形象颇佳。一来,世道黑暗,求告无门,水深火热,民不聊生。史书记载,夏桀宣称:“天之有日,犹吾之有民。日有亡哉?日亡吾亦亡矣。”百姓怨恨至极,作歌“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反正活不下去,自然希望有梁山好汉,把这些害人贼杀个干干净净,哪怕与这些贪官污吏同归于尽也在所不惜。二来,过去普通百姓认字的少,了解水浒主要通过听书、看戏等形式,这些形式对水浒进行了二次加工,很多对梁山好汉做了美化。比如我记得京剧里三打祝家庄,就把扈家庄被杀放到了祝彪身上。

建国之后,称赞水浒,因为我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水浒被定性为农民革命。当然,宋江仍然被批判,这次不是因为奸诈,而是因为投降派、破坏革命。

不过,这些黑和题主所说黑水浒不大一样。 都说荡寇志黑水浒,俞万春好歹对水浒颇下了一番工夫,三易其稿花了22年写下荡寇志来黑水浒。俞万春曾经长期追随其父在广东的任所,亲身参与了对人民反抗武装的镇压行动,是真正打过仗的。他写荡寇志,为了灭梁山,都用了三十六员雷将下凡。其中,云天彪直接是关公的翻版。黑的好歹是水浒人物的性质或人品,没敢黑水浒人物的能力。大胆推测下,原因有几点。第一,屁股决定脑袋。以目前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很难归属到无产阶级。因此,有人对梁山的行为表示难以理解乃至反感很正常。第二,环境不同。我国法制日益健全,有问题找警察深入人心。很多人难以想象,无法无天、官逼民反是什么样子的,因此难以产生共鸣。第三,娱乐活动多。手机、电脑、电影、游戏等等,人们的娱乐活动多姿多彩,能耐心把水浒原著仔细咂摸的越来越少,不少张嘴就是土匪草寇,看过水浒原著真心不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几年黑《水浒传》的声音确实是越来越响了,而且越来越有讨论的声势,不像以前那样只是零星的几个声音。要说为什么,我觉得这事儿挺复杂的,得从几个方面来看,而且这些方面是相互交织的。首先,社会价值观念的变迁是根本原因。《水浒传》毕竟是几百年前的书,它里面的很多价值观,放到现在来看,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了。比.............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对中医和现代医学(常被概括为“西医”)之间关系的一种认知误区。事实上,并不是所有推崇中医的人都“把现代医学的功劳归到西医上”。更准确的说法可能是:一部分支持中医的人,在论述中医的价值时,会借助现代医学的科学验证和理论框架来佐证,或者在对比中医的优势时,会引用现代医学的局限性.............
  • 回答
    “FDA批准的药物中近三分之一上市后发生过危险性安全事件”,这个说法背后确实牵扯到一个关于药品安全和监管的复杂议题,同时也触及了人们对中医和西医(以FDA批准的药物为代表)的态度差异。理解为什么有人即便看到FDA批准药物的“不完美”,依然“膜拜”FDA,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首先,我们要理解“.............
  • 回答
    近年来,自由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确实呈现出明显的衰落趋势,这一现象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技术、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复杂互动。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自由主义衰落的原因: 一、经济全球化与贫富差距的加剧1.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局限性 自由主义经济学强调市场自由、私有化、减少政府干预,但其在21世.............
  • 回答
    关于“近几年中国民间大规模民族觉醒”的现象,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和解读。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可能的原因和表现:一、 经济发展与国力提升带来的自信心增强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普遍的因素之一。 经济成就的具象化: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 回答
    近年来,许多人确实感受到生活越来越困难,这种感受背后有多种多样的原因,它们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局面。我们可以从宏观经济、社会结构、个人层面以及心理感知等多个维度来详细解读。一、 宏观经济层面:增长放缓与结构性挑战 全球经济下行与不确定性增加: 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普遍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 回答
    近些年中国电影市场确实涌现出不少票房口碑双丰收的爱国主题影片,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与其说“多为”爱国主题,不如说“高票房的影片中,爱国主题占据了显著的比例”,并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首先,我们要明白,电影票房的成功从来都不是单一原因决定的,而是市场需求、影片质量、营销策略、时.............
  • 回答
    近几年情景喜剧(Sitcom)在中国乃至全球的荧屏上确实呈现出一种“几近绝迹”的趋势,这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一、 内容创新与观众口味的转变: 题材与叙事模式的疲劳: 经典情景喜剧多以家庭、职场、朋友聚会等日常场景为背景,通过夸张的误会、人物的性格冲.............
  • 回答
    近几年,我们确实看到不少名人因为“说错一句话”而面临严厉的舆论审判,甚至遭遇“封杀”。这种现象背后,绝非仅仅是某个名人“嘴不严”那么简单,而是舆论环境、社会心态、平台规则以及名人自身认知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说舆论环境的变化,那绝对是核心原因之一。一、 社交媒体的“放大镜”效应与去中心化传播过.............
  • 回答
    近几年,感觉“抑郁”的人好像是越来越多了,身边不少朋友、同事,甚至一些公众人物都坦诚地表达过自己有抑郁情绪或者被诊断为抑郁症。这让人不禁想问,究竟是为什么?是大家真的都“生病”了吗?还是有什么别的原因在背后推波助澜?仔细想想,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我认为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1..............
  • 回答
    近些年,当谈论《哈利·波特》系列中的学院时,赫奇帕奇和斯莱特林这两个曾经可能被许多人忽略甚至带有负面印象的学院,却越来越受到粉丝的喜爱和关注。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因素在起作用,并非偶然。首先,我们得承认,赫奇帕奇和斯莱特林在最初的设定中,其“人设”确实有些特殊。赫奇帕奇以忠诚、勤劳、正直和耐心著称,但.............
  • 回答
    近些年性别议题的激化,确实给很多人一种“突然”爆发的感觉。如果仔细梳理一下,会发现这背后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并非一夜之间空穴来风。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几个层面去剖析。一、 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是根本土壤首先,得承认经济基础对社会观念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女性经济地位的提升与期望值的变化.............
  • 回答
    近年来,公务员队伍中女性比例的上升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这背后有多重原因交织作用,既有社会观念的演变,也有政策层面的推动,还有女性自身发展的客观需求。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梳理:一、 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与女性就业选择的多样化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女性整体受教育水平的飞跃。高等.............
  • 回答
    近些年电信诈骗的泛滥,说实话,这玩意儿真是让人防不胜防,层出不穷。以前可能也就是骗点小钱,现在手段是越来越高明,目标也越来越广,让人头疼不已。要说为什么这玩意儿越来越猖獗,我觉得有几个点特别关键,掰开了揉碎了说,也就能明白了。首先,技术进步是第一大推手。 以前诈骗可能就是打个电话,骗点信息。现在呢?.............
  • 回答
    这几年,你或许会发现,曾经风靡一时的“大IP + 卡牌”组合似乎在中国游戏市场上热度不再,鲜少有新作品能激起当年的狂潮。这并非偶然,而是市场演变、玩家需求变化以及游戏开发逻辑本身在多重因素作用下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承认“大IP”本身在经历一个成熟与饱和期。曾经,一个知名动漫、小说或影视IP的改编游戏.............
  • 回答
    最近这几年,说欧美RPG(角色扮演游戏)高质量作品“几乎很难看到”,这说法可能有些夸张,但确实能感受到一股“不如当年”的氛围,或者说,能让玩家眼前一亮、深度沉浸的作品似乎变得稀少起来。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我们不妨来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类型自身的演变和市场细分。RPG作为一种非常古老.............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这两年大家可能都感觉身边或者在网上刷到的“女装大佬”似乎比以前多了不少。要说为什么,我觉得这背后其实有好几个层面的原因,不是单一因素就能解释的。首先,得从社会心态和文化环境的变化说起。以前,咱们社会对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还是比较深的。男性就该阳刚,女性就该阴柔,这种界限划分.............
  • 回答
    近些年,大家确实能明显感觉到 Angelababy(杨颖)和黄晓明出现在大银幕上的频率比以前低了不少,尤其是在一些备受瞩目的电影作品中。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交织在一起,不仅仅是简单的“不拍戏了”,而是涉及到个人事业规划、市场环境变化、以及他们各自发展方向的调整。咱们掰开了捋一捋。首先,从 个人事业发.............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而且并非空穴来风。要说“远射出众的球星越来越少”,也许有点绝对,但与过去黄金时代相比,现在纯粹依靠“重炮”吃饭的球员数量确实有所下降,并且这种类型球员的战术重要性也在发生变化。要详细聊聊这个,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看:1. 战术的演进:从“直塞+远射”到“控球+渗透”这是.............
  • 回答
    近些年,确实能听到不少关于“男孩子好像不像以前那样主动去追女生了”的说法。这可不是空穴来风,背后其实有很多复杂的社会、心理和文化因素在交织影响。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一、 现实压力与个人价值感的重塑: 经济压力: 这点可以说是压倒性的。房价、物价、育儿成本,这些都是实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